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語文教育中初中語文課堂環境的創設

2020-05-25 09:11李星月
文教資料 2020年8期
關鍵詞:課堂環境初中語文

李星月

摘? ? 要: 在語文教育中,良好的課堂環境為學生課堂的掌握和學習構建了優質前提。在以往初中語文課堂上存在“一言堂”、課堂氛圍枯燥和個體習慣意識不濃的問題,可以采用多邊主義教學策略、創新課堂授課方式和樹立榜樣典型的措施,激發初中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初中學生學習效率和促進初中學生思維創新。

關鍵詞: 課堂環境? ? 初中語文? ? 群體無意識

一、 初中語文課堂環境創設的意義

(一) 激發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興趣是學生內部動機的核心部件,進而促進學生內部學習動機激發。一般來說,初中生的心理發展正處于獨立性與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復雜的時期,注意力無法長時間聚焦于某一特定內容,多樣化的課堂氛圍可以使學生延續注意力集中的狀態。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著手點,通過教師語言、動作、教室環境布置等方式或手段,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達到最佳學習效果。適宜的課堂環境可以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營造最優的學習氛圍。

(二)提高初中學生的學習效率

和諧的課堂環境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課堂是師與生之間進行平等交流、共同探討知識的主要陣地,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處于和諧、愉快、平等的課堂氛圍中,自然而然地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當中,對于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更加容易,與此同時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印象,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在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方面,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獲得學習信心。信心是動力的來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因此,和諧的課堂環境對于學生的自我成長起著一定的引導作用,與諸多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的因素一起共同影響學生的成長。

(三)促進初中學生思維創新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語文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是思維活躍的源泉,是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小至初中生,大至國家社會,創新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對于初中生而言,多樣化的教學環境氛圍能夠將學生快速帶入教學情境,產生共情,尤其在語文課堂上,不論是進行文本解讀類還是作文自評類教學活動,共情能力至關重要。學生身處于多樣化的教學氛圍中,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思維創新能力,在個體發展中形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因此,通過多樣化的課堂環境創設能夠有效促進初中學生的思維創新。

二、初中語文課堂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課堂“一言堂”現象

初中語文課堂環境創設過程中,以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共同搭建起課堂教學,其中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是課堂教學中常見的課堂現象。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堂“一言堂”現象十分普遍。這里的“一言堂”,一指教師的“一言堂”,即在一堂課中存在教師與學生兩種角色,教師獨自對話進行教學活動,學生未參與教學活動中,全程教師自問自答式教學。顯而易見,這種課堂可以被歸類為無效課堂,不利于學生學習發展。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學生接受能力或反應能力較弱的情況下,部分教師一般采用“滿堂灌”模式,即將教學內容講解得十分詳細,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學生的理解,并要求學生以此為標準答案進行記憶。二指獨立學生的“一言堂”。榮格的集體無意識映射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就產生了學生群體無意識。即在教學活動中,獨立個體對自身優勢學科產生的想法,會不自覺帶動全班群體節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剩余群體的思考,產生唯一答案的課堂學生演化。在此基礎上,學情會被基本覆蓋,教師無法看到學生全貌,只能看見獨立學生的冰山一角,不利于教師更好地掌握學情,有針對性地促進學生個性化、差異化發展。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擅長該學科的學生往往主動發言,班級中剩余學生往往會不自覺認同其心中該學科優秀學生,從而喪失自我關于某問題的想法。

(二)傳統課堂氛圍枯燥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學習方式,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關注人而不只是學科。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以課備課,忽視了學生的自我過程性發展,不注重教學過程中課堂環境的創設,本該是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演化為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壓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自我的成長與發展。中學生正處于從兒童期向青年期發展的過渡時期,枯燥乏味的課堂環境使中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始之初,即容易產生厭煩、厭倦等心理感覺,下意識地排斥課堂、排斥學習,尤其對于語文學科而言,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因此,枯燥的課堂環境對學生的發展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例如傳統授課方式以教室教學為基點,教師輔助多媒體進行授課活動。大多數學生對于按部就班式學習活動早已免疫,難免缺少學習“新鮮感”,課堂氛圍不活躍,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進而降低學習效率。

(三)個體習慣意識不濃厚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關注的大都是課堂教學設計,導致這部分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的養成重視程度不夠,一定程度上課堂教學效果不錯但學生成績收效甚微。在學生個體學習方面,初中生自我約束意識不足,往往不能按照教師所設想的理想的課后學習狀態進行課后學習。產生以上種種現象的核心根源在于,學生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班級整體學習氛圍不濃。偷懶的捷徑走多了,辛苦付出的汗水所收獲的果實自然也不可能擁有。艾賓浩斯記憶曲線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遺忘是在學習之后立即出現的,遺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及時復習能夠有效減緩遺忘速度,且多次復習可以加深記憶。大部分教師總是貫徹一種多樣化內容教學觀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教學設計,學生課上經受大容量內容的“洗禮”,無形中就壓縮了課后鞏固復習的時間,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因此,部分教師貪多的意識對于學生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

三、初中語文課堂環境創設的具體措施

(一)采用多邊主義教學策略

約翰·魯杰在《多邊主義》一書中提出:“多邊主義是一種在廣義的行動原則基礎上協調三個或者更多國家之間關系的制度形式?!睂τ谡Z文教育而言,多邊主義即避免“一言堂”。采用多邊主義教學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學活動中“一言堂”情景的出現。如在教學活動中每位學生都分派任務,各自回答自己負責的問題,在小組討論中采用思維匯總表,每位學生都提出個人觀點,并在課堂中抽選人闡釋表達,在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這種調動全班群體的授課環境在一定程度上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度。但應注意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在必要時刻加以引導,始終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方針,防止走向爭議課堂的教學偏差。

(二)創新課堂授課方式

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的追求,是教師進行教學創新的第一步,就是授課方式的創新。首先,創新授課方式一指創新技法,技法是從外在展開教學因素進行創新。二指創新教法。教法是從內在教學內容進行創新。當教師進行寫作教學時,不應該局限于課堂之內,還可以包含課堂之外,課堂之外指可采用自然、社會、人文等多方面社會公共資源展開教學活動。例如以自然為課堂,帶學生實地感受,以景觸情,進行作文寫生。此外,還可以在學習人物沖突類文本時,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感受人物性格形象。引導學生從作者、人物角度理解賞析文本,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發展。

其次,教師應該以啟發、引導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育中,教師應盡可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多元化思考。如在教學活動中設置開放性研討活動,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看法,言之有理即可,以拓寬學生思維閾限為目的,啟發學生進行思考?;蛟谧鳂I布置環節,設立分層任務,針對所帶班級學情,設計基礎任務和提高任務兩層,為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搭建學習支架,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樹立榜樣典型

對于學生學習習慣意識不強的問題,教師可以樹立優秀典型人物,以個體學生發展帶動影響班集體發展。愛德華·羅倫茲的蝴蝶效應映射在教學活動中即可營造個體學習行為影響群體的效應。以實際教學活動為例,首先,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觀察學生中具備優秀學習行為習慣的學生,以此為典型,使個體學習行為擴展為集體學習行為。如小組活動文本探討,設立探討話題群,由學生選擇任意話題進行研討活動,學生可選擇自由組成小組或個人獨立解決問題等不同方式,并為學生提供研討學習表格,引導學生細化研究過程,進而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其次,教師應該巧用群體無意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個體行為習慣推進群體氛圍的營造,以點帶面,構建學習氛圍面,在課后復習與鞏固環節加強學習氛圍營造,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活動的邏輯閉環,形成良性學習模式。關于貪多教學方面,部分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個體發展為重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方式補充知識內容,且避免講解重復內容,以擴展知識為手段而不是目的,調整教學過程的主次,有的放矢地展開教學活動。其次,教育生態學中的“平衡”理念也給了教師一些啟示,即將班級各方力量與結構置于維持他們并受他們影響的更廣泛的社會聯系之中,間架結構相輔相成、互不可缺。實施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即班級每個學生各司其職擔任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各自貢獻力量,且這種模式可以由優到弱,產生輻射式影響,進而促進學生個體到群體的成長與發展。

四、結語

課堂環境的創設對于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建設是不可或缺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適應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在提高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效率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初中語文課堂環境創設存在如課堂“一言堂”現象、傳統課堂氛圍枯燥和個體習慣意識不濃厚的問題。筆者可從實際應用出發,采取多邊主義教學策略、創新課堂授課方式及梳理榜樣典型等策略解決如上問題。這幾點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課堂環境創設中會出現的狀況,希望可以對初中語文課堂環境創設方向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余珍.如何進行初中語文創新教學[J].文教資料,2015(12):61-62.

[2]邱禮明.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興趣教學法[J].文教資料,2017(09):43-44.

[3]約翰·魯杰.多邊主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02.

[4]范國睿.教育生態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07.

[5]徐進.課堂生態失衡現狀及對策探析[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2.04.

猜你喜歡
課堂環境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關于高中英語課堂環境與學習成果的關系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