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馬克思的人民主體觀

2020-05-08 08:43岳紅
大經貿 2020年2期
關鍵詞:人民群眾馬克思

【摘 要】 本文圍繞馬克思的人民主體觀,分析其現實根基,明晰其內在蘊含的價值性和目標性等理論內涵,以期為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人民主體觀的繼承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馬克思 人民主體 人民群眾

人民群眾是歷史演進更替的主體,是促進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是推動國家建設的根本力量。馬克思深刻認識到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確立其系統性的人民主體觀。

1.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的現實基礎

人民是歷史的主體,這是馬克思理論的基點。透過他對“現實的人”與勞動實踐的相關闡釋,我們可更好地理解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的現實基礎,進而把握其深刻的內涵。

馬克思所探討的人民群眾是“現實的人”。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指出,人類歷史活動的主體是人,他們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在一定的物質的,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活動的人?!?、而現實的人通過物質生產實踐不斷獲得自我實現和自我解放的現實力量。這既反映了馬克思對人之本質的把握,同時也體現了他對以往錯誤觀點的有力批判。針對費爾巴哈關于人是具有無限意識并能夠直觀超越自身界限之存在的觀點,馬克思指出,費爾巴哈的人是置于自然之中對自然直觀的人,鑒于后者僅僅把人當作感性對象而不是感性活動,探尋人的歷史時脫離了唯物主義,因而,他把人的歷史歸結為宗教的歷史。由此,馬克思認為,社會歷史以現實的人的感性活動——即人的實踐活動——為基礎。馬克思指出,一切舊唯物主義只是看到了客體的客觀性,卻沒有認識到主體的能動性。在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和費爾巴哈的舊唯物主義的基礎上,馬克思創立了嶄新的唯物主義的科學歷史觀,認為現實的人人才是歷史活動的主體。

一方面,對人類歷史的考察應從人開始。在改造自然和創造人類社會過程中,人的主體性得以確立。有必要指出,馬克思所指稱的人并非離群索居處于固定狀態不變的人,也非抽象精神的人,而是處在具體社會現實之中有血有肉的精神存在。全部人類歷史是現實的人從事生產生活的歷史?,F實的人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如果不是從現實的人出發,馬克思主義的主體性思想就失去了基點,在現實世界的歷史過程中就不存在改造世界的可能性了。在現實的人的基礎上,馬克思認為人是社會存在物,人通過與他人結成社會關系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

另一方面,馬克思人民主體觀的實現路徑是勞動實踐。在批判地繼承和吸收以往的哲學思想之合理成分的基礎上,馬克思指出,勞動實踐是人在社會活動中對象化自己的本質力量的一個過程。實踐體現了人的本質,確立了人的主體性地位,正是在勞動實踐中,使得人成為物的創造者和歷史的創造者,把人自身提升為歷史發展的主體。歷史的發展就是現實的人的實踐活動的展開,實踐是人類歷史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人的主體性在實踐中得以確證。在這個過程中,人的“個體存在”和“社會存在”也內在地統一起來。通過勞動實踐,加速了人們通過勞動這個中介由分散走向聯合的過程,成為相互依賴的命運共同體,從而促進了人民主體的實現。

2.馬克思人民主體觀的理論內涵

馬克思的人民主體思想具有豐富內涵。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從實踐主體、關系主體、價值主體、目標主體四方面加以把握。

首先,人民是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實踐主體。在“現實的人”的理論的基礎上,馬克思闡述了人類在社會中的勞動實踐創造了人類社會。在他看來,人類發展的過程首先是物質材料的生產過程,而人民是這一過程的主要參與者。勞動人民的勞動創造了所有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并且產生社會變革。因此,人民才是社會存在的基礎和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人民群眾創造歷史,促進歷史發展,人民群眾中有無限的智慧源泉,從根本上通過實踐改變歷史。

其次,人民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關系主體。人是物質生產的主體,同時也是維持社會關系的主體。人類的活動在包括人與自然、人與自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進行。人在自己的活動和與其他人的交往中成為關系主體,產生各種社會關系,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也會隨著人的實踐活動發展或者轉變。更具體而言,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發展變化,但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不會自然而然地跟隨生產力的變化實現和完成這種變化,它還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的推動與促進。故而,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參與社會革命等活動來促進生產關系和其他關系的轉變。

再次,人民群眾是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價值主體。馬克思始終堅定不移地維護絕大多數人的實際利益。社會的發展和變化應該滿足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和需求,因此社會評價標準也應該符合整體利益和需求,人民的處境可以直接反映社會結構或制度的狀況。因此,只有實踐活動的主體——即人民,才能反映發展情況,做出正確的評價。只有人民才能成為社會發展的尺度,沒有人民作為主體,社會發展和社會評價就無從談起。

最后,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目標主體。馬克思認為,人是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最終的目標,是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和目標指向。馬克思和恩格斯描述的共產主義的美好前景,是他們致力于無產階級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最終追求?!霸谀抢?,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這意味著在社會主義的條件下人可以不受任何來自外界的壓力或條件的羈絆與束縛,使自己的個性、創造性得到自由、自主、自愿的發展與顯示。這種發展是通過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消滅私有制、分工、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對立與差別,從而實現的每個人的能力、個性、觀念的全面發展。在共產主義社會到達之前,努力提升每個個體的獲得感、幸福感,努力使人自身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展,正是體現了將人看作社會發展的目標主體的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岳紅(1996—),女,漢族,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

猜你喜歡
人民群眾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行政不作為”現象探析
從天長市人民群眾看軍隊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澤東群眾路線與當代價值研究
網絡黨建工作研究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