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淺析

2020-07-06 11:27王樂梅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關鍵詞:理論體系時期理論

王樂梅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綜合化的理論成果。在黨的十七大總結改革開放近三十年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的基礎上,新時期以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黨的創新實踐中相繼形成。把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最重要的戰略思想統一起來,統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使之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是黨的十七大的重要理論貢獻科學陳述。同時,也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達到了新的水平。2017年11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會,為豐富理論體系,在新時期增加了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茖W深刻地認識這一理論體系,對于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培育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新時代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發展

據說,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兩次歷史性飛躍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首先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一飛躍形成了總結中國革命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即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體系;第二次飛躍發生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了正確的理論原則和對中國社會主義結構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經驗總結?!白钪匾氖且毩⑺伎?,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則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聯系起來。在民主革命時期,我們成功地實現了這一結合,只有在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之后,才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F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形成第二個組合,搞清楚怎樣才能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1956年4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強調了這一點。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可以看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最早基礎,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的前提。

建國初期,人們對社會主義理論的認識不深,甚至極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和一系列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內容越來越豐富。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潮流,改革開放蓬勃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思想,包括第一階段社會主義理論和鄧小平理論所體現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國內外形勢的日益嚴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進一步增強了中國各族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同時,黨的執政思想和執政水平得到了全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認可,實現了鄧小平理論的繼承、發展和創新。

在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抓住發展機遇,洞察一切發展問題,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邏輯和其所具有的特色,不斷發展和深化。從18大開始,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深刻凸顯了新時代的特殊性和社會主義根本矛盾的變化。要實現第二百年計劃目標、四個規模,實現國民政府制度和執政能力的現代化,就必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納入黨章。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

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上述發展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科學體系是一個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

之所以一脈相承,是因為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在各個時期取得的最重要的理論成果,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個大范疇。從基本理論的角度看,應當是一致的;他們要回答的基本問題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在新時期要保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們都是在“和平與發展”的背景下產生的;他們理論的基本國情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他們所堅持的基本經濟制度都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共有”的制度。他們要實現的一切目標,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特別是2017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大,其主題是:不忘初衷,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決建設一切形式的小康社會,奪取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奮斗??傊?,一切理論問題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一切重大歷史成就,都是因為我們堅定不移地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而引起世界人民的關注,它不費吹灰之力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在我國近幾十年的發展中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蘊含的偉大理論,沒有其他理論能夠解決中國面臨的所有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們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最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這是我們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奮斗的思想基礎,是我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旗幟。

有人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個科學體系,是一個開放的、與時俱進的體系。 鑒于幾十年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十分困難的局面,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科學評價毛澤東同志與毛澤東思想關系的思想路線,并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偉大決策,且系統地回答了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若干問題。從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體系,引領全黨全國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以江澤民同志為領導核心的黨中央,高舉鄧小平建設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旗幟,與時俱進,依靠我們黨和人民,保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開創黨對外開放新格局,推進黨的建設。正確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采取了與時俱進的形式,牢牢把握了重要的戰略發展機遇,本著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精神,努力推動科學發展觀的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不斷豐富和完善社會主義。在實踐中,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有了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發展中,統攬全局,順應發展大勢,大刀闊斧地開展偉大斗爭,領導新的偉大斗爭實踐,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新局面。從提出“雙百目標”到領導“中國夢”,從“五位一體”總布局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落實尋求穩定進步的總基礎到認識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從五個新發展理念到按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治國理政、不斷完善新觀念新思路的主線,采取了新戰略新思路的措施,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又一次實現了新的飛躍,即形成新時期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新的時代內涵。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神實質

黨的十七大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知識性。有人指出,“我們不僅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而且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和時代特點,賦予他其獨有的的中國特色”。鄧小平說:“我們反復申明,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道路。但是,馬克思主義必須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社會主義必須是符合中國實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神實質可以看作是一種“結合”。鄧小平曾對外國人說,中國在建設社會主義方面不同于西歐和俄羅斯。馬克思的書找不到,列寧的書也找不到。只有在時間和實踐的考驗中不斷探索和創造,努力尋找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具體實際的最佳結合點。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創造了一系列關于“結合”的理論立場,既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符合中國和中國的實際情況。例如,發展生產力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必須堅持這一基本原則,根據中國的具體實際,提出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三階段發展戰略,實現現代化;社會主義公有制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我們堅持這一原則,立足實際,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基本經濟制度結合起來。按勞分配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堅持這一原則,實行按勞分配和多種分配并存的分配制度;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堅持這一原則,也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實施一項偉大的政策,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民主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我們堅持這一原則,從中國實際出發,提出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黨的領導、人民自己的責任和法治的統一戰略。在馬克思主義看來,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我們堅持這一原則,借鑒新時期中國的具體實際,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思想,促進我國的發展。我們黨幾十年的歷史和實踐經驗表明,在當代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 要抵制教條主義,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

四、新時期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從18大開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一系列新思想、新思想、新戰略、新理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了國家和政府管理的新范疇、新表現形式,從而顯著提高理論創新能力,達到新的水平和境界。在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習近平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容廣泛,包括經濟、政治、文化、改革措施、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等方面。例如:用中國夢、民族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以維護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堅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把四個方面作為戰略布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嚴格黨的領導;以新思路引領新發展,即落實創新、協調、綠色、發展、交流五大發展思路。這些方面和其余本文中沒有提到的其他方面,形成了一個豐富而連貫的整體,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指導方針。

五、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符合時代要求、符合全國各族人民愿望、遵循普遍規律的科學理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是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際、毛澤東的發展和繼承、黨和人民的智慧在實踐中的具體化聯系起來的一項重要理論成果。中國共產黨結合每一個時代的特點,在新時期又不斷地補充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理論體系不斷發展和創新,最后是政策保障、戰略步驟、發展方法、總體任務和總體目標。在新時期,這一理論具有強大的動力,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為社會矛盾的突破口。作為推進“四個偉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本文旨在從理論上回答新時期應當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

其次,新時代到來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明了中國社會主義的方向,明確了應遵循的途徑和方法?!按髩粝?、大工程、大斗爭、大事情”的治理框架,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了源頭活水。從18大開始,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社會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充滿了力量和活力。這一偉大實踐反過來又促進了“四大”工程的進一步發展。在2017年11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到2020年,我們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同時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這兩個百年計劃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將發揮重要作用。

最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蘊含著濃厚的文化底蘊,也為我們新時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沃土和環境。 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繼承和發展了我們的傳統,與時俱進。 它有助于我們的人民平衡精神的“鈣”,建設民族的靈魂,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此外,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為世界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 建設人類共同未來的共同體,是解決西方文明現狀的新思路,也是中國為全人類發展謀求未來的勇擔國際責任的體現。

總之,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經過豐富和發展,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統一體,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EB/OL].(2013-12-03).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205/c1024-23747366.html.

[2]《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7頁.

[3]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猜你喜歡
理論體系時期理論
特殊時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續在線
文藝復興時期的發明家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論的高一氧化還原反應教學
開心一刻
一戰時期蟄豪戰(10)
“理論”與“實踐”
多項式理論在矩陣求逆中的應用
盛滿理論
構建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體系的思考
英語語言學的理論體系與構建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