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驗在兒童美術博物館中的意義及實現

2020-08-07 06:26張彥潔中央美術學院北京100102
美術館 2020年4期
關鍵詞:美術館博物館兒童

文|張彥潔 (中央美術學院 北京 100102)

一、兒童美術博物館

1.時代背景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以美育代宗教”……自古以來,美育就是人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因素。美術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受到廣泛關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青少年時期是成長的關鍵期,因此實施美育要從青少年抓起。

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美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美國的美術館、博物館等機構眾多,專門為兒童設計的兒童博物館、兒童藝術博物館、科技館、游樂園等也數不勝數,1899年世界上第一家兒童博物館——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就出現于美國。作為非正式教育機構,兒童博物館以其“潤物細無聲”的特點在拓寬兒童視野、激發兒童學習興趣、培養兒童創新能力等方面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我國文化場館數量龐大,許多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都設立了兒童專區,但專門為兒童開設的博物館還十分少見,僅有上海兒童博物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臺灣蘇荷兒童美術館、高雄兒童美術館等幾家。其中,最先開放的是1996年開館的上海兒童博物館。此外,許多校外培訓機構、興趣班等也都自稱為兒童博物館/美術館。因此,在倡導開設兒童博物館之前,我國語境下“兒童博物館”這一概念還有待理清。

2.何為兒童博物館

首先,兒童博物館并不等同于科技館。兒童博物館涉及科學、藝術、自然、角色扮演、身體動覺、體驗探索等多種展覽項目和教育活動,能對兒童進行跨文化、跨領域的熏陶教育,而科技館各項展覽和活動則圍繞“科學”展開。其次,兒童博物館也不是兒童娛樂機構。兒童博物館的游戲并不是短期作用于感官刺激的“娛樂”,而是包含著科學知識、數學邏輯、歷史文化、社會風俗、藝術審美,會對人產生長期持久影響的游戲,能夠激發兒童的好奇心、創造力、探索精神以及終身學習的興趣與能力。1. 張海水:《中外文化語境下的“兒童博物館”性質辨析》,《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4年12月,第16卷。關于兒童博物館,美國愛荷華大學博物館學課程將兒童博物館定義為專以少年兒童為對象、所有內容依照兒童的心智能力來制作、經常由教育專家統籌、并備有興趣教育與自我表達等活動的博物館。它是一個擴展感官體驗,刺激想象力,兒童能自由交換意見的寓教于樂的教育設施。2.張海水:《中外文化語境下的“兒童博物館”性質辨析》,《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4年12月,第16卷。、3.周婧景:《博物館兒童教育研究》,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13年。即,兒童博物館有別于其他博物館的關鍵之處在于它是為了兒童,而不是關于兒童而建立的,體現著以兒童為中心的理念。

3.兒童美術博物館

兒童美術博物館是兒童博物館一個重要而獨特的分支,如前所述,兒童博物館涉及科學、藝術、自然、角色扮演、身體動覺、體驗探索等多種展覽項目和教育活動,而兒童美術博物館則是通過美術鑒賞、繪畫、書法、雕塑、設計、工藝、現代媒體藝術等途徑,提升兒童審美素養、豐富其想象力的活動。2020年頒布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特別指出: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4.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2020-10-15].其中特別提到了美育工作的全體性、全面性、多元文化性。美術館/博物館等作為學校美育的重要補充,也必將以其非正式教育的獨特之處,彰顯美育的另一種思路。

二、體驗的意義

1.博物館中的體驗

從博物館的起源與發展看,提供體驗是博物館理念更新和技術發展的產物。5.樂俏俏:《體驗在博物館學習中的意義及其實現》,浙江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博物館的發展經歷了從私人獨有到大眾共賞,從遠觀欣賞到近距離接觸的轉變,甚至到20世紀下半葉,博物館作為公眾終身教育的作用被認可,影像技術、計算機交互、環境音效、虛擬現實等各種技術支持進入博物館,由此,以還原情境為主的情景再現使博物館邁入了體驗式的新階段。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體驗也是博物館實現其功能的有效方式。有研究表明,觸覺接觸到的信息暫存時間,比視覺長20倍,比聽覺長10倍。6.田莉莉:《兒童博物館教育實踐模式考察——以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兒童博物館為例》,北京民俗論叢,2016年。因此,博物館如果能夠結合觸摸、實驗、表演等形式,為來訪者提供多感官、沉浸式的體驗服務,必將使來訪者得到更深切的認知。

博物館中的體驗很早之前就受到了專業人士的重視。18世紀,美國博物館學家查爾斯 · 威爾森 · 皮爾曾提出“理性愉悅”一詞,意指博物館活動對觀眾產生的影響。他認為:“理性愉悅完全不同于簡單的消遣娛樂,它具有欣賞和啟迪的意義。7.樂俏俏:《體驗在博物館學習中的意義及其實現》,浙江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博物館應對其各項活動進行評估,為觀眾提供興奮、探險、游戲、愉悅、沉思、遐想、觀察和掌握技能等特殊的綜合體驗?!?/p>

2.體驗對兒童認知的意義

杜威于1897年提出“做中學”的概念,他認為一切知識、經驗都是在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得來的,是通過活動獲得的。他通過對兒童的研究,得出了“玩就是孩子們的工作”的觀點,兒童只有親自參與和動手操作才能夠獲得樂趣和成就感。同時,皮亞杰認為,發展是個體與環境在不斷相互作用中進行建構的過程。這些理論都提出了一種假設:博物館只有提供多種感官的體驗式服務,才能持久地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從而實現其教育目的。

三、以蘇荷兒童美術館為例

2003年成立的臺灣省臺北市蘇荷兒童美術館,是目前為止少有的經營完善、運作成熟的兒童美術館。

其創始人林千鈴女士認為,在升學要求之下,藝術欣賞往往帶有功利性,而缺少了對藝術美感、情感等的感悟,為了讓孩子和家長們重新認識藝術,她將該館定位為“教育中心”,其中的受教育者包括兒童、家長、老師以及社會大眾,是指全民美術的再教育。她認為,藝術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讓孩子成為所謂成功的藝術家,或是創造出驚世駭俗的藝術作品,而是要通過藝術教育激發孩子的創造力,領會藝術的內在精神,養成對藝術正確的認識、態度、價值觀等;美術館中的畫作展示,重點不在于展示,而在于作品背后的多重內涵和附加價值,彌補學校教學中缺失的圖像學習經驗和動態學習經驗。本文現從場館設計、教學、展覽、活動四個方面分析蘇荷美術館的美育方式。

1.場館設計

蘇荷兒童美術館位于臺北市士林區某居民樓地下室,占地面積不大。入口處是一面巨大的由100個兒童的作品拼合而成的隔屏,館內展示了生活中隨手偶拾的美學創意,情境式的展場布置為兒童提供自由觸摸的機會,其中又導入了色彩、色調、視角、光影、立體主義的變形與扭曲等基本藝術概念。場館內部采用開放式的空間設計,進入美術館以后參觀者將被引導至視聽教室,在此每位參觀者都可以隨心所欲地大膽創作而沒有特定的要求,大家互相點評之后,美術館會收集所有訪客的作品。創作后,美術館教育人員將帶參觀者游覽美術館。8.池嵐茜:《妙思(MUSE)藝術體驗館的構建研究》,天津美術學院,2017年。

2.教學

區別于一般美術館和博物館以展覽為核心來規劃公共教育活動,蘇荷兒童美術館的一大特色在于以課程角度來規劃展覽和教育,通過開設一系列的美術教育進修課程,倡導美育的“美學性回歸”,整合美術教育理論和實踐的落差9.蘇荷兒童美術館官網〈https://www.artart.com.tw〉.。從其開設的教學課程可看出,蘇荷美術館一方面對課程做了詳細的區分,把“美術”這一概念細化為美術鑒賞、實用藝術、水彩、版畫等具體分支;另一方面,從受眾角度,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基礎、不同興趣的孩子開設了多種多樣的課程。

表1:蘇荷兒童美術館美術教學課程

①“光與色——莫奈的蓮花池”展覽現場

“古埃及文化”展覽現場

3.展覽

表2:蘇荷兒童美術館展覽

從展覽內容來看,首先,蘇荷美術館的展覽注重對孩子藝術感知力的培養,而非狹義的激發培養。如“光與色——莫奈的蓮花池”一展,將二維的作品《睡蓮》打造成三維的吉凡尼花園,描繪同一景物在不同光線下帶來的色彩變化,感受燈光轉換下秋與夏、晴或雨的變化,從而培養孩子對色彩、光線等的感知力。

其次,展覽體現對多元文化的尊重——涉及古今中外聞名遐邇的藝術作品,既有本土的臺灣花磚、東方圖像、古埃及文化、日本浮世繪、莫奈蓮花池的展示,也有兒童充滿想象力的畫作。展覽中多元文化的展示既有利于孩子拓寬視野,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利用孩子了解本土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心和歸屬感。

最后,蘇荷兒童美術館的展覽也體現著其以兒童為主體的理念。美術館是激發兒童創造力的重要場所,在美術館里,大人要尊重兒童成長發展的規律。館內的許多區域用來展示充滿創造力的兒童作品。這一方面有助于調動兒童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通過藝術來表達自我、彰顯個性;另一方面也將架起兒童和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幫助家長以孩子的視角去認識世界,了解孩子們藝術心理發展的特征,從而摒棄原有固化的兒童藝術教育方式,對藝術教育產生新的認識。

從展覽設計上看,主題展館的設計打破了博物館傳統的陳列格局,結合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科學理論,利用藝術和技術,打造出了沉浸式的情境體驗,帶給孩子更真實的感官體驗,從而把場館真正變成屬于兒童的地方。

4.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除常規性的館內活動外,蘇荷兒童美術館還與當地政府合作,把美術館的教育服務拓展到了館外。2018年,在臺北市文化局“美學教育扎根計劃——市民美學教育新主張”計劃之下,蘇荷兒童美術館教學團隊在臺北市龍山國小開展藝術課程,為學生帶去形、色、質感及空間美學練習課程。此外,蘇荷兒童美術館還將作品帶到機場,開設“桃園機場畫展”,一方面宣傳該館及兒童畫作,另一方面也為非本地觀眾帶去最直觀的臺灣印象10.蘇荷兒童美術館官網〈https://www.artart.com.tw〉.。

蘇荷兒童美術館也特別注重對教育方式的改進,以自由創作代替范例模仿,打破了以“像不像”作為藝術評判標準的僵化思維,鼓勵孩子們大膽動手、積極嘗試。在臺北市龍山國小的教學中,為了讓孩子們認識冷暖色調和顏色對比,老師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學習混色,訓練學生手眼協調的能力和耐心,感受色彩變化帶來的無法預期的新鮮感和趣味性。

①“東方圖像美學”展覽現場

主題展場“鏡屋”展覽現場

此外,在導覽過程中,老師們會組織學生用游戲的方式、寓教于樂地學習原本枯燥的理論知識,例如通過“色卡的排列”來進行顏色的認知和色彩知識的了解;或者進行“顏色變變變”的游戲,運用附著不同顏色玻璃紙的CD盒,通過在光線照射下產生的變色反應,讓孩子們了解顏色的疊加11.池嵐茜:《妙思(MUSE)藝術體驗館的構建研究》,天津美術學院,2017年。。

蘇荷美術館也注重利用藝術資源開發獨具特色的教具,孩子們除了可以從展覽中獲得靈感之外,還可以通過教具感受藝術、激發創新。蘇荷美術館美術教室的墻上醒目地貼著三原色、對比色及各色層的卡片標識;在場景區中,教具讓孩子們更直觀地發現色彩搭配的秘密。這些引導,并沒有生硬地回答色彩關系、色彩組合等問題,而是讓孩子們在探索和體驗中解讀色彩的秘密。12.王晨穎:《邂逅純真邂逅美麗——臺灣蘇荷兒童美術館隨感》,《上海藝術評論》,2011年。

四、蘇荷兒童美術館體驗性分析

博物館和美術館中的學習是基于實物的學習,相較于基于符號的學習,這種學習能夠獲得更直接的體驗。作為一個綜合性空間,博物館可以“利用學習場所的空間性發揮多種媒體綜合作用的優勢。這種空間性使我們得以引入其他各種媒體,實現多種媒體綜合作用,并共同作用于觀眾的多種感官”13.嚴建強:《在博物館里學習:博物館觀眾認知特征及傳播策略初探》,《東南文化》,2017年第4期。?;隗w驗學習的博物館,不僅能夠增長觀眾的知識、技能,還能夠傳遞感情、態度和價值觀等。蘇荷兒童美術館即是利用美術館的場所,為觀者帶去了多重感官的、體驗性的服務。

1.創設情境,感知現象

畫作的信息具有多元化特征,很多元素如光影、紋理、筆觸等都難以通過單一的展示來表現,傳統美術館中畫作懸掛陳列的方式往往只涉及單一的觀察維度,而忽略了畫作信息的完整性。同時,傳統美術館中畫作的展示是非連續的、靜態的,難以表現動態性的、過程性的信息,而利用情景再現、虛擬現實、視頻影像等創設情境則可以將時間維度融入到空間維度之中,從而豐富展覽內核。同時也有研究表明,信息是以情境為框架儲存在大腦中的;在真實世界的情境中,所有學科的知識才更容易融合在一起。蘇荷兒童美術館突破了傳統的展示方式,將美術作品轉化為可居可游的情境,讓觀眾在有意義的環境中體驗展品。由此,原本單一的畫作便轉化為特定的媒介或線索,幫助觀者去探索作品背后更完整、更深層的信息。

2.調動情緒,獲得新知

美術館里的體驗學習能夠以更有趣的方式為學習者創造舒適的思維環境,降低學習者的挫敗感,為其帶去更完整、更深入的理解,更長期、更穩固的認知。與灌輸式學習獲得的語義記憶不同,體驗式學習獲得的認知能夠喚醒學習者的情緒,由此獲得的情節記憶往往更加持久和深刻。一項好的展項可以調動觀者的情緒,或通過營造情緒性的環境來激發觀者的想象,從而增進對展項的感知和理解。古埃及文化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相去甚遠,蘇荷兒童美術館在展示古埃及文化時,利用原始的頂天立地的壁畫展示形式、昏暗的燈光、洞穴般的屋頂來還原古埃及壁畫存在的語境,觀者漫步其中或驚訝、或震撼,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文化的壯觀。

3.鼓勵互動,激發想象

寓教于樂一直是兒童博物館的一大特色,博物館學習的非強制性使其必須通過互動體驗來調動觀者的積極性。博物館學習是主觀的、非線性的行為,“主觀”是指博物館學習是依靠個人興趣的、以個人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行為,每個觀眾都有其獨特的參觀目的和動機;“非線性”是指觀眾的參觀是偶發的、隨機的,未必與官方規劃的參與目的、參觀動線相一致。在此之下,體驗學習能夠調動觀者的注意力,鼓勵觀眾參與互動,從而將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求取。蘇荷兒童美術館創立之初就明確了“以教育為中心”的理念,館內的展品不是出于被收藏、保護和展覽的目的,而是出于滿足兒童的發展需求。例如,館內常常運用具象方式來表達抽象概念,鼓勵各個階段的觀眾利用真實、立體的教具來學習,并鼓勵家長利用教具來為孩子講解,從而加強孩子的參與感和歸屬感,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想象力。

五、未來之路:兒童美術博物館中體驗的實現

(一)宏觀層面

美國運營成熟的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和我國臺灣省的蘇荷兒童美術館的成功都是難以復制的,文化機構的設立、更新需要考慮不同文化、歷史、經濟語境下不同問題的處理。目前,落實體驗在兒童美術博物館中的實現,首先要解決的是管理層面的資金匱乏、人才缺乏、場館角色轉變等問題。

1.財政投入

體驗在博物館中的實現,首先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保障。以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為例,該館隸屬于全國婦聯,資金一部分來自政府支持,一部分依托婦聯的基金會向社會的募集14.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官網〈http://ccwm.china.com.cn〉.,這些資金雖可以維持博物館的日常運營,但能夠投入到體驗式教育上的費用卻很不充分。首先,體驗式展項對資金的需求極大,一方面所需器械設備和空間場地技術含量較高,有些技術國內并不多見,設備操作、程序設計、專業人員培養等都需要持續地投入,另一方面,體驗式項目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定期的維護、提升和更新,緊跟時代最新的技術,以持久性地滿足兒童的興趣。此外,不管是公立性質還是私立性質的兒童美術博物館,其根本目的都應該以受教育者為中心,收費不宜過高,因此以門票創收的可行性也不大。

針對這一狀況,筆者認為,政府要增加對博物館、美術館等的經費投入,通過稅收優惠來鼓勵社會資金進入博物館,館方也可開發文創產品等,以促進資金來源多樣化。

2.人才配備

體驗在博物館中的實現,需要專業的人才支持。國內多數博物館教育人員專業知識并不充分,只能通過網絡、書籍和其他博物館從業者交流,以制定體驗式教育活動的方案,這使得最重落實的活動較為單一與雷同。發揮兒童美術博物館的體驗功能,勢必要培養專業的博物館教育人才——在展覽技術、受眾心理、展示內容、教育方式等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和知識儲備,從而了解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基礎、不同文化差異的受眾心理,并結合前沿的技術手段,探索更高效、有趣的教育方式。

針對這一現狀,政府或相關行業組織可建立博物館內部不同行業的人才庫,實現人才共享、促進人才交流;另一方面,要建立人才培訓機制和人才競爭機制,激發博物館人才主動學習、積極進取的動力。

3.角色轉變

體驗在博物館中的實現,需要博物館角色的轉變。正如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林千鈴女士倡導的,博物館已經從以藏品為中心逐漸轉向以教育為中心,從“關注物”轉向“關注人”,對應之下,博物館的身份也要從“管理者”轉向“服務者”。目前我國大多數博物館的服務意識還不夠,由此也導致體驗活動內容的千篇一律、形式單一固化;工作人員的主動性不夠,難以準確完整地對觀眾的問題給予回答;技術支撐欠缺,缺少定期維護更新。因此,博物館的體驗性設計,最重要的就是要轉變角色,樹立服務意識,面向全社會,融入到社會大眾中去。

“美學教育扎根計劃”項目海報

4.變革展示方式、更新展示內容

我國多數博物館都擅長傳統的偏靜態的展示方式,以考古的方式策劃展覽——僅對作品進行排列組合,玻璃展柜、“禁止觸摸”的標志隨處可見,體驗項目普通單一,沒有調動感官,展示方式千篇一律,鮮有地域特色。此外,很多展覽長期不變,對兒童并沒有吸引力,已無法滿足兒童的需求。在展陳工作中,要強調觀眾的主導地位,深入研究觀眾的審美習慣,以專業的理論知識為指導,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組建服務內容。充分信賴觀眾,降低觀眾與展品之間的距離和隔閡,在保障觀眾與展品自由交流的同時,保證展品的安全;在展覽中融入科技元素,賦予博物館體驗式項目更大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此外,要定期變換展示內容,讓兒童每次去博物館都能有新的認知、新的動手操作方式,減少習慣化帶來的思維定勢。

(二)微觀層面

其次,區別于一般的文化機構,兒童美術博物館有其獨特性。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調研時指出:意識形態屬性是文化產業的本質屬性,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兒童美術博物館作為博物館中一個獨特的分支,在落實體驗性的實現時也要獨辟蹊徑、推陳出新。

1.弘揚本土文化,尊重世界文化

兒童博物館在策劃展覽、活動時,要考慮“體驗什么”的問題。筆者認為在挖掘體驗項目時,博物館既要弘揚本土文化,也要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如前所述,“體驗”作為一種方式,究其本質是為了讓兒童更好地認識世界,因此“體驗何種文化”尤為重要。

在策劃內容時,博物館要從本館實際情況出發,綜合自身地理位置、受眾特點、優勢資源等開發展覽項目;同時,要立足本土文化,從當地的歷史、文化、風俗等方面出發,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項目,增強兒童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歸屬感;同時要堅持開放,放眼全球,為兒童展示人類文明發展中的經典藝術。

2.場景化體驗

兒童美術博物館還面臨著“如何體驗”的問題。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維克多 · 雷尼爾(Victor Regnier)曾采訪了波士頓兒童博物館、印第安那波利斯兒童博物館、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等7家兒童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總結出這7家場館中最成功的29個展覽和最失敗的16個展覽。成功的包括“大運動”、“沙子和水”、“角色扮演”、“隱秘空間”等項目15. [美]維克托 · 雷尼爾:《兒童博物館的展項》,《兒童博物館建設運營之道》,美國兒童博物館協會編著,中國兒童博物館教育研究中心編譯,第189-194頁。。不難看出,受歡迎的項目都制造了一個近乎真實的場景想象,給兒童帶去了超強的代入感,這也是兒童博物館區別于一般博物館的根本之處,在傳統博物館中,觀眾只能用眼睛看,通過間接經驗來獲取知識。由于歷時悠久,僅憑眼睛去看博物館中展示的各個歷史時期的物品,很難欣賞到器具的精妙之處。想要真正了解它,就必須還原場景并具身體驗。

在兒童美術博物館的展項設計中,要了解兒童的心理狀態和需求,通過高度還原美術作品的場景信息,創設情境,營造獨有的沉浸感、畫面感,模擬考古挖掘三星堆、和伙伴模仿《韓熙載夜宴圖》、觀察文物修復過程、“假如我是安迪沃霍爾”15分鐘自我展示這些方式都能很好地調動兒童積極性,使其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拉近他們和場館的距離。

3.兒童參與展項設計

在思考了“體驗什么”“如何體驗”之后,接下來要思考“如何使體驗更加有效”的問題。筆者認為,兒童美術博物館的主體是兒童,在博物館運營中不僅要通過展項設計調動兒童的參與積極性,還要在展項設計和展項測試時聽取兒童、家長、專業教育人士等不同人群的意見。要想確保展項或活動的主題適合兒童,一種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兒童參與到展項和活動的策劃中來,博物館可以通過設立意見箱、參訪訪客、會員調查等方式了解兒童的想法和需求。此外,在展項投入使用之前,有必要對展項進行原型測試,了解兒童對展項的興趣和認知,及兒童是如何與展項互動的。

4.家庭互動

體驗設計中也要注重父母與孩子的彼此協作。兒童成長過程中,社會交往活動是學習發生的關鍵,成人如果能夠在了解兒童發展水平的基礎上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可以幫助兒童更有效地成長發展。博蒙特運用波士頓兒童博物館的親子互動量表調查,分析了成人在動手科學展覽中的六種角色:參與者(79%)、協作者(93%)、監管者(77%)、闡釋者(數據缺失)、學生(71%)、共同學習者(13.1%),并進一步發現,父母與孩子的互動頻率受到博物館的設計目的、父母判斷活動的難度、父母對博物館的熟悉程度、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響16.周曉亮、龔欣、曾滿超:《西方兒童博物館的特點及其對我國的啟示》,《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9年。。因此,兒童博物館的藝術項目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要調動父母,父母要掌握更多引導方法和技巧,更好地為孩子提供支持,激發孩子的興趣,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促進孩子的體驗并給予其積極的反饋。

結語

美育對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兒童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審美趣味有著重要意義,兒童美術博物館必將成為兒童美育的主要場所。兒童美術博物館是專門為兒童設立的場館,筆者認為,兒童美術博物館要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通過文化浸潤、場景化體驗為兒童提供全新的體驗,注重兒童參與設計、關注親子家庭互動需求,為兒童帶來全面的體驗。

猜你喜歡
美術館博物館兒童
博物館
去美術館游蕩
美術館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美術館里遇到的數學
露天博物館
加州美術館
博物館
“六·一”——我們過年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