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與戰略舉措探析

2020-05-19 03:16左少華
科學與財富 2020年6期
關鍵詞:五大發展理念全面發展小康社會

摘 要: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不變的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繼承了傳統,也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全面推動了我國現代化進程,符合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不只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步,也是通向共產主義社會的基礎。不論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還是將來的共產主義建設,都必須堅持全面發展這一根本思路。沒有社會的全面發展,不可能有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

關鍵詞:全面發展;建成;小康社會;五大發展理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對傳統的回應,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它是黨對全體人民的莊嚴承諾——建黨一百年時,不僅國富,人民也要富;不僅社會進步,而且要全面發展;它是新時代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第一步?,F代化是世界歷史發展的潮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強國是與世界的融合,但我們不能忘了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實現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這與中國傳統的“大同”社會理想不謀而合。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

(一)社會發展理論的創新

《禮記·禮運》篇提出“大同”與“小康”之世,它是傳統中國對于社會發展的美好追求。鄧小平用小康來詮釋中國式現代化,提出分三步走的宏大布局。世紀之交,我們基本實現了總體小康,但它是一個低標準的、偏重于物質消費的小康,是一個發展不均衡的小康;因而黨中央又提出了“進入”小康以后,還有一個“建設”小康社會的問題。十六大提出要在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黨的十八大則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部署,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從“進入”到“建設”、“全面建設”,再到“全面建成”,建設小康社會的內涵在不斷豐富,要求在不斷提高;體現著黨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對人民主體地位的高度重視;不僅強調了基礎性物質生活的保障,更加重視發展的全面性和以及社會的公平性。為什么能在世紀之交實現總體小康,因為我們抓住了主要矛盾,鄧小平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開辟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但馬克思主義強調,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時,更要有全局意識,堅持重點論和兩點論的有機統一,所以鄧小平在設計改革開放時,一早就提出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思想。十六大提出我們的小康社會是需要進行建設的,因為發展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那就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十八大以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下,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五大發展新理念,更加明確了發展的全面性以及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這一根本要求。

(二)黨向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

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的主體地位體現在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上。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同樣階層分化更不是社會主義。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但必須堅持五大發展理念。新時代我們始終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正是黨對發展的整體性、全局性和系統性的科學認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對新發展理念貫徹執行情況的一次檢驗。我們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有機統一,所以能夠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然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偉大勝利。[1]

(三)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事物的發展應當循序漸進,孔子提倡先富后教,孟子則認為“有道之世,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這都說明由富到強有個過程,而物質富足之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成為必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全符合這一社會發展規律,它起著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新三步走戰略每一步都比原計劃完成時間提前、要求提高?!拔镉斜灸?,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發展必須符合實際,沒有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就沒有現代化強國。如果沒有全體人民的富裕,沒有區域之間的均衡發展,沒有社會的全面進步,我們實現的就不是全體人民的中國夢。

(四)推動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過程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表明的是我國經濟發展成果顯著,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升,但是光有這些還不夠,因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是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的。十六大以后,我們愈加重視發展的全面性,實現了由兩手到多手乃至全面發展的逐步完善,形成了“五位一體”總體發展布局,著重解決需求的全面提升與供給不充分間的矛盾。主要矛盾揭示了人與社會的發展進程,由國富到民強體現的正是人的本質復歸和完善。社會主義以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需要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避免兩極嚴重分化。雖然我國GDP總量大、人均高,但城鄉差異和區域失衡一定程度存在;雖然人民的物質需求得到極大滿足,但是精神文明建設還有不足;這些都會影響社會的穩定與持續健康發展,經濟基礎與社會上層建筑之間需要協同共進。踏過“中等收入陷阱”,需要解決發展不充分的問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同時要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實現穩定與發展的良性互補。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在全面上,一是覆蓋的人口要全面,二是覆蓋的區域要全面,三是覆蓋的領域要全面?!叭嫘】?,……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2],我們必須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城鄉差異問題,不能一部分人富裕了,另一部分人還貧窮。同樣“全面小康,……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3],區域失衡不是共同富裕,必須統籌推進東中西、協調好南北方發展,務必做到不使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地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叭嫘】?,……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全面小康社會要求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不能長的很長、短的很短”[4]。習總書記明確,“全面小康社會應是五位一體全面發展的美好社會;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美麗中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正義中國;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進步中國”。[5]只有使全體人民深刻理解和把握小康社會的全面屬性,才能真正激發活力,更能全面監督發展進程。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必須轉變發展思路,充分發揮五大發展理念的重大引領作用,以發展的全面性、整體性與系統性為目標追求,全面貫徹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三、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舉措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節點之年,離目前只有半年多的時間,加之疫情影響,任務依然艱巨,需要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共同奮斗。

(一)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五大發展理念是對科學發展觀的繼承、發展和創新,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攸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小康社會體現在全面性上,必須從系統論出發優化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加強全局觀念,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

(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部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其它三個全面是服務于這一發展目標的重大戰略舉措。其中,“全面深化改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不竭動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引領和規范,全面從嚴治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保證”。[6]

首先,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為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提供動力源泉。發展是實現全面小康的根本手段,只有通過改革,才能真正實現科學發展。這就要求,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創新為紐帶,實現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緊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打好三大攻堅戰,強化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靶】挡恍】?,關鍵看老鄉。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必須不折不扣完成好?!瓫]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沒有鄉村的振興,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7]實現整體脫貧是底線,而實現鄉村振興則是追求,其不僅重在解決我國發展中長期存在的不平衡問題,又可以通過鄉村振興為我國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活力,也能夠解決發展中的不充分難題。

其次,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法治保障。全黨上下、各級政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體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轉變政府職能,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黨內法規的建設和黨的依法執政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是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關鍵。

再次,通過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根本保證。十三五以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夠取得重大進展,是因為我們通過從嚴治黨,做到了全國上下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有堅強的領導核心,只有這樣才能深入發揮宏觀調控作用,政府的指揮棒作用也才能更好發揮。因此必須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只有全黨上下空前團結,才能實現全體人民的萬眾一心,共同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

四、結語

新時代國際國內環境日益復雜,發展問題和矛盾交織疊加,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十分關鍵。我們必須吸取其它國家發展的經驗和教訓,正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正確定位自身,深化改革,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方式,以期順利實現發展目標。羅思義認為,“如果2020年中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那么按照當前匯率計算:僅有19%的世界人口生活在人均GDP比中國高的國家;62%的世界人口生活在人均GDP比中國低的國家。中國將超過幾乎所有發展中國家,其經濟發展水平也將高于東歐多個國家?!盵8]目標成果如此之大,怎能不催人上進之心。全國上下必須擼起袖子加油干,勇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

參考文獻:

[1] 陳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意義與改革攻堅[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04 .

[2] [3] [4] [5] 習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節選)[J].求是,2016/01 .

[6] 馬寶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四個全面”中的地位[EB/OL].http://theory.rmlt.com.cn/2015/0210/372501.shtml .

[7] 人民日報社論: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N].人民日報,2019年02月20日 01 版 .

[8] 羅思義:如果2020年中國實現全面小康[EB/OL].https://zhuanlan.zhihu.com/p/25743014 .

項目基金:本文系2019年安徽省黨校(行政學院)系統重點課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與戰略舉措研究”(QS2019030)成果。

作者簡介:

左少華(1990- ),男,安徽蚌埠人,中國哲學碩士,中共合肥市委黨校(合肥行政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哲學。

猜你喜歡
五大發展理念全面發展小康社會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凝聚三秦巾幗力量 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五大發展理念”統領推動陜南移民搬遷工作創新發展
以新理念開啟新征程
為小康社會提供健康保障
如何做好新時期的黨政工作
體育教學基本原則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大同夢想與小康社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