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中國經濟內外均衡問題

2020-05-08 08:43辛冠初
大經貿 2020年2期
關鍵詞:經濟發展

辛冠初

【摘 要】 當前,中國經濟在面對更加復雜的發展環境,而經濟內外失衡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到經濟發展的質量。所以有必要分析內外失衡的原因,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有效解決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內外失衡問題。

【關鍵詞】 國內經濟 內外均衡 經濟發展 經濟對策

上世紀 30 年代大蕭條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全球,經濟學家們才開始懷疑,均衡,也許不是那么唾手可得,而是需要人為的努力。這種懷疑直接引致了幾十年的爭論,政府是否需要運用宏觀政策來幫助“看不見的手”實現經濟世界的美麗均衡?盡管不同學派的經濟學家各執一詞,但毫無疑問的是,力主政策干預的凱恩斯占據了上風。此后,財政和貨幣政策成了改變、甚至重塑經濟世界的利器。

一、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

開放經濟下的政策目標可概括為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等兩大部分。 經濟增長、價格穩定、充分就業等反映經濟內部運行情況的政策目標可歸入內部均衡目標。內部均衡一般指國民經濟處于無通貨膨脹的充分就業狀態。外部均衡是指國際收支的均衡,其內涵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各國對資本流動采取了嚴格的管制措施,經常賬戶逆差很難通過匯率變動或吸引資本流入來解決,因此外部均衡通常指經常賬戶平衡。確定外部均衡目標的關鍵在于確定合理的經常賬戶余額,一般要求該余額符合經濟理性和可維持性的要求。從經濟理性的角度看,經常賬戶余額反映的是投資與儲蓄在全球范圍內配置的優化,因此確定一國經常賬戶余額目標的基礎是其國內儲蓄、投資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差異, 而這由各國不同的消費時間偏好與資本生產率決定;從可維持性的角度看,一國存在的跨時期預算約束要求一定時期內的經常賬戶赤字必須通過后續的經常賬戶盈余加以彌補。

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相互影響。 當一國采取措施努力實現某一均衡目標時,該措施可能會同時帶來另一均衡目標的改善,也可能對另一均衡目標造成干擾或破壞,前者被稱為內外均衡的一致,后者被稱為內外均衡的沖突。內外均衡沖突的根源在于經濟的開放性,主要因素包括國內經濟條件的變化、國際間經濟波動的傳遞、與基本經濟因素無關的國際資金的投機性沖擊等。

二、內外均衡目標的含義

內外均衡之間的沖突是開放經濟社會始終面臨的經濟學課題。在開放經濟條件下,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焦點在于保持市場總供給和總需求處于均衡狀態,從而實現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等目標,也就是說既保持經濟體自身內部的穩定均衡,又要使經濟體的對外開放處于合理的狀態,這就是開放經濟下的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但是由于經濟的開放性,內外均衡目標之間會發生沖突,政府在進行宏觀經濟調控時常常會面臨難以協調的窘境。同樣,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之間通常也存在沖突。當政府采取某項宏觀調控措施來實現某個目標的同時,有可能會使得另一個均衡目標更加難以實現,這些均衡目標之間可能是相互沖突的。

三、國內經濟內外失衡的表現形式

(一)總量失衡。從當前國內經濟發展的現狀來看到,存在經濟總量失衡問題,主要體現在經濟增長、物價、充分率和國際收支方面存在不平衡性。這些問題相互作用導致了經濟總量明顯的內外失衡。特別在當前經濟有下行趨勢時,國際收支存在逆差表現時,內外均衡矛盾就凸顯出來。為了消除經濟下行采用了擴張政策,導致國際收支逆差會持續增加。為了消除國際收支存在的不利影響需要采取緊縮性的經濟政策,但這類政策會影響到國內經濟的增長。經濟發展中伴隨著總量失衡問題。

(二)結構失衡。內外經濟存在的失衡還在結構性矛盾中得以體現。經濟發展中可以從通貨膨脹、儲蓄投資率以及消費率等指標中體現出來。比如在國際收支方面,經濟內外失衡顯示出結構性矛盾。經濟內外失衡顯示出通貨膨脹和匯率存在矛盾,貨幣的內外價值發生了偏離。儲蓄投資由于存在缺口,影響到國際收支的平衡。在國內儲蓄數量高于投資的情況下,剩余的儲蓄就會借助出口或投資的形式外流,間接影響到國際收支,因此加劇了國內經濟的失衡問題。內外經濟存在的失衡在經濟結構更加突顯。

四、國內經濟內外失衡原因分析

(一)對外開放會產生影響。當前經濟內外失衡的發生和經濟開放程度有關。改革開放前,國內的經濟較為封閉,與世界上的其它國家缺少經濟往來,對外經濟的比例很小,所以內外失衡問題不存在。隨著中國的逐步開放,中國與別國的經濟來往變得逐漸增多。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發生了共同作用,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僅會到國內供求關系的影響,還會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作用。經濟的發展是內部經濟發展和對外經濟發展的共同作用的結果。經濟發展難以保證獨立性,在多種因素作用下會導致內外失衡的發生。

(二)經濟結構存在失衡。經濟結構導致的失衡問題主要體現在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資本結構等。這些失衡內容會發生共同作用,對于內外經濟失衡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如果經濟結構調整中沒有有效解決發展中的調結構問題,經濟發展中的問題不僅難以實現根本解決,還會在經濟發展中反復產生影響。特別當前經濟增長方式依然借助于資源消耗,經濟增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沒有實現集約型,所以經濟增長是以高投入和高消耗為基礎,經濟增長方式需要改變。

(三)政策的協調效果。為了實現宏觀經濟調控,國家會出臺多種政策。這些政策雖然調控目標不同,作用方式存在差異,但是在執行時會發生相互作用,政策效應會發生相互抵消,由于內耗的存在對內外經濟失衡起到了推動作用。特別是在經濟下行時為了通貨緊縮,國家會對匯率進行調控,在匯率維穩中會出臺經濟政策,在國內經濟周期和國際經濟形式發生不同步時,財政政策的效果難以保證。如果政策存在不協調,會導致銀行信貸發生大的變化,貨幣供應量的調整直接影響到國內經濟的發展環境,經濟發展難以實現國外均衡。

【參考文獻】

[1] 王子健.當前我國經濟內外部均衡矛盾的嚴重性及宏觀調控選擇[J].中國經貿,2015,(10):102-103.

[2] 謝曉樸.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三次沖突[J].國 際 經濟評論,2016,(8):130-131.[3]孫志紅.借鑒國際經驗完善我國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J].企業經濟,2015,(3):105-106.

猜你喜歡
經濟發展
我國商業地產經濟宏觀調控政策研究
“互聯網+”時代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