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黃梅戲進校園發揮美育價值的措施

2020-06-22 13:00李艷
大觀 2020年4期
關鍵詞:黃梅戲傳統文化

摘 要:戲曲是我國的國粹,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戲曲的內容逐漸融入校園的日常教學中,以方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中國的傳統戲劇內容。黃梅戲是我國戲曲藝術的經典劇種,將其融入校園的教學中能夠更好地將我國現階段教育中提倡的美育教育進行進一步的落實。文章就黃梅戲進校園發揮美育價值的措施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黃梅戲;校園活動;美育價值;傳統文化

注:本文系安徽省重點教研項目“專業評估視域下高校黃梅戲表演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研究——以安慶師范大學為例”(2019jyxm1286)階段性成果。

黃梅戲我國傳統戲劇的代表之一,不僅屬于古老的戲曲文化,還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忽視的典型內容?,F如今,黃梅戲等傳統文化作品正在從年輕群體眼中消失,這些古老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傳承逐漸受到相關學者的廣泛關注[1]。將黃梅戲的內容融合到校園文化中,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有魅力,陶冶情操,還能夠更好地繼承與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內容,讓更多人能夠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之處。這樣的文化融合能夠給今后黃梅戲的傳承與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在校園中培養更多的黃梅戲表演人才,在傳播期間不斷提升傳統戲曲愛好者的人數[2]。

一、黃梅戲進校園的關鍵意義

在中國傳統戲劇中,黃梅戲突出的特點是自然淳樸的風格,更加貼近社會的現實生活場景,由于其較強的藝術感染力能夠更好地烘托故事的情感內容,受到大家廣泛的關注與喜愛。再加上黃梅戲通過念白、舞美等藝術表現形式共同突出人物的情感以及實際的故事情節,給人一種視覺上的審美享受[3]。

黃梅戲是具有綜合性的戲劇類別,能夠將文化、樂曲、樂器以及美術等諸多內容融為一體,通過表演人員的聲音、動作以及舞蹈進行故事情節的推進,其藝術風格的展現更加奠定了黃梅戲作為中國最具有代表性戲劇之一的基礎。傳承與發展黃梅戲的內容是中國傳統戲曲中不可忽視的關鍵內容,而且,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的戲曲文化藝術對我國現階段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也具有不可忽視的關鍵意義[4]。這樣的文化傳承與發展不僅能夠培養群眾的民族精神,提升積極向上的人文素養,還能夠從自身出發,通過文化的傳播向全世界展現中華民族文化的特有魅力,給今后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奠定扎實的基礎保障。

二、黃梅戲進校園發揮美育價值的實際措施

黃梅戲進入到日常的校園文化建設中,同教育教學進行進一步的融合,能夠更好地發揮傳統戲曲文化的美育價值。該項內容的實施是現如今各級教育管理部門以及學校教師都需要進一步分析的,針對黃梅戲進校園,對相關的細節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分析,以方便黃梅戲能夠在進入校園之后更好地發揮其美育價值,幫助中華傳統文化內容能夠有更加廣泛的傳承與發展[5]。針對黃梅戲進入校園發揮美育價值的實際措施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將黃梅戲進校園變成日常校園活動中的常態化課程

將黃梅戲融入校園的文化建設中,不僅能夠豐富校園原本的文化建設,還能夠更好地使黃梅戲的內容得到廣泛的傳播。一方面,在活動開展初期,需要將最終的目標進行進一步的規劃與落實,腳踏實地地策劃有關黃梅戲進校園活動的具體實施方案內容,并結合現有的黃梅戲情況制定比較完善的教學規劃與教學模式,采用階段性的方式進行教學計劃的制定,系統科學地設定階段性的黃梅戲教學目標。在該階段,最為關鍵的內容就是需要按照要求切實有效地推進相關內容的開展,方便今后的效果達成[6]。另一方面,在黃梅戲進校園活動開展期間,要摒棄急功近利的心態。黃梅戲的素材來源于生活,在黃梅戲的表演中需要有長期的生活經驗積累,因此對于教學活動來說也需要不斷進行內容的填充,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內容的規劃。除此以外,黃梅戲同其他的傳統文化、戲曲內容的學習模式一樣,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心態。黃梅戲進校園需要有長期作戰的打算,在活動期間,相關的活動策劃與管理部門需進一步營造良好的黃梅戲學習氛圍。教師需要保持長期的教學熱情,更好地提升學生對黃梅戲的興趣程度。

整體來說,黃梅戲進校園的內容應該是長期的、常態化的教學模式,只有將黃梅戲教學常態化,并對其進行進一步的規劃與展現,才能夠將日常的教學、思維模式以及藝術氛圍進行最大程度的系統構建,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到黃梅戲進校園的樂趣所在[7]。

(二)將老師帶入課堂,將學生帶入劇場

在黃梅戲進入校園期間,需要將老師帶入課堂,將學生帶入劇場,從頭到尾的落實這一原則。老師并不是指日常的授課教師,而是指教黃梅戲的老藝人、老師傅以及傳承者。這些老師對黃梅戲的戲曲藝術文化以及歷史發展背景都有著深入的了解與認識,并且對黃梅戲的傳承與發展也有著十分豐富的經驗,這些內容的教學應該變成黃梅戲進校園活動的關鍵內容。同時,黃梅戲的藝人、師傅和傳承者擁有的這些知識,正是學校從事日常教學活動的教師相對比較缺乏的。有效地運用好黃梅戲的藝人、傳承者等老師的力量,并將這樣的力量有效地融入黃梅戲進校園的活動中,才能夠達到黃梅戲進校園活動的最終效果。

黃梅戲屬于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學科,完整的黃梅戲能夠將音樂、文學、舞蹈以及美學等諸多專業知識進行相互融合并發揮其優勢,舞臺的表現更是將音效、燈光、道具、服裝以及演職人員的演技進行進一步的結合與升級[8]。鑒于此,想要更好地達到黃梅戲進校園的最終目的,并發揮黃梅戲進校園的美育教育意義,除了將老師帶入課堂之外,還要將學生帶入劇場,讓學生近距離感受黃梅戲的魅力,讓更多的黃梅戲教學活動通過校園的媒介走到劇場中,達到互利的效果。

(三)展現相互融合的優勢內容

黃梅戲進校園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普及,在文化普及的基礎上,將提升、學習與欣賞進行進一步的展現,通過這樣的方式將校園內外的文化內容進行更大程度的融合[9]。黃梅戲進校園的初衷是為了能夠更好地營造戲劇藝術在校園中的傳承氛圍,培養更多更廣泛的黃梅戲愛好者,從學生出發,讓更多人看戲,也能夠懂得看戲,在欣賞的過程中更好地感受黃梅戲帶來的特殊美感。

將黃梅戲的內容通過進校園的方式進行活動的開展與延伸,能夠培養更多的黃梅戲藝術人才,這樣的人才培養也是幫助我國傳統戲曲技藝傳播傳承的一種手段。在活動開展期間,需要從黃梅戲進校園的初衷出發,以普及與提升為主線進行內容貫穿,并將校內外的文化藝術提升作為最終目標,進行內容的結合,更好地突出黃梅戲的審美力量[10]。比如,可以在校園中開展黃梅戲基本常識培訓、黃梅戲經典唱段演藝、黃梅戲視頻資料觀看等活動,有效地推進黃梅戲的藝術教學與欣賞活動。

三、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人們的文化需求也在逐步提高。將黃梅戲融入美育教育中將是今后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方式。傳統文化在當今的社會文化需求中占有不可忽視的位置,傳統文化在學校的教育中進行傳承也已經變成我國美育教育一種普遍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韓志玲.黃梅戲《女駙馬》中旦角的修辭分析:基于伯克的同一理論[J].戲劇之家,2020(8):16-17.

[2]汪麗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非遺保護對黃梅戲的啟示[J].大眾文藝,2020(5):256-257.

[3]張蘇,張悅.黃梅戲海報設計的視覺語言分析:以《女駙馬》海報演變為例[J].大眾文藝,2020(3):120-122.

[4]張麗.農村社區黃梅戲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困境:以安慶地區為例[J].文化學刊,2020(1):23-25.

[5]李莉.文化建設視角下的五六十年代內地與香港黃梅戲借鑒[J].長春大學學報,2019(11):83-87.

[6]申坤.傳統文化在多媒體作品中的藝術呈現形式[D].北京印刷學院,2019.

[7]張冬晴.黃梅戲舞臺動作敘事特點及風格特征[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北京: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19:7688-7690.

[8]桂靖雷.美好的題材 嶄新的劇本:從彈詞《賢良傳》到黃梅戲《女駙馬》[J].長江文藝評論,2019(5):99-104.

[9]陳敬.從黃梅戲電影看黃梅戲的變化與發展[J].黃河之聲,2019(18):49.

[10]王惠.淺析中國戲曲與中小學音樂課堂的結合:以黃梅戲為例[J].北方音樂,2019(18):155,161.

作者簡介:

李艷,安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戲曲音樂。

猜你喜歡
黃梅戲傳統文化
了不起的黃梅戲
淺談安慶地域文化與黃梅戲傳承發展
藝術黃梅戲
黃梅戲曲課
“圖書館+書院”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探析
就陜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創意設計談幾點看法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