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倫理”與“道德”之辯及其現實意義

2020-06-29 09:31袁紫陽
大眾科學·上旬 2020年8期
關鍵詞:現實意義倫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摘 要:“倫理”與“道德”是兩個很相似的概念,在現實中,經常被混為一談,但其實兩者存在著微妙的差異。當今學術界存在很多種對兩者關系的不當描述與判斷,導致對“倫理”和“道德”這兩個概念含混不清。梳理清楚“倫理”與“道德”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兩者概念的理解、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把握以及對現實道德缺失現象的彌補。

關鍵詞:“倫理”與“道德”;相通與相異;現實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倫理”與“道德”是倫理學中兩個基本的概念,也是非常容易被混用的兩個概念,在學術研究中厘清兩者之間的關系非常必要而且極具價值。

一、“倫理”與“道德”概念厘清

黑格爾曾經指出: “一門學問的歷史,必然與我們對于它的概念密切地聯系著?!彼?,我們在探討“倫理”與“道德”的關系時,一定要厘清兩者的概念。

1.“倫理”之思

首先,從詞源上來看。西方對于“倫理”一詞的解析首先是從倫理學的英文ethics開始,而ethika則是從ethos一詞演繹而來的,ethos含有習慣、傳統慣例以及風俗等意。經過后來的發展,ethos被用以區別此處群體與彼處群體之間風俗習慣的不同,接著又衍生出品性、修養的含義。但這時其還不具備倫理的含義,亞里士多德首先使ethos成為一個形容詞ethikos,賦予其德行的含義,進而發展出倫理的概念。

其次,對于“倫理”的理解應從多方面展開。對其概念的理解應該首先從“倫”和“理”這兩個字入手。倫理中的“倫”按照東漢經學家鄭玄在為《孟子》作注時所說,倫即序,而所謂“序”就是秩序、序次。倫理中的“倫”所指的序次或者秩序是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界定,而不是任何一種關系,其是有特定范圍的?!袄怼弊謱嶋H上是在表達我們每個人在各自的社會生活中要怎樣才能處理好與自己相關的各種人際等的關系。

從概念上來理解,“倫理”是一種比較客觀的社會現實的關系,包含著應該要、應該是的客觀要求、價值取向。其一方面是指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世界等的客觀上的關系,另一方面是指關系的規律,以及由此種關系所引申出來的規則、法則和應當如何的規范要求。

2.“道德”之辯

首先,從詞源上來看。西方道德即 Moral一詞源于拉丁文的mos,再到后來,古羅馬思想家西塞羅創造了一個形容詞 moralis,用來表示人們的道德品性與國家生活的道德風俗。在古代中國,“道德”一詞也是分為“道”和“德”。西周時期就有“道”和“德”這兩個字,最初“道”和“德”是分開使用的。比如在《論語》中,“道”字出現了六十多次,“德”出現了三十多次,但是一次連用都沒出現。道和德連用始于《荀子》中的“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以,夫是之為道德之極”。

其次,從概念上來理解?!暗赖隆狈譃榈篮偷聝蓚€字?!暗馈?,之本意是指道路,舉例而言:人們要想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必須“順道而行”,“道”后來被引申為人的行為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和規范?!暗隆痹诠糯ā暗谩?,那么“德”為何通“得”呢?宋代朱熹在給《論語》作注時這樣解釋道:“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謂也?!庇纱丝梢?,“德”真正要“得”的是“得道”,即人們要學會其行為應當遵循的各種原則和規范,咀嚼理解之后使所學內化于心,最終還要能夠持之以恒地保持下去。所以“德”之所以會通“得”,一方面是因為“德”的確需要“得”,沒有“得”,就不會有“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得”自身就會促進“德”的取得,這不是為了個人利益的獲得,而是獲得更大的智慧,人之為人,人之所以做此事的“得”。而且行為主體在這種道德追求中自身也會獲得極大的精神滿足,獲得精神上的追求。當然這個更多的是指心靈上的“有所得”,而非物質之“所得”。

二、“倫理”與“道德”關系之辯

“倫理”與“道德”的關系說起來簡單但也復雜,不是簡單的相通,也不是簡單的相異。想要厘清兩者之間的關系,首先我們要先來了解學術界對“倫理”和“道德”范疇的幾種理解。

1.學術界對“倫理”和“道德”范疇的幾種理解

一是將“倫理”與“道德”兩者混用。有一種說法認為倫理學是關于道德的科學或稱道德哲學,因此可以說倫理學就是道德科學。那么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有的書雖然名為倫理學,但通篇書中都在講關于道德的事件或者思想,其中并未提到兩者的相異之處。在很多研究中,“倫理”與“道德”都被交叉使用,兩者之間的界限可以說是忽略不計,這樣就導致兩者沒有互異性,影響人們對其研究成果的理解和把握,也造成讀者的思想混亂?;蛘哂械臅袝烧哂兴鶇^別,但是并未體現兩者各自的特征,只是在做形式上的區分,而并未在本質上將兩者區別開來。

二是將“倫理”與“道德”作為截然不同的概念使用。這種理論認為“倫理”與“道德”是截然不同的兩對范疇,兩者關聯很小,應該被分開使用。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當我們在某個領域做科學研究時,確實應該將兩者分開來研究,而“倫理”與“道德”確實也存在一些不同之處。但是當我們在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中去研究時,我們就不能只集中在兩者的相異之處,而是應該從整體上去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皞惱怼迸c“道德”不是同一個事物,但也絕不是磁鐵的兩端,完全相斥。

三是將道德視為倫理的研究對象。道德可以反映人類社會豐富的道德現象和道德生活,從道德觀念和道德現象中總結概括出道德理論,可以作為倫理的現實素材,不可否認,研究倫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不可繞過道德這一范疇。但是不能說道德就是倫理的研究對象,兩者并不是簡單的從屬關系或者包含關系,并不是說將社會上的道德現象和道德問題歸納概括即可得到倫理這一相關的概念。

2.“倫理”與“道德”相通之處

“倫理”與“道德”常常被當做相似的概念,這是有一定的理由的。就“倫理”與“道德”詞源的概念而言,兩者都可以借指涉及研究個人品性習慣和群體風俗特征。如果說倫理是一把規范基本人倫關系的尺子,道德則可以說是一種用以判斷行為善惡的說明書,倫理道德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習俗或共識的共同化身,在同一標準上都是規范人類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精神和行為準則。兩者在概念上是有相通之處的。

“倫理”與“道德”如果限定在人類社會這一范疇內,兩者在很多情況下是很相似的。在漢語言中,兩者經常是通用的。道德規范是適應倫理關系而生的,倫理關系也會隨著道德規范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并不斷引領著道德規范的發展。

3.“倫理”與“道德”相異之所

第一,主客觀方面不同。倫理是相對于客觀方面來說的,是他律的。道德是相對于主觀方面的,是自律的。社會上的倫理關系是客觀存在的,正是這種客觀的人倫關系規定了社會上各個人的定位和作用,賦予了人一定的角色,所以“倫理”一詞是客觀存在的,在社會上具有什么樣的社會角色,就應該根據社會角色的需要,遵循相應的規范,走一定的道路。所以“倫理”體現的是根據客觀的倫理關系所規定的社會角色的個人或者群體的要求,是他律的、客觀的。而“道德”是相對主觀方面的,是自律的。道德是將外在的客觀規律、規則內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規則,進而規范自身行為,使其各方面行動符合社會等的要求。雖然“道德”也是各種外在的規范,但其要先內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所以從總體上說它還是自律的,是主觀的。

第二,側重點和適用范圍不同?!皞惱怼焙汀暗赖隆钡膫戎攸c和適用范圍不同。倫理的適用范圍主要是人類社會,是指人與人、人與社會的交往所產生的一系列行為狀況,主要是相對于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倫理的側重點在于對人長時間生存的人類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各種紛繁復雜的社會關系的強調和概括,強調的是社會如何長期處于一種和諧有序的狀態,追求社會的安定團結。而“道德”的適用范圍不僅包括人與人、人與社會,還包括人與自然、人與動植物等,比如虐待動物的行為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是不道德行為。道德的側重點主要在于社會上的個體,其關注的是人能否將由倫理衍生出來的規范內化為德性,并外化為德行,促進人與人之間的良性交往,進而促進社會的穩定。

第三,屬種關系不同。屬種關系屬于生物學上的概念,其也可以代指兩者之間的關系。在現階段的中國學術語境中,“倫理”與“道德”逐漸形成了概念間的屬種關系,即倫理是屬概念,道德是種概念。

道德就像是一個“窗口”,你可以通過這個窗口去發現很多事情,而這些事情就被反映到的房間里,經過在房間內的整理、分類而變得有規則有規律,并衍生出自己的行為準則,而“倫理”就像是這個房間,而且“房間”經過自己的房門將整理好的東西擴散出去,形成新的社會行為規范。所以“倫理”的層次更高一些,其內涵在一定程度上也更深刻。

第四,有無受方的不同。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通常對于某一種行為作倫理評價時是說這種行為符合倫理或者是不符合倫理,在進行道德評價時而是說這種行為是道德或者不道德的。倫理行為涉及施方與受方,道德義務只有施方無受方。

第五,價值取向不同?!皞惱怼笔侵行栽~,而“道德”是褒義詞。在現實生活中,倫理沒有要不要的爭論,其是關于社會關系的的規范,沒有褒義貶義之分。例如現在的師生關系,學生應該尊敬老師,在學校遵循一定的行為規范,這并沒有要不要之分,而在于學生與老師、與學校之間客觀存在的關系使然?!暗赖隆笔前x詞,具有正面的社會價值取向,當我們說一個人是有道德的人時,這一定是夸獎,是對其德行的肯定。我們現在所說的“德才兼備”,“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所針對的也是“道德”,而非“倫理”,我們只會說一個有道德的人,而非一個有倫理的人。

4.“倫理”與“道德”彼此關系

第一,“倫理”是“道德”的基礎和依據。倫理作為“主觀上的善和客觀上、自在自為地存在的善的統一”,它的存在一方面有著客觀上的、無法改變的基礎,,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主觀性,與人的認識和理解有關。我們都知道,人類和人類社會、自然、甚至人本身都是客觀存在著的,而這些客觀存在是人的先天存在的背景,這也就決定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身關系也是客觀的。以上這些關系中所蘊含的客觀必然性和規定性對于人類本身的存在來說便成為了一種應然性規定,之后種種凡是與人相關的關系中,這樣一個應然性問題:一個人應當如何。所以,也只有具有應然性指向的、與人相關的關系,才能被稱之為倫理關系。久而久之,人通過對客觀的倫理關系的應然性把握與理解,通過人的主觀理解和認識,會自然而然地規范人的個人行為與社會行為,于是也就產生了道德?!暗赖隆弊非缶S護倫理的應然性,而“道德”又受這種應然性的限制,不斷地追求符合“倫理”要求,周而復始,不斷發展。

第二,“道德”是“倫理”的展開與踐行。每個人正是基于自身對社會倫理關系的理解并在不斷追求合乎倫理精神的行為中來尋找屬于自己的人生意義。道德作為人對倫理應然性的維護與踐行,是倫理世界向人的精神世界轉換之后再向人的行為世界發展的過程。每個人在理性反思下,為了達到一定的符合社會倫理規范的目的時,必然要遵循一定的倫理規范,而這種倫理的應然性就成為了人們規范性行為的來源。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必然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和制約,會受到社會道德的審視,并基于道德的標準受到一定的評價,而這種標準是基于社會的倫理需要和客觀現實。

三、厘清“倫理”與“道德”關系的現實意義

“倫理”與“道德”兩者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在上文中我們也探討了他們的關系,那么研究兩者的關系究竟有什么樣的意義呢?

1.防止道德絕對主義和道德相對主義的觀念和傾向

道德絕對主義傾向于將道德理解為一成不變的至高無上的法則,導致道德一點都“不接地氣”,高高在上,使人們被其制約不得自由,而且道德相對主義所奉行的標準也是不容置疑的,帶有某種“專制”的色彩;道德相對主義是一種立場,認為道德或者倫理并不反映客觀或普遍存在的道德真理,而主張社會、文化、歷史或個人境遇的相對主義。道德相對主義傾向于將道德看成一把尺子,而這把尺子掌握在人的手中,是屬人的、較為主觀的,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設定屬于自己的尺度而且可以變更,這樣下去必將會導致道德標準的失衡。道德絕對主義和道德相對主義的相同的錯誤在于混淆了倫理與道德關系,沒有搞清楚兩者之間的不同。理解倫理與道德兩者之間的關系,即理解道德依據倫理而運行,其基本目的是合乎倫理的要求,而非合乎主體的主觀意愿。這有利于防止大眾思想向道德絕對主義或者道德相對主義等不良啊、傾向傾斜。

2.利于重建當代人的道德信仰,遏制道德滑坡現象

當代人的道德信仰缺失問題,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這一方面是由于社會快速發展,人們更多的傾向于將道德作為一種束縛帶去規范人的各種行為、維持社會的基本秩序,而忽視了道德本身對人的根本意義,只看得見道德規則而不見道德精神,抽掉了道德的倫理根基,而使道德信仰成為無根的浮萍,讓民眾抓不住重點;另一方面是由于外來文化的沖擊,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的影響,很多人將人與人的關系當做金錢來衡量,過于功利化,而忽視了人與人關系的必然性。這種忽視倫理關系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會導致人們只是將道德作為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工具,不可能產生真正的道德信仰。

以上問題的根本是片面的看待倫理與道德。如果能正確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從人的存在這一根本性問題出發,從人本應該這一層面來確定道德精神,并且使道德精神內化為人們自身的一部分,那么人們對于倫理道德精神的追求過程也就是其追求自身發展的真正意義和價值的過程。只有這樣,道德信仰才能得以真正建立,道德滑坡現象才能得到遏制。

3.提供構建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思路,維護社會穩定

在上文中,我們探討了倫理與道德關系問題,分析得出倫理世界的應然性蘊含著指向善的價值精神,即倫理精神,道德是倫理精神的主體展開和具體踐行。也即是說以上兩者其實天然的蘊含著促使人們向善的精神內核,不管是倫理精神還是道德法則它的適用對象都是現實中的人。而從某方面講,人性本善,人類一直在追求善的腳步,所以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道德認同與內化的功能,并且在實踐中不斷探究它們的運行機制,重視倫理的基礎作用和道德的展開與踐行。這點為我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思路。

社會是由人這個個體組成的,社會主義和諧世界必須依靠人來實現。不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國家層面,還是社會層面或者個人層面,都內含著“和諧”這一最深層的奧義。而對于“倫理”與“道德”的多方面的探究,正好可以為其提供最直接的思路,指導其探尋最有用的方式方法。也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找尋到安定感,社會才能穩定、繁榮,國家和民族才能欣欣向榮、不斷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荀子.荀子[M].安小蘭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7.

[2]朱熹.論語集注[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3]許慎.說文解字[M].王云五編.北京.商務印書館,1935.

[4]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范揚譯注.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5]堯新瑜.倫理與道德概念的三重比較義[J].復印報刊資料(倫理學),2006(11):28-33.

[6]王小錫.道德倫理應該及其相互關系[J].江海學刊,2004(2):196-199.

[7]朱貽庭.“倫理”與“道德”之辯:關于“再寫中國倫理學”的一點思考[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1-9.

[8]鄒渝.厘清倫理與道德關系[J].道德與文明,2015(5):15-18.

作者簡介:袁紫陽(1995-),女,河南省周口市,漢,在讀碩士研究生,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現實意義倫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儒學視閾下芻議簞食瓢飲的顏回之樂與現實意義
淺談我國社會工作倫理風險管理機制的構建
親組織非倫理行為研究
親組織非倫理行為研究
在高校有效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探索
IP影視劇開發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
心靈的旅程
論“教之道, 貴以?!钡默F實意義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入
非倫理領導對員工職場非倫理行為的作用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