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民間藝術融入中小學藝術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2020-06-22 13:00陳俊橋劉益君
大觀 2020年4期
關鍵詞:藝術教育中小學

陳俊橋 劉益君

摘 要:中國是一個擁有璀璨歷史的文明古國,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中凝聚著無數寶貴的文化財富,一方水土孕育著一方兒女,不同地域之間也存在著文化差異與審美差異。區域文化不僅是當地歷史的縮影,也是勞動人民集體創造的財富積累。川東革命老區作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紅色根據地,在革命的歲月里留下了光輝的印記。老區藝術教育的發展,雖然有著經濟文化欠發達等各種條件的限制,同時也伴隨著機遇。文章立足于川東革命老區民族民間藝術的研究,探索其在中小學藝術教育中傳承與發展的可行性。

關鍵詞:川東革命老區;民族民間藝術;中小學;藝術教育

注:本文系2019年度四川革命老區發展研究中心資助項目(SLQ2019B-14)研究成果。

一、川東革命老區民族民間藝術概述

在達州市、巴中市、廣元市等川東革命老區,孕育著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藝術,美術類有廣元麻柳刺繡、喚馬剪紙等,舞蹈類有翻山鉸子等,音樂類有大竹竹嗩吶等。作為一名從事藝術教育工作的教師,筆者常常思考,在符合藝術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在中小學藝術課堂中融合當地特有民族民間藝術,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教育方法。

二、麻柳刺繡

麻柳刺繡是廣元市朝天區麻柳鄉的一項傳統民族民間藝術,主要由母親傳授給女兒,刺繡中同時具有羌族文化的特點,這也是當地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變遷的結果。在刺繡藝術中,大多表現了當地人民敬畏自然的精神,通常以生活場景的再現和山川風景的描繪等形式出現,而這具有代表性的當地民族民間文化不應當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外。當地的藝術工作者將這一傳統的文化在大學的校園里加以傳承與發展,如在川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美術系展覽室里,有一些代表性的刺繡作品面向全校師生與社會公眾進行展覽,同時附有文字講解說明。而這一項民族民間手工藝術也納入了美術系的教學實踐活動之中,對傳統工藝的保護與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

川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在校大學生可以利用美術實踐課程中開展的采風計劃,赴當地進行調研,加深對麻柳刺繡文化背景的了解。采取以地方高校為依托的方式,促進當地中小學藝術教育的開展,在組織學生參與教育實習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將這門傳統藝術融入中小學美術課程的有效途徑。在小學階段,可以以欣賞和鑒賞為主,通過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廣元當地的中小學生,由于是自己家鄉的民族民間文化,因此,更能夠激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在中學階段,可以對刺繡的工藝特色進行講解,由于整個刺繡的過程比較復雜,在中小學階段有限的美術課程時間里,很難做到教授刺繡的工藝手法,因此,麻柳刺繡融入到中小學課堂之中主要以欣賞、鑒賞為主。

三、喚馬剪紙

剪紙藝術在我國普遍流傳,根據地域、文化、信仰的不同,剪紙藝術在視覺效果上給人不同的觀感。而剪紙的最初用途大多是運用到宗教的禮儀以及節日儀式之中。隨著社會的發展,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也逐漸豐富多彩,圖案也不盡相同。喚馬剪紙流傳于廣元喚馬鎮,根據當地傳說,當年張飛停留在此喚馬,因此得名喚馬鎮。喚馬鎮的剪紙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剪紙主要表現當地的自然景色、勞動場面等,凝聚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大多寓意吉祥。在材料的選擇上,可以由一種顏色(主要是紅色)裁剪,也可以由多種顏色拼接而成,制作過程保持連貫。喚馬剪紙的創作過程不拘一格,有多次折疊后利用剪刀等工具進行創作,也有刻紙的工藝??碳埣磳⒁粡埣埰戒?,用工具直接雕刻,甚至有采用撕紙的方法。創作手法的多樣性也展現了當地純樸的民風,民間藝術傳承者將這一民族民間文化發揮到了極致。同時,由于寓意吉祥,這一藝術形式也深受大家的喜愛。

川北幼兒師范??茖W校作為廣元當地省屬高校,在傳承與發展當地民族民間文化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美術系的展覽室,同樣能夠欣賞到喚馬剪紙的風采。此外,以幼兒師范立足的川北幼兒師范??茖W校,將這一藝術形式運用到了學前教育系的教學體系之中,由此可見,廣元市地方高校已經將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作為自己的責任與義務。筆者認為,喚馬剪紙進入一線中小學藝術課堂是可行的,喚馬剪紙不僅有著較高的欣賞價值,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教學的初級階段,應當以欣賞為主,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不斷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使他們體驗民族民間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剪紙中所蘊含的寓意。在中級階段,應當適當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利用剪紙工具進行簡單的創作,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使學生彼此欣賞作品并交流,讓他們描繪創作動機與創作目的。在高級階段,針對的對象主要是初中以上程度的學生,其具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對審美有著自己的看法與見解,可以利用喚馬剪紙的創作,體驗民族民間藝術所蘊含的價值。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運用科學的教學手段,逐步引導學生進行藝術加工,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同時也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力提出要求,應使課程區別于傳統的美術課程,在課程中加入更貼近川東革命老區生活氣息的元素。

四、大竹竹嗩吶

大竹的竹嗩吶作為大竹竹樂器、竹文化的代表,早在2008年時就已經被列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竹因竹多、竹大而得名,以羅漢竹為原材料所做的竹嗩吶更是各類竹樂器中的代表。而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卻面臨著嚴峻的困境,其制作者大多以民間匠人為主,演奏者以老人和文化工作者為主,這些技藝在青年群體中影響較小,大多數人不愿意去學習,導致大竹竹嗩吶的傳承群體越來越小,面臨著斷層的危險。

達州市高校應當承擔起傳承與發展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通過調研與研究,筆者積極探索搭建科學有效的交流平臺的可行性??梢圆扇∶褡迕耖g藝術進校園的方式組織學生了解當地民族器樂文化,以研討會、表演等形式進行現場展示,同時,派選地方高校器樂教師赴實地采風學習演奏方式、了解當地文化,嘗試將竹嗩吶的演奏方式進行傳承。結合學院開展的實踐活動,在實習與見習期間,搭建與校外實習基地合作的平臺,采取邀請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現場表演講解的方式,將這一即將面臨斷層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小學藝術課堂中發揚與傳承。

五、翻山鉸子

翻山鉸子是流傳于川東革命老區的一種樂舞形式,這里的鉸子大多是指銅制的小镲,而翻山則是形容舞蹈的方式,在表演過程中,表演者動作幅度較大,通過揮動鉸繩敲擊鉸子,通常需要越過頭頂或者是繞過腰部和腿部,因此得名。此種藝術形式的出現距今已有百余年,廣泛流傳于達縣、平昌縣一帶,與最初的創作形式相比,現在流傳的創編動作有了較大的發展。最初階段,翻山鉸子主要運用于宗教儀式與婚喪儀式。

翻山鉸子作為一種民間樂舞,曾有一段時間將近失傳,在藝術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又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野。在“2019年四川省大學生藝術專場展演活動”中,四川文理學院青年教師崔維廣、王子言創作的《豐收鉸響》榮獲一等獎,為川東革命老區民族民間藝術的發展與傳承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同時,筆者也與創作者取得了聯系,希望能夠將這一藝術形式以展演的方式在當地的中小學進行演出交流。參加演出的人員均是四川文理學院音樂與演藝學院舞蹈專業的在校學生,他們通過大學生藝術節的演出,也對翻山鉸子這一民族民間藝術從文化內涵和藝術表演形式上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為以后從事藝術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積累與鋪墊。每一名學生即是“一顆”傳播民族民間藝術的“種子”,將傳統文化撒向各地。

川東革命老區有著豐富多樣的民族民間藝術文化,本文列舉了藝術教育中美術、音樂、舞蹈等多種民族民間藝術形式,思考民族民間藝術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有效途徑,探索將民族民間藝術融入中小學課堂中的可行性。綜上可知,建立富有特色的藝術教育形式需要地方高校、中小學校等多方努力協同完成,筆者也將在日后的工作中繼續進行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潘光宇.巴人吹鼓樂舞“翻山鉸子”探究[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08(9).

[2]鄭杰修,張放.非遺保護視域下大竹竹嗩吶藝術的傳承現狀反思[J].四川戲劇,2018(7).

[3]趙熊,劉顯成.川北剪紙[J].美術大觀,2015(3).

作者單位:

四川文理學院音樂與演藝學院

猜你喜歡
藝術教育中小學
淺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與心理健康
論多媒體技術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我國幼兒園藝術教育特色的現狀分析
略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視頻的應用
藝術教育在精神文明構建中的作用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構建和改進現代化學校美育工作體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