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化教育》的文獻計量分析

2020-05-20 15:06張敏劉瀏
卷宗 2020年7期
關鍵詞:文獻計量學研究熱點統計分析

張敏?劉瀏

摘 要:從文獻計量學的角度,通過量化《中國電化教育》(以下簡稱該刊)2014-2019年載文量、載文內容及欄目設置等指標,分析該刊研究內容、研究方向的關注點變革。結論:作為國內電化教育研究創新性研究成果的載體,該刊論文被引頻次和期刊影響因子維持在較高水平,但該刊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基金項目文獻的深度和廣度也需要進一步加強。該刊應當采取專家約稿,開辟研究熱點專題,增設特色專欄等有效措施促進核心作者群的形成,同時應當提高基金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不斷地吸引高質量的論文和高影響力的作者投稿,提升《中國電化教育》的學術影響力與社會效應。

關鍵詞:中國電化教育;文獻計量學;統計分析;研究熱點

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廳2018年度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項目編號:SK2018A0200)研究成果之一。

《中國電化教育》雜志是教育部主管,中央電教館主辦的全國教育類核心期刊,1980年創刊,雜志面向全國中小學開展各項教學交流活動,并在雜志上反映各地基礎教育信息化典型經驗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成果,是廣大教師和教育技術工作者了解中國和世界教育信息化進程的重要窗口。文獻計量學是用數學和統計學方法,定量分析一切知識載體的交叉科學;是集數學、統計學、文獻學為一體,注重量化的綜合性知識體系[1]。筆者通過系統分析《中國電化教育》(以下簡稱該刊)的載文情況,研究該刊的學術優勢、發展現狀和特點,為了解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的研究熱點及趨勢提供參考,為該刊的學術質量提高和發展規劃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可行性依據。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來源

中國知網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全文庫收錄了該刊自1980年創刊至今的所有文獻,因此選取該庫作為數據來源,在來源期刊里輸入“中國電化教育”為檢索關鍵詞,選擇“精確匹配”,限定時間2014-2019年,檢索日期為2019年9月25日,共得到1528條結果。剔除“產品介紹”、“會議通知”、“編者按”等學科相關度較低的文獻,共獲得有效文獻1437篇。

1.2 研究方法

對1437篇有效文獻的題錄分別進行論文的數量、學科分類、作者群、機構分布、基金資助狀況等相關信息的統計分析,并用表格和數字加以量化,得到以下結論。

2 研究結果與討論

2.1 載文量分析

載文量顯示統計期內期刊篇目的總量,是衡量學術期刊吸收和傳遞信息能力的重要指標,期刊載文量可大體反映和衡量該學術期刊的信息容量、信息傳遞能力及學術水平,其主要指標是期均載文量、篇均頁數和篇密度[2]。表1為該刊2014-2019年的載文結果統計表。

從表1可以看出,2014-2019年間,中國電化教育載文量平均在每年240篇左右,每期載文量在21.42篇,論文篇均頁數為6.15。由此可見該刊歷經近40年的發展已逐漸比較成熟,載文量、篇均頁數、篇密度等論文的質量控制相對比較穩定。

近六年來該刊的期均載文量達到了我國主要科技期刊的載文量平均值13.5篇的1.59倍,說明該刊的信息含量大,內容豐富,篇幅較長,論述的較為充分完整,可大概的認為該刊論文的學術質量處在較高的水平。

2.2 載文內容及欄目設置分析

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運用現代化手段進行信息化教學越來越受到該刊的重視。自2014年以來,該刊的欄目設置也隨之做出了調整。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近六年來教學實踐與教師專業發展類的文獻量最大,占20.46%,其次為理論與爭鳴、學習資源與技術和教育信息化類,分別占17.19%、14.41%和10.65%,這四個欄目的文獻占總文獻量的62.71%。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的發展,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到來,該刊將大數據與教育治理、“互聯網+”教育、stem與創客等作為單獨的欄目劃分,體現了該刊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這些欄目的文獻在近兩年有了穩步提升,說明新興技術正在不斷地融入教育領域,研究的專家學者及一線教師也在不斷增多。

2.3 作者及作者單位分析

作者分析主要針對作者人數、作者機構分布等內容做出分析,其作用是揭示期刊的作者群體規模及構成、學術產出水平和學術合作程度,評價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對作者的吸引力[3]。

2.3.1 作者分析

2014-2019年間共有4328名作者,其中第一作者共有1074名(同一作者發表多篇文獻,按1人統計)。如表3所示,北京師范大學的作者有174人,占第一作者總數的12.48%,形成了以高校教師為主,其他研究機構次之的作者群體構成。因此中國電化教育具有反映高等院校教學科研成果為主,重視國內高校優質稿源的內向性。

2.3.2 作者單位分析

通過分析作者單位的分布規律能夠評價學術期刊,同時作者單位也是衡量作者學術能力的重要因素。如圖1所示,發文最多的機構是北京師范大學,為201篇次,占比13.99%;其次為華中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分別發文125、106、94、85篇次,分別占比8.7%、7.38%、6.54%、5.92%。

從發文機構上看,高等師范院校發文934篇次,所占比重達到了64.99%。這體現了該刊的辦刊宗旨是立足國內高等師范院校,逐漸形成輻射全國其他高校的影響格局[6]。開放大學、綜合性大學和科研院所稿源雖然數量不多,但是也為該刊提供了更多的優質稿件,既促進了學術交流,又提高了中國電化教育的辦刊質量。

2.4 基金項目文獻、被引及影響因子分析

2.4.1 基金項目文獻分析

如表4所示,六年來該刊刊載的文獻基金資助的力度較大,2015年基金項目文獻量最大,比例達到了60.37%,內容多是“互聯網+教育”,如翻轉課堂、創客教育、MOOC等等,說明該刊及時關注國家、省部、市廳、學校及各類學會公布的科研項目,積極刊發基金項目論文,而在“互聯網+”時代,一線工作者及學者可以及時關注各種新概念新模式,不斷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度融合,跟上時代的步伐。

2.4.2 被引分析

被引分析通常包括被引量、被引頻次、被引率、篇均被引頻次等指標,作用在于評價期刊學術價值和學術質量,及評價作者在研究領域的學術影響力。被引量是統計期內載文量中被引用的論文數量,被引頻次是統計期內論文被引用總次數,被引量除以載文量得出被引率,被引頻次除以載文量等于篇均被引頻次[7]。

從表5可以看出,六年間該刊總被引1210篇,平均被引率78.99%,被引21560頻次,篇均被引13.02頻次。被引頻次隨論文發表年由近及遠呈上升趨勢,一方面說明該刊論文有較長的利用周期,學術價值較高。其中,《微課概念辨析及其教學應用研究》(2014年,作者蘇小兵;管玨琪;錢冬明;祝智庭)被引717次,《創客教育:信息技術使能的創新教育實踐場》(2015年,作者祝智庭;孫妍妍)被引715次,《翻轉課堂及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2014年,作者崔艷輝;王軼)被引653次,是14年以來引用頻次最高的三篇文獻,說明在新一代教育信息領域中,這三種是現階段一線工作者們關注較多的,普及比較廣泛的效果較為突出的模式,在不斷地更新教育教學實踐。

2.4.3 影響因子分析

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代表期刊學術影響力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論文的被引用數,實際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證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次數,與該刊前兩年所發表的全部源論文數之比[8]。

由表6可見,五年來該刊的平均影響因子為4.007,2015年有了質的飛躍,之后就維持在較高的水平。這和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及2015年5月第一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召開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說明2015年之后,全國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教育信息化是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途徑,而該刊的學術價值和學術影響力很高,在業內起到引領的作用。

3 結論

該刊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促進核心作者群的形成。如定期進行專家約稿,向國內外教學實踐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技術理論、學習資源與技術、遠程教育與網絡教育、教育信息化、智能引領與智慧教育等學科的專家、學科帶頭人約稿,定期刊發一些高質量的研究熱點論文或學術探討,積極創建營造高水平核心作者群[9];每年開辟幾個研究熱點專題,讓不同研究層次的作者都有其獨特的思考和學術觀點;積極關注教育技術熱點和研究動態,多維度增設特色專欄,強化欄目設計,爭取早日形成持續性強、有較高學術影響力的特色專欄。

同時該刊應當進一步提高科研基金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不斷地吸引高質量的論文和高影響力的作者,不斷提升該刊的學術影響力與社會效應,從而為該刊的可持續發展,為各級教育技術工作者的交流與協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幸芝,楊超.基于CNKI和CiteSpace的文獻計量與知識圖譜分析[J].當代圖書館,2019(03):12-17+64.

[2]王莉,邰勝紅,段京莉.我國2008—2017年臨床試驗研究的文獻計量及可視化分析[J].中國新藥雜志,2019,28(18):2177-2183.

[3]陳廉芳.高校圖書館文獻計量服務類型梳理與融合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09):95-100.

[4]寧寶英,陳國俊,薛蓮花,馬素萍,董宇曉.31a《沉積學報》論文發表趨勢:基于文獻計量分析的結果與啟示[J].沉積學報,2015,33(01):1-9.

[5]鐘貞山,龔文霞,胡五生.1997-2016年《圖書館》文獻計量統計分析[J].圖書館,2018(10):87-92+99.

[6]張建蓉,張梅琪.2013-2017年《嶺南師范學院學報》文獻計量分析[J].嶺南師范學院學報,2018,39(04):166-172.

[7]孫斐,葉烽.國際政府績效管理的研究熱點與前沿動態——基于SSCI(2008—2017)的文獻計量分析[J].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2019,8(05):82-96.

[8]宮平.我國旅游信息服務研究脈絡與熱點分析——基于多學科視角的文獻計量與可視化[J].圖書館,2019(09):85-91.

[9]王鳳仙,徐仕煒.網絡抗爭研究的全球圖景:結構、熱點與知識基礎——基于WoS三大引文索引的知識圖譜及文獻計量分析[J].新聞與傳播評論,2019,72(05):71-83.

作者簡介

張敏(1985-),女,安徽宣城人,中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基礎教育信息化。

劉瀏(1984-),女,安徽蕪湖人,館員,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文獻計量學、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等。

猜你喜歡
文獻計量學研究熱點統計分析
《廣西民族研究》創辦30年來刊發文章的回顧與展望
近五年我國職業教育研究熱點綜析及未來展望
如何發揮新時期統計工作的作用之我見
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教育干預
以統計分析為基礎的房地產稅收優化分析
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的我國微課研究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