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酶解技術提取動物組織中的膠原蛋白及其肽的研究進展

2020-08-17 13:39,*
食品工業科技 2020年15期
關鍵詞:脫脂酶法膠原蛋白

,*

(1.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江蘇南京 210095;2.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所,江蘇南京210014)

膠原蛋白(簡稱膠原)一般存在于哺乳動物的肌腱、韌帶、軟骨、皮膚與一些結締組織中,其具備獨特的三股超螺旋生物構造,是一類理化性質穩定的功能性蛋白質[1]。目前工業上制備膠原大都是從牛、豬這些陸生哺乳動物的皮、骨等部位提取[2]。膠原蛋白肽(簡稱膠原肽)是分子量比膠原更小的蛋白質,有較強的消化吸收性,因此有利于人體小腸的消化與吸收[3]。膠原的特殊理化性質與生物結構,使其具有很高的營養特性與加工性能,所以有關膠原方面的研究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青睞。

目前膠原及膠原肽提取的方法有:酸提取法、堿提取法、熱水浸提法、中性鹽水解法、酶解提取法等[4],每個方法都各有其優缺點。迄今為止,酶解提取法是應用最廣泛、較為溫和、且能較好地保留樣品的生物活性的方法[5]。膠原及膠原肽的需求量在逐年增長,所以關于膠原及膠原肽提取技術的優化和原材料的安全性,最終產物的純度和提取率等問題將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為了加強人們對于膠原及膠原肽的了解,并為后期研究者提供相關資料,本文對酶法提取膠原及膠原肽的研究進行相關綜述。

1 膠原及膠原肽的性質和功能

1.1 膠原性質及功能

膠原是一種乳白色、不透明、無支鏈的功能性纖維蛋白質,它并不是特指某一個蛋白質的名稱,而是一個龐大的蛋白質家族的統稱,膠原的生物結構因原材料的種類、族系及組織的不同而各異。如今膠原的提取已經從陸生哺乳動物逐步轉向海洋水產生物[6],Raftery等[7]通過實驗得到三文魚皮(海洋)中提取的膠原可替代從牛腱(哺乳動物)中提取的膠原,且三文魚皮中提取的膠原有利于傷口愈合和皮膚修復,海洋膠原的深入研究與綜合利用,不僅有助于緩解海洋廢棄魚料對環境產生的負擔,還可增加膠原提取技術的原材料種類。

表1 常見膠原種類Table 1 Common types of collagen

蛋白質一般是雙螺旋結構,而膠原是三螺旋結構,其氨基酸組成主要是甘氨酸、脯氨酸、羥脯氨酸,其中羥脯氨酸是膠原的特色氨基酸[8]。特殊的結構造就膠原有異于其它蛋白質的性質,包括低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止血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等[9],普遍的加工溫度和短暫的加熱時間均不能使其分解,從而消化吸收較為困難、人體利用率低,但水解后吸收利用率可得到大幅度提高,且有助于食品中其它蛋白質的吸收。目前膠原方面的研究日趨增多,且國內外相關實驗也逐漸成熟,已發現了至少27種的膠原類型,膠原種類名稱因分類標準不同而異。根據它們在體內的分布特點,可將膠原分成間質型膠原、基底膜膠原和細胞外周膠原[10-11];根據膠原蛋白功能的不同,通常把Ⅰ、Ⅱ、Ⅲ、Ⅴ、Ⅺ、XXIV、XXVII型膠原稱為成纖維膠原,其余的稱為非成纖維膠原,見表1[12-13]。

1.2 膠原肽的性質及功能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31645-2018規定富含膠原的新鮮動物組織在水解到一定程度后,分子量在10 kDa以下時,稱為膠原肽[14]。膠原肽是由膠原衍生出來的物質,也稱為水解膠原,其擁有膠原所有的性質,還有多于膠原的特性:易透皮、抗氧化、抑菌、無凝膠屬性和降血壓;它與其它蛋白多肽的顯著區別在于脯氨酸和羥脯氨酸的含量明顯居高[15]。Cosgrove等[16]通過研究美國中年婦女膳食營養素攝入量與皮膚老化的關系,可得膠原肽具有延緩皮膚衰老,維持皮膚彈性,改善皮膚狀態等奇效。膠原肽不僅局限于美容護膚方面的使用,還在醫療器械、醫學藥品、食品(包含保健品)等行業有一席之地,榮稱為“皮膚的軟黃金”,可加速骨骼正常發育,提高骨骼堅固性,減少骨質增生的幾率,學者還在不斷挖掘它的潛在價值[17-18]。

2 酶提膠原的原材料

2.1 原材料的種類

膠原向來都是“工業寵兒”,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許多研究者也因其功能強大而投身研究中。為了得到安全性和純度都高的膠原,同時能提高提取效率,研究者正在不斷探索,尋找適宜的生物材料,因此有關酶提膠原的原材料種類正在擴充中。目前常用于酶提膠原的原材料主要有以下幾種:食用陸生哺乳動物皮膚、骨骼、內臟;可食水生動物魚皮、魚鱗、魚骨、魚肉等(海洋生物相對于陸生哺乳動物具有明顯的優勢,原料來源豐富低廉,魚皮、骨頭、鰭、頭、內臟、鱗片等魚類加工廢棄物“變廢為寶”);家禽副產物的綜合利用:雞、鴨、鵝的骨頭、皮、毛和蛋殼膜;生物技術及醫學應用中常用原材料有豬皮、鼠皮、鴨皮、蛙皮、鳥腳、牛跟腱等[19-20]。

膠原在不同種類的生物組織中分布位置是不同的,且長度也與原材料密切相關。以前工業中使用的膠原多是從牛、豬等陸生哺乳動物的皮膚中獲得[21],如今隨著研究技術的提高與不斷的創新,已逐漸將研究方向轉向水生動物領域[22]。由于我國海洋占地面積很大,海洋資源相對較雄厚,因此在水產品加工過程中會產生繁雜大量的下腳料,比如魚頭、魚皮、魚鱗、魚骨等,這些廢棄物大約占魚體總量的50%~70%,能將其“變廢為寶”是一項意義非凡的工程[23-24]。

2.2 原材料的預處理過程

從生物體中進行酶提膠原,所用到的生物材料中的脂肪、鈣質、非膠原成分與其它雜質的存在會影響膠原的純度,降低膠原的整體提取率[25]。因此在對生物材料進行酶提膠原的工藝之前,必須對其進行預處理過程。不同種類的生物材料,其所用到的預處理工藝過程和試劑均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幾個類別:

2.2.1 動物骨

2.2.1.1 脫脂 相關資料顯示脫脂不徹底的原材料(脂肪含量大于1%)會引起膠原產品的腥味較重,保質期大大縮短,影響成品的風味和質量[26]。劉麗莉等[27]通過將流動水清洗后的碎骨料采用有機溶劑靜置浸泡脫脂和乙醚低溫回流脫脂這兩種常用方法進行脫脂,發現使用第一種方法(正己烷、石油醚及乙醚三種溶劑)進行實驗,雖然脂肪的殘油率下降幅度較大,但總耗時長達48 h,而采用乙醚低溫回流脫脂,脫脂效果相當明顯,可以使殘油率降低至0.05%,因此最終選擇低溫乙醚回流脫脂方法。

2.2.1.2 脫鈣 動物骨骼組織是一種堅硬的結締組織,在脫鈣過程中,選取的方法要保證充分除去鈣質,且盡量減少脫鈣液對組織和細胞成分的損害,使用頻率較高的方法有[28]:螯合劑脫鈣,利用有機螯合劑能與金屬離子結合的特點,被用作脫鈣劑,其中10%與13%EDTA脫鈣液因配制簡便和操作快捷而廣泛運用于工業生產中;單純酸或復合酸脫鈣,使用的酸有鹽酸(15%~20%)、甲酸(5%~50%)、硝酸(8%~10%)、硫酸和三氯乙酸,其中硝酸與甲酸是工業生產者的偏愛;有相關研究表明當超聲波輔助脫鈣技術超聲波功率為220 W、超聲波頻率為25 kHz、超聲波處理時間為0~6 h為最佳處理條件;低溫-微波脫鈣技術的關鍵控制點在于溫度和微波參數,實驗溫度需控制在15 ℃左右,使用的微波是一種高頻電磁波,頻率為300~300000 MHz,波長為1 mm~1 m[29-30]。

2.2.2 動物皮

2.2.2.1 脫脂 動物皮脫脂方法主要包含四種:酶解法:王萌萌[31]以林蛙皮為原料,用濃度為5%的脂肪酶進行脫脂,脫脂效果顯著,最終提取的膠原結構完整,膠原提取率最高達到80.1%;復合鹽溶液與脂肪酶聯合脫脂法:馬艷等[32]將脂肪酶、NaHCO3與NaCl復合鹽溶液成功應用于雞翅脫脂研究中,分別進行了三組實驗(堿性脂肪酶作用、復合鹽溶液作用、酶+理化方法作用),發現使用復合鹽溶液與脂肪酶聯合脫脂的效果較好,脫脂率可達到70.88%;脫脂液法:脫脂液是由Na2CO3配成的濃度為5%~10%的溶液,容易制備但需提前配制備用;有機溶劑萃取法(正己烷等)。

2.2.2.2 去除皮中的非膠原及色素成分 一定濃度的NaCl溶液和異丙醇溶液可有效去除原料中雜蛋白成分,劉霞等[33]將新鮮豬皮去掉皮下脂肪后,用10%的NaCl在室溫條件下浸泡12 h以除去鹽溶性蛋白,結果表明酶提豬皮膠原顯現較好的結構完整性;動物皮中的色素成分的去除也是前處理的必要步驟,一般在室溫條件下使用NaOH浸泡幾小時可除去。

2.2.3 水產動物的皮、骨、鱗、肌肉等 膠原廣泛存在于水產動物的皮、骨、鱗、肌肉等部位,魚鱗和魚皮中膠原含量豐富,魚鱗膠原占魚鱗總蛋白的10%~40%,且其脂質含量較少;魚肉中的膠原含量匱乏,研究顯示只占總蛋白的3%[34]。水產動物除了膠原,還含有少量非膠原成分和脂肪。從其中提取膠原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它的預處理工藝也在不斷摸索和優化中。

目前水產生物的脫脂技術主要可分為四種:物理法(壓榨法、離心法、超聲波法、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和乳化法)、化學法(有機溶劑萃取法和堿皂化法)、酶法和復合法[35]。丁浩宸等[36]用有機溶劑乙醇對南極磷蝦肉糜進行脫脂試驗,得到南極磷蝦肉糜的脫脂率為97.76%,在有些情況下,將有機溶劑進行復配使用,會得到更好的脫脂效果;化學法中的堿性皂化法多用于工廠生產,但有研究顯示此方法加入堿性物質量如果過多,會導致魚類組織破壞和蛋白質變性[37];許慶陵等[38]使用酶法對鰱魚肉進行脫脂,最終脫脂率達到98.11%,酶法作用條件較為溫和,可有效地去除脂肪。方法之間無優劣之分,在實際的生產中,需要綜合考慮原料的種類、作用時間、作用部位、成本等因素,選擇合適的脫脂方法。除去水產生物中的雜蛋白的方法主要有三種:攪拌浸泡處理法、超聲波輔助分離法、浸灰法。攪拌浸泡處理法需要不停攪拌,耗時耗力耗能,且會產生大量的廢水,不利于后期膠原蛋白的提取,幾乎已被淘汰;浸灰法相比于其他方法來說,耗時較長,但這種方法可最大限度地去除魚皮中的脂肪和雜蛋白。超聲波輔助堿法,在低溫下能提高效率,使得魚類組織中的雜蛋白快速分離,達到較好的除雜效果[39-40]。綜合以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超聲波輔助堿法是比較有效,且有利于保護產物生物活性的方法。

3 膠原及膠原蛋白肽的檢測

在對酶提膠原技術進行大量研究的同時,也應對酶提產物-膠原和酶解膠原產物-膠原肽的性質方面做一些相應的研究。對于膠原和膠原蛋白肽的性質檢測是重要的步驟,這樣才能保證最終產物符合國家標準。對比國內與國際的膠原檢測項目相關標準,可得物理性能檢測基本相同,但對膠原的生化特性的檢測方面,國際標準要相對嚴格許多。

3.1 膠原性質檢測

3.1.1 純度檢測 目前的實驗中多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來測定膠原的純度及分子量。也可通過分光光度計測定膠原中羥脯氨酸含量來計算所提取的膠原純度,羥脯氨酸僅存在于膠原、彈性蛋白、伸展蛋白中,約占氨基酸含量13%,可以通過測定膠原中羥脯氨酸含量來間接得到膠原的分子量,以確定膠原的純度。張艷艷等[41]采用雞胸軟骨為原料,以酶法提取其中的膠原,通過SDS-PAGE電泳,結果顯示膠原含有一條較粗的α帶和一條較細的β帶,氨基酸分析得羥脯氨酸為99殘基/1000氨基酸殘基,因此證明提取到的膠原為純度較高、且活性較強的II型膠原。

3.1.2 結構完整性檢測 從動物體中提取膠原所用的方法不同,那么所得膠原的種類有可能會不同。膠原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其結構的完整性,萬剛濤等[42]以紅鰭東方鲀魚為原料,分別采用酸提取法和酶提取法來提取其皮中的膠原,將所得膠原分別經紫外光譜分析、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和SDS-PAGE電泳測定,確定兩種提取方法得到的膠原均符合Ⅰ型膠原蛋白的特征,結構具有完整性。

3.1.3 溶解性檢測 酶提膠原的溶解性是其重要的功能特性之一,影響因素復雜繁多,需要測定水溶性和酸溶性,可用氮溶解指數(nitrogen solubility index,NSI)來表示。有研究表明采用酶解技術提取膠原,其溶解性和乳化性會得到顯著的提高,胡建平等[43]以魚鱗為原料,利用胃蛋白酶在酸性(乙酸、鹽酸、檸檬酸)條件下酶解得到膠原,對其進行性質檢測,可得出膠原的溶解性均很好。曾慶祝等[44]通過比較不同方法從魷魚皮中提到的膠原的水溶性和酸溶性,結論為熱水法和酶法提到的膠原的水溶性和酸溶性均好于酸法。

3.1.4 降低抗原性 低抗原性是膠原的特性之一。李曉輝等[45]關于超高壓及酶解兩種方法處理虹鱒魚過敏原Ⅰ型膠原蛋白的對比實驗,結果表明經超高壓處理后,Ⅰ型膠原抗原性隨著壓力的升高呈現先降低后上升的趨勢,超高壓處理條件最優化時得到的Ⅰ型膠原抗原性降低42.66%;采用胰蛋白酶可使Ⅰ型膠原抗原性消減97.69%。表明使用酶處理膠原對降低抗原性更為有效。

3.2 膠原肽性質

膠原肽的吸油性、乳化性、吸水性、保水性、起泡性及泡沫穩定性是其用于工業生產中需要衡量的重要特性。如膠原肽的吸水性與保水性可應用于女性美容、醫美治療、化妝品行業;膠原肽的乳化性和起泡性可用做啤酒、罐頭、起泡性飲料等。

3.2.1 吸油性 膠原肽的吸油性是其特性之一。賈冬英等[45]總結不同研究者的實驗成果,將膠原肽、大豆脫脂粉、大豆濃縮蛋白及大豆分離蛋白四種蛋白質產品進行吸油性對比,可得出均是用離心法測得的吸油性,膠原肽的吸油性為1.37 mL/g,大豆脫脂粉的吸油性為0.80 mL/g,大豆濃縮蛋白的吸油性為1.01 mL/g,大豆分離蛋白的吸油性為1.20 mL/g。當然不同研究者的操作可能存在差異,如所用油脂類別、離心時間和溫度等,但由結果可看出膠原肽的吸油性明顯更高。

3.2.2 乳化性 膠原肽的乳化性目前實驗中多使用離心法測定。瞿葉輝等[46]對馬面魚骨膠原多肽粉功能性質進行相關研究,比較不同分子量多肽及酪蛋白磷酸多肽乳化性能隨離心轉速的變化,發現小分子多肽的乳化性降低,大分子多肽及酪蛋白磷酸多肽的乳化性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因此測定膠原肽的乳化性時,應當將離心轉速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轉速不宜過高。

3.2.3 水合性質 包含吸水性和保水性兩種特性。有相關研究表明酶法提取的膠原的吸水性大于熱力法提取,但是熱力法提取的膠原的保水性大于酶法提取[47]。關于膠原肽的吸水性和保水性要選用一個物質(酪蛋白、甘油)進行對比,然后用測定水分含量的方法測定得出膠原肽的水合性質。

3.2.4 起泡性及泡沫穩定性 起泡性是指膠原肽產生泡沫的能力,泡沫穩定性則是泡沫保持穩定的能力。起泡性在以往實驗中多是采用均質設備,設定的時間與轉速和原料息息相關,由均質停止時泡沫的體積可得出起泡性。泡沫穩定性則是需要在相同條件下測量多組起泡性的值,衡量泡沫穩定性。

3.3 酶提技術產物純化

可用于膠原的純化方法包含鹽析法、離心法、電泳法、透析法和色譜法,其中鹽析法、離心法和電泳法這三種方法是最常用的。實際生產中比較建議采用兩種及以上方法混合使用,單使用一種方法對膠原無法達到完全的分離純化。鹽析法一般采用高濃度NaCl;離心法常選用制備型低溫超速離心機;電泳法多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法(SDS-PAGE),該法既可用于膠原蛋白的分離純化,還可用來測定膠原蛋白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有研究者[48]用破碎、酶解、鹽析三步法提純蘇尼特羊骨骼I型膠原蛋白,先去除骨頭中的非膠原物質,然后向沉淀中加入10%的胃蛋白酶,在4 ℃的條件下消化24 h,以14000 r/min離心40 min。棄沉淀向上清液中加NaCl,使它終濃度達到0.9 mol/L,靜置過夜,再離心,得到沉淀Ⅰ型膠原蛋白,從而達到純化的目的。通過SDS-PAGE法進行驗證實驗所得產物,由電泳圖可清晰得出是SDS-PAGE純度級別的Ⅰ型膠原蛋白,所以可得通過此方法的酶提產物純度相對較高。

4 酶提膠原優化工藝及輔助技術

4.1 酶的種類

酶的選擇對于膠原的提取是至關重要的,目前完全工業化的酶主要是微生物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堿性蛋白酶及復合酶)、植物蛋白酶(菠蘿蛋白酶、無花果蛋白酶及木瓜蛋白酶)、動物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動物蛋白水解酶)和風味復合酶。孟昌偉等[49]把鮰魚骨作為原料,用堿性蛋白酶和風味蛋白酶對其進行分步酶解制備骨膠原肽,探究這兩種酶的最佳酶提工藝條件。實際生產中,比較常用到的是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微生物蛋白酶與動物蛋白酶和植物蛋白酶相比有溶解性好、活力高的特點,且對蛋白質作用強烈,適合對蛋白質進行較深程度的水解。酶提膠原技術所選取的酶要具有專一性,針對不同的底物,需要選擇合適的酶,且其不會隨著反應的進行變性而產生異味。當發現使用單一酶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那么則要考慮采用復合酶系的方法進行實驗[50]。

4.2 其它因素

酶解提取膠原的過程中,為了得到純度更高的膠原和提高整體的提取效率,還有一些因素也在考慮范圍內。酶的種類選取是第一步且是最為重要的一步,但酶的添加量、酶解溫度、酶解pH、酶解時間、料水比等因素也必須嚴格控制。王萌萌等[51]在林蛙皮膠原蛋白的提取過程中,直接選定了胃蛋白酶作為本次實驗的酶,然后采用單因素法控制實驗條件,設計了一個四因素三水平的實驗,選定酶用量、作用時間、pH、料液比四個因素,最終通過結果分析得出用胃蛋白酶水解林蛙皮制備膠原蛋白的最佳酶解工藝條件為:加酶量0.3%、酶解時間36 h、料液比1∶50 g/mL、pH2.0,在此條件下膠原蛋白提取率最高達到80.1%。關于酶的選擇是一個實驗成敗的關鍵性因素,所以往往需要先選定3~4個酶,然后通過實驗確定最為適合的酶,酶的選擇和酶的價格及所要作用的原材料密切相關。任萌等[52]研究了關于酶法提取雞蛋殼膜膠原蛋白的工藝,先選定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對它們進行正交實驗分析,并考察了pH、時間、酶用量對蛋殼中膠原蛋白提取率的影響,最終實驗結果顯示,采用木瓜蛋白酶、pH4.0、酶用量6%、酶解時間5 h條件為最優工藝路線,膠原蛋白平均提取率為0.91%。

4.3 酶提膠原及膠原肽的輔助技術

隨著酶制劑工業和食品產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外學者也在逐步探索有關各種酶應用的機理及它們在食品各大領域的使用。人們發現酶提技術反應溫度低,反應速率快,無環境污染,蛋白純度高,理化性質穩定且易于人體的消化,是近年來國際上普遍認可的最先進的生產方法,但酶解技術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動物膠原的提取一般采用復合法,通過一些輔助技術與酶法結合,可有效提高膠原蛋白提取率和膠原及膠原肽的純度。

4.3.1 超聲波輔助技術 超聲波是一種在酶提技術前提下,通過外加物理場來提取原材料中的膠原的方法。超聲時間對于超聲波處理技術起決定性的作用,張曉潔等[53]用超聲輔助提取兔皮膠原并研究其理化性質,得出結論在超聲功率45%(總功率650 W),頻率20 kHz,超聲時間25 min條件下,其提取率比相同條件下常規酶解提高20%。超聲波技術是一種快速且能較好粉碎樣品的物理輔助方法,有利于提高后期酶提的效率及酶提產物的得率。

4.3.2 超高壓輔助技術 超高壓技術可用于輔助酶法進行動物骨的膠原提取,屬于一種非熱力加工技術,通過控制時間、壓力、溫度,能夠降低膠原的抗原性,基本不改變所選用酶的pH。李曉輝等[54]將超高壓處理的樣品和未經超高壓處理的樣品進行對照實驗,得出壓力的升高對于虹鱒魚I型膠原的分子質量基本沒有影響,而且有助于降低膠原的抗原性。

4.3.3 微波輔助技術 微波技術是利用微波對細胞的輻射作用、破壁功效和較強的局部加熱作用,可以將膠原的三維螺旋結構松散化,為后續酶解反應提供更多的酶解位點,使得膠原更易溶出。馮遠[55]關于微波輔助酶法提取草魚魚鱗膠原的工藝研究,分析了微波處理時間對草魚魚鱗膠原酶解法提取的輔助效果,實驗中得出微波處理20、40、60 s草魚魚鱗膠原提取率與單獨使用酶解法比較均得到了提高,且提取的時間也明顯縮短。實驗所得到的最適工藝條件是:微波功率400 W、微波溫度50 ℃、處理40 s、而后酶解2 h,膠原蛋白的提取率可高達55.47%。微波處理時間可影響膠原提取率,過短會導致破壁效果不佳,過長會導致膠原提取不完全或大量損失[55]。

4.3.4 微射流輔助技術 微射流是一種高壓均質技術,是在超高壓的壓力作用下,對流體混合物料進行強烈剪切、壓力瞬間釋放、高頻振蕩等綜合機械力,從而達到較優的超微化、微乳化和均一化效果。目前使用的多是動態高壓微射流技術,但該技術并沒有大量投入使用,仍然在不斷嘗試當中,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超高壓均質技術,它可對蛋白酶的活性及構象產生影響,從而提高酶的活性[56]。

4.3.5 高壓脈沖電場輔助技術 高壓脈沖電場技術是隸屬于高壓電場技術,是一種非熱處理技術,通過高壓脈沖電源在兩個電極之間形成脈沖電場,然后對兩電極間的物料反復施加高電壓的短脈沖進行處理。姜薇等[57]使用高壓脈沖電場技術輔助胃蛋白酶的方法提取鹿托盤膠原蛋白,本次實驗的最佳提取條件為:胃蛋白酶添加量2%、脈沖數8、電場強度20 kV/cm,該條件下鹿托盤膠原的提取率可達73.27%,與普通酶法相比,高壓脈沖電場輔助提取膠原的得率提高了10.34%,且較為省時。

5 膠原及膠原肽的應用

5.1 膠原的應用

膠原屬于一種自然界中的可再生資源,酶法制備的膠原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低抗原型,目前在食品、美容、醫學行業得到廣泛應用。膠原以一種添加劑的形式加入飲料、乳制品及其他食品中,優化食品的功效。利用膠原成膜性的特點,可用作食品的(肉類、魚類等)保護膜和肉食品標簽;酶提膠原與人體皮膚的膠原結構相像,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添加膠原的美容產品應用于人體多是通過外用、口服、針劑輸入的方法;膠原是一種天然的生物醫學材料,將其運用于燒燙傷患者的損傷皮膚組織上,有利于傷口的愈合,已應用于臨床醫學治療領域[58-60]。

5.2 膠原肽的應用

當前國內的膠原肽產品類型主要以沖泡粉劑為主,其次是口服液,然后是護膚產品,如面膜、乳液、保濕霜等,與國外多元化的產品相比,國內開發則顯得過于單一。膠原肽能降低血甘油三酯和膽固醇,且能激活脂肪酶的活性,因此可應用于功能性食品(營養保健品和減肥類食品)的研發當中[61]。膠原肽[62]不僅可直接用作基料來生產各種飲料、食品、美容產品,還可用于面包、糕點及冰淇淋中的發泡劑、穩定劑、乳化劑。人體與膠原肽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能抑制血壓上升、提高骨骼強度和降低骨質增生的幾率、維持胃部的正常機能[63]。因此膠原肽的應用與開發還需科研工作者們進一步擴展。

6 結語

酶法提取膠原相對于酸法浸提、堿提法、熱水提法而言,較為溫和且效率更高,產物的活性保留程度更好,但總體成本略高,在工業生產中仍不能大規模地使用,因此本文在盡量降低成本且不影響生產效率的前提下,綜述了如何對酶提工藝進行優化處理。

如今膠原及膠原肽的應用逐漸普及化,所以提取膠原的原材料的范圍還需進一步擴大,未來膠原及其肽提取技術的發展方向應與高新技術聯系在一起,膠原的純度和安全性也應當引起強烈重視。國內的膠原行業依然處于起步階段,應多進行國際交流,優化相關技術。為了膠原產業的蓬勃發展,國家應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來規范膠原及其肽產品市場,企業應當遵守行業規則來加工膠原及膠原肽產品,研究者應當探索新技術提高膠原及膠原肽的得率。

猜你喜歡
脫脂酶法膠原蛋白
低脂/脫脂牛奶一定比全脂牛奶更健康嗎
低脂/脫脂牛奶一定比全脂牛奶更健康嗎
想不到你是這樣的膠原蛋白
根本沒有植物膠原蛋白!
美國肉參膠原蛋白肽對H2O2損傷PC12細胞的保護作用
酶法制備大豆多肽及在醬油發酵中的應用
Sn-2二十二碳六烯酸甘油單酯的酶法合成
脫脂對3種豆類淀粉理化性質的影響
酶法降解白及粗多糖
擠壓膨化輔助水酶法提取米糠油工藝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