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研究綜述

2020-05-08 08:43胡世欽
大經貿 2020年2期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文獻綜述信息披露

胡世欽

【摘 要】 隨著我國非營利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逐步顯現,非營利組織的公信力受到極大的重視,信息披露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通過對已有文獻的回顧,指出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的理論基礎,總結信息披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供后續研究進行參考。

【關鍵詞】 非營利組織 信息披露 文獻綜述

近年來,我國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和發展,非營利組織在促進社會治理和增進公共服務方面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非營利組織通過信息披露,向政府和社會公眾公開運行狀況和財務狀況,能夠克服籌資困難、監管不利、信任度不高等困境,促進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和完善。

第1章 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理論構建

1.1 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理論基礎

以我國學者的研究來看,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的理論基礎主要有委托代理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陳亞麗認為,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的理論基礎包括委托代理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以及公共產品理論[1]。胡蓮提出利益相關者理論和信息不對稱理論。蔡寧等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視角,分析了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的需求并提出建議[2]。祝建兵等認為,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的理論依據包括公共產品理論、委托代理理論和信息不對稱理論[3]。嚴克高根據信號理論和委托代理理論提出,非營利組織存在著信息披露的動機[4]。

委托代理理論是非營利組織運行的基礎理論之一,其顯著特征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在非營利組織中普遍存在委托代理關系,進行資金和物品捐贈的是委托人,非營利組織代理捐贈者進行相關活動,體現委托人的意志。非營利組織接受社會捐贈,與捐贈者形成一種契約關系,代理經營捐贈者所捐贈的資金和物品,將其以不同的形式向社會和特定人群提供商品和服務。

在市場活動者普遍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現象,買賣雙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對等,處于信息優勢的一方將會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試圖獲取另一方更多的利益。在非營利組織的運行過程中普遍存在這信息不對稱現象,社會公眾和捐贈者對于非營利組織來說處于劣勢,掌握的信息不夠完善,導致非營利組織具有一定的道德風險,同時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信任危機,也使得非營利組織吸納捐贈的能力下降,不能很好的發揮作用。

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組織的發展離不開利益相關者參與,而不能僅僅依靠組織自身的投入。利益相關者與非營利組織的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離不開組織自身的發展完善、政府的支持、社會公眾的信任和捐助、志愿者的參與以及服務對象的評價。

非營利組織的信息披露能夠提高非營利組織的透明度,增進委托人對于組織的信任度,克服信息不對稱現象,提高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度,促進非營利組織的發展。

盡管一些學者提出了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的理論基礎,但是更多的人并沒有明確提出理論基礎,也沒有再理論之上對非營利組織的信息披露進行分析。

1.2 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框架構建

我國學者借鑒國外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流程,提出一系列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框架。嚴克高借鑒里賈納·E·赫茨琳杰提出的DADS法,構建了一套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的框架,基本包括信息披露、信息共享和獎勵或懲罰三個方面。信息披露分為自愿性信息披露和強制性信息披露兩類,主體包括非營利組織自身和監管機構以及其他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等[5]。程博構建了一個由“法律層——指南層——披露層”組成的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框架體系,由法律進行指導和規范,建立信息披露指南,對披露報告規定統一的標準,進而對報告進行廣泛的、有層次的披露[6]。胡蓮認為,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類型分為自愿性信息披露、強制性信息披露和中介性信息披露三種類型[7]。陳岳堂構建了非營利組織組織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體系,包括真實性、充分性、及時性等三類指標[8]。

我國學者對于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的關注度不高,僅有一小部分學者關注到了這一點,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這些明確提出的信息披露框架中,大多數框架體系較為粗糙,不夠細致,不能為具體實踐提供有效的指導。同時,學者構建的信息披露框架無法進入政策議程對信息披露的政策進行指導。對于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的評價指標體系,廣大學者鮮有研究,在實踐中也不能對信息披露進行行之有效的指導。

第2章 我國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的問題

2.1 信息披露內容匱乏、時間滯后

我國非營利組織在信息披露過程中主動性較差,披露的內容大多經過非營利組織的篩選,有意避開了對組織不利的因素,使得公眾和監管機構不餓能獲取有效的信息。李慧等通過對444家教育基金會信息披露數據的統計分析發現,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僅披露資產負債表和業務活動表,現金流量表和審計報告披露較少;披露時間集中于次年6月之后[9]。

姜宏青梳理了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包括非營利組織基本概況、主要業務活動及成果、預決算報告、績效財務會計報表和績效分析報告等五個方面[10]。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大多數非營利組織都能夠披露基本概況、主要業務活動和財務會計報表,但是更為重要的預決算報告和績效分析報告卻不能夠很好地公開披露。非營利組織預決算是捐贈者實行監督的重要途徑,對捐贈意愿和捐贈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張愛民等通過基于上海浦東新區的小規模問卷調查與分析,得出非營利組織財務狀況與信息披露正相關[11],財務狀況越好的非營利組織披露的信息越完備、越真實;而財務狀況越不好的非營利組織披露的信息越匱乏,其吸納捐贈的能力隨之降低,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非營利組織績效分析報告和審計報告等是外部監管機構如政府有關部門、中介機構進行監管的重要方面,缺乏績效分析報告和審計報告,道德風險難以規避,對非營利組織的長期發展不利。

2.2 信息披露受管理機構和領導者影響較大

我國很大一部分非營利組織屬于國有性質,和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些非營利組織由政府財政撥款,履行政府職能,在人員的任命和管理當中自主性較弱,理事會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黃心華等認為,我國非營利組織內部治理結構混亂,有些非營利組織“利用和政府的關系強制亂攤派, 拉贊助, 在人員組織結構、經營管理等各方面的行為發生扭曲”[12]。有著政府作為“后臺”,這些非營利組織本身具有較高的公信力和權威,組織生存和發展的壓力較小,對于信息披露缺乏應有的重視。

在我國,很多非營利組織的理事長由退休的政府官員擔任,依然在政府中能夠發揮余熱,這些非營利組織的管理者和領導者往往年齡較大,思想較為僵化,在組織決策的過程中獨斷專行,家長作風較為嚴重,在行政體制中形成了官本位的習慣和思想,受公眾監督的意識較弱,對于信息披露重視程度不足,嚴重影響著非營利組織的信息披露。

2.3 信息披露監督不力

非營利組織行業自律較為困難,趨利避害是作為理性“經濟人”的非營利組織的特點之一,為了獲得更好的口碑,提高公信力,提高公眾關注度,非營利組織自身不愿發布對組織不利的信息,不愿進行信息披露,在必須公開信息等不得已的情況下甚至瞞報、謊報財務報告,在市場上樹立良好的組織形象。

對于外部監管,由于非營利組織的特性,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的質與量難以度量,非營利組織的監督本身即具有一定的困難。同時,非營利組織沒有形成規范的信息披露制度,社會公眾對于非營利組織的監督僅僅停留在表面,沒有完善的問責機制作為支撐對非營利組織進行懲罰,僅僅依靠組織內部自律對內部信息進行公開,導致非營利組織缺乏信息披露的動力。政府對于非營利組織的監督流于表面,盡管一些政策的出臺能夠對非營利組織的信息披露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但是政策的執行并沒有得到良好的落實,單純依靠籠統的規定并不能充分完備地制約非營利組織。

第3章 我國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對策

3.1 完善信息披露的制度規范

我國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標準不一,規范信息披露的內容和時間,促進非營利組織規范的運行、規范的進行信息披露,能夠大幅提高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水平和公信力。胡蓮建議制定《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法》,確立信息披露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及時性的原則7。耿瑋認為,要建立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的規范和指南,保證每一筆款項都有據可查[13]。通過制度規范的制定,明確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的具體內容和時間要求,為公眾和政府等監督主體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對非營利組織進行及時的評估,避免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道德困境和逆向選擇。

3.2 完善非營利組織的內部治理

非營利組織由于理事會的弱勢和一言堂的存在,內部結構較為混亂。崔艷陽等認為,完善內部控制首先要設立監事會并保證監事會能夠充分發揮責任[14],促進決策的程序化,監督各項規章制度的推行。陳亞麗認為,要充分發揮理事會職能,采取投票的方式避免一言堂,監事會獨立,理順管理機構和監督部門的關系使之相互制約1,建立內部責任追究制度,嚴格依照規章行事,完善非營利組織的內部治理。

3.3 打造多方位監管模式

非營利組織的內部監管和外部監管乏力,由于行業自律受組織內部人員、結構的影響較大,應著力加強非營利組織的外部監管。由于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的成本較高,非營利組織管理者的素質和能力等的限制,非營利組織的信息披露受阻嚴重,政府管制成為保障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充分有效的關鍵。張彪等認為,對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的監管離不開國家、社會以及非營利組織自身三者中的任何一方,各方應加強溝通,確保信息能夠及時傳遞與反饋[15]。同時,建立行之有效的問責機制,對于社會公眾、媒體等對非營利組織的問責,加以足夠的重視,促使非營利組織自身提高信息披露的動力。

結 論

近年來,我國非營利組織出現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非營利組織公信力的建設和發展,導致公眾對于非營利組織持懷疑態度。在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過程中,信息披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回顧廣大學者對于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的研究,提出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委托代理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總結了學者對于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框架的構建。通過總結和分析前人的研究,提出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信息披露內容匱乏、時間滯后;細心披露受管理機構和領導者影響較大;信息披露監管不力等。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包括完善信息披露的制度規范;完善非營利組織的內部治理;打造多方位監管模式。

【參考文獻】

[1] 陳亞麗. 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8:13-15,27-28.

[2] 蔡寧,江伶俐.利益相關者視角的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研究[J].財會通訊,2014(03):90-92.

[3] 祝建兵,陳娟娟.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政府管制的理論依據與現實路徑[J].商業時代,2009(21):68-69.

[4] 顏克高.信息披露與非營利組織失靈的治理[J].探索與爭鳴,2007(11):42-44.

[5] 顏克高,陳曉春.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機制的理論構建[J].華東經濟管理,2010,24(12):122-125.

[6] 程博.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系統體系設計[J].情報雜志,2012,31(01):156-160.

[7] 胡蓮. 我國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3:16-19,30-33.

[8] 陳岳堂.構建非營利基金會信息披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2):122-124.

[9] 李慧,林永春,孫靜.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分析——以教育基金會為例[J].財會月刊,2015(03):99-102.

[10] 姜宏青.非營利組織績效管理會計信息披露體系研究[J].會計之友,2014(10):2-8.

[11] 張愛民,陳濤琴,袁鵬程.非營利組織財務治理與財務信息披露關系的研究——基于上海浦東新區的小規模問卷調查研究[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9(03):45-51.

12] 黃心華,盧銳.論我國非營利組織公信力的建設[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5(10):162-163.

13] 耿瑋. 非營利組織財務報告及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148-155.

14] 崔艷陽,王巖,孫美玲.我國非營利組織財務信息披露現狀及對策[J].納稅,2019,13(01):145.

15] 張彪,姚君芳.非營利組織財務監督體系的構建[J].求索,2009(07):41-43.

猜你喜歡
非營利組織文獻綜述信息披露
非營利組織的營銷分析
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問題研究
馬克思創新思想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