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生活化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2020-06-06 08:39賴香恒
教師·下 2020年12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

賴香恒

摘 要:與新課改倡導立足于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相一致,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重視引導學生在處理自身與他人、與集體、與國家、與社會的關系中,逐漸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感與道德行為,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應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并通過教學內容生活化、課程資源生活化、教學方法生活化等系列教學策略,構建較為完整的生活化案例教學模式,以此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案例教學;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7-29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6-0005-02

2019學年秋季學期開始,統編版《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已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所有年級全面使用。對此,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安樂小學(以下簡稱“我?!保╉槕抡n改縱深化發展的趨勢,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從實踐層面積極探索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構建了生活化案例教學這一新型的小學品德課程教學模式,為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生活之理,與核心素養“同聲相應”

無論是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實用主義教育主張,還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生活教育觀,其教育理論的指向性都是一致的,即主張教育和生活的一致性,強調教育要源于生活,將生活當作育人的大課堂。生活化教育思想蘊含著全面育人的教育追求,這與教育部在2016年9月所提出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育人要求是一致的。

其一,生活化教育思想下的課堂強調理解和運用,包括理解生活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運用生活中的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這與核心素養的根基——“文化基礎”方面的“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的目標要求是一致的。其二,生活化的課堂強調以生活貫穿學生的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形成終身學習能力,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這與核心素養中“自主發展”(分為“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兩大素養)的目標指向是統一的。其三,生活化教育思想下的教學,提倡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走向社會,在生活中、社會中鍛煉能力、提升自我,從而培養其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與“社會參與”(分為“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兩大核心素養)的目標要求有高度的一致性??梢?,生活化教育(教學)不僅是教育(教學)與生活的統一,也是“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大核心素養的統一。

二、生活之道,與核心素養“同氣相求”

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應將生活化教育思想落實到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把課堂與學生的生活和所處的社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對此,我校的品德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探索生活化的教學之道,從教學內容生活化、課程資源生活化以及教學方法生活化三個方面,開展了生活化案例教學。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夯實學生的“文化基礎”

確定生活化教學內容是開展生活化案例教學的重要前提。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上的內容,大多是靜態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知識進行“活化”,使教學內容根植學生生活,深入學生內心。對此,我校教師通過創設貼近生活的典型情境、善用緊貼生活的社會時事等方法將教學內容生活化,以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和科學思辨精神,從而夯實學生的“文化基礎”。

1.創設貼近生活的典型情境

生活化案例教學應幫助學生建立課本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學習明理導行。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創設貼近生活的典型情境,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植根于生活開展道德體驗,在情境體驗中增長道德認知、豐富道德情感、升華道德情操。

比如,統編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的“我們當地的風俗”一課中所列舉的風俗與廣東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學生不易理解。我校教師便以廣東的春節為教學情境,帶領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畫簡筆畫、小組討論等方式深入領略廣東人在春節期間逛花市、吃團年飯、派“利是”等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充滿傳統人文氣息的地方風俗,學生在真正伴隨其成長的地方風俗情境中獲得了良好的道德體驗和情感升華。由此,創設生活化典型情境,不僅能有效活化教學內容,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促使其在道德體驗中提升人文情懷、夯實人文底蘊。

2.善用緊貼生活的社會時事

善用緊貼生活的社會時事,是將教學內容生活化的另一個重要途徑。教師可在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融入當下的時政要聞或國內外重大事件,引導學生透過時事認識世界、明辨事理,啟發多元化的科學思維,養成懂思辨的科學精神。

比如,在教授三年級上冊“生命最寶貴”一課時,我校教師結合疫情防控這一國內外的重大時事開展“時事辯論大會”,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思考和討論自己居家期間的健康計劃,以及不同國家應對疫情的不同措施等,使學生從實際出發,理解生命的寶貴,理解人與大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相處之道,使學生在對時事的思考中形成科學的思辨思維。

(二)課程資源生活化,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充分開發和利用生活化的課程資源,是實施生活化案例教學的重要基礎。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是學校生活的有益補充,將生活化的課程資源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有利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學習素養,從而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1.結合家庭生活資源

學生在家庭中的所有活動都可以成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資源,教師開展的教學應與學生的家庭生活接軌。

一方面,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進度,引導學生在家庭生活中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比如,在四年級下冊“合理消費”一課的教學中,我校教師布置了一項家庭作業——“算算家庭賬”,要求每個學生與父母共同記錄一個月的家庭收入和消費情況,分析出收入和支出之間的合理關系,并找出家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消費,之后再一起制訂調節家庭收支平衡的可行性方案。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道德認知的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地開展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家庭實踐活動。比如,我校教師要求每個學生在不同的年齡段掌握不同的勞作技能,如一年級學生要學會整理書桌、淘米、洗菜等技能,二年級學生要掌握整理自己的房間、打掃家中衛生、收晾衣服等技能。

充分利用家庭生活資源開展家庭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更深刻地觸發學生的道德情感,也能夠引導學生學會生活,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提升生活素養。

2.融合社會生活資源

學以致用是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表現,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應多方融合社會生活資源,為學生的知識運用開拓有效的社會實踐渠道。

比如,在“這些東西哪里來”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周末組織學生到寶安區的工業園參觀,探訪口罩廠的不同車間,了解一個普通口罩的生產工序,并結合探訪活動,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不同材質口罩的不同防護效果,以及不同功用口罩被廢棄后的不同處置方式,引導學生主動融入社會開展調查和思考。這不僅促進了學生的社會性發展,而且幫助學生形成了自主參與、自主思考的學習素養。

(三)教學方法生活化,引導學生“社會參與”

教學方法是教學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生活化案例教學要求教學方法具有生活化的特征。教師應結合具體校情和具體學情,采用貼近學生的學習環境、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從而達到核心素養之“社會參與”這一目標要求。

1. 布置開放式的學習環境

在課堂教學中,我校教師對教學環境進行了微處理,讓學生每四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圍坐在一張桌子旁,這打破了原有的教學空間布局,教師不再只是處于教室的講臺中央,學生也不再只是接受教師的單向知識輸出。靈活的環境布置為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供了便捷空間,也為學生之間的合作提供了開放空間。比如,在“清新空氣是個寶”一課的教學中,四人小組圍繞空氣質量開展深入探究,有的小組負責思考良好的空氣能為人帶來什么好處,有的小組負責探究生活中的空氣污染源有哪些,有的小組則負責整理我們可以怎樣保護清新的空氣,最后,全班學生共同制定出“清新空氣保護條約”。學生在這樣開放式的環境中開展合作探究,增進了與他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團隊合作和責任擔當意識。

2.利用生活化的學習工具

對如何在教學中選擇和利用生活化的學習工具,筆者認為要因地制宜,根據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比如,我校處于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學生的學習工具相對先進,我校教師便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和電腦等生活化工具,以豐富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途徑。比如,在“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一課的教學中,四十分鐘的課堂時間不可能讓學生對各具特色的民間藝術逐一學習,教師便布置了課外作業:讓學生利用互聯網和電腦查閱、收集和整理自己感興趣的民間藝術資料,并做成圖文并茂的電子畫報。又如,在教授“我們的好朋友”這一課時,教師讓學生拍攝“說說我的好朋友”一分鐘短視頻,分享到班級群中,并挑選了優秀視頻作品在課堂上展示。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懂得了正確使用互聯網和手機等工具,還在學習中鍛煉了自身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道德與法治教學扎根于生活,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生活化案例教學既為道德與法治教學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生活動力,也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打下了堅實根基。

參考文獻:

[1]江麗珍.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品德課程生活化教學策略淺析[J].求知導刊,2017(28):113-114.

[2]黎超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生活化淺析[J].小學教學參考,2019(30):57-58.

[3]林 華.回歸學生生活? 提高德育實效——對小學品德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思考[J].名師在線,2018(22):11-12.

[4]易前峰.案例教學,讓思想品德扎根生活[J].華夏教師,2016(6):42.

[5]谷桂杰.創設生活化情境? 發展學生思辨能力[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7):65-66.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教材研讀思考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