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初中音樂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相融合

2020-07-28 02:31趙悅梅
科技資訊 2020年16期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愛國主義教育融合發展

趙悅梅

摘? 要: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審美能力。愛國主義精神是推動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是每一個人骨子里的情感精神。在音樂教學中,要與愛國主義結合起來,通過音樂來啟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該文將從初中音樂教學的角度出發,探討如何將初中音樂教學與愛國主義融合起來。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 愛國主義教育? 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3.95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6(a)-0185-02

愛國主義精神是推動國家不斷前進發展的巨大力量,對國家的發展有著重大作用。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其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三者的高度統一。愛國主義教育,自古以來就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在課堂教學中的重點教學內容,貫穿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全部課程。音樂,是指由旋律、節奏或和聲的人聲或樂器音響等配合,構成的一門可以反映人類生活情感的藝術。初中音樂教育,是教師帶領學生們感悟音樂中體現的美的過程,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學習知識文化也要注重學生的文化內涵,也要將音樂教育和愛國主義進行融合,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和同學們講解所學歌曲的創作背景和歷史故事,使學生帶入到當時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當時的創作心境。例如,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這首歌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是以黃河為背景,歌頌了中華民族淵源悠久的歷史文化,描述了黃河的磅礴氣勢,同時也代表著中華兒女的英雄氣概,通過講述歌曲創作的歷史背景可以使同學們更好地體會作者的創作心境,同時可以觀看有關于黃河的視頻片段,直擊學生的心靈,使他們更好地體會到音樂的內涵。通過音樂的美來陶冶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使新一代的學生成為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新青年。

1? 明確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1.1 自然美

從古至今有許多描寫國家自然景色的歌曲,通過優美的語句向我們展示的祖國的大好河山、秀麗風光?!恫噬闹袊贰段覑勰闳钡难贰赌夏酁场贰对谀翘一ㄊ㈤_的地方》等都描述了自然風光的絢麗多彩。例如《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首歌,詞中描寫了被桃樹環抱著的小村莊、明凈的水面倒映出桃花的倒影、桃園中孩子們在嬉戲打鬧、姑娘們羞紅的臉龐像一朵朵桃花一樣,這些優美的畫面就像一幅風景秀麗的山水畫,描繪著生活中的美好。同時將“邊疆戰士為了家園的美好、為了國家的發展,愿意遠離家鄉在艱苦的地方守護著”這種無私的胸懷表現出來。通過這首歌曲,學生們可以感受到祖國的美好風景、認識到祖國的山河壯闊,不僅可以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優美的自然風光,還能陶冶學生的愛國情操。

1.2 人情美、人性美

音樂可以幫助我們表達情感,通過歌曲來抒發內心的情感,表達內心的情誼。在眾多愛國主義歌曲中,有很多反映了強烈的情感,例如《駝鈴》《懷念戰友》《走軍營》體現出了革命同志情、《軍民團結一家親》《十送紅軍》《看見你們格外親》體現了軍民魚水情、《再見吧!媽媽》《兒行千里》《那片思念》體現了母子情、《父親寫的散文詩》《爸爸的草鞋》體現了父子之情等。例如《十送紅軍》這首歌,通過描寫當年紅軍撤離川陜蘇區時的場景,來歌頌紅軍戰士的辛苦、歌頌人民群眾對戰士的尊敬,反映出軍民之間的友好關系。通過這些歌曲,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感悟其中的情感,體會當時戰爭年代人民群眾全力支持戰士們的愛國精神[1]。

1.3 人類社會美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很多關于愛國主義題材的歌曲作品,給我們展現了從古代戰爭時代到新中國改革開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無數的優秀領導者的偉大形象、人民群眾團結一心的頑強精神、將軍戰士奮力拼搏抗戰的堅韌精神。這些愛國領袖、民族英雄的崇高精神和優秀品質以及與人民群眾共命運的偉大精神,可以引起學生情感上的波動,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洗滌他們的心靈。愛國主義也包括和平統一的內容,可以帶領學生歌唱《七子之歌》,讓學生認識到舊社會的丑惡,體會到祖國統一過程中的艱難過程,感受新時代社會的美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 在具體情況中,誘發愛國主義情感

2.1 從感受形象出發

刻板的教學方式很難帶動學生的情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初中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熱情,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梢詭ьI學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歌詞,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感受歌詞中的景象,更好地感悟作品中的情感,感受祖國的優美景色,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感受社會發展的美好過程,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也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搜集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視頻等,將歌曲中描寫的景象展現到學生面前,使學生有更加直觀的感受,更好地體會歌詞中描寫的情景,起到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同時也要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學習作品后,可以讓學生進行聯想,展開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語去描繪作品景象,加深對于作品的印象,最后共同演唱歌曲,感受作品獨特的美,引發出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2]。

2.2 以情激情

在讓學生感受作品的過程中,要注意情感的共鳴,教師的情感抒發對學生的情感誘發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首先讓學生共同進行演唱,體會國歌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體會歷史發展的艱難過程,感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容易,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為自己是中華共和國的公民而感到榮幸和自豪,樹立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堅定愛國理念。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很容易被激起熱情,因此,初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局限于音樂教學中,而是將音樂教學與愛國教育相融合,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應該先將自己的愛國情感帶入到課堂中,通過語言演講、歌曲演唱等方式將情感傳遞給學生,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感。

3? 開展實踐活動,加深愛國主義的內心感受

將音樂學習與愛國主義相融合,可以采取更多的方式,使學生更容易接受。例如,在校園內舉辦紅歌比賽,讓每個學生參與進來,學習歌曲的同時了解每一首歌曲的背景內容,加深對于歌曲的理解,使演唱更加具有感情?;蛘哌M行話劇表演,選取幾個與音樂作品有關的愛國小故事,讓學生進行分組表演,通過情景再現,使學生直接感受到當時的情形,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國家榮譽感??梢宰屆總€同學在班級內講一個愛國小故事,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題的音樂劇,看后舉行座談會,讓每個學生說出自己內心的是感受,教師給予正確的引導方向,點燃每個學生心中的愛國火苗[3]。

4? 結語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愛國主義思想,弘揚愛國主義情懷,不僅是對于人才培養的需要,也是音樂這個藝術本身所需要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全方面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通過感染、熏陶等方式潛移默化的帶動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列寧曾經說過“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可以體現出人民對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體現出人民對于祖國的熱愛和強烈的國家自豪感。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表現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傳授專業知識,更要以高度的愛國情懷,帶入到教學中去,宣傳一些音樂藝術大師為了國家堅持奮斗的感人精神,學習他們的優良品質,使每一個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也促進初中音樂教育事業的更好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對音樂的學習,真正成為具有愛國主義情感的新青年。

參考文獻

[1] 楊秀.如何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初中音樂教學融合[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論文集卷二——課程改革.2018:2.

[2] 張鶴.初中音樂教學中民族文化的傳承[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論文集卷四.2019:2.

[3] 楊曉旭.淺析在音樂教育中實施愛國主義教育[J].大學教育,2013(17):29-31.

猜你喜歡
初中音樂教學愛國主義教育融合發展
論舞蹈元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
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策略
淺談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淺談化學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傳統媒體走出“融合發展”誤區的理論與現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