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美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20-07-04 02:04趙繼英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審美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滲透

趙繼英

摘 要: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小學語文美育是指以語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學生,陶冶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學中美育存在的問題、成因及對策談談個人拙見。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審美教育;滲透;素質教育

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是指運用自然美、社會生活美和藝術美,培養受教育者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墩Z文新課標》(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這不僅是培養時代人才的需要,而且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由此可見,審美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不可忽略的重要任務。但從我國的教育現狀來看,社會、學校、家庭都比較重視智育,卻忽略了美育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一、小學語文美育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1. 應試教育仍占主要地位,審美教育受到遏制。社會大環境對教育者的評價依然是以成績來看待優劣,迫使教師狠抓教學成績,學生只單純地去理解、背誦和記憶,而無法在插圖、詞句、段落中發現美、感受美,對語文學習無法產生興趣,審美情趣的培養無法得到落實。教師搞得筋疲力盡,最終發出越教越不會教的感嘆。

2. 教師觀念落后,美育能力不強。有些教師,特別是老年教師認為,語文課就應該是字詞句段篇的教學,至于美育,那是美術、音樂的事。還有一些教師,對于美的挖掘不夠透徹,發現不了美,缺乏審美教育,打動不了學生的心,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 語文美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發揮。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美育材料十分豐富,自然之美、社會之美、藝術之美,應有盡有。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認真體會,引導學生從教材中去發現美。但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美育的實施,一個弊端就是割斷了語文與情感的聯系,割斷了語文同兒童心理的聯系,語文教學變成了純知識、純能力的訓練。

4. 學生對審美的偏差、缺乏?,F如今的小學生受媒體的影響,絕大部分認為電視上的明星所表現出來的就是美,因此導致一些學生盲目地追崇,他們缺乏敏銳的審美感知力、審美鑒賞力和審美的個性及創造力,對審美出現了偏差,對語文學科失去了審美情趣。

那么,針對以上小語教學中美育存在的問題,我們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呢?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的對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將美育有機地滲透于語文教學之中,充分發揮美育“以美啟真,以美引善”的功能,是語文教學變革傳統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措施。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實。

(一)教育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地推進素質教育,切實地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小學語文教學強調重視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這是對的。但目前的問題是小語教學過分看重了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這一基本命題?,F如今各種各樣的標準化考試,很大程度上把語文教學引入了“死胡同”,掩蓋了語文的本質,使小學生過早地偏向于理性思維而影響感性能力和想象力的發展,不利于情感的培養,結果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泯滅了,創造力被扼殺了,感悟能力沒有了??梢?,審美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真正落實,尚有賴于對小學語文考試進行卓有成效的改革。

(二)教師要真正地轉變陳舊愚昧的觀念

審美教育的發展和完善還有待于人們意識的轉變、提高,從根本上變革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審美教育活動,以多樣性的實踐形式,實現對人的全面發展能力的培養。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大意義,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感受到美學的存在。

(三)讓美育真正貼近實際、走進課堂,激發學生感受美、探索美和創造美的興趣

1. 引人入勝,從教材中發現美

語文學科居于教改前沿,是領頭學科,在優化人的素質結構和能力結構過程中,沒有別的哪一個學科能像語文學科這樣全面深刻地發揮作用。

所以在教學中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的培養,加強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使課堂具有健康、融洽、充滿溫暖的心理和責任感的氛圍,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的同時得到審美情趣的培養。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美育材料十分豐富,自然之美、社會之美、藝術之美,應有盡有。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認真體會,引導學生從教材中去發現美。如:李白詩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一種雄壯之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一種游子思鄉之美。

2. 緊扣目標,領悟美

語文教材中有些課文很生動、很感人,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生動的形象、感人的事跡去打動學生,使學生通過思考、品味,去挖掘主題和中心。

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領域,幾乎囊括語文教學的全部手段,可以落實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加強課外閱讀和作文實踐既是必要也是有廣闊操作余地的。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感受美的世界,并在感受的同時構造起有情感依附的文章。如寫《我的家鄉》時,就應該把家鄉的美及特產等介紹出來,從而激發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3. 通過多種形式,表現美

心理學認為,兒童有與生俱來的嘗試的需要,獲得認可和被別人欣賞的需要。我們應把握每一個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美,并及時予以表揚,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促使其審美情操的進一步發展。

于課文朗讀中表現美。要通過課文內容、課外閱讀、格言警句的反復誦讀、默想回味來進行美的熏陶感染。通過朗讀,使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啟發學生把握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意會到作者的所見所感,體驗作品所傳遞的美感。學生朗讀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于課堂實踐中展示美。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渠道,教師應該從課堂入手,為學生創設多種機會讓他們大膽展示自己的美。即使有的說得結結巴巴,都應給予肯定的贊揚,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愉快下感受自信美,展示表現美。如在教完《賣火柴的小女孩》后,我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有感情地敘述,并結合課文內容在課堂上即席開展了一個別開生面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演講大賽,讓他們把小女孩催人淚下的故事講給別人聽,讓所聽者感懷身世,予以幫助……

于課外活動中展現美。語文美育無處不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語文教師應懂得用獨特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從平凡中發現不平凡,并用美的語言表達出來,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用優秀的文學作品占領學生深處陣地,為練筆作文打下基礎。另外,我還經常舉辦書法、朗讀、演講、作文等各種比賽活動,通過活動創設更多的機會,讓學生以多種形式展現美。

于課堂教學融入美。讓學生在“樂”中學、在“趣”中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觀點和能力,而且對養成學生積極、樂觀、活潑、勇敢、堅毅的性格和美好的情操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作為語文老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持之以恒,大膽探索教改新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4. 引發想象,創造美

想象是指將儲存于大腦的表象重新組合,構成新的意象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學中,單純幫助學生發現美、展示美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想象。教師的講解代替不了學生的想象,而教師個人的想象也不能將學生帶入美的世界。比如講《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一片漆黑的世界是很難想象的,可讓學生閉上眼睛,盡可能時間長些,體會一下什么也看不到的感受,當學生有足夠體驗時,再喚醒他們對光明的珍惜。同時,激發學生的想象需要通過具體的熟悉的事物。比如講柳宗元的《江雪》時,可以利用圖片和多媒體,但在此之前讓學生想象一下漫天飄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葉孤舟、一竿魚釣和一孤苦老頭。想象到了,才能理解作者,在宦海中雖幾遭打擊幾度浮沉仍癡守節操、孤寂憤怨的情懷。

可以說,教師創造美的手段還很多,可以通過抑揚頓挫的語言讓學生領略范讀美,可以通過規范、漂亮的板書讓學生領略結構美等等,但最終目的要達到課堂的整體美。只有創建一個美的課堂教學,并將美育的各種手段應用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才能更好地陶冶學生的情操,開發智力,啟迪思維。

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我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探索,融會貫通,并努力提高自己鑒賞美、理解美的能力,這樣才能把審美教育切實地貫穿到語文教學中去,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總之,語文審美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統一體,它包含著多種多樣的因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參考文獻

[1]孫素王英.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趙紹軍.小學課程教學論[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7.

[3]沈榮.新課程新設計小學語文[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柯平等.美育的游戲[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蔣孔陽,朱立元.美學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6]萬福成,李戎.語文教育美學論[M].青島:青島南洋大學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審美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滲透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強化師生互動, 保持課堂活力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