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院校情意教育的現狀及實踐意義研究

2020-06-29 18:40陳子澐
大眾科學·上旬 2020年8期
關鍵詞:實踐意義高等院校

摘 要:情意教育在學生的整個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當前高校情意教育的缺失,導致了高校大學生發展片面,不均衡等情況。社會對于科學教育的重視,以及高校本身不斷細化的課程設計、德育的評價標準要求量化等因素都是造成情意教育缺失的原因。對此,我們需要分析情意教育的重要實踐意義,來激發對情意教育的積極探索。

關鍵詞:高等院校;情意教育;實踐意義

大學教育到底應該“教給學生什么”、“怎樣教”,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培養大學生健康的情意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目標,高校教育應承擔起培育學生的“情意能”的重任,在加強人文學科建設和人文精神培育的過程中,突出情意教育,使學生的智能和情意能同步均衡的發展。情意教育誕生于西方教育的“反智運動”背景下,是對教育經濟主義思潮的反叛,對教育科技取向思潮的糾偏,對教育個性化思潮的優化[1]。

一、高等院校做人教育的現狀

1、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弱化

我國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在商品經濟中,“人已經不再是人的奴隸,而變成了物的奴隸”[2]。個人主義、享樂主義虛無主義一度成為時髦,自我意識凸顯,社會責任感缺乏,在大學生群體中會經??吹?,有一部分學生只考慮自己興趣愛好的發展,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集體意識和社會服務意識薄弱,缺乏奉獻精神和無償服務精神。價值觀和美德的“去圣化”,即對體現高尚美德的事件的真實性抱有一種懷疑的態度,否定其真實存在性。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大學生對于自身的價值和目標產生了的懷疑,“去圣化”的產生不僅導致當代一部分大學生對生存意義的懷疑,也會使其無法更好的適應現實生活。

2、高校人格教育的缺失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仍停留在對于知識的傳授和考查上,忽視了對學生人格的培育和關注。近幾年高校大學生違紀現象層出不窮,反映了人格教育缺失的情況,據筆者對所在高校的學生群體的調查,目前30%的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因精神病休學、退學分別占休學、休學總人數的54.3%和38.2%,人格教育的缺失反映在大學教育層面就是價值觀的偏離。英國教育家紐曼認為,大學本科四年是青年生命史上特有的“靈魂發育季節”,教育的目標不應該僅僅是教知識,最重要的是如何塑造人格。人格不僅是包括基本品德還要包括精神層面的豐富與完善,幫助學生建立社會責任感,情調社會適應和和社會關懷,促進其“精神成人”。

二、高等院校學生情意教育缺失的原因

1、社會環境的影響

當今社會,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把科學教育擺在國家興衰的戰略地位,給予高度的重視,以推動社會的進步??茖W技術的高速發展的確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幫助人類用科學的方法來探索世界,從而創造物質的財富。而情意教育的倡導,則是對教育科技取向的糾偏,強調在科技教育中關注學生的情感、道德觀、意志、正確的價值取向。

2、學校教育的影響

其一,當代大學教育目標的扭曲和教育環境的惡化,主要表現在學生受教育權利的弱化,學校辦學急功近利,高校體制的逐漸官僚化,德育考核方式不科學等方面。為了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變化,常會盲目的增設課程,培養的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學生德育的評價標準要求量化,學生的生命情意發展得不到重視。而大學中搶占學術資源的情況也日趨嚴重,大學已經不再是引領精神、倡導價值的一方凈土。其二,當今對于社會的批判來說,大學也逐漸喪失其原有的話語權,無法給到學生客觀公正的引導,造成了學生對于現實應對的混亂,無法讓學生按照理想的人格來進行自我塑造。其三,忽視了當代大學生思維方式的變化,可以說大部分同學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以是否有利于自身發展作為首要出發點,考慮利己的多,利他的少。以上三種情況都直接或間接的導致了高校情意教育的衰落。

3、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

家庭教育環境與學生的情意水平有著千絲萬縷的影響,從筆者對本校心理問題同學的調研來看,有以下較為突出的特點。隔代教育,在接受調研的學生群體中有一部是父母離異或是外出工作,常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祖孫之間巨大的時代差異和知識差異,導致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而隔代親,容易導致這一部分學生產生自私、狹隘等性格。放任型教育,由于社會背景的不同,很多學生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與學生自我的發展相悖,容易刺激學生的逆反心理。隨著學生年齡以及知識的增長,家長無法做到有效的引導,會使得學生走向另一個極端:放任自我。學生情感也極易出現扭曲的現象。

三、高等院校情意教育的實踐意義研究

1、培養學生美好情感和自我控制能力,這是情意教育首要解決的問題。促使學生認識生命的重要意義在于自我的實現,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大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實現能力。美好情感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質量、健康心理的發展以及自我潛能的開發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樂天派的人往往做事、學習和工作都會抱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和豁達的生活態度。而自我能力的控制,則是為良好習慣的養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代的大學教育鼓勵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而這兩項與自我控制能力相輔相成。大學生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不能夠正確的自我認識,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失敗,會讓其產生極端的心理情緒??偪亓^好的人則會通過自我疏導和向他人傾訴來緩解自身的壓力,將極端情緒縮小化。所以,在大學生的自我實現旅途中,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則尤為重要。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問題解決的能力,能夠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能夠不斷的自我反省與審視,強化目的的重要性,避免盲目行動,勇敢的追求真理。大學理應以培養具有獨立思考意識的人才為主,培養在本專業具有新的學術思想、獨立思考精神和獨立判斷能力的敏思者。大學生的獨立判斷、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需要長期培養和訓練的,培養和訓練的過程就是情意的發展和養成的過程。

3、培養學生的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和抗壓能力,才能為大學生增強熱愛生活的能力和抗壓能力。時代的發展,不僅要求學生學會學習,還要學會生存,與人交往,既要精髓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又要抗拒外在的壓力和誘惑。2003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相關心理講座和咨詢活動,增強其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4、培養大學生的創造力,教育的目的不是復制知識,而是創造和發現知識。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就提出高校教育要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來適應當前的經濟社會的發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造就復合型人才,是中國教育目前面臨的首要問題。而大學生創造力的增強,必須將學習能力提高、品德教育與個性完善、培養獨立探索的精神和創新思維高效的結合起來。

總之,高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提升道德情操,培養出高層次的人才。目前大學教育的實境缺失對于學生的品德提升、人格修養等方面處于“失語”的狀態,引發此種現象的原因很多。更需要我們教育者對這一現象進行深度的挖掘,研究應對的策略,培養學生的健康情意,使其能與智能同步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肖祥.大學生情意教育創新研究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25.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5頁.

[3]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陳子澐(1994.08.01-),漢 ,女,湖南常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實踐意義高等院校
形體禮儀課對大學生自我素質提升的實踐意義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淺析VB程序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革
當代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研究
團體心理健康輔導的理論、方法與實踐
品管圈降低腫瘤住院患者跌倒發生率的實踐意義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