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照護保險視角下失智失能老年人的評估綜述

2020-04-11 13:54王雨婷周瑋洪紫靜陳憶帆張林通訊作者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保險制度工具評估

王雨婷,周瑋,洪紫靜,陳憶帆,張林通訊作者

(1.寧波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浙江 寧波 315211;2.暨南大學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2)

長期照護保險國際上又稱之為“長期護理保險”或“長期介護保險”,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以及失能老人數量增多而普遍被世界各國(地區)所采用的一種政策選擇。

目前我國的長期照護保險試點工作已經卓有成效,在各地實施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長期照護保險制度中國化的過程中,福利化與市場化之間的關系還需明晰,長期照護保險與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其他保險的關系亟待厘清。長期照護保險資金籌集模式的選擇問題,關系到長期照護保險發展的可持續性[1]。

人口老齡化和失智失能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致使長期照護服務需求不斷增加。然而我國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制度鮮有涉及老年人的長期照護支付問題,政府因老年人長期照護占據大量的醫療保險支出而不堪重負。

長期照護供給匱乏與現實需求的矛盾,家庭、社區和機構三方面的長期護理供給數量不足、質量不高與現實龐大的失能老人群體的長期照護需求間形成了巨大的矛盾;長期照護籌資模式方面存在問題,商業長期護理保險在現階段實施的效果不大,我國長期存在的“養兒防老”等觀念根深蒂固,現階段失能老人及其家庭對商業護理保險的認識不足等問題,使得商業長期照護保險的方式不易實行;長期照護體系建設的制度保障不完善,一方面,長期照護體系建設所需的資金支持力度不大,另一方面,缺乏對長期照護體系建設明確的制度規范,制度規范對于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的有序發展至關重要。

受制于失智失能程度評估工具、評估標準的缺失,保險金給付無法與護理服務和失智失能水平聯動,且現有的檢測標準主要針對失能老年人,對失智失能整體的測查仍需完善。因此需要對失智失能老年人評估檢測指標進行改進,并將其與老年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相融合,作為重要評估工具。

失智癥(Dementia)為一種腦部功能退化性疾病,包括阿茲海默癥(Alzheimer’s Disease)、 血管型失智癥(Vascular Dementia)以及其他失智病癥,它會使記憶力、思考能力等減退,進而影響工作和生活,甚至失去生活中自我照顧的基本能力[2]。

失能是指老年人由于身體某方面出現衰弱現象、器質性病變、意外傷害等現象,使得身體機能不正常和心理產生異常,導致從此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

目前,國內外主要從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認知功能兩方面來評估老年人的失智失能情況,常使用神經心理學的方法進行測查。在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在中國的興起、發展以及各試點長照險試點工作陸續開展的過程中,針對失能失智評估工具的探討一直不絕于耳。

學者趙元萍在長照險視角下統觀各個時間階段、各國的失能評估工具,將其劃分為三代。國內外第一代失能評估工具多以單一能力測量為主,主要測量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包括基礎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第二代評估工具為評估老年人綜合健康的多維度工具,普遍具有軀體功能、醫療健康、精神心理、社會經濟、環境、生活質量等維度;第三代評估工具擴展到多照護機構的兼容,考慮老年人在不同照護場所間轉診,使用統一評估工具,數據可通用、傳遞,解決信息連續性[3]。

學者陳誠誠(2017)以相類似的標準同樣將老年人長期照護等級評估的相關工具開發過程劃分為三個部分[4]。長期照護保險制度下失能失智評估工具的發展路線可簡易地概括為三步走,從單一量表(指標)到疊加使用,繼而發展至理想的評估工具——統一而準確,同時與照護服務等級、資金補貼多寡相聯動。

與此同時,對保障對象的評估要嚴格遵照其個體情況作出結論,符合條件的失能失智人員,其護理需求也應能夠通過標準化的評估體系準確地表達出來,這有利于進一步規范待遇支付形式和基金支付范圍,保證資源配置的公正性與合理性。

猜你喜歡
保險制度工具評估
不同評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風險評估中的應用
第四代評估理論對我國學科評估的啟示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準備工具:步驟:
“巧用”工具
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研究與國外保險制度借鑒
存款保險制度破冰
立法后評估:且行且盡善
資產評估法:能否終結“多龍治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