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L-1β、IL-17及凝血指標在腦卒中患者血液中的變化研究

2020-04-11 13:55冉亞瓊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凝血因子血漿炎性

冉亞瓊

(貴州省德江縣民族中醫院,貴州 銅仁 565299)

高致殘率、致死率是腦卒中典型特點,疾病發生初期,患者多表現為四肢活動障礙,隨著病情進展,患者無法自主活動,甚至失去生命。在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下,腦卒中臨床診斷技術不斷更新,其中血液學監測在臨床上應用較多[1]。鑒于此本次重點對腦卒中患者血液凝血指標、IL-1β、IL-17水平變化進行監測,進而分析各項指標與卒中發生的相關性,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治腦卒中患者104例,按疾病情況分為A(缺血性)、B(出血性)組各52例,選取同期52例健康體檢者為C組,收治時間:2018年12月-2019年11月。A組男女比30:22,B組男女比28:24,C組男女比27:25,所有參與者年齡均在54-68歲,各類資料具有同質性(P>0.05),可對比。

1.2 方法 采集受試者血液標本,取血3 mL。離心機做高速離心處理,轉速控制2000 r/min,持續離心10 min。分離上層清液和血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分別檢測白介素和凝血指標水平,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由南京貝登醫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型號邁瑞BS-220。

1.3 觀察指標 (1)統計三組血漿凝血因子(FXIII)、纖溶酶原(PLG)、纖維蛋白原(FIB)水平。(2)統計三組白介素IL-1β、IL-17水平水平。

1.4 統計學分析 SPSS 21.0分析,t檢驗為計量資料、χ2檢驗為計數資料。P<0.05為差異明顯。

2 結果

2.1 凝血指標對比 三組FXIII水平排序:B組<C組<A組(P<0.05);三組FIB水平排序:C組<B組<A組(P<0.05),但A、B組間無明顯差異;三組PLG水平排序:B組<A組<C組(P<0.05),見表1。

表1 凝血指標對比(Mean±SD)

2.2 IL-1β、IL-17水平對比 A、B、C三組IL-1β水平分別為:26.35(18.65,34.25)、31.52(23.52,40.36)、13.25(8.32,19.25),A、B組均高于C組(P<0.01);A、B、C三組IL-17水平分別為:75.25(58.21,94.31)、87.24(61.26,97.32)、17.24(14.21,19.32)A、B組均高于C組(P<0.01)。[M(P25-P25,pg/mL)]。

3 討論

腦卒中作為臨床常見疾病,嚴重威脅患者健康。血液指標監測是臨床診斷腦卒中方法之一,該方法通過對炎性因子、血漿凝血因子等水平測定,來評估是否為腦卒中。本研究中,凝血指標共測定FXIII、PLG、FIB三個指標,FXIII屬于轉谷氨酰胺酶,在肝臟中生成進而在循環系統中作用。凝血終末期,FXIII發揮作用,當FXIII水平高低決定腦卒中類型,水平升高極易誘發缺血性卒中,反之誘發出血性卒中,FXIII水平變化與PLG相同,因此不再贅述。FIB屬于蛋白質,能激活機體凝血功能,進而增加血漿中凝血因子含量,最終形成血栓,即腦卒中[2],因此腦卒中患者的FIB水平高于健康人群。本研究顯示,與C組相比,A組FXIII、PLG水平上升(P<0.05),B組FXIII、PLG水平下降(P<0.05),A組與B組FIB水平均升高(P<0.05),此結果與以上描述相符。

本研究還對炎性因子水平進行檢測,發現與C組相比,A、B組炎性因子均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可見腦卒中患者IL-1β、IL-17水平易于正常人群。IL-1β、IL-17是機體免疫應答系統的關鍵媒介,隨著其水平的上升,體內,免疫應答發生頻次增加,進而導致機體發生機體免疫綜合征,最終使腦卒中發生。

綜上所述,卒中患者凝血指標、炎性因子水平高于或低于正常人,因此臨床上可將炎性因子、凝血指標檢測作為腦卒中的診斷依據之一。

猜你喜歡
凝血因子血漿炎性
炎性小體與缺血性腦卒中發病及中醫相關機制的研究進展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溫下制備時長的臨床意義
糖尿病早期認知功能障礙與血漿P-tau217相關性研究進展
炎性及心肌纖維化相關標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進展
集束化護理干預聯合常規護理對產后出血患者的應用效果及其對凝血因子的影響
局部枸櫞酸抗凝對體外循環心臟術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達的影響
血漿置換加雙重血漿分子吸附對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細胞因子的影響
你真的了解獻血漿是怎么回事嗎?
冷沉淀凝血因子臨床應用調查分析
看恐怖片,血液都被嚇凝固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