?

智慧社區視角下的社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

2020-02-25 02:54
福建質量管理 2020年20期
關鍵詞:居民主體智慧

胡 寧

(湖北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62)

一、智慧社區的內涵及發展

(一)內涵

通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區域內人、地、物、情、事、組織和房屋等信息進行整合,從而達到統籌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等資源的目的。[1]社區管理和服務的創新模式是以智慧社區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支撐,適度依托領先的基礎設施建設,達到提升社區治理和小區管理現代化,公共服務和便民利民服務智能化的成果。

(二)發展

智慧社區的發展經歷了從社區管理過渡到社區治理最后到達智慧化社區治理的過程。[2]作為社區治理的唯一主體的政府也逐漸轉變為社區治理的引導方、統籌方、協調方,并且還出現了多元的社區治理主體,如社會組織、居民自治組織等,它們也積極地參與社區事務。[3]

二、智慧社區對社區治理創新的影響

(一)由單一的治理主體變為多元的治理主體

過去的社區治理還是傳統的由政府作為“大家長”的主導的治理模式,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如果還是局限于以前顯然是不能滿足于當前的需要的,因此引入智慧社區相關理念對于創新社區治理有著重要的意義。智慧化社區治理主體變成政府與社會組織、居民自治組織等協同,通過向有資質的社會組織和企業購買服務的方式來向社區提供服務。[4]這樣的改變,更好的將多元主體的更好的反映到上面去,在最終的決策環節也能更有針對性,居民的滿意度也能相應的提高。

(二)提供的服務更有針對性

傳統模式的社區治理政府在其中占據主導地位,社區事務的處理主要還是以前的上令下行的形式,而作為社區事務的服務對象—居民,他們的需求卻不是被放在關鍵的位置上。但是智慧社區治理就與傳統的不同,居民的需求是被十分看重的,社區的目標是通過購買服務區更好的滿足居民發布的差異性和個性化的需求,真正的達到一對一的精準和滿意的服務,從而居民的生活變得更加地便利。

(三)通過技術手段加強多元互動

智慧社區強調“社會云文化”的營造。大家也能鮮明的感覺到門一關,甚至可能住上一輩子,大家都是陌生人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但是依托新媒體平臺微信公眾號“社區云文化”,[5]居民可以更好的在里面交流,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說閑置物品的交換,找到興趣愛好相似的鄰居,開展一些更受居民歡迎的社區文化活動。其實,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鄰里之間的交流多了,門帶來的隔閡比原先要薄弱,鄰里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與此同時,社區工作人員也能更好的收集居民的需求和能夠做到更及時透明的反饋回去,從而更好的進一步的改善居民生活,更好的為居民服務。

所以筆者認為引入智慧社區的理念對社區治理創新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新的智能技術手段的應用和推廣也是十分有必要性的。

三、智慧化社區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積極加入了探索智慧社區發展的行列。尤其是2003年《關于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的出臺進一步推動了“智慧社區”的建設。到2013年年底的時候,我國經官方認定的智慧社區試點項目就有700多個。[6]

(二)問題

政府、社會和社區個人是造成智慧社區發展問題的三個主要層面。

1.政府層面

(1)缺乏實際的建設標準

雖然我國出臺了《2006年—2020 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智慧城市建設指標體系》、《智慧社區建設指南》等一系列文件,但是只是提供了智慧社區城市的實施方案,而且都只是技術層面的指導,較少的涉及具有實際意義的建設標準。

(2)缺乏統一規劃、管理和協調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政府的各職能部門都有建立各自獨立的業務系統,他們彼此之間各自為政,缺乏交流和資源共享以及統一的管理,因此造成了政府在智慧社區建設中整合數據資源困難的局面。[7]

2.社會層面

在當前的情況下,社會各方主體缺乏參與智慧社區建設的意識,尤其是在一些基礎設施薄弱的城市顯得更加明顯,在這些主體中即使有參與意識的參與的熱情也不高。雖然現在有一些企業是地方政府也認識到了必須要建設智慧城市,但是他們中的大部分對智慧城市認識掌握地較少,所以也就降低了他們的參與熱情。

3.個人方面

居民缺乏主人翁意識,他們只對關乎自身切身利益的事務感興趣,然后進行有選擇性的參與。對于那些雖然關乎集體的利益但是卻和他們自身利益無關的事務他們就幾乎沒有興趣參與。但是居民是社區的主人,應當以參與智慧社區建設的方式積極地推動社區的發展。不能說在智慧社區的建設過程中一味的由政府投入,居民一直冷眼旁觀,不參與其中,那樣是不行的。

四、智慧社區管理體制機制的創新探索

(一)建立智慧社區建設標準體系

標準體系的建立是智慧社區建設的關鍵。在現實的智慧社區的建設中,由于缺乏標準造成的盲目建設和重復建設的現象屢見不鮮。這樣的情況就要求智慧社區建設的主導—政府在建立智慧社區建設標準體系過程中擔任好頂層設計的角色,通過統一標準和統一規劃來達到智慧社區建設中的統一管理。

1.統一標準的建立

各自政府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去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服務標準、技術標準以及行業對接標準等標準來為本地區智慧社區建設服務。在信息渠道建構的方面要注重建立能夠使信息快速傳達與各個不同部門之間的渠道,這樣可以使信息資源得到共享,從而可以促進業務更有效和精準的開展。同時也要制定流程的標準固化,使各種工作的開展有例可循,保障各項工作順利有序的開展。

2.統一規劃的實施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正如前文提到的信息孤島現象屢見不鮮。政府各部門的自己獨立的業務系統、數據庫、應用軟件和用戶界面提供了政府各職能部門各自為政的條件。處于這種場景下應當由政府作為引導,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收集各方的數據并且整合起來分享給各個部門,這樣可以打破以前互不交流的局面,實現不同部門之間的資源共享。[8]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信息孤島的現象。

3.統一管理的實行

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了智慧社區建設基礎薄弱的政府為了提高政績而積極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現象,由于他們的智慧社區建設的專業知識薄弱和建設能力的不足,導致了出現盲目建設和重復建設的現象,而且這樣的情況十分嚴重。并且建成的智慧社區大多不能滿足居民群眾的真實需要,淪為面子工程和擺設的現象也不占少數。智慧社區的建設不是為了滿足政績的輝煌,也不是為了應付現狀的建設,抱有這樣的思想去建立智慧社區,這樣建立起來的社區也只是對公共資源的一種極大的浪費。鑒于這樣的情況,我們的政府應該在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下,通過對居民群眾的走訪,收集有效的切實可行的意見,從而開展合理的、有效的智慧社區建設,這樣才可以是智慧社區建設更有意義,提供的服務更加滿足居民群眾的需要,這樣也會給政府公信力方面帶來積極地影響。

(二)推動社會參與,建立多元協同

社區治理是由多元治理主體基于伙伴關系進行的協同治理。我們希望的是實際的落實智慧社區建設而不是高喊“以人為本”、公眾參與的口號。在我們對多元社區治理主體的理解上,不應該只是各主體之間利益的博弈,更應該是協同發展。為了讓政府、市場和社會在智慧社區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下能夠獲得利益,并且有參與感,就必須明確獲得利益所應當承擔的責任。[9]這個就要求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完善。第一是推動多元的參與。在智慧社區建設的初期通過制定治理規則,明確每個治理主題的權力與義務。通過建立組織網絡和信息網絡,將智慧社區建設的協同共建目標傳遞下去,從而促進各方主體的落實。第二是拓寬參與的廣度,在保證信息的開放和對稱的前提下,寧愿放慢速度,也要充分的調用社區現有的組織和人力資源參與其中,并且在信息網絡建立的條件下可以是組織能夠做到更有針對性的為居民提供更合適的社會服務。第三是提升參與的深度可以通過做好具體服務來完成。在做好社會服務的具體工作之外還要繼續去開展和完成其他類型的服務。同時政府也應為企業、社區組織在進行社區信息化投入的過程中提供信息化的有效支撐。

(三)推動社區文化建設,增加社區凝聚力

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社區,各社區不能照搬照抄,要結合自身社區居民的組成成分以及各自的特點,積極開展符合本社區特點的特色文化活動,不求量多,求質量高,求居民滿意。通過各自各樣的形式的帶有鮮明的本社區特點的活動,以此來增強社區文化氛圍,豐富社區文化內涵,提高社區居民的主人公意識。同時可以借助新媒體這個載體,增加居民間的互動,增進鄰里感情,促進社區居民和諧共處。

(四)培養復合型人才

以往對于社區人才的招聘形式還是局限于人才的分配,但是往往缺乏激勵機制導致人才流失;甚至出現我們所說的“大材小用”的人力資源浪費的現象。究其根本,對于社區工作的人才的培養還是應該以實際需求為導向,理論聯系實際,開設更有針對性,更滿足實際工作需要的課程。同時對于人才待遇方面可以引入企業管理里面的相關激勵機制去調動社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讓他們化被動為主動,更多的探尋如何更好的創造性的完成工作。

智慧化社區治理是對目前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理念的細化與升華。智慧社區的建設不再依賴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而是社會治理的綠色人文理念與現代科技力量互相融合和促進的結果,彰顯了多元治理主體間的協同性、互動性。

猜你喜歡
居民主體智慧
石器時代的居民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技術創新體系的5個主體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高臺居民
翻譯“主體間性”的辯證理解
智慧決定成敗
智慧往前沖,統計百分百(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