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高校體育課程角度的學生體質健康提高對策

2020-07-28 02:31于洪巖陳超
科技資訊 2020年16期
關鍵詞:體質健康體育教學大學生

于洪巖 陳超

摘? 要:該文針對大學生體質測試數據逐年下降的現狀,通過課程內容和手段的創新、體育教育傳播路徑與平臺的建立、鼓勵學生自主鍛煉意識、課程結構建設推行“強制學分制”機制等方面進行改革,樹立“體質健康作為衡量體育教學的尺子”,教學內容的選取應側重選擇提高學生體質的運動項目,將大學生體質健康發展與學校體育課程有機結合,有效改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合理引導學生進行科學鍛煉,全面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關鍵詞:體育教學? 體質健康?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807.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6(a)-0255-02

現代大學生體質健康存在諸多問題,肥胖、近視、力量薄弱、缺乏耐力等,對于其將來走入社會,面對人才競爭激烈的社會,不僅比拼的是腦力,更是在身體素質方面,如身心健康、意志堅強、心態積極、體魄健壯的較量。高校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環節,體育課程的實施影響著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同時,指導學生形成終身鍛煉的健身意識。大學的體育課程、課外體育活動、體質測試等科目科學的有效開設,是學生體質改善和提高的重要環節。

1? 體質與健康的概念

體質是指人體的質量,它是在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表現出來的是人體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心理發展等綜合的、穩定的綜合特征,體質包含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發展水平。健康分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3個維度。古往今來,對身體的鍛煉都有著不同方式方法,蹴鞠、騎馬、射箭、武術、登山、徒步是我國古代獨有的鍛煉方式??鬃诱f:“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也。那么說明古代人們很重視體育運動。毛主席曾說過:“體育于吾人實占第一之位置,體強壯而后學問道德之進修收效遠?!笨梢?,體質健康是提高民族素質和培養新時代人才的基礎。

2? 影響學生體質的因素

2.1 學生體質健康與學校體育的關系

通過體質測試數據顯示,大學生體質逐年下降,其原因與學生個體、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密不可分。在學校期間,體育課程開設時數有限;學習運動技能的渠道比較少,肥胖與近視居多,體育參與意識不強;條件設施不足,教室、運動場館等成為了短缺資源;開設課程較多,課外活動時間消失殆盡;課程內容的開發與創新教學方法的相對薄弱。另外,學習與就業壓力較大,網絡、電子設備層出不窮,低頭族、重文輕體現象比較嚴重,學生自我鍛煉意識薄弱,自主鍛煉的積極性不高,自身身體先天基礎比較弱,思想意識淡薄,缺少專門的人員給予,引導,與啟發。所以“增強學生體質”的這一學校體育本質功能很難發揮出來。

2.2 學生體質鍛煉的重視與鼓勵

國家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來,明確了方案標準、組織實施等規定,學校要嚴格按照上級文件具體實施,打造體育基礎設施的配置,引進體育器材設施,場館建設,氛圍營造,從而創設與強化學生體育鍛煉的校園氛圍。但在實施過程中有許多客觀因素導致體質健康水平總體不高,體育教學課程與體質測試內容脫節,體育課程沒有針對體質測試項目進行指導;教師和學生當做一門副課;體質健康測試內容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課余時間練習;考試成績作為參考,無形中學生不予與重視。加強學生自主鍛煉意識、思維方法的引導與啟發,讓學生能夠自主地、積極地、長時間持久地進行自主鍛煉,從而產生良好的運動效果,進而提高學生自身的體質健康素質。

3? 從體育課程角度對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對策

3.1 課程內容、手段的創新

“體質健康作為衡量體育教學的尺子”。教學內容的選取應側重選擇提高學生體質的運動項目,如將體質測試項目巧妙地融入到課堂的各個環節之中,熱身部分可以增加長跑耐力項目,基本部分內容可選取立定跳遠、力量練習內容側重發展腰腹肌力量仰臥起坐,上肢力量引體向上;腿步力量立定跳遠,深蹲跳;將教學內容簡潔明了的,實施教學中。教學方法的實施應該清晰直觀,使學生學習的時候有輕松與愉悅的感覺。教學始終圍繞提高學生體質的思想,重點選擇有效的運動項目。對教學內容以及方法有自主的創新與規劃,帶動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進而達到增強與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3.2 體育教育傳播路徑與平臺的建立

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利用短視頻,音頻軟件和APP平臺等多方面的資源,進行體育方面的專業知識、鍛煉方法等相關內容的傳輸,方便學生隨時提取自己所需要的、能夠隨時隨地指導自我進行健身,從而積極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學習與自主鍛煉,讓學生能夠即使老師不在場時也能指導自己進行鍛煉,并收到相應的鍛煉效果,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同時網絡體育課程的設置、教學內容的規劃、具體項目的開設,結合當前信息時代進行開發和利用,輔助教學充實學生的課余鍛煉之中。

3.3 鼓勵學生自主鍛煉意識

體育課程并不是學生學習與鍛煉的唯一途徑,應該把高效的課堂轉化為主要以指導學生鍛煉,督促學生學習,啟發學生自主鍛煉的一個有力手段。因為體育課堂畢竟多方面因素受限,教學時數有限,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授課效果都是有一定的量化限制,不能無限地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學生的鍛煉時間需要有一定保障才能收到效果,所以必須依靠課堂教學與學生自主鍛煉相結合搭配方式,二者合一才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課程結構建設推行“強制學分制”機制

“每天鍛煉1h,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這一陽光體育運動口號的提出,應該成為大學生身體鍛煉的目標,但實際學生對運動健身,完全沒有自我鍛煉的意識。學生光靠體育課程的鍛煉也是遠遠不夠的,目前現狀體育課程只是為修滿學分,課外時間很少參加體育鍛煉,從時間的投入來看,不可能達到強身健體的要求,更談不上提高體質的作用。將體育課程不局限于課堂內,延伸到課程之外。課程的框架、內容、方法都應有一定的創新與突破性的規劃,形成課內、課外雙指導雙教學,課外指導以網絡互動的形式為主,以啟發、引導、陪同體驗為主。網絡的全面覆蓋,加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監督課后練習、布置課后運動量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并且強制利用空余時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和自主健身,并制定相關的管理、檢查、考核措施,對學生的體質健康能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3.5 課外鍛煉內容的設置

應該體現現代化的元素,應更容易讓年輕人接受,更貼近高校學生的生活與思想,應該貼近社會熱點與流行的因素,即使是傳統性項目,也應該玩出新花樣、練出新感覺,讓學生有新鮮感,刺激自主能動性,同時應該讓學生參與到課程內容建設中來,因為只有體驗者才能夠真正找到需要的所在,同時課程建設更應系統化、人性化、全面化、細微化、專業化、簡單化。

思維決定行為,行為產生結果,學生沒有運動鍛煉的思維意識,就不能積極自主地進行鍛煉,所以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的體育鍛煉的意識,讓其認識到鍛煉的價值功用,讓學生能夠自主地、積極地、長時間持久地進行自主鍛煉,從而產生良好的運動效果,進而提高學生自身的體質健康素質。

參考文獻

[1] 張慧斌.基于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路徑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2018(5):197-198.

[2] 劉欣.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與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研究 [J]. 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8):134-138.

[3] 唐凱,趙曉光.基于高校體育課程角度的學生體質健康提升對策[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10):118,124.

猜你喜歡
體質健康體育教學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影響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要素庫及權重分析
影響西安市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游戲融入教學建構靈動式體育課堂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競爭意識培養探究
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