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眼辨詩情

2020-06-08 10:04王紹忠
課外語文·下 2020年5期
關鍵詞:古代詩歌鑒賞教學策略

【摘要】中國古代詩歌歷史悠久,成績卓著,并以其獨特的美感成為古今文學作品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近年來,如何在高中進行古典詩歌鑒賞教學,已成為中國語文教師探討的一個教學問題。本文從美讀、物象、技巧以及多媒體運用等幾個方面來探討總結出鑒賞古代詩歌的策略,從而更好地為高中語文古代詩歌教學服務。

【關鍵詞】古代詩歌;鑒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5-0035-02

【本文著錄格式】王紹忠.慧眼辨詩情——淺談高中語文古代詩歌鑒賞教學的有效策略[J].課外語文,2020,19(15):35-36.

古代詩歌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是中國文學閬苑中經久不息的奇葩。詩歌教學是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板塊。之前傳統模式主要是教師吃透詩歌內容,然后通過課堂講解分析,嚼碎揉爛后灌輸給學生,這種方法只是單一的知識傳輸,并沒有注重學生鑒賞詩歌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怎樣才能讓詩歌鑒賞教學更加有效,是一個值得所有語文教師探究的問題。本文將結合高中所學經典詩篇探討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以美讀,悟詩情

古代詩歌是一種經典的文學樣式,其本身就是美的存在,優美的意境滲透出作者平靜淡然的心靈世界,讓我們看到其樂觀曠達、自由自在的人生追求。在詩歌鑒賞教學中,教師要高屋建瓴,從整體層面加強學生對詩歌內容的感知,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美讀。所謂美讀就是有節奏、有感情且全身心投入地朗讀。這樣能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如臨其境、如同詩人本人一樣地融入詩歌的意境,凈下心來細細感受詩歌中所抒發的情感。高中課本中精選了許多古代經典詩歌,如《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這首被聞一多稱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詩歌,語言簡潔,詩人憑借對春江、春花和月夜的描繪,極盡筆力地歌頌大自然的綺麗景色,歌頌塵世間純潔愛情。詩人把游子對閨中思婦的同情延展開來,與詩人對生命哲學的追求和對未知宇宙奧秘的探索相結合,水到渠成地匯成了一種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優美而曠遠的意境。在講授這首詩時,筆者先播放了一首柔和的古箏曲,然后讓學生在舒緩而優美的音樂聲中由樂入詩,由詩入心,逐漸走入作者所營造的氛圍中,慢慢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情感,使整個課堂氛圍漸入佳境。

二、用媒體,悟詩情

詩歌的美在于透過詩歌的文字為讀者營造出美麗的畫面,詩人將自己內心豐富的情感、想象力與優美的語言融為一體,寄情于天地間的一草一木,酣暢淋漓地抒發著個人的身世遭遇或者情感遭遇。含蓄而有意境的古代詩歌,讓我們感受到美的同時,也給我們的教學設置了許多障礙。如何讓學生在理解詩歌情感的基礎上與詩人產生共鳴,這是所有高中語文教師最頭疼的問題。對于古詩歌的教學,多媒體的運用能有效調動學生的所有感知,讓其通過視覺、聽覺全方位投入詩歌特有的氛圍中,以聲傳情,以情達意。讓學生能迅速融入到詩人傾心營造的氛圍中,感悟詩歌蘊含的豐富情感。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這幾句詩畫面感很強,講授時可以用多媒體圖片將楓葉、荻花、月入江等景象表現出來,甚至可以表現出秋風蕭瑟的景象。直觀醒目的畫面與音效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更能深切感受到詩歌所蘊含的那種哀怨凄涼的氛圍。再如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在教學時我便播放了《雨霖鈴》的Flash,蕭瑟凄冷的秋天,雨后陰冷的黃昏,汴京城外的長亭邊,一對情人,緊緊握著手,淚眼相對,誰也說不出一句話來……形象直觀的視頻畫面,感人至深的插曲,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增加想象、加深體悟。通過詩歌情景重現,渲染了意境,更引導學生加深了對詞的意象、意境的感悟,進而深化了對作者借詩宣泄的感情的理解,多媒體輔助為語文教師進行詩歌鑒賞教學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三、找物象,明詩情

物象是詩人表達情感的渠道。詩歌正是借助物象來構建一幅幅畫面,從而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的。在鑒賞詩歌時,可引導學生找出詩歌中的物象,通過對物象的分析,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詩歌傳達出來的情感。因此,它是語文教師進行詩歌鑒賞教學的另一個有效方式。

《蜀道難》中有許多經典的意象:“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痹诮虒W時,筆者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詩歌中描繪的畫面。當一張張圖片展示在學生面前時,學生震撼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驚嘆于祖國河流和山脈的恢宏壯麗,師生通過對圖像的觀察,直觀地感受到了詩人浪漫主義氣質和對祖國山川的熱愛。再如《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讀這首詩,只需讓學生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描繪這樣一幅畫面:黃昏,夕陽斜掛在山頭欲沉還留的樣子。眼前滿目凄涼,枯了的藤,已經沒有了生命。千年的老樹,如一位風燭殘年老頭在颯颯的西風中瑟瑟顫抖?;臎龅墓诺?,一位落魄的書生牽著一匹體弱無力的瘦馬緩緩走來。飄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對如此蕭瑟的景色,看著遠處,小橋、流水、人家,炊煙裊裊,是多么的安詳、靜謐而又溫馨,想到家鄉、親人離自己是那么的遙遠,怎么不斷腸呢?

古代詩歌中“意”與“象”的關系亦即“情”與“景”的關系。王夫之說“會景而生心,體物而得神,則自有靈通之句,參化工之妙”。教學時,教師可借助物象所呈現的畫面,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也能提高詩歌鑒賞教學的效果。

四、憑技巧,明詩情

詩歌語言是文學語言中最精華的部分。為達到言簡意無窮的效果,詩人往往會通過表達技巧來展現詩歌內容,凸顯詩歌的思想內容。技巧是為表情達意服務的,進行詩歌鑒賞教學時,從表達技巧切入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杜眯小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是詩人聽聞琵琶曲后的感受,是虛寫。只有知曉詩歌中虛實結合的技巧,學生才能分析出詩歌蘊含的情感,才能深刻理解詩人流亡江州后的消極抑郁情緒。

次韻雪后書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悵江頭幾樹梅,杖藜行繞去還來。前時雪壓無尋處,昨夜月明依舊開。

折寄遙憐人似玉,相思應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鴉起,卻望柴荊獨自回。

朱熹這首詩是寫梅花的,卻幾乎全篇沒有直接去描寫梅花的形狀、顏色、香氣、味道或精神品質,它只是描寫了盛開的環境、詩人圍繞梅花的活動以及內心感受。只是用烘托和渲染的手法來表現梅花的精神和品質。抓住詩歌中“惆悵”“獨”等字眼,以及“相思應恨劫成灰”這樣的關鍵句,我們不難發現作者借梅花抒發了內心復雜的情感。他心中有萬種情緒又無從說起,他踟躕于梅花下沉吟良久,直到日暮才獨自離開。是何其落寞和惆悵啊。

俗話說:“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音?!闭莆赵姼杓记墒菍W生更加深入理解詩歌的重要途徑。教師在詩歌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利用技巧鑒賞詩歌的能力,讓他們學會掌握詩歌技巧,感受詩歌的情感。

五、結語

言而總之,中國古代詩歌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高中語文教學工作者,應該運用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注重對學生的方法引導,讓他們掌握一定的鑒賞技巧,在詩歌學習中提高自身對美的欣賞能力,在學習祖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人生觀。

猜你喜歡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批判性思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培養及應用
談高中美術鑒賞教育中審美價值的研究
弘揚民族精神,傳承傳統文化
高中古代詩歌教學的三步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