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下的初中文言文群文閱讀線上教學探究

2020-03-12 09:08劉俊彥
中學課程輔導·教育科研 2020年36期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教育信息化群文閱讀

劉俊彥

摘? 要: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是當今教育改革的趨勢所在。初中學段是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文言素養的重要時期,但文言知識零散、句子翻譯困難、文章含義深奧卻成為了初中學子們心中固有的屏障,而教育教學技術豐富了線上教學的深度與寬度,形式新穎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恰好成為突破這一瓶頸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信息化;初中文言文;群文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6-231-01

近年來,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生態化建設取得的顯著成效已經為語文教師解決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其閱讀面、增加其閱讀量、提升其閱讀品位等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線上教學形式靈活,學生參與積極性高,新穎的線上教學模式也許是改進傳統的文言文教學的有力手段。

一、實現文言文教學中的文化滲透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文言文作為我國優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其獨特的語文價值。學好文言文既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在講授文言文時,不能僅僅關注學習文言文的字詞及句法,更應該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中的魅力,體會精煉字句的藝術,感受古代文人志士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以此傳承中國古代傳統文化,體會其蘊含的民族精神。比起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文言文群文閱讀教學能更好地讓學生在集體建構中深入學習。學生通過對議題的討論、文本的閱讀與知識的集體建構達成共識,更好地體會文言文中所蘊涵的我國優秀文化內涵。

進行文言文的群文閱讀教學,能提高學生文言文文本的閱讀量,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課文,同時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更加深刻體會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以此教育他們構建人文情懷、品味文化底蘊,通過感受中國的優秀文化而形成屬于學生自身的審美情趣。

二、利用線上手以段優化課程設計

下面將以講授《孫權勸學》一文為例,具體介紹一下在文言文群文閱讀線上教學中的嘗試。

本次教學的文本除了課文《孫權勸學》外,還選取了《太平廣記》中的《呂蒙入吳》以及節選自《三國志·吳書·呂蒙傳》的“魯肅代周瑜”這一部分。三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都是呂蒙的好學勤思,但描述的則重點不一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與課文相關的歷史事件,更好地把握呂蒙的人物形象。

由于初一學生的文言文知識與能力有限,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之前,我利用一個課時讓學生先梳理課文字義與句意。在學生基本上掌握文章意思和了解人物形象后,我給同學們提出了兩個問題:

1.孫權給呂蒙提出了“擔當涉獵,見往事耳”的要求,那呂蒙具體學了哪些書呢?

2.文中說的魯肅“與蒙論議”,那他們究竟論議了什么內容,呂蒙又給出了什么樣的具體答案才讓魯肅“大驚”?

對剛剛學習完《孫權勸學》的學生而言,這兩個問題既是有難度的,但又是合乎情理的。我先在釘釘群里推送《呂蒙入吳》以及《三國志·吳書·呂蒙傳》(節選)的原文,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并于當天晚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釘釘網絡會議,主要完成兩個內容:1.小組互助,疏通文章意思;2.小組討論今天課堂上老師最后提出的兩個問題。

線上教學完全隔斷了學生之間的接觸,但網絡工具又為他們提供了“互助”的條件,同學們對于這種利用網絡進行的小組討論充滿了好奇,而網絡的龐大資源又給了他們理解文意和解決問題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第二天的語文課,我們以釘釘軟件的視頻會議功能展開,這一方面客觀的保證了學生從參與度,另一方面給了學生更加靈活的討論平臺。課堂伊始就由小組代表展示作為討論的結果。同學們不難發現老師給出的兩篇文章分別回答了昨天課堂上的兩個問題,同學們通過課文了解了孫權勸呂蒙學習的歷史事件,通過課外的兩篇文章更具體地明白到了呂蒙如何學習以及自己的軍事見解,通過文言文的群文閱讀,同學們得出了更加立體的呂蒙的形象。

學生展示結束后,我提出了今天課堂的新議題——從這三篇文章里,你領會到人物描寫的哪些方法?這一問題,把課堂內容引導回本次群文閱讀人物拓展這一主題。同學們在視頻會議中進行了激烈的討論,發表了各自獨特的看法。有的同學從課文內發現了側面描寫的手法,有的同學從《呂蒙傳》中發現了語言描寫的重要性,有的同學甚至提出可以把兩種方法都用在自己的寫作當中。

三、結語

線上教學恰到好處地展示了信息化教學的優勢,而文言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值得我們繼續鉆研與嘗試。

運用多媒體和互聯網技術,線上教學形式更豐富多樣,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互聯網+教育”實現雙向教學,互動性強,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線上教學有利于滲透語文文化素養,引導學生思考,點亮學生思維,突出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老師可以構建一個多元化的課堂,利用互聯網技術彌補傳統教學的固化思維,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

信息化教學手段同樣給語文教師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信息化教學能幫助教師夯實語文基礎、轉變教學思想以及提升教學效率,但同時又考驗著教師閱讀廣度和深度。從明確主題,決定議題,到學生展開討論找出共識,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再次被顛覆,因此為了更好適應信息化教學,教師必須時刻提升自己,終身學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蔣軍晶.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M].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3]苗盼盼 語文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文言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教育探索2019(6)39-41

[4]張芳 部編本初中文言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廣東 華南師范大學 2019

[5]趙鑫宇 “群文閱讀”教學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探析[D].遼寧 遼寧師范大學 2020

(作者單位:東莞市東坑中學,廣東? ?東莞? ?523000)

猜你喜歡
初中文言文教育信息化群文閱讀
巧用單元課文整合有效實施群文閱讀
淺析初中文言文中的古今異義現象
解除束縛,讓文言文“活”出精彩
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地方高校實驗教學探討
享受群文閱讀 提升語文素養
淺議群文閱讀下的“讀寫結合”
高職學院信息化建設中面臨的問題和思考
創新信息技術支撐教學變革
對初中文言文創新教學的幾點思考
淺談“故事教學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