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衛生院對糖尿病病人的心理護理策略的臨床應用效果探討

2020-08-16 11:37季香花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6期
關鍵詞:基層衛生院心理護理臨床效果

季香花

【摘 要】目的:探討基層衛生院對糖尿病病人的心理護理策略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和滿意度進行比較,討論基層衛生院對糖尿病病人的心理護理策略的臨床應用效果。結果: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基層衛生院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對其進行心理護理干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不僅有助于增強護理效果,而且還能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從而減少負面情緒的不良影響,進一步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基層衛生院;糖尿病病人;心理護理;臨床效果

糖尿病作為一種常見的代謝性慢性疾病,很容易引發一系列并發癥,許多患者由于對糖尿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因此難免會出現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這對改善患者的病情是極為不利的。而基層衛生院作為糖尿病病人護理的重要場所,對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糖尿病病人的護理質量,基層衛生院有必要將心理護理模式引入實際工作中,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計劃,爭取在增強護理效果的同時,也能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和依從性,從而為改善患者的病情提供可靠的保障。[1]為此,本文通過探討基層衛生院對糖尿病病人的心理護理策略的臨床應用效果,從而獲得有效的數據和結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其中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20例,患者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52.6±2.5)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4.1±0.7)年。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21例,患者年齡44—79歲,平均年齡(51.6±2.9)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4.3±0.8)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主要包括入院宣教、用藥指導和飲食指導,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密切觀察,以便及時調整護理方案。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感情溝通。對于許多糖尿病患者來說,他們經常擔心因控制不好血糖而引發一系列嚴重并發癥,因此很容易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這對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順利實施是極為不利的。為此,護理人員必須要加強與患者的情感溝通,向患者介紹全面的疾病知識,不斷強化患者的認知水平,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爭取在滿足患者情感需要的同時,也能提高患者的依從性。②負性情緒疏導。在實際護理工作中,每個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問題都不盡相同,比如有恐懼、不安等心理問題,同時也有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且造成負面情緒的原因也具有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廣大護理人員必須要加強與患者的心理溝通,全面了解患者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計劃,對患者的負面情緒進行疏導,以便獲得患者的信任,從而為提高護理質量提供可靠的保障。[2]③強化患者心理素質。除了上述內容以外,護理人員還應該注重訓練患者的心理素質,通過開展娛樂活動、文化活動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努力培養患者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而為改善患者的病情創造良好的條件。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的對比情況

觀察組中顯效的人數有22例,占總人數的51.16%;有效的人數有20例,占總人數的46.51%;無效的人數有1例,占總人數的2.33%,總有效率為97.67%。對照組中顯效的人數有10例,占總人數的23.26%;有效的人數有22例,占總人數的51.16%;無效的人數有11例,占總人數的25.58%,總有效率為74.42%。由此可見,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的對比情況

觀察組中非常滿意的人數有31例,占總人數的72.09%;滿意的人數有11例,占總人數的25.58%;不滿意的人數有1例,占總人數的2.33%,總滿意度為97.67%。對照組中非常滿意的人數有13例,占總人數的30.23%;滿意的人數有22例,占總人數的51.16%;不滿意的人數有8例,占總人數的18.61%,總滿意度為81.39%。由此可見,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不斷變化,糖尿病在我國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嚴重影響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對于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來說,他們由于缺乏對糖尿病的正確認識,因此很容易產生消極的負面情緒,在這種負面情緒的影響下,患者的生活質量和依從性都會有所下降,這對改善患者的病情是極為不利的。而基層衛生院作為糖尿病病人護理的主要場所,其護理質量直接決定著病人的病情發展狀況,這就要求廣大護理人員必須要加強對糖尿病患者心理護理的重視,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針對性的護理計劃,爭取在增強護理效果的同時,也能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從而為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創造良好的條件。[3]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67%,患者滿意度為97.67%;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4.42%,患者滿意度為81.39%,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基層衛生院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對其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而且還能提升患者滿意度,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汪轉紅.基層衛生院對糖尿病病人的心理護理策略的臨床應用效果[J].臨床經驗,2017(11).

阿支劉芳.研究基層衛生院對糖尿病病人的心理護理策略的臨床應用效果[J].醫藥前沿,2017(10).

韓秉榮.基層衛生院對糖尿病病人的心理護理策略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健康之路,2017(03).

猜你喜歡
基層衛生院心理護理臨床效果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92例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