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形背景理論在英語簡單句句法分析中的作用

2020-07-28 05:44王裕洋
廣告大觀 2020年11期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背景圖形

摘要:圖形和背景最初是心理學研究的重點,后成為認知語言學家感興趣的內容。圖形-背景分離原則既可以用來解釋介詞的意義,還可用于句法結構的認知分析。本文試從圖形-背景理論出發,初步探討該理論在英語簡單句句法分析中的作用,以幫助理解句法的多樣性。

關鍵詞:圖形-背景;認知語言學;英語簡單句

一、引言

圖形-背景理論(Figure-Ground Theory)以突出觀為基礎,該理論認為“圖形-背景分離原則(Figure-Ground Segregation)”是語言組織信息內容的一個基本認知原則。作為認知語言學重要概念之一的圖形-背景理論為人們理解語言現象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本文擬以圖形-背景理論為基礎,探討其在英語簡單句句法分析中的作用。

二、圖形-背景理論概述

圖形-背景分離是一個世紀前由丹麥心理學家Rubin首先提出。完形心理學家認為,知覺場始終被分成圖形與背景兩部分。圖形這部分知覺場,是看上去有高度結構的、被知覺者所注意的那一部分,而背景則是與圖形相對的、細節模糊的、未分化的部分。[1]

Rubin著名的“臉/花瓶幻覺(face/vase illusion)”證明了圖畫中的確存在著“知覺突顯”。人們不可能同時識別臉與花瓶,只能將其中之一作為圖形,而另一個作為背景。[2]根據完形心理學家的觀點,要確定一個物體是否為圖形,應該遵循“普雷格朗茨原則(the principle of Pragnanz)”,即通常是具有完形特征的物體、小的物體或運動的物體用作圖形。例如,The book is on the table,“書”是被描寫的對象,體積小且易移動,因此看作是圖形,而“桌子”是背景。

三、英語簡單句的認知分析

傳統語法認為,簡單句通常是由三個重要成分組成:主語、動詞成分(謂語)和補語(賓語或狀語)。Langacker的認知語法認為,如果把主語-動詞-補語模式理解為圖形/背景分離的一般認知原則的反映,那么句法多樣性就能得到統一的解釋。簡而言之,在一個簡單的及物句中,主語對應于圖形,賓語對應于背景,而動詞則表示了圖形和背景之間的關系。

Langacher為了解釋句法結構提出了一系列認知原則,其中最為熟知的是角色原型(role archetypes)。他認為角色不僅是一種語言構造,也是用以進行語言處理以及語言的心理處理的眾多認知工具的組成部分。角色原型來源于我們的身體體驗。主要有施事(agent)、受事(patient)、工具(instrument)、感事(experiencer)和被感(experienced)。接下來將根據角色原型來分析圖形和背景在不同類型簡單句中的作用。

(一)施事-受事結構的認知分析

Langacher將施事定義為:典型的施事是一個啟動或為動詞所標示的過程提供能量、有生命的實體;受事定義為:受事是被動詞所標示的過程影響到的生命體;[3]工具則被描述為介于施事和受事之間的媒介??聪旅娴睦樱?/p>

(1)Floyd broke the glass with a hammer.

(2)The hammer broke the glass.

(3)The glass(easily)broke.

在客觀世界中,物體和生物最基本的互動方式是通過物理接觸實現的。認知語言學對這些接觸的研究產生了一些重要的理論,其中就有Langacher對句子結構解釋的能量傳遞概念。Langacher的運動鏈(action chain)觀點認為:運動鏈中蘊含著能量的傳遞。起始部分是能量的源頭,末端是能量吸收或消耗的地方,源頭和末端可加入中間環節(工具)。因為施事通常是能力傳遞的起點,所以是一個場景中最突顯的部分,通常被視為圖形,置于主語的位置。而受事通常被當做背景作賓語,工具作狀語,這是運動鏈的原型表達。

在上述三個例子中,Floyd、hammer和glass分別作為動作鏈的源頭,被視為圖形,充當句子的主語。(1)是一條完整的動作鏈,主語Floyd為能量的源頭,是圖形,賓語glass為能量的末端,是背景,而工具hammer則為動作鏈的中間環節;(2)中hammer變成了能量的源頭,所以成了圖形,賓語glass依然是背景;(3)句中glass既是能量的源頭,也是能量吸收或消耗的末端,因此沒有能量消散,主語glass作為圖形沒有與其他物體接觸,也就無認知背景,也即不需要賓語,這也是The glass broke這類句子是不及物的原因。

(二)感事-被感結構的認知分析

現實世界中物體和生物的聯系不僅有物理接觸,也存在著心里互動。心理互動涉及感事和被感,區別于施事和受事。感事是指經歷認知活動和狀態、有生命的實體。感事并不像施事那樣產生能量,不會對受事產生影響;與感事相對應的是被感,被感不會在心理互動中被感事觸及,而受事是會被施事觸及的。如以下例句:

(4)Susan loves bananas.

心里互動與物理接觸的最大區別在于建立聯系的第二個成員,在此句中,banana作為被感,沒有被觸及,沒有發生變化。感事Susan作為動作的發出者更為突顯,作為心理互動中的圖形,在句子中充當主語,而被感banana則作為背景,充當賓語。

結語

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的組織方式和人們的經驗結構及認知方式是不可分割的,人們根據自己的心理體驗對客觀世界進行感知,將客觀事物劃分成圖形與背景進而組織成語言。本文從圖形-背景理論出發,論述了圖形和背景的一些基本特征,具體分析了該理論在英語簡單句句法分析中的作用。從本文所分析的實例可以看出,圖形-背景理論為研究句法結構的多樣性提供了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F.Ungerer.& H.J.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29.

[2]? 匡芳濤,文旭.圖形-背景的現實化[J].外國語,2003(04):24-31.

[3]? 戰音平.從動作鏈理論看"使令"式兼語句和主謂短語做賓語句的差異[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4):108-110.

作者簡介:王裕洋(1997—),女,湖南婁底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作者單位:長沙理工大學)

猜你喜歡
認知語言學背景圖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轉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質
跟蹤導練(一)5
基于圖形一背景理論的英語簡單句的認知分析
基于認知語言學“事態把握”的視角分析日語學習者授受表達的使用
認知語言學在日語慣用語教學中的應用
英語虛擬語氣的認知研究綜述
分圖形
找圖形
圖形變變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