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科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應用

2020-07-09 22:18慕玉芳
昆明醫科大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置換術髖關節人工

慕玉芳

摘要:目的:針對骨科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研究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應用效果及其價值。方法:2019年1月至12月在我科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47例,按照患者的就診時間,將2019年的患者22例納為參照組,35例納為實驗組。參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實驗組采取優質護理服務。對比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疼痛評分和改善時間、住院時間。結果:實驗組的髖關節功能優良率為88.57%,參照組為63.64%;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護理后,兩組的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實驗組高于參照組;實驗組疼痛評分低于參照組;實驗組疼痛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14%,參照組為72.73%。對比兩組數據,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將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用于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可以減少并發癥,改善其髖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且能及時緩解疼痛,縮短治療時間,效果顯著。

關鍵詞:骨科人工髖關節置換;優質護理服務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226-02

骨關節壞死是骨科中的一種常見病。當患者的患肢出現劇烈疼痛,導致日?;顒邮芟?,且藥物治療無效時,則要考慮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該手術主要適用于中老年患者?;诶夏昊颊邫C體退化,手術耐受性差、基礎疾病多、康復速度慢等因素,要想取得良好的手術效果,不僅需要順利的手術操作,還需要高質量的護理干預[1]。在本研究中,針對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筆者探討了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應用效果及其價值,并將報告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樣本選取時間:2019年1月~2019年12月;研究對象:47例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按照患者的就診時間,就其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2019年1月~2019年6月的患者納為參照組,共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齡56~75歲,平均年齡(65.5±1.2)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4.5±0.2)年;2019年7月~2019年12月的患者納為實驗組,共35例,男10例,女25例,年齡52~77歲,平均年齡(64.5±1.1)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0.4)年。從性別、年齡、病程等基本信息上比較,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人工髖關節置換的手術指征;(2)意識清楚,自愿參與,隨訪時間在1年以上。

排除標準:(1)存在意識或認知障礙不能配合護理操作者;(2)合并惡性腫瘤、肝腎功能不全、嚴重免疫缺陷等疾病患者;(3)肌肉癱瘓或神經性關節病變[2]。

1.2護理方法

參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基本的健康教育,介紹疾病知識、手術方案、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等。

實驗組在參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優質護理服務。主要內容包括:①熱情接待患者,介紹病房環境、護理負責人員、主治醫生;在與患者的溝通過程中,了解其病情嚴重程度和心理狀態,結合患者的病歷資料,針對性地制定護理方案。②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介紹手術流程,告知手術中可能出現的反應,讓患者提前做好心理準備。③進行心理疏導,耐心聆聽患者的傾訴,用成功的案例鼓勵患者,緩解負面情緒,提高治療配合度[3]。④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24小時傷口引流量,當引流量異常時,要立即通知主治醫生。⑤對傷口進行護理,對滲出液的形態仔細觀察,定時更換敷料,避免感染。⑥對患者進行疼痛護理,讓患者抬高患肢,進行冰敷,緩解腫脹疼痛;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通過聽音樂、看書等方式轉移注意力;對于無法忍受者,可給予適量鎮靜、止痛藥物。⑦積極預防并發癥,協助患者翻身,預防褥瘡;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咳痰,防止肺部感染;盡早拔除導尿管,給予會陰擦洗,預防泌尿系統感染[4]。⑧引流管護理:術后,應為患者行引流管護理,每隔30min進行1次引流管檢查,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與量,每1h觀察1次,若引流量超過50ml/h或是術后3-5h未見引流量,則應報告醫生,給予對癥處理。若引流液顏色鮮紅則應檢查有無出血等情況。確保切口敷料整潔且干燥,及時擦除滲血或是滲液,及時更換敷料。避免引流管彎折、堵塞、受壓或是滑脫,確保引流治療的安全性。使引流袋低于切口水平面約30cm,避免引流液回流,引發逆行感染。根據引流量確定引流管的拔除時間,若24h內的總引流量低于50ml,則可拔管。而后按壓周邊皮膚,使引流管穿刺部位的皮下積血徹底排除。⑨功能訓練:術前給予股四頭肌功能鍛煉,術后第一天繼續進行該項訓練。[5]。拆線后,囑患者坐起,于床上行關節訓練,若患者的康復效果較佳,則取直立姿勢,經家屬攙扶后盡快下床??山柚p拐行走小段距離,期間應小心謹慎,做好防護處理,避免摔傷。病情基本康復后,行踝關節屈伸與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并延長下床行走時間。但若出現下肢疼痛等癥狀,則應報告醫生,評估下肢血流情況,行對癥治療。

1.3護理評價標準

1)利用Harris評分評估患者的髖關節功能,包括疼痛、日?;顒?、步態和活動范圍等維度,共100分,90分以上為優,80-90分為良,69-79分為中,69分以下為差。2)觀察并記錄兩組并發癥情況,統計并發癥發生率;3)利用基本生活活動能力(簡稱BADL)量表評估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大便、小便、修飾、如廁、進食、轉移、活動、穿衣、上下樓梯、洗澡等10個維度,共100分,分數與生活自理能力呈正比。4)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對判定患者的疼痛程度;5)記錄患者疼痛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6)利用自制評價表測評護理滿意度,包括健康教育、服務態度、操作技能與溝通技巧,共80分,分為十分滿意(60-80分)、滿意(39-59分)、相對滿意(18-38分)和不滿意(0-17分)。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20.0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表現形式為(n/%),檢驗方法用?檢驗;計量數據表現形式為(),行t檢驗。統計值有統計學差異的判定標準參照P<0.05。

2結果

2.1對比兩組髖關節功能

實驗組髖關節功能優良率為88.57%,參照組為63.64%,對比兩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對比兩組并發癥情況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71%,參照組為31.82%,實驗組并發癥情況優于參照組,對比兩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對比生活自理能力評分

護理后,兩組的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實驗組高于參照組,對比兩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4對比兩組疼痛程度、疼痛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

實驗組VAS評分低于參照組,疼痛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對比兩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5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7.14%,參照組為72.73%,對比兩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5。

3討論

患有嚴重關節炎的患者往往伴有關節畸形、關節不穩,活動時有劇烈疼痛,嚴重者無法走路,行動受限,對日常生活產生了嚴重的障礙。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可以有效地根除晚期關節炎病痛,糾正關節畸形,改善關節功能,極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骨科治療中的一種重要手術方案。但是,手術帶來的應激、創傷以及老年患者的不耐受性,患者在術后會有劇烈疼痛,并且易出現多種并發癥,增加了護理的難度[6]。

與傳統的常規護理相比,優質護理服務更注重于患者的個體需求,從患者的身體上和心理上給予全方位的護理,是一種高質量的護理模式[7]。對于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由于其年齡較大、基礎疾病多、手術耐受性差且心理脆弱,護理人員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其負面情緒,能夠積極面對疾病,提高治療依從性,降低手術帶來的應激反應;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對傷口進行護理,避免感染;密切觀察出血量以及引流液的性狀,有利于及時發現異常,采取應對措施;對術后疼痛護理,采取物理方式進行冰敷、指導患者深呼吸以及通過音樂等方式使其分散注意力,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痛苦,提高舒適度;積極預防并發癥是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8]。由于術后初期活動受限且傷口疼痛,有些患者害怕移動拉扯傷口,長時間臥床易出現褥瘡、便秘、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且由于手術中的麻醉易導致肺部感染,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擺放正確的體位,將患肢架高,定時翻身,以及進行有效排痰,有利于并發癥的預防,促進患者的康復[9]。此外,引流管護理能夠保證引流順暢且安全,嚴格根據相關規范檢查引流管使用情況,可防止導管彎折。以引流量為基準,確定拔管時間可保證手術療效,預防感染。功能訓練中,股四頭肌訓練的目的是保護患者的下肢功能,盡快活動關節,預防關節僵直等不良反應[10]。術后坐立、直立與行走訓練可盡快恢復髖關節的活動功能,縮短治療周期[11]。踝關節運動與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可促進血液循環,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以上訓練需堅持循序漸進原則,根據患者的個人體質與病情恢復制定訓練方案,并定期評估訓練效果,調整訓練方案,體現出優質護理的個體化原則[12]。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的髖關節功能優良率為88.57%,參照組為63.64%;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護理后,兩組的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實驗組高于參照組;實驗組疼痛評分低于參照組;實驗組疼痛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14%,參照組為72.73%。對比兩組數據,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將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用于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可以減少并發癥,提高髖關節功能,增強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能有效緩解疼痛,縮短治療時間,獲得患者的高度滿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努爾古麗·買提哈提,史凌云,李雪,等.骨科護士對加速康復外科人工關節置換術患者護理的知信行分析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9,42(5):697-701.

[2]LuYiran,WuZongming,TangXianzhong, et al.Effect of articular capsule repair on postoperative dislocation after primary total hip replacement by the anterolateral approach[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2019,47(10):4787-4797.

[3]賈瑛,李瀟.快速康復護理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圍術期應用的護理研究[J].實用骨科雜志,2017,23(4):382-384.

[4]Handong Xu,Kai Chen,Dekun Zhang, et al.Torsional friction behavior of the contact interface between the materials of an artificial knee joint replacement[J].Journal of Biomaterials Science, Polymer Edition,2018,29(5):562-581

[5]孫康,李林.快速康復護理在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功能鍛煉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31):4011-4012,4013.

[6]Zhang, Dekun,Chen, Kai,Xu, Handong, et al.Torsional friction behavior of the contact interface between the materials of an artificial knee joint replacement[J].Journal of biomaterials science,2018,29(4/6): 562-581.

[7]于曉楊.護理干預對老年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病人焦慮的影響[J].實用老年醫學,2019,33(01):100-102.

[8]Wu, Bin,Qin, Ming,Xu, Tao, et al.Correlation of GSTM1 gene deletion in joint synovial fluid with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undergoing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J].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 2018,16(5):3821-3826.

[9]羅海英,崔明武.優質護理干預在人工關節置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11):1376-1377.

[10]Jayanta Kr. Biswas,Subrata Saha,Santanu Majumder, et al.Artificial Intervertebral Disc Replacement to Provide Dynamic Stability to the Lumbar Spine: A Finite Element Study[J].Journal of long-term effects of medical implants,2018,28(2):101-109.

[11]楊宇鳳,陸茜,廖淑梅.人工髖關節置換護理中健康教育的應用效果[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1):564-565.

[12]周紅艷.臨床研究分析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關節疼痛原因及護理對策[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7,6(2):345-347.

猜你喜歡
置換術髖關節人工
髖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炎患者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
全髖關節置換術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效果對比分析
超聲心動圖評價二尖瓣置換術后瓣膜功能的臨床應用
半髖關節與全髖關節置換治療創傷性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
人工“美顏”
人工制冷
全髖關節置換術90例護理體會
臨床護理路徑在14例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
人工降雪
人工自然范疇和人工自然的結構特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