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園共育把方向,幼兒共情有捷徑

2020-05-13 14:38顧耀倩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0年3期
關鍵詞:學前中班幼兒共情

顧耀倩

摘 要 在學前教育階段,依照中班幼兒的階段性心智發展規律,及時跟進心里輔導教育至關重要。由于當今獨生子女的和二胎幼兒增多,學前中班幼兒在共情意識層面通常情況下存在著不足的情況,造成了幼兒園中伙伴之間的沖突事件頻發,有些缺乏共情意識的幼兒則過于以自我為中心,難以做到換位思考。本文以學前教育階段幼兒的共情意識缺乏為現實背景,通過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來探討當下學前教育階段共情教育策略。

關鍵詞 學前 中班幼兒 共情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共情”,又稱為“同理心”、“神入”等。該概念由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第一次正式提出。當今的許多中班幼兒是獨生子女,加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許多孩子由孩子的爺爺奶奶照顧。隔代教育,讓部分孩子從小就體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共情意識的特點,對外的行為流露著不合群、和自私的特征。幼兒將來能否對環境進行更好地適應,能否逐步形成同集體或同他人之間的協調關系,能否勇敢地擔當起社會的眾多責任,能否讓人生中的關系和自我發展之間建立更好的平衡,往往和其在學前時期受到的品德教育有著眾多的關聯。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現實背景,探討中班階段幼兒共情教育的策略。

1鏡頭回放

在我所觀察的這次娃娃家的區域游戲中,孩子們自主進行游戲材料的分配,然而在活動開始的時候,樂樂小朋友似乎總是想拿到更多的游戲材料,正當孩子們差不多都分到了游戲材料的時候,樂樂“不買賬”了,他徑直走到朱宇軒的身邊,把他的玩具搶了過來,然后朱宇軒一臉茫然,待自己反應過來之后,過去和樂樂交涉,語氣也很委婉:“樂樂,剛才大家都分好玩具了,為什么你要過來搶我的玩具呢?”樂樂大聲地說:“因為我喜歡這個玩具唄!我喜歡就要拿過來?!边@時候朱宇軒就說:“你要是這樣我就告訴老師,讓老師來幫我要回來。這是大家分好的玩具?!币姷街煊钴幰案鏍睢?,樂樂可能是有些緊張,他直接把朱宇軒給打了,作為觀察者,我看朱宇軒的額頭都被打得有些紅腫了。

2學前中班幼兒共情教育的策略

通過以上的鏡頭可以發現,樂樂并沒有因為自己打了小伙伴而感到抱歉,這是一種缺乏共情意識的表現。經了解,樂樂是三代單傳的獨生子,家人對其過于溺愛,說話辦事都以他為中心,久而久之,樂樂就缺乏共情意識。我意識到中班幼兒共情意識的創設需要家長和幼兒園雙方的努力,就具體的策略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2.1教師——跟進日常教學活動,為學前共情教育打好基礎

2.1.1開展常規繪本教學活動,培養幼兒共情心理意識

繪本教學作為學前中班幼兒一日生活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跟進幼兒心理輔導教育帶來了無限的機遇,同樣,在對幼兒進行共情教育的時候,同樣可以采取繪本教學的方式來進行。在眾多的優秀繪本素材中,《小老虎丹尼爾》是可以用來對中班幼兒進行共情教育的優秀典范。例如在小老虎丹尼爾系列的“我愛你,抱抱你”的繪本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對該繪本的合理運用,來跟進對幼兒的共情教育,讓幼兒懂得友好表達愛的重要意義,并養成共情習慣。

2.1.2把握日常游戲活動機遇,助力幼兒共情習慣培養

在對幼兒進行共情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善于把握游戲機遇,在玩的過程中給孩子提出要求,讓孩子能夠在游戲的過程中獲得趣味的同時獲得共情意識的培養。如當幼兒在游戲區域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過程中,當孩子出現自私的行為的時候,老師可以采取在一旁觀望的方式,等游戲結束之后,可以私下和幼兒進行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即保護幼兒自尊心,給幼兒今后同他人交流的時候做好規范性的榜樣,此外也能夠佐證孩子自私表現,讓孩子更樂于提升自身的共情意識。

2.2家長——完善家庭教育方法,為學前共情教育開拓格局

2.2.1利用幼兒模仿能力,引導幼兒建立共情態度

中班階段的學習和習慣的養成,在很大層面來自于孩子的模仿,可以說模仿是幼兒中班階段的孩子一大天性,為了促進中班幼兒共情意識的養成,家長首先應當做的事情就是適當地給予孩子同他人進行相處的機會,家長也應當為此做出表率。比如:孩子的同伴來家里玩的時候,作為家長應當采取熱情的態度進行招待,具體表現為給小客人倒水、洗水果,或者是拿飲料等等;除此之外,作為家長也應當同小客人進行簡單的交談;在客人走的時候,要客氣地同孩子進行告別,并且歡迎孩子下次再來家中作客。當家長能夠以身作則地對他人友好相處的時候,孩子在通常情況下也能夠獲得感染,從而獲得共情的態度。

2.2.2通過社會活動開展,幫助中班幼兒內化共情意識

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適宜的社會活動往往能夠促進中班幼兒形成共情意識,作為家長,也應當積極為孩子創造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讓中班幼兒能夠獲得社會經驗的同時,也能夠獲得共情意識的培養。比如:在節日游玩的時候,當發現有乞討的路人的時候,家人可以給孩子創造機會,將零錢交給孩子來讓孩子采取禮貌的方式將零錢交給乞討者,如果孩子有對乞討者嫌棄的態度的時候,家長更應該讓孩子換位思考乞丐的遭遇,比如告訴孩子現在天很冷或者是乞丐可能會很餓等等,這對孩子共情意識的培養有著積極作用的同時,也能夠讓孩子在實踐中養成禮貌待人的習慣。在孩子過生日的時候,家長可以邀請小伙伴或親戚來到自己的家中,分享自己的快樂,讓孩子同小伙伴一起唱歌、一起玩耍、彼此祝福;又如在過新年的時候,家長可以帶著孩子走親訪友,帶著孩子拜年,說上祝福的話語,讓孩子同不同的對象進行交流和溝通,這十分有助于促進中班幼兒共情意識的形成。

3總結

無論是在哪個階段,人自身的共情意識對其自身的發展和協調同他人的關系都有著積極意義。共情意識的獲得對維護兒童的心理健康、提升品德修養和建立健全的人格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效益。為此教師和家長應當彼此合作,進行廣泛而積極的溝通,從而協助中班幼兒發現共情意識對自身成長的積極意義,逐步掌握符合社會需要、有益的行為,初步依據社會要求來調整自身的行為,提升自身的品德修養。

參考文獻

[1] 宗和.芬蘭:“共情”教育助孩子遠離校園欺凌[N].中國婦女報,2019-11-02(002).

[2] 魏祺,蘇彥捷.學齡前兒童中的共情及其不同成分[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9,7(09):523-535.

猜你喜歡
學前中班幼兒共情
共識 共進 共情 共學:讓“溝通之花”綻放
縣域教師培訓管理中如何實現共情
淺談學前藝術教育如何影響兒童創造力的發展
中班幼兒攻擊性行為的成因及解決對策
靈動指尖的藝術
多維并舉,激發“棋”趣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