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早期診斷及導管溶栓治療臨床效果觀察

2020-05-09 09:48李想吳華平張利呂開平宋歡歡
中國現代醫生 2020年7期
關鍵詞:早期診斷臨床效果

李想 吳華平 張利 呂開平 宋歡歡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探討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早期診斷及導管溶栓治療臨床效果。 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患者中,選取11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導管溶栓治療,觀察其治療效果,并分析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早期診斷的臨床意義。 結果 11例采用導管溶栓治療的患者中,9例溶栓成功,后續開腹取栓2例,所有患者術后恢復情況良好。 結論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患者采用導管溶栓治療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減輕血栓負荷,挽救患者生命,同時,對于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早期診斷具有非常高的臨床價值,大大降低致死率,適合在臨床進行推廣和普及。

[關鍵詞]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早期診斷;導管溶栓;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57.2?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0)07-0081-03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 and clinical effect of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LI Xiang? ?WU Huaping? ?ZHANG Li? ?LV Kaiping? ?SONG Huanhua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Dazhou Central Hospital in Sichuan Province, Dazhou? ?63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SMAE)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 Methods 11 patients with acute SAM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DT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SMAE. Results 9 of 11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with CDT, and 2 cases were further performed with open surgery. All patients recovered well. Conclusion CDT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SMAE,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burden of thrombus and save the patient's life.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 very high clinical valu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SMAE, greatly reduces the fatality rate, and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 Early diagnosis;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linical effect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在臨床上比較少見,屬于外科急腹癥,患者發病急、病程快,如果不能及時給予治療和緩解,將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根據臨床相關數據顯示,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致死率高達70%,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2]。本文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例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并觀察導管溶栓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本院接受導管溶栓治療的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患者11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治療時間為2017年1月~2019年1月,所有患者均采用導管溶栓治療。其中男8例,女3例,最大68歲,最小41歲,平均(46.6±1.2)歲,平均發病時間(6.1±0.6)月。5例患者有單純心房顫動病史,3例患者有大面積心肌梗死病史,2例患者有風濕性心臟病史合并房顫,1例患者無特殊病史?;颊呷朐簳r,腹部劇烈疼痛、絞痛,并且伴隨嘔吐或者腹瀉、臍周按壓痛、腸鳴音明顯減弱、未出現腹部肌衛反跳痛。所有患者經過多層螺旋CT動脈血管成像檢查,確診為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診斷為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②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并且知曉相關研究流程。排除標準:①心臟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嚴重不全者。②精神類疾病或者癡呆者。③凝血功能異常者。④相關資料不全,無法參與分析和統計者。

1.2 方法

1.2.1 介入治療? 對11例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療。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然后在右股動脈進行穿刺,將豬尾造影導管放在腸系膜上動脈開口之上,進行腹主動脈內造影,明確腸系膜上動脈栓塞,并確定腸系膜上動脈開口部位,之后導絲配合導管選入腸系膜上動脈遠端,一般將導絲放入回結腸動脈,導入6 F翻山鞘(cook公司)于腸系膜上動脈近端。推注肝素,劑量為:0.5~1 mg/kg。通過血管鞘,導絲引導下導入6 F guiding導管于血栓段,維持負壓吸栓,總容量不超過100 mL,11例患者均能吸出血栓樣物質,造影評估殘余血栓的部位及量,將導絲再次進入,根據殘余血栓的長度放置合適長度的溶栓導管,并將其末端放在栓塞遠處大約1 cm的位置,并置入溶栓導管內芯。先注射尿激酶20萬U,在1 min之內注射完,之后注射尿激酶+生理鹽水,尿素酶劑量為50萬U,生理鹽水劑量為250 mL,分5次注射,每隔5 min注射10萬U。同時通過翻山鞘注射肝素水,預防導管周圍血栓形成。全部注射完畢之后,再次對腸系膜上動脈進行造影檢查。如果血栓完全或大部分溶解,腸系膜上動脈主干及主要分支顯影良好,則結束手術;若血栓部分溶解(殘留血栓少于50%),主干及主要分支部分顯影,則保留導管及血管鞘,回病房持續溶栓;若血栓大部分未溶解(殘留血栓大于50%),腸系膜上動脈主干及主要分支顯影差,為快速恢復腸道血流,準備轉為開腹,實施腸系膜上動脈取栓術。

1.2.2 后續治療? 11例患者中,5例患者第一次介入手術血栓完全或大部分溶解,腸道血供改善。4例患者第一次手術血栓殘留,對此4例患者進行尿激酶微量泵持續注射,微量泵速度為:每6個小時注射15萬u,同時通過血管鞘泵入罌粟堿90 mg/24 h,治療時間為1~3 d。同時,采用低分子肝素鈣,對患者進行皮下注射,每次5000 U,每天2次。觀察患者腹部癥狀體征,監測凝血像及血常規等指標。4例患者經過持續抗凝溶栓治療后癥狀明顯緩解,二次造影提示血栓消融好,予以拔除溶栓導管。另2例患者吸栓溶栓后,血栓消融不滿意,腸系膜上動脈血供無明顯改善,為快速恢復腸道血供,中轉開腹手術。所有患者后續口服華法林,1次/d,起始劑量每次2.5 mg,調整劑量維持國際參考比值2~2.5。

1.2.3 停止溶栓標準? ①血栓全部溶解;②出現異常出血癥狀,比如腦部出血,內臟出血等;③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低于1 g/L。

1.3 觀察指標

統計導管溶栓的成功率。采用腸系膜上動脈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對患者進行檢查,觀察血栓情況。根據其具體影像學表現,確定其溶栓情況。診斷標準:采用血管造影檢查。

2 結果

通過造影顯示,主干栓塞患者8例,空回腸動脈栓塞患者3例。導管溶栓成功9例,溶栓成功率為81.82%,另外2例患者經導管溶栓之后,效果不佳,采取開腹取栓手術,其中1例單純取栓,1例進行部分小腸的切除,切除長度為28 cm,2例患者術后恢復良好。

3 討論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發病非常急迫,且早期無明顯癥狀和特征,雖然有腹痛的征兆,但是與其他腹痛疾病類似,因此無法準確的辨別和判斷,并且容易造成誤診[3]。因此,對于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早期診斷非常重要,其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致死率。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早期診斷通常觀察三個方面,①劇烈腹痛,但無腹膜炎體征;②房顫或基礎心臟疾病;③胃腸道排空癥狀[4]。臨床診斷方面,通過腹部X射線檢查,無法確定是否為栓塞;通過超聲診斷,但是由于胃腸道有氣體,無法準確的顯像;通過多層螺旋CT動脈血管成像[5],若腸系膜上動脈充盈缺損,可以給予較準確的判斷,同時可以判斷有無腹腔積液及腸壁壞死穿孔等征象[6],但可能會延長診治時間,在臨床工作中,CTA已成為診斷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首選檢查之一。臨床上診斷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黃金標準仍然是DSA,即血管造影[7]。它不僅可以診斷出患者是否有栓塞,而且能夠將栓塞部位以及范圍大小確定,在造影的同時即可以開始治療,因此臨床上一旦懷疑患者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或者CTA已明確,患者尚未出現腸壞死的表現,需盡早進行DSA檢查,盡早確診,從而為后續的治療爭取更多的時間[8]。

臨床上若腸系膜上動脈栓塞已經導致腸壞死,需盡快行腸切除術。對于尚未出現腸壞死的患者,盡快消融血栓是關鍵[9],隨著介入技術的發展,介入下導管取栓溶栓已部分替代了傳統開放手術取栓。我院采取的辦法是先行導管吸栓減少血栓負荷,讓腸管先獲得部分血流[10],再采用溶栓的辦法,溶栓的導管選取非常關鍵,普通的造影導管溶栓效率偏低,延長治療時間,不僅錯過了最佳的溶栓時間,也容易給患者造成腸缺血,造成二次負擔[11]。采用溶栓導管進行溶栓,可以在高壓下,將血栓進行集中消融,并且提供機械式的壓力,從而增強溶栓效果和溶栓效率。溶栓的時間越短,給患者造成的影響越小[12],不僅提升了治療效率,也避免了長時間溶栓導致的腸缺血,有效的避免了腸壞死。后續的溶栓治療中,采用微量泵持續溶栓可以有效地控制溶栓劑的使用量和注射速度[13],從而大大降低不良反應,比如出血癥狀,提升了尿激酶的安全性[14]。另外,術后維持溶栓如何避免導管周圍新的血栓形成十分重要,我們認為首先要有血流才能保留導管[15],同時可通過血管鞘滴入罌粟堿解痙降低遠端阻力,或泵入肝素等方法防止血栓形成[16]。

綜上所述,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早期診斷更為重要,多層螺旋CT動脈血管成像、DSA檢查均可以作為診斷的方式[17-18]。越早的診斷越能夠最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致死率[19]。在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治療當中,實施導管溶栓的優勢比較明顯,它能夠有效的消融血栓,恢復腸道血供[20]。它的操作簡單,見效快,并且創口小,有利于患者的后續恢復[21]。因此,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早期診斷的意義十分重大,并且導管溶栓的治療方式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進行開展[22]。

[參考文獻]

[1] 李娟,劉德斌,何尤夫,等. 經導管復制兔急性腸系膜動脈血栓栓塞模型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8,28(5):18-22.

[2] 金同梅,高揚娟,張廉良,等.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對于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診斷價值[J]. 中國醫學裝備,2017,14(11):57-61.

[3] 詹澤娟,黃珍歡,王建文,等. 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腸系膜動脈缺血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探討[J]. 基層醫學論壇,2017,21(29):4022-4023,4113.

[4] Yoshida R,Yoshizako T,Maruyama M,et al. Hemosuccus pancreaticus successful treatment by double balloon-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for active bleeding from the main trunk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J]. Radiology Case Reports,2018,13(3):644-647.

[5] 石吉華,楊牟,宋富波,等. 缺血后適應對急性腸系膜動脈栓塞取栓術效果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9,47(4):431-433.

[6] Mendes BC,Oderich GS,Tallarita T,et al.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tenting using embolic protection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acute or 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J].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2018,68(4):S074152141830 2763.

[7] 杜玥蒙,郭海國,余新林,等.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癥介入溶栓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6, 34(19):137-138.

[8] 董嘉堯,朱橋華,周成宇,等. 經導管接觸溶栓治療急性腸系膜上動脈血栓的療效和安全性[J]. 實用醫學雜志,2016,32(7):1142-1144.

[9] 郭麗麗. 急診腹部CT診斷結合中西醫治療應用于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128例分析[J]. 中醫臨床研究,2017, 9(35):98-100.

[10] 何招才,趙國發,栗彥琪,等. 腹腔鏡探查術在急性腸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診治中的應用[J]. 長治醫學院學報,2018,32(2):127-129.

[11] 劉寶晨,丁威威,范欣鑫,等. 一例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營養支持治療[J]. 腸外與腸內營養,2018,25(3):188-192.

[12] 邱昌城,李光新,王賓,等. 急性腸系膜血管性疾病的診治[J]. 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志,2017,3(5):937-939.

[13] 張華,程志華,孫喜偉,等.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癥局部導管溶栓治療的療效[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 32(10):2160-2161.

[14] 鄧梨平,張宏文,鄧小軍,等. 房顫導致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綜合介入治療的應用價值[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1,19(30):3177-3181.

[15] 曾昭凡,吳鴻飛,李振振,等.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缺血性疾病71例診治分析[J]. 中國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9,11(2):109-113,127.

[16] 紀紅,沈杉杉,郭小皖,等.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伴積氣1例[J].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8,34(11):1757.

[17] 廖冠義,高青. 經手術及血管影像學檢查證實的66例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臨床分析[J]. 中華消化雜志,2019,39(2):111-114.

[18] 倪文彬,任宏宇. 心房顫動、腸系膜上動脈栓塞并發部分小腸、部分結腸壞死1例[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18):131-134.

[19] 周力,王永亮,陳暉,等. 陣發性心房顫動并發冠狀動脈及腸系膜上動脈栓塞一例[J]. 中華內科雜志,2018, 57(8):599-600.

[20] 秦少華,劉萍,郝庭嘉,等.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缺血的導管接觸溶栓治療[J]. 中華血管外科雜志,2019,4(1):31-35.

[21] 徐新,韓秋果,劉巍立,等. 腸系膜上動脈缺血性疾病的治療體會[J]. 中華血管外科雜志,2019,4(1):54-56.

[22] 左太陽,劉鳳永,王茂強,等. 腸系膜上動脈置管溶栓治療急性腸系膜上靜脈-門靜脈廣泛血栓形成并缺血-再灌注損傷一例[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8,27(9):1044-1046.

(收稿日期:2019-11-14)

猜你喜歡
早期診斷臨床效果
B超診斷早期宮外孕患者30例的臨床分析
CRP和PCT在醫院獲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評價
觀察奧曲肽治療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92例臨床分析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早期診斷的生化指標檢測
淡漠癥狀對于行為變異型額顳葉癡呆早期診斷的重要價值:1例報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