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滲透與核心素養培養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

2016-12-23 17:03張昀瀛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6年14期
關鍵詞:德育滲透課程改革課堂教學

張昀瀛

摘要: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培養具有核心素養,即正確世界觀的學生,其源動力是對國民素質提高和民族復興的企盼。本文主要從課堂實例出發,圍繞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這一發力點,論述把英語教學變為英語教育的重要性。恰如其分的德育滲透完全可以成為英語課堂的“催化劑”“黏合劑”和“興奮劑”。

關鍵詞:課程改革;課堂教學;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7-0035

我們英語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英語,更重要的是通過教英語教學生如何做人。課改總體目標的界定,昭示了課改不僅是對學科教學和教材的改革,更是超越學科體系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其源動力是對國民素質提高和民族復興的企盼。關于課改目標的表述,讓我們清楚地看到德育工作地位的重要性。也就是說,德育教育理應是我們平時課堂教學工作的重要一環。而這也與課堂教學三維目標之一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一致。恰如其分的德育滲透完全可以成為英語課堂的“催化劑”“黏合劑”和“興奮劑”。

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筆者一直奉行“情感化”“生活化”和“趣味化”三大理念,對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做了一些探索。以下幾點是筆者的幾點經驗總結:

一、在遣詞造句中進行德育滲透

與語文教學不同,詞組教學是英語教學中一項重要而又基本的教學工作。因為重要,所以重視;因為基礎,所以重復。但是這樣的重復性工作往往容易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雙重倦怠。在詞組教學的過程中,筆者的主要做法是精心選擇例句以求最大限度地刺激學生的神經,讓學生在瞬間產生回饋,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愛國主義和人生勵志是筆者的兩大例句來源,這也往往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以講述“manage to do ”和“try to do”兩大詞組的區別為例?!癿anage to do”表示設法做成了某事,與短語“succeed in doing”相同。在講解過程中,筆者尤其強調這一詞組所蘊含的“成功”之意,要求學生好好記住這個詞,要多鼓勵自己“做成某件事”。于是,在讓學生造句前,筆者以鼓勵的語氣問學生“你曾做成過什么事呀?”同學們隨后帶著濃厚的興趣思考他們各自成功的經歷。一分鐘以后,好幾位同學都帶著自豪的心情用“manage to do ”成功地造句。

隨后,筆者也用自己的一次成功參加省英語優質課比賽的經歷造句,進一步引發了同學們造句的興趣。因為全邯鄲只有四位高中英語教師有資格參加省優質課比賽,所以在造完句后,筆者還用聲情并茂的語言簡單地把參賽過程的不易描述了一下,以此鼓勵他們要無所畏懼、敢于挑戰、相信自己、堅定信念。另外,由于“try to do”一詞僅表示盡力做但結果不一定成功,所以在讓學生明確了兩個詞組的區別后,筆者進一步告誡學生:“凡事力求全力以赴,而不是盡力而為,才是一個人的成功之道”。

在講述“hold a firm belief that”一詞,筆者則不失時機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在2020年前建成小康社會,而習近平總書記在半個月后參觀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時又提出并解讀了“中國夢”。這些話題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因此筆者也連續使用了“我堅信中國能在2020年前建成小康社會”和“我堅信中華民族能實現偉大復興”這兩個例句,一來強化學生對于該詞組的正確使用,二來強化學生對國家對未來的信心,鼓勵他們以認真學習成就自我的的態度來迎接國家強盛的到來。

二、在文段內容中進行德育滲透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很多教師總是習慣于在講解完所有內容后再針對文章主題進行德育教育,這樣的方式略顯老套而且效果欠佳。應該根據豐富的課文內容適時進行德育教育是課堂教學德育滲透的重要方式,這一方面強化了學生德育觀念的樹立,另一方面也能增強學生對文章的領悟。

以高一必修三第四單元的課文為例,這一單元主要講的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文章第三段講地球上水的形成,第四段講的是地球上生命的出現,第五段講述人類的出現。就文章內容而言,第五段最適合對學生進行教育,因為在這一段里作者列舉了人類的一些破壞性活動,很明確地表明了對地球未來的憂慮。我們完全可以借此教育學生要珍惜自然、保護地球。這種方式只是沿襲了傳統的德育教育模式,而文章第四段同樣非常適合對學生進行教育。

對學生的教育必須緊扣文意和段意。在針對第四段教育學生尊重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前,筆者首先讓學生將本段內容進行了梳理。經過梳理,同學們列出了這樣一條生命軌跡:水的形成以及對有害物質的溶解——水生植物的形成——貝類和各種魚類等各種小動物的出現——陸生植物的出現——昆蟲等小動物和兩棲動物的出現——植物長成森林——爬行動物的出現——恐龍的出現——恐龍的滅絕和哺乳動物的出現。通過這條線索,同學們總結出了三大規律,一是先有植物后有動物;二是先有小動物后有大動物;三是先有海生生物后有陸生生物。

這時,筆者又啟發學生:這些規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學生經過思考發現,植物——小動物——大動物這一食物鏈要求我們保護大自然尤其是植物,另外,生命起源于海洋,所以我們要保護好海洋生態。在講述這兩大觀點時,筆者還緊密結合最近幾年有關環境保護的新聞。為了讓學生明確食物鏈斷裂的危害,筆者舉了這樣一個案例:非洲大草原上一些珍稀動物遷徙數量在減少,因為他們賴以生存的草原在退化。在保護海洋生態上,筆者列舉了日本核輻射的事例。日本政府在3.11大地震后,將核廢料直接傾瀉到海底,極大地破壞了東海及太平洋的海洋生態,這是對人類極大地不負責任的行為。這樣的案例讓同學們深感痛心,也對這種深表痛恨,而環保教育和愛國教育也有機地融為一體。

三、在習題講解中進行德育滲透

習題講解中的德育滲透堅持兩大理念:1. 獨立自主地完成習題訓練而不要討論,因為考試不允許討論;2. 做完題后自己做評判而不要依賴教師的講解,因為考完后教師的講解改變不了考試結果。

第一大理念旨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這在新課改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新課改倡導小組合作和集體學習,但是這樣的做法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所以在處理練習時就應該側重于獨立思考。因此,在學生做題時,筆者一般都要求教室保持絕對安靜,不準以討論的名義交頭接耳。

第二大理念主要訓練學生的自我評判能力,而這基于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和解題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筆者主要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做題方法,在告訴學生方法后,就要求學生嚴格按照所講方法做題。比如單選題中“done”“to be done”和“being done”的區別。第一次碰到這種題,筆者就讓學生明確這三種形式的不同含義,然后根據句意對三個選項進行取舍。以后碰到相同的題,學生就遵循這一方法自行解題,而筆者在講解時也不明示該選哪一個,只是問學生該句是何意,為何選這個答案。在這樣的講解過程中,學生能明白解題方法的重要性,同時遵循方法解題并進行自我評判。這樣做一方面在增強學生解題能力的同時,另一方面也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四、授課時用行動影響學生

以身作則是最好的行為教育。筆者備課非常認真,課件力爭無錯誤。筆者平時熱愛讀書,學生關注的筆者都關注,如歐洲杯、南海問題,這樣在課上筆者常??梢哉劰耪摻?,涉獵廣泛。筆者有錯必糾,自己講錯了,馬上就承認、就改正,絕不掩蓋。筆者讓學生幫自己發作業、擦黑板,總要說Thank you。筆者和學生一起跑操,不在一旁站著觀看。筆者注意個人衛生,勤換衣服,保持良好形象。筆者不在學生面前發牢騷,不把社會的陰暗面帶給學生。筆者講到宣揚良好道德品德的文章時,常常表示出自己由衷的贊嘆。

總之,德育教育,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滲透到英語教學的方方面面,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畢 勤.高中英語新教材的課堂教學設計(第23頁)載畢勤、李俊和主編.探索與發現[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德育滲透課程改革課堂教學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選課機制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跨越式跳高課堂教學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