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工作中出現院內感染的原因及防控措施分析

2020-06-29 21:48張莉莉趙迪迪趙曉萌渠玉葉王輝
大眾科學·上旬 2020年8期
關鍵詞:院內感染護理工作防控措施

張莉莉 趙迪迪 趙曉萌 渠玉葉 王輝

摘 要: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極易發生院內感染,發生院內感染后會增加病人患病的幾率,給患者家屬帶來更多的心理負擔,并且會給醫院乃至整個社會帶來較嚴重的影響。本篇文章就護理工作中院內感染出現的原因及防控措施進行研討,希望可以對降低院內感染率有一定的協助作用,從而能夠提高護理質量、減輕患者及醫護人員的身心壓力。

關鍵詞:護理工作;院內感染;原因;防控措施

1.引言

院內感染,即在醫院內發生的感染,也就是指易感人群在醫院感染病原體,從而產生一系列的癥狀和體征,也包括患者在醫院內感染病原菌,但在出院后出現相關疾病的癥狀和體征。當然,要排除病人在入院以前已經存在,或未有任何癥狀但是已經處于潛伏期的感染,也就是要排除院外感染??砂l生院內感染的易感者包括一切可能直接或間接與病患發生接觸的人群,例如:患者、病患的陪同者、看望者和醫護人員等。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愈發進步,院內感染的發生率也隨之上升,院內感染的發生使病人的住院時間變長、經濟負擔加重、致殘風險增加、后遺癥嚴重、預后治療差。因此,在當代醫療體系中,控制院內感染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一大問題[1]。

2.護理工作與醫院感染的關系

護理工作是指護士從事與醫療相關的全項臨床操作或單項護理活動[2]。醫療體系中的“三醫七護”,即在診療過程中,三分為治療、七分靠護理[3],因而護理工作在診療過程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臨床護士也屢屢成為院內感染的關鍵傳播途徑和除患者以外的主要易感宿主。而護理質量,則為護理工作為病人提供護理技術和生活服務的效果的程度。為確保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提高護理質量、以及盡量避免增加患者的額外痛苦,護士要嚴格按照規定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和科學地進行清潔、消毒、滅菌工作,領導階層要更加完善科室間的護理管理工作,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盡最大努力切斷院內感染的傳播途徑,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率,從而提高護理質量。同時也降低了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減少院內感染。

3.院內感染發生的原因

3.1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管理階層對消毒滅菌的監管制度不夠嚴格和(或)醫護人員消毒意識薄弱,領導階層對消毒滅菌沒有形成明確的規章制度,如醫護人員并未嚴格按照“七步洗手法”進行手清潔,出現未清潔到的部位,而在操作過程中,處于污染區的皮膚恰好觸碰到患者的創面,帶來二重感染,在靜脈穿刺操作中,護士的手觸碰到已經消毒待穿刺的局部皮膚,增加感染的發生率。甚至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最常見的就是醫護人員操作不規范或思想走神的現象,導致剛拔出的針頭刺傷自己,也就是銳器刺傷;以及在抽血取樣時,患者的血液濺入操作護士的眼睛鼻子等黏膜;在護理傳染病病人時,沒有做到有效隔離等等,這些不規范的操作,極大增加了臨床護士本身感染的機會,甚至形成傳播鏈,將病原菌傳遞給其他患者。

3.2環境污染嚴重

醫院作為病原體最多的公共場所,每天會使用大量的醫療器械,同時產生大批的醫療垃圾,這些垃圾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病菌肆意繁殖,在醫院內通過空氣廣泛播散,甚至引來蚊蠅,傳染病人產生的醫療垃圾上的病菌以蚊蟲為媒介感染,后果不堪設想;病房內未及時通風換氣,空氣不流通,患者與患者之間可能會形成嚴重的交叉感染,更會加大病患的照顧者以及探望者受到病原體襲擊的幾率;病室內衛生質量不過關,垃圾沒有及時清理,消毒質量以及次數達不到要求等等,都會變成很嚴重的衛生隱患,為病原菌提供舒適的生存環境,為院內感染提供充足的感染源。

3.3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科技的進步,使得抗生素的種類越來越多,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有相關報道表明,在濫用抗生素方面,我國居全球之首位[4]。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藥物的使用機能下降,甚至不對病菌發揮任何作用,產生耐藥性,甚至在不斷進化過程中出現超級病菌,世界上對此種新型病菌束手無策;除此之外,抗生素的濫用,還會破壞人體內不同菌群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形成菌群失調,使得產生耐藥性的病菌,不受約束而肆意繁殖,最終導致二重感染,甚至威脅患者生命。

3.4侵襲性操作的增加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侵襲性操作愈加普遍化,例如各種插管、氣管切開、穿刺引流等操作,如若未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技術進行,會使得患者因醫療器械污染、皮膚粘膜損傷使得感染的機會大大增加。據相關報道,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統感染的重要原因[5]。

4.院內感染的防控措施

4.1完善醫院管理制度

為增強無菌操作在臨床護理人員心中的重要性,要按時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考核;醫護人員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技術,衣帽口罩穿戴整潔,嚴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清潔雙手,無菌狀態下的雙手不要觸碰污染區;嚴格規范醫護人員的操作,避免操作中有銳器傷的發生,如若出現,及時處理;病室內保證空氣流通、定期清掃、定期消毒,操作30分鐘前,停止任何清掃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員流動,以減少揚塵;操作時要明確無菌區與污染區;要定期檢查無菌物品,一旦出現過期或受潮的情況,要重新滅菌甚至更換,無菌物品一經取出,即使沒有使用,也不可再次放回無菌容器內,也要重新滅菌;嚴格執行分診制度,防止發生交叉感染;按照傳染病人所接觸到的環境,可將區域劃分為清潔區、污染區和半污染區,傳染病區域應設置多個出入口,方便工作人員和病人分道進出,醫護人員進入傳染病區要佩戴口罩手套,穿好隔離衣,以減少交叉感染和院內感染的發生率;要制定明確的規章制度,由專人按照操作標準按時清理醫療垃圾,及時高效清理干凈,杜絕因醫療垃圾而產生感染源。

4.2合理使用抗生素

慎用抗生素,不要輕易隨便使用抗生素,使用前要嚴格進行藥物過敏實驗,如若病人有藥物過敏史,要禁止做過敏實驗,醫護人員在進行皮膚過敏實驗時要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原則,嚴格控制抗生素的用量,療程和聯合用藥時的配伍禁忌,避免病原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從而導致藥效下降甚至無效等嚴重后果。同時要及時觀察患者情況,避免抗生素的不良副作用的發生。

4.3減少侵襲性操作

由于侵襲性操作破壞機體正常防御屏障,極易帶來感染,所以在治療過程中,要盡量減少侵襲性操作,避免感染的發生。如若避免不了要進行侵襲性操作,醫護人員一定要按嚴格按照無菌技術操作,以減少交叉感染和二重感染的發生。手術室嚴格遵守無菌環境和無菌操作的標準,控制手術室內人員流動;開放性手術后病人需要嚴密觀察傷口情況,及時更換紗布藥液等,確認傷口無感染潰爛等情況,如有感染情況及時通知醫生,遵醫囑使用抗生素;需留置尿管的病人一定要尤其注意,應加強消毒,定期更換尿管和進行尿液檢查。

5.小結

在護理工作中,醫院管理制度不夠完善,醫護人員對消毒滅菌隔離等基本操作的認識不足和操作不當,未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是院內感染的主要原因。除了加強醫護人員的培訓與監管外,為了減少甚至杜絕院內感染,應合理應用抗生素、減少侵襲性操作,也可有效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痛苦,減少住院時間。簡言之,如若醫護人員和患者都能嚴格遵守醫院的規章制度,院內感染是可以得到有效防控的。

參考文獻

[1]宋麗峰. 醫院感染的原因及護理措施探討[J]. 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8):145-146.

[2]陳雨朦,方進博. 護理工作環境相關研究進展[J]. 中國護理管理,2014,14(10):1112-1115.

[3]李冰. 醫養融合中實現七分護理之三級醫院護理新格局[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08):19-21.

[4]段曉丹. 濫用抗生素的危害及科學使用抗生素[J]. 當代醫學,2012,18(24):19-20.

[5]胡力云.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預防指南的循證實踐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6.

猜你喜歡
院內感染護理工作防控措施
2013~2015年我院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新生兒院內感染的風險因子及其護理對策分析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問題研究
護理美學對護理工作者的作用
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胸外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
預付賬款的管理及風險防控措施探究
護理工作在口腔正畸中發揮的實用價值
社區老年腦卒中患者院內感染分析
優質護理服務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