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路徑研究

2020-06-29 15:37李詩婷
世界家苑 2020年6期
關鍵詞:社區居家養老社會工作人口老齡化

摘要: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社會議題。據報道,截止至2019年末,中國大陸60歲及以上人口為2.5億人,占總人口的18.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7億人,占總人口的12.6%。這些調查數字表明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雖然老年人的人口比重逐年遞增的,但傳統的養老模式早已不能滿足老人更高水平的養老需求。而社區居家養老的出現不僅結合了家庭養老主要的優勢,而且還為長期在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生活照料。本文從社區居家養老現狀出發,通過采用社會工作專業的工作方法,為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提供新的思路與建議,為后期理論探索提出實踐參考。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社區居家養老;社會工作

1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發展現狀

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家庭結構產生轉變,傳統的家庭養老早就無法滿足當代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家庭養老作為我國傳統的養老服務的功能己經漸漸變得弱化。在此情形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孕育而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以政府為主導,社區為依托,民間組織具體運作,為社區內的老年人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康復保健、精神慰藉、法律咨詢等新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在實際生活中,社區居家養老提供的服務主要有:

1.1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提供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服務設施是開展養老服務活動的基本載體,更是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保障和前提基礎。因此,興建和完善基本的養老服務設施,打造專業化的服務平臺,才能為需要社區照顧的老年人提供更加滿意和高質量的居家養老服務。一般來說,按照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的標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應設置休息室、日托室、文體娛樂室、電子閱覽室以及醫療衛生室等多元化的服務場所,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社區養老服務需求。

1.2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內容

為了能滿足社區居家養老群體的服務需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項目主應包括日常生活服務、醫療保健、文化娛樂和精神慰藉、法律咨詢等。其日常生活服務類內容主要是為社區老人提供日間托老、陪同、送餐等常規照護服務與定期上門打掃清理衛生與理發服務;醫療保健服務主要包括為老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復護理、心理衛生、健康教育等,社區居家養老中心通過邀請專業的醫生為老年人進行季節性健康知識講座和健康咨詢,為老年人在疾病預防和治療方面提供了科學的指導,同時也推動了老年人的心理安慰,解決了老年人”有病無人問”的難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另外在文化娛樂服務和精神慰藉服務項目中,社會工作者結合老年人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設計了一套具有針對性的服務方案。例如,不定期的上門聊天和心理輔導以滿足行動不便、心理焦慮的老年人的情感交流需求;開展手工藝等興趣小組活動以滿足大多數老年人自我追求和自我發展的需求,定期舉辦生日聚會以滿足因子女工作需要而被淡忘的老年人渴望被關懷和愛的需求等。在法律咨詢方面,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定期聘請律師為社區老人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司法維權以及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等服務。

2 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的建議

2.1 健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必不可少需要建立規范化、專業化的制度措施,制定完善的服務標準,合規的服務內容,有效的服務量化體系,明確各主體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對服務運行的環節和步驟有嚴格的規定管理。然而除此以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除了政府的支持和民間資本的投入,也需要社會各階層資源鏈接支持。如何有效加大社會各主體對養老服務領域的關注,增加對社區養老服務資源的投入,也是社區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方向。同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實施的成效如何,服務效果是否滿意,也是衡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要求。社會工作者可通過對社區居家養老中心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入手,通過評估服務中心的服務環境建設,安全建設,服務基礎設施條件,服務人員配備,服務項目資金使用分配是否合理,服務過程是否順暢,服務對象是否滿意,社會各主體滿意度調查等多方面評估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的服務水準,為社區居家服務中心提供全方位,多方面的建議,逐步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服務建設體系。

2.2 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才隊伍

2.2.1 社會工作者參與人才培訓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隊伍的建設,專業的服務人員更能有效為不同老人群體提供優質的養老服務。然而,目前在中國養老領域環境下,依然有一大批養老服務人員未接受過專業的技能培訓,缺乏專業的理論知識,對如何才能做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等一系列問題仍有較大疑惑,因此,社會工作者介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的培訓刻不容緩。社會工作本身是一個實務性、技術性、操作性很強的專業,社會工作者也是按國家規定取得資格認證的專業人員,社會工作理念,社會工作價值觀,社會工作服務方法等都體現著對服務對象的關注與關懷。通過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工作者定期給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人員培訓,能夠讓工作人員從生理心理等多個方面了解老人,能夠讓工作人員采用家庭結構療法,人生回顧療法等專業方法服務社區居家養老者,能夠為其提供更好的體驗與服務,提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水平與質量,促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

2.2.2 培育社區志愿者團隊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事業具有福利性和非營利性等特點,提供的養老服務大都是一些無償性服務,而此時組建一批社區志愿者就顯得格外重要。社會工作者應該充分發揮資源鏈接者和倡導者的角色,積極鼓勵和發動身體健康的老人參與社區志愿者活動,將有特長和能力的社區老年人鏈接在一起,并將其納入到居家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之中,構建專業化服務體系,讓其既成為服務的享受者,也成為服務的執行者和協助者,充分發揮社區老年人的潛力。同時,社會工作者也可拓展社區資源鏈接,可與相關高校、慈善組織、福利機構等社會主體合作共建青年專業志愿隊伍,通過吸納醫療護理、水電維修、法律咨詢等相關專業的志愿者,壯大志愿者隊伍,共同促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促進養老事業的發展。

2.3 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內容

從老年人的需求層次來看,除了基本生活占比較大以外,老年人對精神照料的需求也日漸增多。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社會工作者可以組織老人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首先,社會工作者可以組織老人開展各種志愿性服務活動,比如組織退休醫生的醫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和居民義診活動,鼓勵退休教師的老人參與文化輔導講座等,讓老人在參與志愿活動的過程中找到自身價值存在,從而增強老年生活的樂趣與滿足感。其次,社會工作者還可以在服務中心設計社區老年人興趣班,組織老人參加繪畫、音樂、太極拳、讀書等興趣班,豐富社區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幫助老人實現精神的享受和精神的幸福。

2.4 大力宣傳社區養老服務

相比傳統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而言,仍有相當一部分老人對社區居家服務知曉度低,認可度低。作為新型養老服務模式,在不斷提升居家養老服務內容的前提下,也要加大對新型養老模式的宣傳力度,逐步拓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進駐不同場域,為不同背景老人提供個性化服務;改變傳統社區宣傳方式,采用新媒體如小區微信群、公眾號等宣傳方式取代發傳單,粘貼公告欄等傳統單一的方法,針對不同老人群體,提供老人能聽懂能理解的的方式進行口述宣傳,通過定期推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知識和案例,提高老人及子女等家屬的認可度。社會工作者可在社區內擺設攤位宣傳社區居家養老的服務項目,可帶領老人進入服務中心體驗與感受居家服務中心環境,耐心向老人解釋居家養老服務類型、服務內容,讓老人認識到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便利與好處等。

2.5 拓展社區老人社會支持網絡

人際關系網絡的恢復和重建對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及其重要。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社區工作者可通過個性化服務方案幫助老人恢復原有的社會支持網絡并建立新的支持網絡,通過舉辦各類興趣小組,舉辦文娛活動等方式,提高老人社區參與度,緩解老人的孤獨感。社會工作者可采用小組工作方法和社區工作方法等構建社區老人互動小組,為社區老人提供情感支持、認知支持和行動支持。同時,老人的社會參與不能應年老而被社會邊緣化,社會工作者要為老人提供參與社區建設的機會,在制定相關社區政策上多聽取老人的意見,對部分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可提供合適的崗位,讓老人在退休后之余增加自我價值,提升自我幸福感。

參考文獻:

[1] 張倩.淺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J].赤子,2014

[2] 成偉.劉海鷹.張宇奇.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方案探索[J].理論與現代化,2013(01).

[3] 王玉影.社會工作介入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探討[J].區域與城市經濟,2019(21).

[4] 呂紅平.社區居家養老需求、困境與對策[J].中國人口報,2019(11).

作者簡介:李詩婷(1998—),女,廣東茂名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青少年社會工作、學校社會工作、社會政策等。

(作者單位:南寧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社區居家養老社會工作人口老齡化
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成因與應對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可視化分析
技術創新視角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技術創新視角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的探索
社區退休老人的老有所為與社會工作介入
以社會工作視角解決四大國有控股銀行服務質量提高困境
淺析儒家文化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
南昌市社區居家養老照護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老齡事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