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視角下高職思政課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模式運用性研究

2020-07-28 02:31楊穎華
科技資訊 2020年16期
關鍵詞:專題教學問題導向供給側

楊穎華

摘? 要:“思修”課有著思政課的共同特點,也有較強的政治性、理論性,在教學效果上,學生學習整體動力不足,且興趣不高,在教學方法上,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很容易陷入死板、照本宣科的泥潭,學生不愿聽,教師講著累。然而,思修課也有其突出的特點,比如具有較強的社會性、實踐性等,這就為“思修”課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方法創新找到突破口。

關鍵詞:“思修”課? 供給側? 問題導向? 專題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6(a)-0104-0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思修”)課是大學生入學開設的第一門政治課,要打破傳統政治課枯燥、乏味的弊端,“如何運用恰當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是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重要理論課題?!币虼?,從作為需求側的學生的真實需求出發,不斷調整、優化作為供給側一方的教師的知識供給方式勢在必行?!八夹蕖闭n與其他政治課相比,其具有較強的人文情懷與社會實踐性,這就為進行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可行性。

1? “供給側”視角下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的運用依據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它旨在通過改善供給來滿足市場的多樣性需求,從而使經濟健康穩定的增長。作為奮斗在高?!八夹蕖闭n教學一線的工作者,面對目前學生對思政課學習普遍興趣不高、動力不足的現狀,在尋求教學方法創新的需求下,也應以“供給側”思想為引導,分析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學習需求,不斷創新、改善知識供給,調整供給方法,從而提高“思修”課的教學效果。

目前高校普遍運用的“思修”課教材是2018版統一修訂的新版教材,其在教材編排上邏輯性比較強,但卻不具有在教學實踐上的操作性?;谝陨峡紤],作為知識提供方的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上,必須充分把握學生的需求內容和接受方式,適時調整策略,在方法上投其所好。只有教師、學生兩方相互配合,才能打破學生學習思政課興趣不高的問題,極大地提高“思修”課教學的實效性。

2? 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設計思路

2.1 設計思路

鑒于“思修”課是學生剛入大學以后開設的第一門政治課,起著與高中政治課相銜接的作用,同時為了避免學生對政治課態度冷淡的現狀,因此,在專題設計上要突出問題原則,在問題設置上要深入實際,在內容選擇上要簡而精。

2.1.1 專題設計聚焦問題原則

缺乏問題意識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沒有真實主題的教學;沒有問題意識的課堂,是沒有靈魂的課堂。要在規定的時間內上好“思修”課,急需要將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變。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再加工的專題教學的基礎上,如果僅拘泥于教材,會出現專題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中大學生的所思所想相距較遠,因而會大大影響教學的實效性。因此有針對性的專題教學,即增強問題意識,強化問題導向是“思修”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手段。

2.1.2 問題設計上要深入實際

有效的問題設計能較大地提高專題化教學效果?!八夹蕖闭n在問題設計上,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宏觀的,但無論如何問題的設置不能凌空于實際。因此把這些學生關心的、疑惑的問題設置成問題或問題鏈,融入教學過程,在學生理解接受的基礎上再進行理論上升華,能大大提高“思修”課的育人效果。

2.1.3 內容設計上要簡而精

“思修”課是一門幫助大學生學習如何做人的課程,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因此其內容涵蓋非常廣泛。在教學內容上,不加選擇而面面俱到,往往會陷入枯燥乏味、冗雜沉重的泥潭,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因此,在內容設計上要簡而精,即教師在教學內容闡述上不論是情境創設、結構安排還是語言表達都要精簡妙用,把觀點、理論用最簡約的、富有活力的語言表達出來,課堂上不說大話、空話、套話,觀點表達有針對性,以簡潔明了的大智慧貫穿于課堂。

2.2 教學設計

“思修課”的目的是解決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引導大學生學習做人的課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共設計了如下7個專題,在其之下,又對各專題進行凝練,每個專題下設2~5個問題,組成問題鏈具體見表1。

3? “供給側”視角下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運用反思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通過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方式改革,從考慮學生實際需求的角度出發,調整作為供給側的教師一方的知識供給方式和手段,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教學效果。然而不容忽視的是,我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值得進一步思考和改進。

3.1 應進一步深化問題,凝練專題

專題設計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應隨著教學需要不斷做出調整。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對專題的設計往往根據教材進行簡單劃分,未能跳出教材的邏輯框架而做到真正的精而專。因此,在專題設計上還需要進一步整合教材內容,進行凝練,精益求精。同時問題導向是專題的靈魂,問題設計的妙不妙往往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在問題設計上,往往將重點放在問題本身,但對問題所折射的道理或理論分析不夠深入。因此,對于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方法論和思維方式,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和思維能力方面,比預期稍顯遜色。

3.2 教師需不斷加強自己的理論功底,擴大知識面

思政課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知識本身,而在于思辨過程,因此教師更應該注重多視角、多維度進行講解?!肮┙o側”視角下問題導向式專題教學,改變了傳統意義上對教師的要求,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搬運工,而要真正做到知識的傳授者。在這個層面上,對教師來說最大的制約就是知識的欠缺。同時“思修”課是一門常學常新的課程,由于其有著明顯的社會性,專題教學中所涉及的問題也必須與時俱進,問題切入要時時調整。這同時更需要教師時刻關注社會實踐,用最科學的理論回應社會問題,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三觀。

3.3 學生知識儲備及學習惰性制約著教學活動的開展

眾所周知,高職類的學生整體來說其動手能力比較強,但是基礎知識相對來說較差。特別是對理論性較突出的政治課,很多學生表現出明顯的惰性學習方式,即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被動聽的傳統學習方式,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討論時,雖然大部分學生都會認真準備,但是大都是對材料或網絡某些相似觀點的復制,處于一種應付的態度,對問題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見解。在對問題進行分析的時候,學生大都表現出對問題本身極大的興趣,而對進一步探索問題背后的道理卻戛然而止。因此,在進行問題導向式專題化教學手段改革的過程中,更應該考慮學生的學習現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一步創新問題啟發方式,由表及里,由簡到難,認真探尋學生學習興趣的突破口,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想說,逐漸改變學生這種惰性學習的習慣。

參考文獻

[1] 梁煒昊,劉艷.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指導“基礎”課問題導向式專題化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昌吉學院學報,2017(4):76-79.

[2] 白寧芳.“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問題導向式專題化教學實踐與探索[J].高教學刊,2017(21):120-123.

[3] 閻程.供給側視角下問題導向式專題式教學于思想政治課的適用性研究——以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例[J].求知導刊,2017(15):117-118.

猜你喜歡
專題教學問題導向供給側
廓清國家利益觀前提下的理性愛國教育論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研究
克拉瑪依區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研究
十八大以來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理念、思路與路徑
大學英語教學中PBL教學模式的實施研究
創新創業為“供給側”蓄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