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鄉村地區法治建設現狀和建議

2020-05-08 08:43王春明
大經貿 2020年2期
關鍵詞:鄉村治理建議法治

王春明

【摘 要】 多年來,黨和國家都十分重視“三農”問題,加強鄉村建設和治理,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善治之路。本文著重分析了我市當前法治建設的不足之處,并為此提出了相應的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 鄉村治理 法治 建議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來,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奮斗目標全面落實,法治中國建設扎實推進。然而與城市法治建設相比,鄉村法治建設依然明顯滯后,短板突出,而我國鄉村又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截至2018年年末鄉村常住人口56401萬人),從一定角度可以說當前我國法治建設的重點在農村、重點在基層。當前我們要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進一步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善治之路。在鄉村治理體系中,法治建設是基礎性工作,又是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的核心和保障。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入了新階段,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并不斷完善,較科學完善的法律體系的形成為我國“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供了堅實基礎。在鄉村經過30多年的普法教育,改變著鄉村的精神風貌,提高了人們的法律素質和依法維權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鄉村人們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傳統習俗,鄉村法治建設也卓有成效。

一、當前鄉村法治建設中存在的不足

我國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的發展狀況,制約了農村的發展,鄉村在經濟方面的落后于城市,法治建設更落后于城市建設,鄉村法治建設的不足已經成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明顯短板,成為我國實現“鄉村振興戰略”重要障礙。當前我國鄉村法治建設的不足主要表現在:

1、法律在鄉村的貫徹實施監督不到位。法律的生命力在于貫徹實施,監督不能缺位,但法律在鄉村落實過程中監督常常是缺位,違法現象不能及時的得到糾正。比如:在基本農田保護方面,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占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但當前農村占用基本農田挖塘養魚的違法現象大量存在而無人糾正、無人處理。

2、法律專業人才在鄉村較缺乏。一是基層鄉鎮政府法律專業人才缺乏,甚至不少鄉鎮的司法員都不是法律專業的人擔任,他們往往法律知識缺乏從而在處理鄉村法律事務時力不從心,進而影響民眾對法律的崇尚和敬畏;二是鄉村法律事務紛繁復雜,不少爭議都是雞毛蒜皮的事情,農村民眾服從判決、遵守調解協議的意識差,嚴重地影響了律師、法律工作者服務農村的積極性和熱情。

3、基層政府、村委在土地流轉等涉及農戶多、影響大的重大事項中工作不夠仔細。面對農村紛繁復雜的事務,依法治村才能是治理最有效的方法,為此基層政府、村委應依法加強領導和引導,特別是在土地流轉等涉及農戶多、影響大的重大事項中應加強領導和引導,但現實中存在基層政府、村委存在工作不夠仔細、甚至存在缺位情況。如在我市某地發生的流轉土地種植火龍果的案例,該案涉及上百戶村民,該土地流轉是村民自愿、村委組織、鎮政府鑒證的情況完成的,從程序上看沒有問題,但但凡有一些農業常識的人都大體知道這流轉合同有問題,因我市不合適種植水龍果,當然最終承包結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加臺鄉村法治建設的建議

鄉村法治建設的不足制約著鄉村的有效治理,為此應多管齊下加強鄉村法治建設,構建治理高效的鄉村治理體系。

1、進一步加強基層黨委、村黨支部對鄉村法治工作和建設的領導?!稗k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這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得出的一條基本結論。鄉村法治建設、治理體系的健全和完善,需要黨的領導,要充分發揮基層黨委、黨支部與農村干部群眾聯系最密切、影響最深刻的優勢,基層黨委、黨支部要在領導立法、保證嚴格執法、支持公正司法、帶頭守法充分發揮作用。同時加強對基層黨員干部的監督和教育,獎勵先進,對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嚴厲打擊處理。

2、健全農業農村法律體系。當前我國國家層面對農業農村立法不少,但還不夠全面、不夠深入,甚至不夠細化,可操作性差。這有的需要加強立法或者制訂地方性法規,如面對大規模的農村土地轉包現象和存在的問題,原因就在于僅靠《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來調整是不夠的,應針對農村土地轉包的特殊性制訂針對農村土地轉包的特別法律或地方性法規;有的需要對涉農法律中的一些內容出臺具體的規定,比如對涉農方面的行政處罰就缺少具體細化的規定,從而相關執法部門對涉農的違法行為(如占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處理缺少可操作性,這也是造成農村群眾毀田造林、挖田造塘少有被處罰的重要原因。

3、制定農業農村獎懲條例,健全和完善涉農舉報獎懲制度?!叭r”問題千頭萬緒、紛繁復雜,僅依賴農業執法部門去發現涉農中的違法,往往勢單力薄、力不從心,針對“三農”問題的特殊性,制定相應的獎懲法規,獎勵涉農違法違規的舉報,就如各省高速交警啟動交通違法舉報平臺,發動群眾力量共同維護高速公路行車秩序一樣,鼓勵群眾舉報,能及時準確地發現違法、打擊違法,維護法律在農村的實施。

4、加強基層法律專業人才的選送和培養,讓法律事務由法律專業人才干。法律事務,表面上看是口水工作、文字工作,但實質上專業性、規范性都很強,法律的事情需要法律專業人才去從事,然而因鄉鎮法律專業人才缺乏或領導不重視等原因,在不少鄉鎮就連政府的司法人員都不是法律專業,不少人的所學與職位不匹配,外行從事內行的事,其結果差強人意。

5、加強對土地流轉等重大涉農事務的事前審查和引導,消除糾紛隱患。當前農村土地流轉已成常態,但引發的糾紛多,不少糾紛甚至無法解決,比如承包農戶土地的承包人跑路后,農戶往往處于起訴艱難、復耕困難的兩難境地,這類事項往往涉及的農戶多,影響面廣,倘若基層政府能加強對土地流轉等重大涉農事務的事前審查和引導,能較有效消除糾紛隱患。

6、擴大對涉農法律事務的法律援助。我國以法律援助的模式為弱勢群眾提供法律幫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社會和諧。涉農案件往往多紛繁復雜且標的小,甚至出現還不夠訴訟費、律師費的情況,律師不愿意辦、法律工作者不愿意接,而涉農案件又多發生在相鄰相親之間,影響的是鄰里鄉親的和諧,不及時處理容易引發嚴重的沖突,然而從法律援助條例規定來看不少涉農案件沒有包括在法律援助的范圍之內,因此法律援助的范疇應該更廣泛一些、對涉農案件的針對性再強一些,讓農村廣大群眾的法律需求盡可能地做到“有需求盡法律援助”,盡可能地把涉農糾紛導入訴訟、調解、仲裁的法律途徑,讓農村群眾打得起官司、愿意打官司,這樣才能逐步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農村新風尚。

【參考文獻】

[1] 毛玉勇.當前皖北地區農村法治建設現狀及對策探析.《法制與社會》.2016年04期.

樂山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項目編號SKL2019C31

猜你喜歡
鄉村治理建議法治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接受建議,同時也堅持自己
好建議是用腳走出來的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幾點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