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教學中運用歷史細節進行德育滲透的嘗試

2020-04-09 08:17陳劍瑜
中學課程輔導·教育科研 2020年7期
關鍵詞:德育滲透

陳劍瑜

【摘要】?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凸顯育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已成為業界共識。然而,如何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卻仍是任重道遠。在“圣雄甘地”一課的教學中,筆者選取了相應的歷史細節史料,營造了歷史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歷史情感,促使學生從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力量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從而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滲透。

【關鍵詞】? 歷史細節 德育滲透 圣雄甘地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7-054-01

2014年4月,《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頒布了,這是教育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大舉措。作為人文學科之一的歷史學科,本身就肩負著培育學生人文素養的重任,理應進行立德樹人教育。如何在歷史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落實好立德樹人這一目標呢?

歷史課堂能夠真正打動學生的是精神感召力,歷史人物必然是“有血有肉”的人,會給學生帶來歷史的共鳴。而生動形象的歷史細節可以讓學生“神入歷史”,激發歷史情感,從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力量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圣雄甘地”一課的教學中,筆者選取了相應的歷史細節,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滲透。

一、從歷史細節“食鹽進軍”中領略甘地的精神力量

細節一:甘地精選了兩千五百名志愿者,早晨做完祈禱,發誓在遭到攻擊時決不反抗,然后列隊向一座鹽場進軍,突然一隊警察向隊伍沖來,掄起帶有鐵箍的警棍向群眾猛擊,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棍擊頭蓋骨的破裂聲,被打的人像十柱戲的木柱一樣成片倒下,而后面的人沒有一個伸手招架的,保持原來的隊形鎮靜自若地走上來,走到被打倒為止。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選修四)

細節一的史料呈現了“食鹽進軍”這次悲壯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情境:在宣稱西方文明的英國棍棒下,甘地就象一股強有力的氣流,使整個民族振作起來,千千萬萬的群眾感動于甘地的倡導而起,風云全國,震驚一世。在甘地的號召和領導下,印度人的恐懼心理減少了。面對敵人的殘酷鎮壓,他們無所畏懼、前仆后繼,用純粹的人性尊嚴對抗歐洲的殘暴,“一個強大的帝國,在謙虛和真理的旗幟下,敗退而去”。從細節一中,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甘地的堅定信念和其感召力,正如卡耐基所說:“他的身體雖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學說和精神感召力卻比100 艘英國軍艦更有力量?!?/p>

二、從歷史細節“苦行”中感受體味甘地的無私和大愛

細節二:甘地是他理想的社會主義的積極實踐者。甘地號召“苦行”,要求追隨他的人“以地作床,身穿粗布,黎明即起,節制飲食,清理廁所”,為解決農民的疾苦“到農村去”?!麑⑷克饺素敭a悉數捐作非暴力運動之用,開始實踐“舍棄一切”和“不占有”的信條?!瓰樾麄髡胬?,甘地常常赤腳柱杖,徒步走村串戶。自他提倡手紡活動后,自己每天都堅持一定時間的手紡土布。甘地工作十分繁忙,但他盡力參加各種勞動,甚至做一些當時只有賤民所做的各種勞動,諸如清掃廁所、為客人清洗便壺等。印度獨立后,甘地并沒有居功以謀取權勢,而照樣赤腳半裸地奔走于窮鄉僻壤,為民族的大團結而努力。

——李平民《甘地的“社會主義”思想》

今天的中學生很難理解甘地的“苦行”,正如愛因斯坦在評價甘地時曾說,后代子孫將無法相信,世上曾活生生地出現過這號人物。而細節二的史料告訴我們,歷史上確實曾經出現過這號人物,并一度改變和影響著印度的歷史。甘地把衡量愛的標準解釋為“苦行”,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嚴格克制自己,拒絕物質享受;二是自覺地忍受外部環境的壓迫,即無畏;三是為社會服務、奉獻、犧牲。通過對細節二的學習和領悟,甘地的無私和大愛的形象潛移默化地在學生心目中生成了。

三、從歷史細節“甘地遇刺”中感受甘地的仁愛和寬容

細節三:祈禱的儀式馬上要開始了,甘地素來痛恨遲到,因此他快步走向外面的草坪,人群已經在那里就座?!实貏傋吡藥准壟_階就停了下來,他把手從孫女的肩膀上放下來,雙手合十,回敬人群的問候。就在此時,一個身材健壯的年輕人擠上前來,甘地孫女瑪奴試圖阻止他,但被他推到一邊。他在圣雄面前跪下,似乎要表達敬意,卻在近距離內連開三槍,擊中了甘地的胸部。兩顆子彈穿透身體,第三顆后來被發現嵌在右肺里。圣雄癱倒在地上,口呼神名“羅摩!羅摩!”以手加額表示為刺殺他的人祝福。

——克里希納·克里帕拉尼《甘地傳》

細微處見精神,細節三的史料為學生創設了歷史情境,帶領學生走進了歷史現場,“圣雄癱倒在地上,口呼神名“羅摩!羅摩!”以手加額表示為刺殺他的人祝?!钡募毠澤钌钫鸷沉藢W生,一個仁愛寬容的圣人形象呈現在了學生面前。甘地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真理和愛,都能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只要通過愛的力量不斷感化敵人,懷著極大的耐心去啟迪他們內心深處的善,敵人就會懺悔自己的罪過。細節三體現了甘地在生命的最后時光仍然以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逢惡報以善,用德報以怨”的處世格言,從而使學生體會到甘地“仁愛、寬容”的精神及其對構建今天世界和諧、和平局面的重要價值。

歷史的魅力在于細節,甘地一課的教學目標中要求學生體會甘地的人格魅力和自我犧牲精神,這種情感的形成不能生硬、機械,應該蘊于本課課堂教學當中,做到水到渠成,使學生進一步從對圣雄甘地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筆者在“圣雄甘地”一課教學中選取的三個歷史細節史料,營造了歷史情境,凸顯了圣雄甘地的思想、情感和個性,抓住了學生情感,引領學生從細節中感悟甘地的內心世界,并學會多角度觀察和理解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對國家、民族乃至人類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猜你喜歡
德育滲透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如何滲透德育教學
初中政治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的策略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淺析中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途徑
德育滲透與核心素養培養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
德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思路初探
選課機制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