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愛國主義教育鑄魂育人

2020-07-08 09:48周德忠
江蘇科技報·E教中國 2020年4期
關鍵詞:石拱橋政治課愛國

周德忠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睈蹏且幻嬗啦煌噬钠鞄?,是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精神支柱。學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愛國教育是其開展德育工作必須始終牢牢把握的一條主線,是一堂新時代的思政課。

愛國主義教育是全民教育,教育的重點對象是廣大青少年。因此,愛國主義教育要貫穿到教書育人的全部過程中,特別是要發揮好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目前,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已基本形成體系化、規范化模式,但如何將其有機地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報國志、為國行的問題尚在探索之中。近年來,筆者以學科教學為主渠道,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實踐。

一、發揮思政課的導向作用

小學思想政治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社會主義“四有”人才的重要途徑。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思想政治課能夠為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思想、信念和價值觀,為青少年投身社會后的立身處世提供指南,讓他們終身受益。

在以學科滲透為主渠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應遵循學生認知、情感、行為形成和發展的規律,開展有計劃、有目的的多種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比如,在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時,可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組織學生下鄉、進廠,了解村史、廠史及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文明發展史,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親身感受家鄉的變化和風采、國家的繁榮和昌盛,激發他們愛家鄉、愛祖國的熱情,明確社會責任,樹立為國家、為人民多做實事的意識,達到知和行的統一。

以思想政治課教學為主渠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不僅要做到教學內容與學生思想、社會熱點相結合,而且要向課外延伸。近年來,筆者積極組織學生閱讀,讀愛國書籍,閱愛國故事,寫愛國文章,做愛國好事。在獻愛心活動中,學生們寫出了數百篇高質量的演講稿和政治小論文。

此外,筆者還結合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在課內外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既教活了政治課,又為學生拓寬了視野。傳遞知識,激發情感,明確社會責任,為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指明方向。

二、發揮文史課的引導作用

語文是一門知識性和思想性較強的基礎學科,文道結合是語文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到文道結合尚待探討。語文教學本身是必須要完成和體現特定教學任務的,忽視語言因素的架空說教,學生聽而生厭,毫無收獲;片面強調基礎知識的教授,缺乏與社會實踐的必要聯系,則對學生毫無意義。筆者認為,這兩種語文教學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事實上,愛國主義教育始終貫穿在教學之中。筆者認為,語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鮮明的思想內容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色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透過書面文字,把握教材重點,抓準某些足以突出思想教育的因素,把它們“咬開嚼碎”,講清其本意,揭示其深意。換句話說,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就是從文著手,道從文出,從實際出發,有機聯系實際,延伸教學內容,力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以《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為例,作者選取了旅人橋、趙州橋、盧溝橋三座古代石拱橋作為典型代表,文章著重敘述了這三座石拱橋的悠久歷史,具體描述了每一座橋的奇特造型,體現了我國從古至今的高超造橋技術,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字里行間透露出濃濃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是一篇愛國教育的好教材。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到,在文章的收尾處,作者筆鋒一轉,跨越漫長歲月,寫道:“在傳統石拱橋的基礎上,我們還造了大量的鋼筋混凝土拱橋,其中‘雙曲拱橋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新創造,是世界上所僅有的。近幾年來,全國造了總長二十余萬米的這種拱橋,其中最大的一孔,長達150米。我國橋梁事業的飛躍發展,表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币源苏f明我國造橋事業的飛速發展。如果在從前,學生定能從文字中受到很多教育和鼓舞,但在21世紀的今天,教師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為了充實教育的容量,在帶領學生充分認識三座石拱橋的同時,筆者把本段內容進行了有機延伸,適當聯系今天在很多大江大河上相繼出現的一座座“臥波長虹”,它們舉世矚目,令人嘆為觀止。結合當下的時代發展,突破了文章選材無法超越時空的局限性,以此說明我國造橋事業的飛躍發展和造橋專家的人才輩出,從而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此外,歷史學科在以學科滲透為主渠道的愛國教育中也具備獨特優勢。它可以使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比如,中國古代史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的文明創造,四大發明影響和推動了全球人類文明的發展。又如,中國近代史可以使學生了解近代中國是怎樣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了解我國人民前赴后繼、英勇反抗、不斷探索的救國歷程,同時也讓學生清醒地認識到,只有愛國才能使中華民族凝聚向心力,萬眾一心抵抗外敵,建設祖國。

在歷史學科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這一形式,筆者還根據教材內容,結合鄉土民情和學生思想狀況,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教育紀錄片,參觀歷史遺址,幫助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國歷史的昨天和今天。

總之,學科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其教學都必須在日常中進行。作為教師,我們既要深挖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更要敏銳地捕捉信息,積累素材,充實愛國教育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教好課、育好人。因此,學校教學如何以學科教學為主渠道,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永恒主題,做好愛國精神的傳遞、愛國情感的激發、愛國行為的引導,這是值得每一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深入探索的課題。

猜你喜歡
石拱橋政治課愛國
江西“亂石拱橋”曾引全國效仿
感愛國事,承愛國志
讀出民族自豪感來
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美育優化探析
高中政治課培育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教學策略
愛國學·曬佳作
答案
愛國學·曬佳作
談談“誘思導學”教學模式在農村中學政治課的運用
家鄉的石拱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