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萊蒂遠距離閱讀下的文學史的建構

2020-02-28 11:53管蘇妍
長安學刊 2020年1期
關鍵詞:進化論文學史時段

管蘇妍

摘要:意大利學者弗蘭克·莫萊蒂在世界文學討論的浪潮中,提出了世界文學不是一個對象,而是一個問題,要用一個新的批評方法加以解決,于是創造性地提出了“遠距離閱讀”的概念,使用定量的方法和計算方法,以浩如煙海的文本為對象(包括經典和非經典文本),去研究文學史中的一些現象和模式。在莫萊蒂闡述遠距離閱讀的過程中,有涉及有關于文學史的建構的思考和想法,我想在這里做一個淺顯的分析和歸納。

關鍵詞:莫萊蒂遠距離閱讀文學史建構

文章編號:978-7-80736-771-0(2020)01-063-04

一、達爾文式的進化論文學史觀

關于文學史的構建,在中國“重寫文學史”的口號的提出已經有三十年的歷史了,國內的學者們對文學史的構建的理論、方案等做了很多的研究。文學史是一個經久不衰,不斷延伸和擴展的線,所以說,文學史的變化、發展還是倒退等都會涉及到達爾文的進化論的思想。文學的演變是否應該遵循某種特定的模式,或者說在不同的時代的文學是否有優劣之分等,都是對文學史的基本態度?,F當代文學史上,以五四為界,將文學分為舊文學和新文學。舊文學象征著落后和腐朽,而新文學是科學和進步的。這種認為當代文學優于以前的文學的思想在我看來是不正確的。每個時代下,有其文學的發展規律和發展路徑,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代表文體,也有自己的鼎盛期。另外,所謂飲水思源現代的文學的發展始終是建立在以前的文學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將不同時代的文學進行優劣的對比是不明智的。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深深影響著莫萊蒂,但是,他并沒有陷入囹圄。他對進化論的運用,主要是進化樹。他把進化樹當作是分析小說的一個直觀的方式。他認為小說的發展就像一棵樹,上面的分支就是不同的時代出現的不同的形式。莫萊蒂受到的進化論思想的影響主要受達爾文和古爾德的影響。拉馬克主義是與達爾文主義不同的另一種思想,莫萊蒂在一篇論文《論文學的進化》(On Lit,erary Evolution)中在區分了拉馬克主義和達爾文主義。拉馬克主義主張生物的進化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動態過程,也就是說,人類的進化是具有方向性的。另一個主張是“用進廢退”,即“自然中的一切美妙適應都歸因于使用和不使用的作用”。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即使自然選擇和隨機變異。自然選擇就是認為生物進化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在自然的進化中,會淘汰不適合者,也會使物種適應新的環境。隨機變異是指生物“發生的變異在適應的方向上沒有傾向性”,也就是說,發生的變異不一定是進步的,不是一種發展,只是一種變化。這種自然選擇,可能就是基于當時的社會需要。比如,莫萊蒂在《世界之路:歐洲文化中的成長教育小說》表現出,成長教育小說在18世紀是隨意增長的,但在世紀末是取得了國際性成功,并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主宰了敘述市場。莫萊蒂問,社會選擇為什么要等到19世紀,而不是更早或者更晚呢?他的答案是,就像自然選擇一樣,來自文學外部的壓力,即世紀末的雙重革命:“一百多年來,歐洲都是小說良好的棲居地。私人存在明顯地向所有類型的再現方法敞開。但是世紀轉折時期,那種可能性變弱了。工業和政治的突變同時影響著歐洲文化,迫使它重繪個人期望的范圍,重新定義‘歷史感以及它對現代價值的態度。成長小說是最適合解決這些問題的象征形式——在新的、選擇性背景中,適者生存。在文學生命的激烈斗爭中,成長教育小說存活下來,而寓言體、抒情體、書信體及諷刺小說都消失了?!庇芍部梢钥闯?,莫萊蒂所依據的進化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文學的形式在歷史中是有所選擇的,是歷史選擇的結果。另外,莫萊蒂將進化論與文學史聯系在一起,主要是受到了美國生物學家斯蒂芬·杰·古爾德的影響。古爾德在《拉馬克的影子》一書中說,“人類文化歷史的特征在于它是拉馬克式的,與我們的生物學歷史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我們一代人學到的東西,通過交流和書寫,可以直接傳給下一代。技術和文化上獲得的東西,可以遺傳下去。拉馬克式進化呈現快速和積累的過程?!蹦R蒂對古爾德的思想表示并不贊同。他認為人類文化不能依據拉馬克主義的路徑走下去,而應該堅持達爾文的進化論文學史。達爾文的進化論運用到文學史上,呈現出了文學的演化是一種自然的選擇和隨機變異。例如從古至今的文學體裁、文學形式、技巧的出現,并不是如拉馬克式的用進廢退和發展的方向性,而是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地隨著時代、背景的需要而產生?!皩R克而言,進化是一元論的、不可分的發展,單一的適應原則控制著選擇和變異:相反,對達爾文來說,它是一種二元的過程,由偶然支配的變異與由必然掌控的選擇之間的分裂是不可彌補的?!彼?,莫萊蒂堅持進化論的文學史觀,回答了文學演化的某些問題:文學演化機制、動力在于偶然與必然的結合:文學演化的節奏表現為間斷性平衡:文學今日之功能絕非與生俱來,而是長期適應的結果。

另外,古爾德的間斷平衡理論和功能變異概念,對莫萊蒂的思想有很大的影響。古爾德在《簾蛞是簾蛞》一書中說:“進化論是關于生物變化的理論。但是進化論并非像許多人設想的那樣意味著,自然界是變動不息的。而且自然界中的構成也并非只是一瞬間的特征。更常見的情況下,生物變化是穩定狀態的迅速轉變,而不是某種狀態以緩慢、穩定的速度不斷地演化?!币布词钦f,自然界中生物的變化不是每一個變化和發展都是一瞬間的,它是進過時間的調整,呈現慢慢演變和進化的狀態。譬如說,中國文學在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出現詩、歌、賦、散文、詞、小說等文體,但是這些文學的演變并不是一瞬間就發生轉變的,是經歷了歷史和時間的。而在一個新的文體出現之前,文學的進程中保留著已有的文體的發展路徑,呈現一種長期的、穩定的狀態。這種穩定的狀態也并非就是一塵不變,文學史上首先會不斷出現新的作品,其次也會出現一些小的變化,但是是基于已有的文體內部的變化。再有,就是在古爾德與弗爾巴合著的《功能變異:形式科學遺漏掉的一個術語》一文中對功能變異的概念有所闡釋。功能變異是用來描述進化特征的一個術語。在莫萊蒂看來,文學的演進沒有方向性,那么古爾德將這種進化的特征用變異來形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事物的進化具有變異性和偶然性,這與達爾文的隨機變異是相近的。一個事物在進化的過程中會慢慢適應目前的功能,而不是為了適應功能而產生。

莫萊蒂在文學史的構建觀念上,持達爾文進化論的思想,認為文學的演進是遵循自然選擇和隨機變異的規律,是一種二元的過程?!凹偃缒阏J為文學是有意識的產物,簡直是荒唐至極?!睂嶋H上,他認為文學史也同生物史一樣,要經過自然的選擇與偶然的變異相結合,才能夠推動文學史的不斷發展。

二、長時段的文學史時間框架

“長時段”的概念是由年鑒學派而來,布羅代爾認為將歷史時間切分成三種形態:短時段(事件史)、局勢(周期)、長時段。短時段是傳統史學關注的對象,是指按小時、日、月、年來度量的歷史事件,多是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氣到短暫作用的歷史。局勢是指周期,以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為一段。長時段的時間更長,一般是一個世紀、幾個世紀。布羅代爾稱:“長時段是無窮盡、無止境的結構和結構組合的歷史?!遍L時段的歷史研究有助于把我歷史的規律和深層結構。在文學史上,莫萊蒂受到“長時段”概念的影響,認為在文學史中,也應該不只是看到文學歷史的流變,也要從長時段來看文學史上反復出現的那些形式和結構,把握文學發展的總體趨勢。長時段的文學史,與以往的經典文學史,以列人物的文學史,政治文學史是有所不同的,莫萊蒂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歐洲的小說,并且采用了圖表、樹形、地圖等定量圖表的方法來表現。而對小說的分析主要史以文類為中心的,莫萊蒂認為通過時間結構我們可以對文類做出更為恰切的界定。因為文類作為一種形態上的組合,其形成的首要條件就是在時間中持續存在。但是對于文類來說,這個時間是限定的,越接近現代,文類的更替速度越快,只有有一些文類才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痕跡。

在長時段的時間框架之下研究文類的演變和規律,進而把握文學發展的總體趨勢是莫萊蒂的目標。莫萊蒂在1760至1850這90年的長時段區間之內,對英國但是的幾種文類進行了分析比較,即書信體小說、哥特小說、歷史小說。莫萊蒂在圖表中描繪這三者在這段時間內的所產生的小說數量的變化趨勢。通過這個圖表,莫萊蒂發現了一些問題,有些文類能保持長盛不衰,而有些文類只能趨于衰落的原因是什么?他作出的回答是,一方面文學形式的前進還是衰敗取決于讀者的選擇,文學市場為讀者提供了很多文學形式的選擇,讀者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文學形式。當讀者對某種文學形式失去興趣和耐心,那必然是會衰落的。但是對于文學來說,是有一定的潛伏期的,莫萊蒂也發現了這一點。莫萊蒂的遠距離閱讀法,就是利用定量圖表的方式,想要將現在所謂的經典之外的那些,消失在文學歷史長河中的、被忽略的文學作品納入到文學史中。所以,對于文學形式的分類,涉及到龐大的文類群體,莫萊蒂也是將所有的經典和非經典的文類都納入到自己的研究范圍之內。其中有的文類是在有規律地變化,在長時段中,有規律地出現或消失。莫萊蒂表示它們中的超過三分之二群體在30年,有六個創造性的爆發期:1760年代晚期、1790年代早期、1820年代晚期、1850年、1870年代早期、1880年代晚期。莫萊蒂說:“但當幾種文類一起從文學中消失,然后后繼者也重復這樣的模式,其原因必然不同。因為這些形式不可能獨立而又同時地碰上一個不可能解決的問題——那也太巧合了?!笨梢妰炔看嬖谀撤N規律,呈現一種周期性的存在。莫萊蒂認為,這種周期性存在的原因是讀者,書籍只有被閱讀,才具有生命和意義,否則就只能消亡。關于讀者為何在周期性變化的原因,莫萊蒂沒有回答。

文類和周期對于文學史的構建,并不是全面地能說明這一切問題的,但是長時段的這種文學史框架的建構,與遠距離閱讀的方法的使用,為文學史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補充性的部分。在長時段框架下,莫萊蒂運用圖表、數據分析文類,能夠解釋某些隱藏的內部結構的問題,對于小說來說,單個文本和文體的分析已經夠多了,但是這種長時段地將小說的形式、文類作出一個總體的理論分析是不多的,也是有必要的。莫萊蒂的這種長時段文學史拓展了小說研究的范圍,尤其是在理論研究方面實現了可能。運用分段的方法,將區間的小說文類以量化的方式,即圖表和數據的方式體現出來,從而找出小說文類隱藏的一些問題,從而揭示出其研究內部的規律。

三、文類文學史

莫萊蒂為什么要建構文類文學史?怎樣建構文類文學史?與以往的文學史有何不同?

首先第一個問題,為何要選擇建構文類文學史。莫萊蒂提出了遠距離閱讀的方法,面向的就是在以往的文學史上,被遺忘的那些文本。莫萊蒂認為細讀的方式是不夠的,細讀只是針對文學史上一小部分的,被奉為經典的文學作品,而實際上有很多非經典的文學作品就這樣消失了。莫萊蒂想要做的就是將他們都納入到文學史中來。但是如此龐大的文學作品,莫萊蒂是采取了放逐文本,穿梭在文類/文體和技巧兩端,以是一種量化的方式,圖表、地圖、樹形和定量的方法來研究。為什么選擇文類?莫萊蒂在《對世界文學的猜想》中說:“遠距離閱讀允許你集中在比文本更小或者更大的單元上:技巧、主題、修辭或者文類和體系。如果在小與大之間的文本消失了,我們便有充分的理由說:少即是多?!薄吧偌词嵌唷笔沁h距離閱讀所追求的效果。在莫萊蒂那里,文類,技巧才是值得關注的?!皢蝹€文本永遠不足以描繪歷史的趨勢,必須離開它,然后激發另外一些作品的作用。這有點像幾何學:畫一條線至少需要兩個點。因此,我認為,文學體裁乃是文學史真正的主人公?!碚摲此加直仨殢奈谋局忠员銖乃谐槿”任谋颈旧砀鼮榫_的東西:技巧?!念惡图记?。前者比單個文本更大,后者則比單個文本更小?!蹦R蒂一直堅持認為形式是社會關系的抽象,這就使得他在建構文學史時,選擇以文類為研究。莫萊蒂在《心靈與哈比——對文學史學的目的和方法的反思》中的一段話:“文學文本是按照修辭標準組織而成的歷史產品。處處以歷史學科為目標的文學批評的主要問題是,公證地對待它的對象的兩個方面:弄懂史學和修辭的各個概念體系。這讓人們進行一個雙重操作:把由以整套文學文本所構成的歷時連續性切割成片段(嚴格的歷史學任務):再根據與那種連續性有關的形式標準(而不是其他標準)進行切割(嚴格的修辭學任務)??傮w而言,這種理論裝置已經存在,它集中在‘文類概念。我認為,這在20世紀文論中絕不是偶然。它是能在作品中發現的社會一歷史批評的最好結果。這種社會一歷史批評的目標在于界定具體問題的內在規律和歷史范圍:從盧卡奇小說到本雅明巴羅克戲劇,從戈德曼論法國古典悲劇到(相似領域中)阿多諾論十二音體系。然而毫無疑問,文類沒有獲得它應有的地位,或者說,它沒有造就與我們所熟悉的文學史的不同的結構。如果它能系統地被使用,我愿意勾勒一幅將要開啟的圖景?!雹膺@句話中,莫萊蒂表達出,文學文本既是歷史的產物,又是按照修辭標準組成的,所以需要同時兼顧文學的歷史和形式。最后,莫萊蒂擺明了這種文類的概念是應該系統地被使用,他想要作為這個開啟圖景的人。

第二個問題是怎么樣構建文類文學史。首先要明確文類是什么,文類的邊界是什么。在20世紀就有很多顛覆傳統的理論著作不斷涌現出來,例如法國學者羅杰·加洛蒂,他在《論無邊的現實主義》中的有些觀點向我們表明,突破傳統的文類劃分方法,將為我們迎來更為廣闊的文學研究領域。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然而,盡管莫萊蒂在前文說過“解決方法應集中在某些主要的修辭‘優勢種和重組以此為基礎的不同體裁的體系”,但是在具體實施上,莫萊蒂還是發現了文類邊界的界定的難度之大。轉而他做的是,以一種文類的觀念出發來書寫文學史,主要探究的是文類與文類之間的關系,文類與社會的關系以及他們的意義。他在文類文學史的構建所作出的嘗試,主要集中在兩部作品當中,即《世界之路:歐洲文化中的成長教育小說》和《現代史詩:從歌德到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世界體系》?!妒澜缰贰肥菍⑹隼碚撆c社會史相結合,闡釋了作為歐洲文化中介的教育成長小說的歷史軌跡。這種形式探討了革命與復辟、經濟騰飛與審美愉悅、個體自律與社會規范之間奇異的妥協?!冬F代史詩》中,莫萊蒂把悲劇、哲學故事、抒情詩、百科全書、散文、小說、魔幻現實主義等相互之間沒有很多共性的術語,用“史詩”一以貫之。這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將文學史上對于文學的各個分類、分野都打破了,同時跨越了民族和國家的界限,以世界文學的視角與思考文類的歷史的發展。

第三個問題,文類的文學史與以往的文學史有什么不同。文類文學史是一種以文類為研究對象,探索研究文學中的一些問題的文學史。它突破了國家、民族的空間界限,也突破了時間的界限,將各種文類的分野打破,以世界文學的視角來思考和研究文學史。不同于其他文學史之處在于,它運用了定量、圖表的方式來研究,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結論。而其他的文學史,如事件文學史、政治文學史、偉人文學史、女性文學史等,以人物為主要線索,也偏向于常規和傳統的文學史的研究方法。文類的文學史不管是在形式還是內容上,都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突破性。

四、總結

文類文學史的建構是一種嘗試,它是眾多文學史模式中的一種。莫萊蒂懷著進化論的自然選擇和隨機變異的思想來構建文學史,這種文學史觀與長時段的觀點是互相配合而存在的。莫萊蒂認為文學史的演變是自然的選擇,能夠適應社會的,為讀者喜歡和接納的文類就是能夠存在和發展起來的,同時,文學史的演變也有偶然的因素,這就必然需要在一個歷史的長時段中來考察和研究文類。況且,文類的邊界首先是非常模糊的,文類在各個國家和各個時代的種類復雜且繁多,構建文類的文學史也是非常困難的。莫萊蒂的方法是打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將文類按自己的想法來歸類,例如《現代史詩》中,莫萊蒂把悲劇、哲學故事、抒情詩、百科全書、散文、小說、魔幻現實主義等相互之間沒有很多共性的術語,用“史詩”一以貫之。文學史的書寫,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勇于走出去,積極借鑒其他學科中有益的研究方法來構建文學史,使我們的文學史變得更加豐滿,而不是成為某種方法的堆積。

猜你喜歡
進化論文學史時段
達爾文不知道的進化論
第70屆黃金時段艾美獎主要獎項提名
文學史的語言學模式與“話語”的文學史
基于“人性化”課堂的“進化論”教學思考
Y1—Y6“爵”式造型進化論
完美進化論
百年后的文學史“清算”
西藏文物 迎來大修時段
《文學史》叢刊
有個性的文學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