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臨床檢驗價值

2020-04-11 13:54劉艷鳳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受檢者腦梗死實驗組

劉艷鳳

(青島市市北區人民醫院檢驗科,山東 青島 266033)

急性腦梗死在臨床非常普遍,屬于急性腦缺血性病癥的一種,主要發病群體集中在中老年人,該病癥的臨床表現為偏癱、口齒不清、神志不清等,具有較高致死率和致殘率,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質量均構成巨大威脅[1]。因此,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準確有效的診斷,早確診早治療,對于其預后非常有利。本文主要研究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的檢驗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價值,并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詳細內容如下文所述。

1 對象和方法

1.1 基本信息 選取2019年2月-2019年10月期間本院接收的急性腦梗死患者40例作為實驗組,另取本院檢驗科接受體檢的健康者40例做為參照組,全部進行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的檢驗。參照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為44-74歲,平均(57.89±4.13)歲。實驗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為43-71歲,平均(57.14±4.28)歲;病癥類型:進展型和完全型,各20例。經比較,兩組受檢者在年齡、性別等基礎資料方面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受檢者檢測方法:所有受檢者在早上空腹采集三毫升靜脈血,離心五分鐘分離血清,羅氏601電化學發光分析儀、液體增強透射免疫比濁法對受檢者進行血清胱抑素C水平檢測。利用血凝分析儀對凝血指標進行分析,主要檢測血漿纖維蛋白、凝血酶原時間。

實驗組患者病癥類型的分類方式:以發病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癥狀達到高峰的時間長短為劃分依據,6 h以內為完全型腦梗死,6 h以上為進展型腦梗死[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受檢者血清胱抑素C、血漿纖維蛋白以及凝血酶原時間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 SPSS 16.0軟件對患者經過檢測后產生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計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受檢者檢查指標結果的比較 實驗組血清胱抑素C、血漿纖維蛋白以及凝血酶原時間水平和參照組相比,具有顯著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受檢者指標結果的比較(Mean±SD)

2.2 兩種類型腦梗死患者檢查指標結果和參照組的比較 進展型腦梗死患者指標結果和參照組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完全型腦梗死患者指標結果和參照組相比,并無明顯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種類型腦梗死患者檢查指標結果和參照組的比較(Mean±SD)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的誘發因素復雜多樣,病發后患者腦組織出現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缺氧缺血性壞死以及神經性能障礙現象,致使患者無法正常生活,且復發率較高,嚴重者會形成死亡[3]。因此及時確診病癥并進行有效治療,對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研究表明,血清胱抑素C表達異變是腦血管病癥的誘因之一,正常狀況下血清胱抑素C以恒定狀態存在于機體多個組織中,但在急性腦梗死發生后,該項指標的水平會明顯升高,主要原因為腦梗死后抗凝血機制混亂引發腦部血氧供應不足,導致腦組織壞死或血栓。因此進行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的測定會對腦梗死病情的診斷起到積極作用[4]。本文研究中,實驗組的指標檢測結果和接受體檢的健康人群相比,差異顯著,血清胱抑素C明顯高于參照組,且凝血指標與健康組相比,差異顯著,足見這兩項檢查指標對確診急性腦梗死患者的重要性。

綜上,臨床檢測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診斷十分有利,可以促進患者正確治療和預后。且對于急性進展型腦梗死患者效果更佳顯著,可以明確區分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類型,在臨床具有重要的檢測價值,應大力推廣。

猜你喜歡
受檢者腦梗死實驗組
基于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和自動曝光控制降低CT檢查中受檢者輻射劑量的研究
健康體檢的護理質量管理實踐及體會
BRA V600E 抗體的幾種手工免疫組化染色方法在甲狀腺乳頭狀癌中的表達情況比較*
針灸在腦梗死康復治療中的應用
腦梗死合并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復的探討
DWI聯合DTI技術對早期腦梗死缺血半暗帶的評估價值
冠狀動脈CTA檢查前需做哪些準備?
說說健康體檢中的溝通技巧
功能性訓練手段對大學生基本運動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
SHR主動脈結構重構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