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文化建設在學校德育中的作用探討

2020-04-09 08:17歐英由
中學課程輔導·教育科研 2020年7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德育工作作用

歐英由

【摘要】? 德育是學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本任務是培養有文化、有思想、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而校園文化是促進德育教育正向發展的推動力。因此,教師在開展學校教育工作時就要深刻的認知到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轉變教育觀念,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的核心思想落實德育工作,以健康、積極、多元的校園文化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為將學生培養成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夯實的基礎。

【關鍵詞】? 校園文化建設 德育工作 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37?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7-197-02

校園文化與學校的德育工作具有互補性和同一性,豐富且深刻的校園文化是引導學生內化德育教育內容的重要載體。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使師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改變自身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和思想觀念,從而推動學校發展出極具個性特色的思維體系。

一、校園文化建設對德育教育的促進作用分析

個體在接受外部信息的過程中會形成排斥、叛逆的自然抵觸現象,從而減緩信息在內部生成的速度,而校園文化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這種不良心理的產生,使學習者能夠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無任何抵觸的情況下吸收信息、內化知識、接受教育。因此,學校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就要有意識地將德育教育意圖有機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有目的性、有針對性、有組織性的文化活動將其中的正向內容展示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得以影響,這既是增強德育效果的有效措施,又是各個學校在現代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必然發展趨勢。

二、在德育教育中滲透校園文化的具體措施探究

(一)校園文化引導師生形成正確價值觀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深入,現代教育要求教育方式要更加未來化、現代化和世界化,而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引導性,是讓教育成果更加符合現代教育要求的必然途徑,也是幫助師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有效措施。因此,學校就要建立和諧的校園文化,讓師生在有價值的氛圍中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形成教學相長的良好關系。

比如,校方可定期開展“校園管理交流會”。在交流會開始前,校方真誠地將部分校園管理問題向各班級提出,如:“操場規劃建議”、“圖書館管理建議”、“食堂優化建議”等等。交流活動開始時,各班級由班主任帶領統一開展討論,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參與,并以學生角度設身處地的思考校園文化基礎建設問題。同時,教師要及時反饋學生提出的疑問,但不對學生的主要討論內容和具體探究方式做過分干涉,更不以消極、負面的態度評判學生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在學生討論完成后,教師要鼓勵各小組闡述最終的討論結果,并由班級統一投票選出最佳方案反饋給校方。最后,校方要認真考慮各班級的建議和規劃,并在采取某一班級的建議后,向其他班級闡述理由和感謝。

此外,在學生與教師產生交互時,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研究學生、關心學生,基于學習和發展需求,真正為學生排憂解難,從而促進師生之間形成平等良好的人際關系。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與校園間能夠切實建立情感溝通的橋梁,學生也能真正感受到校方和教師的尊重,從而使校園真正成為學生“家園”的同時建立起和諧、積極的文化氛圍,進一步使校園文化形成獨特性和完整的體系,最終引導校園中的師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二)校園文化促進師生高尚人格的塑造

人格的塑造需要文化的侵染和熏陶,因此校方要積極引導學生了解和傳播傳統文化,使文化教育與文體活動有機結合,讓學生真正認知到中國文化與自身發展之間的潛在聯系,從而在高雅健康的文化氛圍中,逐步樹立起民族自信心、責任感和自尊心。

比如,校方可在校內組織有關傳統文化主題的文體活動,如:“傳統文化分享擂臺賽”。在活動開始前,校方可將主題內容傳達給各班級,讓學生對該次活動內容有輪廓性認知。接著,學生可根據主題內容進行多元探索,并將與其相關的視頻、音頻、圖片、文本等資料進行整合,作為輔助展示手段進行分享。在活動中,校方可邀請各班級的一部分學生及教師作為大眾評審,并在各個選手展示完自己帶來的新鮮資訊或相關知識后,根據內容與主題的關聯程度和選手的講述效果為其“點贊”。在活動結束后,得票數最高者則為該次“傳統文化分享擂臺賽”的“大擂主”,其余同學可在下次活動開啟后,再次對其發起挑戰,同時,校方可將該學生的闡述內容與視頻資料作為校園文化展示的一部分,讓其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通過這樣的模式,學生能夠在良性競爭中不斷革新自身的知識儲備,從而使自身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意識。而文體活動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學生和教師都能夠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形式,進一步了解到中國文化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從而激發對人生價值的重新定位,最終落實師生崇高人格形成的目的。

(三)校園文化榜樣示范師生的行為

校園文化具有較強的滲透性,會將良好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滲透入師生的身心中,只有將道德行為的示范力量最大化,師生才能夠在正確的輿論引導下,將道德行為規范具象化、人格化,確立符合自身發展的人生準則,最終取得事半功倍的德育教育成果。

比如,校方可積極關注本地先進集體和先進人物的感人事例,并與其取得聯系,邀請其到學校進行演講或交流。讓師生感受先進人物和集體的崇高品德,能夠使學生樹立起對偉大人格的敬仰之情,并由此激發自身奮發進取、努力向上的信心和決心。其次,教師可引導學生將自己身邊的感人事例進行整理和記錄,并將其生成簡短的報告反饋給教師,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閃光點能夠使學生更容易獲取榜樣的精神力量,也更容易讓學生與世界建立起深刻的聯系。最后,校方也可根據榜樣示范規則確定優秀教師和學生標兵,讓其成為校園文化中的一部分,從而加強校園榜樣示范文化建設,使德育教育與校園文化的統一性和互補性得以強化。

通過這樣的模式,校園文化能夠形成濃郁的德育文化氣息,并能使學生在榜樣模范的影響下,不斷激發出奮勇拼搏,積極進取的求學精神,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多元的影響下,形成獨特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強化校園文化建設,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枷鎖,提高校園文化導向性,切實實現校園文化推動社會文化進步的目的。

(四)校園文化推動學生個性差異的發展

進入校園學習的學生會因為諸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獨特明顯的個性差異,如:家庭背景、發展需求、性格特點等等。而這些明顯的個性差異又會隨著學生發展而逐步影響學生的個人能力,如:學習能力、感知能力、思考能力等等。因此,校方就可針對學生的具體差異,利用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功能,從而讓不同學生的獨立意識發展、學習需求、競爭需要都能得以滿足。

比如,針對學科學習能力、學科競爭意識較強的學生,校方就可開展以學科知識為主的校園競賽,如:“科技創造大賽”、“詩詞鑒賞大賽”、“英語美文創作大賽”等等。在活動前,校方要積極鼓勵各班級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參與不同的校園競賽,并以遞進式的比賽機制不斷向上推進,同時將競賽過程中所出現的精彩片段以校園播報或視頻展示的方式分享給全體學生。這樣具有學科競賽性質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使學生的個性特點得以彰顯,自主發展需求也能夠在激烈的碰撞中切實得以滿足,使自身的學習能力進一步提升。同時,比賽過程中出現的精彩部分實時分享到校園中,也能夠使其余未參與競賽的師生感受知識的魅力,從而讓校園中的學習氛圍更加濃郁。

針對藝術發展需求強的學生,校方也可有針對性的開展藝術活動,為學生提供個人或集體的藝術展示平臺,如:“器樂演奏大賽”、“花樣跳繩大賽”、“魔術技能展示大賽”等等。在活動結束后,校方可邀請活動中的技能佼佼者以晚會展示的形式進行表演,從而充分讓學生的藝術發展需求得以滿足。

通過這樣的模式,具有不同個性差異的學生都能夠在同一校園環境中正向發展,這既能夠讓校園中的師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感受到富余情緒的氛圍,又能夠使學校的方方面面具備良好的教育因素,從而對學生進行行為的教育和訓練,最終發揮出校園文化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最大價值。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校園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應貫穿于學生的教育過程、滲透于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彼此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校園文化建設既是學校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核心載體。因此,強化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校園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有效推動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蔡世恒.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功能及實現路徑[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46).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建設德育工作作用
淺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
教育部下發關于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討如何提高新時期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內蒙古從10方面加強德育工作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