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血色病l例

2020-03-03 06:13吳新娟童銘炯
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血色沉積肝硬化

吳新娟,童銘炯

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院,浙江 紹興 312000

本院自2014年1月-2018年12月對320例慢性肝炎、部分肝硬化患者,以及對病因不明所致的肝功能受損者開展肝活檢,經檢查發現有1例患者患早期血色病。

1 患者資料

患者男性,32歲,因“HBsAg陽性6年,乏力1月”收住入院。否認其它肝炎、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史,否認手術、外傷及輸血史,無飲酒史,有青霉素及林可霉素過敏史,否認家族遺傳病及傳染病史。入院查體:慢性肝病面容,皮膚鞏膜無黃染,無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檢查未見異常,肝脾肋下未觸及,無腹壁靜脈曲張,腹軟,無壓痛及反跳痛,移動性濁音陰性,雙下肢未見水腫。輔助檢查:血常規正常,肝功能生化學檢測結果顯示總蛋白80.6g/L,白蛋白51.3g/L,球蛋白29.3g/L,谷丙轉氨酶51U/L,谷草轉氨酶33U/L,堿性磷酸酶78U/L,Y一谷氨酰轉移酶20U/L,膽堿酯酶14477U/L,總膽紅素9.6umol/L,直接膽紅素2.4umol/L,間接膽紅素7.2umol/L,腎功能、血糖、電解質、凝血功能正常,乙肝三系HBsAg818.37IU/mL,HBeAb 0.01S/C0,HBcAb 0.1S/CO,HBV-DNA6.48E+3IU/mL。其他甲、丙、丁、戊型等肝炎抗休均為陰性,艾滋病、梅毒血清標志物均陰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相關抗體陰性。血銅12.94(7.12-33.8)umL/L,銅藍蛋白0.18(0.20-0.60)g/L,血清鐵26.5(9.0-30.4umol/L,鐵蛋白560.30(13.0-150.0)ng/mL,不飽和鐵結合力24.2(25-50.1)umol/L,轉鐵蛋白飽和度45.9(20.0-55.0)%,總鐵結合力50.7(54-77)umol/L。B超報告:肝臟外形增大,表面光整,肝內回聲增強細密,后方衰減,肝內血管網絡欠清晰,門靜脈未見增寬,左右肝內膽管未見擴張,提示脂肪肝。胸片、心電圖未見異常。MRI提示:肝實質信號欠均勻,請結合臨床。2016年10月17日行肝穿刺活檢回報:“符合輕度慢性乙型肝炎伴輕度脂肪肝(G1-2/S1/F1),肝鐵沉積1級”。經實驗室、體征檢查,以及結合綜合癥狀,確診為慢性乙型肝炎,且伴脂肪肝,血色病。

2 討論

HC(血色?。┦且环N疾病狀態,其指的是在心臟、胰腺和肝臟等器官,或者其他實質器官鐵沉積過量,且能對上述器官功能與結構帶來嚴重危害。根據病因,臨床HC分為2類,即繼發性、原發性。其中,HHC(原發性血色?。┯置z傳性血色病,其是位于第6號染色體短臂上的基因突變,大多數為HFE基因突變,主要為C282Y和H63D突變,部分為混合型;而且,HHC是一種先天性鐵代謝障礙,其發生與小腸上皮細胞增加對食物中鐵吸收有直接關系,可看作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遍布于全球多個地區、國家,在北歐白種人中比較常見,其人群發病率可達0、5%,在我國則屬罕見病例。SHC的產生主要是因治療措施或其他病癥影響,造成體內鐵沉積過度。目前我國對于繼發性或原發性血色病的相關報告相對較少。經調查發現,我國臨床癥狀顯著的血色病發生率僅是0.1至0.25%,以40至50歲中年者居多,男女所占比率是4:1,因無典型癥狀,且有較低患病率,所以能一定程度提高漏診與誤診發生。心功能衰竭和乏力、性欲減低和右上腹痛、陽痿和關節痛、糖尿病和軟骨鈣質沉積病等,均是血色病常見癥狀[1]。而典型三聯征則為糖尿病、肝臟腫大和皮膚色素沉著。對于血色病的確定,以進行轉鐵蛋白飽和度、鐵結合總量與血清鐵濃度測定等為最實用的項目。就現下而言,對于血色病的診斷,MRI被看作為主要輔助檢查,伴隨基因檢測技術的廣泛應用,在診斷血色病中,國外基因檢測已經逐漸取代肝活組織檢查。而基因檢測在我國普及率仍低,很少用于臨床血色病的診斷,因此我國血色病的診斷仍然依賴肝活組織檢查。在診斷此疾病中,肝活組織病理學檢查可看作為金標準,通過對肝組織濃度檢測,可對鐵沉積程度進行評價,對肝纖維化程度進行明確,同時將其他肝臟疾病排除,能對預后進行有效判斷,但肝活組織病理學檢查卻不能區分遺傳性或繼發性肝血色病[2]。此例患者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僅表現乏力,無其它癥狀,臨床癥狀比較輕,未提供家族史,未進一步對家族人員進行篩查及基因檢測,病理學報告提示(G1-2/S1/F1),肝鐵沉積1級,說明患者病情目前是早期階段,尚未演變成肝硬化、肝纖維化。然而,經上述分析發現,此次研究所選的患者與其他患者不同,主要是研究患者無典型癥狀,因此對于該患者的確診,肝活檢結果可作為主要依據。

支持對癥治療與體內鐵過分沉積減少等,是目前治療血色病的主要原則,現下以鐵螯合劑的應用,以及間歇靜脈放血療法的應用作為常見。其原因是,維生素C對鐵的移動能起到促進作用,能有效飽和循環中鐵蛋白,增加自由基活性與氧化,所以,如果患者放血治療,則禁止進行維生素C補充。同時需限制含鐵物質的攝入,并進行鐵再積聚的監測。因血色病早期臨床表現往往不典型,且臨床較少見,易誤診漏診,所以應加強對血色病的警惕與認知。對血色病及早發現,并開展鰲合劑治療,或者間隙性放血,能使病情發展減緩,甚至不會對患者壽命產生影響。報道指出,在出現肝硬化前及早實施治療,能有效改善預后,反之如果發生肝功能不全與肝硬化情況,則會影響預后。該病的早期診斷及內科綜合治療可明顯減緩病情發展,改善預后,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血色沉積肝硬化
船長的血色奇遇
Gallium-incorporated zinc oxide films deposit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its microstructural properties
血色病的臨床特征及診治進展
防治肝硬化中醫有方
少女感“血色”氣息來襲
SiN_x:H膜沉積壓強與擴散薄層電阻的匹配性研究
藏醫對肝硬化的認識及治療研究
活血化瘀藥在肝硬化病的臨床應用
化學浴沉積制備防污自潔型PVDF/PMMA共混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