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功利主義》中對“幸?!钡睦斫?/h1>
2020-07-06 13:52苗鹋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關鍵詞:功利主義穆勒學派

苗鹋

1.引言

功利主義是約翰穆勒在1861年以論文形式發表的一篇文章,直至1863年后才作為單行本發行,之后給西方乃至世界哲學思想理論的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當時西方社會思潮以契約論和功利主義兩個學派為主流。在基本觀點上,契約論學派認為,合乎道德的行為或制度應當符合正義原則,此處的正義指的是尊重或者不侵犯個人的基本人權;功利主義學派認為,合乎道德的行為或制度應當能夠促進“最大多數人的幸?!?。到了近現代,一直以來作為主流的自然法學派隨著宗教影響力的下降而逐漸被由科學探索和發展支撐的自然科學和經驗主義認識論學派所取代,即自然法學派逐步衰落、自然科學和經驗主義認識論學派興起,建立在經驗主義認識論基礎之上的功利主義學說便在倫理學和社會科學中嶄露頭角。在邊沁提出以“最大幸福理論”為基礎的功利主義之上,穆勒進一步論證和完善了功利主義,并發表成文《功利主義》,直至今天,仍是倫理理論研究者的必讀經典。

作為哲學理論論文,《功利主義》一書中用淺顯易懂的例子,不僅能讓人清楚明白地理解功利主義的含義及其證明過程,還能通過熟讀該書,學習到嚴謹論文的寫作手法和邏輯推理方法,令人受益良多。在通讀了整篇文章后,以下就文中關于對“幸福生活”的定義和論證,試談一下自己關于幸福生活的理解以及對文中相關問題的一些看法。

2.“幸?!焙汀靶腋I睢钡暮x

所謂幸福,是指快樂和免除痛苦;所謂不幸,是指痛苦和喪失快樂。在緒論中,穆勒提到其主張的功利理論——“唯有快樂和免除痛苦是值得欲求的目的,所有值得欲求的東西(他們在功利主義理論中與在其他任何理論中一樣為數眾多)之所以值得欲求,或者是因為內在與它們之中的快樂,或者是因為它們是增進快樂避免痛苦的手段?!蹦吕罩赋觯嚎鞓凡粌H有量上的多少,還有質上的高低。其評判快樂的質的標準則是對兩種快樂都非常熟悉的大多數人的裁決。

而幸福生活,正如文中穆勒所描述的那樣——幸福并不是指一種狂歡的生活,而是指生活中的痛苦少而短暫,快樂多而變動不居,積極主動的東西遠遠超過消極被動的東西,并且整個生活的基礎在于,期望于生活的不多于生活中能得到的?;蛟S如此描述顯得過于生硬,穆勒進一步用寧靜與興奮兩個狀態來衡量對生活是否幸福、以及多少的幸福能夠使人滿足,并指出,幸福的生活并非一直寧靜或一直興奮,而是兩者的協調統一。并且根據“最大幸福理論”,將人生的終極目標定義為盡可能多地免除痛苦,并且將此目的擴大至全人類的終極目的,由此得出該理論是道德的標準,進而對道德的規則或者說是戒律進行定義:“只要遵守這些行為規則,那么所有人都有最大的可能過上以上所描述的那種生活,不僅僅是人類,而且在事物的本性認可的范圍內,有感覺的生物也都有最大的可能過上上述生活?!?/p>

穆勒對“幸?!焙汀靶腋I睢钡亩x是接下來論證功利主義的根本問題的基礎,這一定義主要在論文第二章,功利主義的含義中進行說明。第二章不但是全文的基礎,之中對快樂進行質的區分被后人認為是該文最大的貢獻,修正了邊沁苦樂原理理論的一些不足,并且在幸福這一定義的前提下提出了“德性幸?!焙妥晕覡奚恼擖c。接下來的三章均為對第二章中所提論點的證明。

3.我對功利主義中“幸?!钡目捶?/p>

我曾深信唯有在人類能夠確保生存之后,才能去追求幸福,假如是否能活到明天都不知道,那何談追求幸福呢?這正如文中提到的反對者(卡萊爾)所持有的態度:“幸福是得不到的,你有什么權利能得到幸福呢?不久之前你甚至連生存的權利都還不知道在哪里呢!”穆勒在回應中指出,這一問題正好觸及了問題的根本:如果人類不能得到幸福,那么獲得幸福便不可能成為道德的目的或任何理性行為的目的。并在后來以減小痛苦也是一種幸福來進行回應,認為幸福的獲得不需要物質基礎,只要是增進快樂或是減小痛苦,不論是達到了這個目的,還是作為一種手段,都是幸福。

這令我產生一些疑問,究竟幸福是否能夠獲得?是否人人都有權利獲得幸福?幸福的獲得與幸福的追求具有同樣意義嗎?

1776年7月4日,美國通過《獨立宣言》在世界中宣告了獨立。宣言開頭便指出了人生來就擁有的權利:“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边@與發源于古代自然法學派的契約論學派的基本觀點一致,強調人人生而平等,但究其所擁有的各項權利的源頭,認為這是造物主所賦予的,即天賦人權理論。

而功利主義作為一門反對自由主義契約論學派的學說,卻在論證其根本問題時陷入了同契約論學派一樣的困境——與天賦人權相似,功利主義將“幸福生活”作為了一種類似于造物主賦予的人的行動的根本目的。文中還曾反對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學基礎》中所作出的論證不夠具有說服力:“康德是卓越的,起思想體系將長期成為哲學思想史上的里程碑之一,……,他本應說明,若所有的理性人都接納最無恥的不道德行為規則,那么其中就會出現某種矛盾,就會出現某種邏輯上的不可能性(事實上的不可能性就更不必提了);可是他向人們說明的僅僅是,若不到的行為規則被普遍接納,那么其后果是沒有人會選擇去承受的?!?/p>

同樣的,針對穆勒的反對意見應分成兩個問題:幸福能否獲得以及是否人人有權利獲得幸福。但穆勒卻將這一問題拋出后不予解答,僅表示這一說法沒有充分根據,轉而開始辯護功利主義理論在追求幸福生活中具有的意義、進而提出論點“阻礙他們享有這種生活的唯一真正障礙,是糟糕的教育和糟糕的社會制度”。這樣的論證方法與康德何其相似。

因此,雖然我非常認可穆勒乃至功利主義中所描述的“幸福生活”以及“最大幸福理論”。穆勒本意在于論證功利主義理論的合理性,并未花過多篇幅解釋功利主義的含義,但僅從《功利主義》一文中對其根本觀點的論證過程并未完全說服我去堅定不移地贊成功利主義學說。

4.功利主義中“幸福生活”的啟示

文中對于幸福生活的描述乍看來非常新奇,但在思考之后,這確實是一種值得肯定的、最為幸福的一種生活狀態。幸福不但意味著獲得那樣的生活,還意味著為了那樣的生活而做出的奮斗。這是一種將幸福不僅僅當作目的,而將其作為手段的說法。另外,穆勒在解釋幸福的獲得時指出,阻礙人們幸福生活的因素是“糟糕的教育和糟糕的社會制度”。簡單來說,人對生活不滿是因為自私和缺乏心靈的陶冶,而消除這兩個因素的方法就是接受教育,若是不能接受教育,那便是社會制度的問題。根據穆勒的說法,教育幾乎是獲得幸福生活的最好方法。

現在具有良好的教育條件和相對完善的社會制度,人們也相信教育陶冶人們的心靈、使人克服自私的功能,但人民的幸福指數并未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呈相應的提升。穆勒在文中對幸福生活的描述會令人感覺獲得幸福是十分簡單的事情,并推崇人們陶冶心靈,克服自私、克服自身的軟弱,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就這一問題,穆勒指出,“人們常常會由于性格的軟弱而選擇就近的善,盡管他們知道它的價值較低;這種情形不僅人們在兩種肉體的快樂之間進行選擇時存在,人們在肉體的快樂與心靈的快樂之間進行選擇時也同樣存在”。這一說法令我恍然大悟,在學習中,總會因為自身的惰性而選擇放縱;在生活中,總會因為心態的軟弱而選擇退縮;在工作中,總會因為身體的疲勞而選擇逃避。正如接下來穆勒所說,“他們雖然完全明白,健康是更大的善事,但仍然會沉迷于有害健康的感官快樂”。教育水平的提高在某種程度上令人認識到了優質的快樂的優越性,同時也令人感受到了達到那樣優質的快樂的困難——需要極其強大的內心。

盡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會令人感悟到生活的種種不易和痛苦,但教育令人獲得的幸福也是令無數人向往的。也正是由于這種艱難和向往之間的博弈,令人感覺到追求向往的生活是幸福的。正如文中所說:“做一個不滿足的人勝于做一個滿足的豬;做不滿足的蘇格拉底勝于做一個滿足的傻瓜”。

5.小結

《功利主義》全文分為五個部分,緒論意在說明寫作意圖,從第二章起,分別通過闡明功利主義的含義,論功利原則的最終約束力,論功利原則能夠得到何種證明以及論功利與正義的聯系四個章節來逐步解釋并證明功利主義這一哲學理論。從結構上看,《功利主義》這一文章的五個部分聯系緊密,邏輯清楚,從理論提出到闡明相關術語、論證論點和結論得出等部分都十分完整,令人讀來能夠清楚地理解作者想要解釋和論證的理論,在如此短的篇幅內在前人(邊沁)的基礎上完善并論證功利主義,實在是非常值得多次反復品味和鑒賞的倫理理論基礎經典作品。從內容上看,正因為文章篇幅精短,論證的過程也十分精簡,但使用的例子非常生動,貼切現實,并主要以提出反對者的言論加以反駁的方法,證明自身理論的合理性和可信性,在這一點上非常值得學習和應用。

同樣,該文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不但需從學習的角度看,也需從批判的角度看。文中穆勒所論證的論點在我看來有些避重就輕,有一些問題僅是拋出后不予解釋便得出結論,或是從一個相當的側面去證明。他曾批判康德的論證方式“近乎荒唐可笑”,但同樣的,穆勒在表現他對待一些觸及問題根本的反對意見時,也僅以一種看待“荒唐可笑”的眼光表示,這應該是“不證自明”的。

猜你喜歡
功利主義穆勒學派
脫不下的穆勒鞋
平衡之美
具有創新價值的伯明翰學派文化闡釋
美特別檢查官穆勒宣布退休
紳士都為她著迷
不能將功利主義標簽化
重“流派”、棄“宗派”與講“學派”
??卵壑械奈⒂^權力
功利主義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柔和
當代大學生功利主義價值觀成因及其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