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民歌的演唱特色探析

2020-06-22 13:00王雅妮
大觀 2020年4期
關鍵詞:民族文化

王雅妮

摘 要:東北民歌是反映東北地區百姓生活和區域文化的重要藝術瑰寶。東北百姓熱情豪放,喜歡通過歌曲傳遞內心情感,講述溫馨故事。民歌演繹既是人們熱愛生活的態度展現,也沉淀了深厚的歷史底蘊。其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獨到的演唱技巧,頗具感染力和親和力,使其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對我們研究地方歷史和推廣民俗文化,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東北民歌;演唱特色;民族文化

東北地域遼闊,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個大的省份。北方天高地廣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當地百姓熱情、奔放、豪爽的個性。東北民歌通俗簡單,情感充沛,成為人們日常娛樂和表達自我的重要方式,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寄托。

一、東北民歌的發展背景

(一)多民族融合

東北地區百姓早年以打獵、捕魚、游牧等方式為生,人員流動性較大,不同民族之間相互交流融合,廣袤的東北土地上,有蒙古族、滿族、朝鮮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錫伯族、赫哲族以及從俄羅斯遷徙到中國生活的俄羅斯族。他們多熱情好客,個性包容而張揚。這些民族獨特的生存特征,在東北民歌的創作中有著十足體現。歌曲創作中,有大量漁歌、獵歌等反映日常生活勞作的作品,朝鮮族的歌舞,滿族的祭祀表演,都演化成了東北民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東北貓冬文化

我國東北地區天氣寒冷,特別是進入冬季以后,田間農作難以開展,動物活動頻次減少,人們無法在寒冷的室外環境中久待,逐步形成了東北百姓在冬天停止勞作,長時間待在溫暖室內的貓冬文化。人們有了大量的閑暇時間,同時,對文娛活動的需求也比較大,居家閑適的環境養成了百姓自由無束、不拘小節的習慣,久而久之,人們形成豪放、熱情、善于表達的性格特點。東北的二人轉有許多關于日常生活的詞匯,簡單、質樸、幽默、打趣是東北民歌的一大特色。

(三)地方信仰

北方地區對于自然界充滿敬畏,歌舞元素非常豐富,通過歌唱向亡故親人傳遞他們的思念與牽掛,也幫助家中老小祈求祖先庇佑,福順安康。同時,許多舞蹈動作模仿天鵝、熊、鷹等動物。這些歌舞充滿力量,給予百姓極大的精神安慰。東北的民歌音樂,也承襲了這種信仰,充滿著能量和生命力。

二、東北民歌的演唱特色

(一)傳承形式簡單

東北地區百姓口齒靈活,擅長展現自己的個人魅力。不論是古時,還是今天的新媒體時代,可以看到,東北地區的演藝工作者占比龐大。東北民歌內容多反映百姓的日常生活,歌詞簡單,朗朗上口,許多民歌“口耳相傳”,老一輩的人唱歌給小一輩的人聽,孩子們自幼習得一些兒歌小曲,工作的工人也是歌聲一片,大家通過社交活動、群體勞作,即可輕松把這些歌曲推廣開來。許多祭祀神歌也是通過上一代傳給下一代,口耳相傳,雖然降低了傳授的門檻,但是缺乏文字記載的經典神歌、頌歌也容易流失,給文化傳承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二)曲調旋律明朗

東北民歌的演唱特色與人們的生活環境和日常習慣息息相關。其歌曲曲調多采用宮、徵調式,因此,許多歌曲給人昂揚向上的喜慶感覺,例如,民歌中經典的《回娘家》,曲式簡單,富有生活氣息,有大量重復的段落、曲調,和諧快樂。旋律上往往采用相對規整的模式,許多四二拍的節奏設置簡單,容易學習,這種形式的歌曲,將個人的情感表達得直接暢快。東北民歌當中的許多作品均直抒胸臆,曲風積極,多有描繪生活細節的熱鬧場景。

(三)語言風格通俗

不同地域滋養出性格不同的百姓,在東北遼闊的大地上生長的東北人民,有著質樸、豪氣的性格特點,對人對事均偏好采用直接的方式,不喜拐彎抹角,在歌曲演唱當中,其通俗的語言風格更是將這種地域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同于南方語系溫軟柔美,東北方言與現今的普通話差異不大,只有些許細微區別,語言風格大膽、潑辣,例如在歌曲《看秧歌》中,表達情意的歌詞直接明了,比如“其實是會情郎王呀么王海山啊哎嗨呀”,去繁存簡,通俗易懂,既能讓聽者產生共鳴,也方便歌者演繹傳頌。歌詞當中常有“呀”“哎”“啊”等延音詞匯,使得歌曲更加動人,顯得情意綿長。東北民歌中,常用此類詞匯和語言,將當地歌曲明快、爽朗、接地氣的特點展現得恰到好處。

(四)二人轉表演方式

二人轉是東北非常有市場且十分受歡迎的雙人戲歌表演,通常由一男一女搭配表演,在近現代的發展過程中,對東北小品表演、民歌演唱產生了巨大影響。東北的二人轉有許多關于日常生活的詞匯,簡單、質樸、幽默、打趣是其一大特色。其歌曲內容,主要分為情感歌頌、百姓生活、民俗文化等幾類,《西廂記》《關東情》《節氣歌》等經典作品不僅在東北地區非常流行,也在全國廣為傳唱。趙本山、小沈陽、閆學晶均是現今著名的二人轉表演者。二人轉的戲歌歌詞往往詼諧幽默,滑稽可笑,令人捧腹,以小調為主的旋律反復演繹,并通過遞進的方式強化主題。東北民歌通過相同結構、相似歌詞重復吟唱,將歌曲以故事化的形式展現出來。

(五)兒化音的使用

東北語言中,兒化音尤為明顯,是地方語言的一大特色??梢酝ㄟ^兒化發音,輕松辨別是否為東北人。在地方民歌中,兒化音也是其亮點。例如,在遼西歌曲《瞧情郎》中“飛了一對兒雞,跑了一對兒鴨,爬了一對兒螃蟹,蹦了一對兒蝦呀”,歌詞中大量使用兒化音,充分體現了東北地區的語言特點,使得歌曲更加口語化,貼近居民生活,簡單易懂。同時,兒化音的使用使得語言輕松有趣,使歌曲中描繪的畫面活靈活現,也將主人翁因雞飛鴨跑而流露出的那種懊惱、無奈,以及略帶嬌嗔的情緒細節刻畫出來,富有感染力。

三、東北民歌的傳承

東北人民藝術表現天賦較高,通過多年發展,許多優秀的東北文藝工作者依然常年活躍在舞臺上。世界文化交融在給我們帶來更豐富的藝術文化、音樂元素的同時,也對地方民歌的傳承發展造成了沖擊。國內經濟結構轉型,百姓的生存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傳統民歌的傳承帶來影響。以山林號子為例,早年東北地區的游牧人員較多,不少當地居民以林中狩獵、樹木砍伐為生,百姓辛苦工作之時,常通過勞動號子鼓舞士氣,緩解勞作的辛苦和壓力,提升自己的精氣神。在響徹山林的呼號中,在一聲聲的高喊下,東北人民艱苦奮斗謀求發展,這些山林號子豪邁高亢,真切唱出了他們的勇敢、剛毅、團結。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少的人從事山林砍伐的工作。而且許多山林號子均是即興創作后通過口耳相傳,并且靈活吸收了許多當地曲藝的演繹資源,由于缺乏文字記載,職業的消失,許多種類的山林號子缺乏傳承,已經消失再難重現,這是文化藝術的損失。不少東北民歌,在發展過程中遇到類似問題,這對東北民歌的繼承和發揚極為不利,需要充分借助官方和民間的力量來守護地方民歌這一瑰寶。

要加大東北民歌收集管理工作的力度,通過科學化、數字化、痕跡化的方式,盡快找尋、整理民間流傳的民歌,進行文化搶救工作,確保東北民歌可以通過文字等方式長久留存。另外,需要加大資源投入,可以在地方中小學校推廣民歌教學,讓青少年一代更好地了解本地文化。同時,民間團體和個人要積極參與民歌傳承工作、地方民俗活動,這樣可以多多增加民歌曲目,為百姓開通多處表演通道,支持地方歌手的發展。

東北民歌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靈活生動地展現了當地百姓的日常生活,成為人們歌唱美好、表達情感、娛樂大眾的方式。在發展的過程中,其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獨到的演唱技巧,使得東北民歌獨具魅力,獲得廣泛傳播。但不可否認的是,古老的口耳傳播方式,導致了一些珍貴民俗神歌的遺失。當代流行音樂的發展對民族音樂的沖擊,一定程度上擠壓了民歌的生存空間。只有更好地學習民族文化,推廣地方民歌,尊重區域傳統,才能更好地傳承東北民歌,讓其持續散發魅力,成為讓百姓們代代相傳、表達情感、振奮精神的作品。

參考文獻:

[1]田薇麗,滕婷婷.淺談東北民歌演唱藝術審美特征[J].黃河之聲,2019(7).

[2]劉思思.新時代冀東民歌文化傳承與創作研究[J].藝術品鑒,2019(6).

[3]邢鐵紅.赫哲族民歌的特征與演唱技巧[J].文存閱刊,2018(10).

[4]吳明澤.淺談東北民歌藝術特色[J].戲劇之家,2014(8).

[5]李超.論東北民歌演唱技法在民族聲樂中的運用[D].中央民族大學,2012.

[6]張晶晶.東北民歌花腔女高音作品《今年梅花開》演唱研究[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8(3).

[7]盛文峰,何穎.東北民歌在民族聲樂中的運用[J].藝術評論,2016(4).

作者單位:

四川音樂學院

猜你喜歡
民族文化
昭通苗族花山節淺析
淺論民族文化對紫砂壺藝的發展與影響
從《大魚海棠》看國產動畫電影的文化回歸
數字媒體環境下民族文化的發展
馬克思世界文化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俄漢成語中動物形象特點分析
淺析民族文化和傳統圖案在面料設計中的應用
內蒙古民族文化對外傳播效果研究
論仡佬族作家王華小說中的鄉村鏡像與民間想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