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建檔立卡學生資助育人的問題及路徑探索

2020-08-31 15:51刀劍曹紅輝李藝
學習周報·教與學 2020年30期
關鍵詞:資助育人

刀劍 曹紅輝 李藝

摘 要:學校面對建檔立卡學生在資助育人過程中心理、學業、思想道德等亟待解決的問題,轉變思路,更加關注學生心理、品質、人格及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探索建立“助困--扶智、扶志——能力開發——能量傳播”四位一體的資助育人路徑。

關鍵詞:建檔立卡;資助育人;路徑

“學生資助是一項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關教育公平,事關社會公平,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盵1]經過多年努力,我國高等教育資助體系不斷完善,“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承諾基本實現,學校充分認識到,只有將建檔立卡學生培養成才,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及家庭的命運,才能有效阻止貧困的代際傳遞。學校工作重點,在確保經濟資助有效開展的前提下,重點轉向資助育人。

一、建檔立卡學生資助育人的重要意義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做出重要指示:要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困難群體,確保不漏一村,不漏一人。2019年陳寶生部長強調,“要精準摸排,不漏掉一個建檔立卡學生?!苯n立卡學生在學校資助的特殊困難群體中占比很大,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攻堅階段的關鍵期,高校對這類學生的資助工作愈發重要,每一名學生都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希望,資助好、培養好、引導好、教育好每一名建檔立卡學生,做好“扶志”與“扶智”工作,是幫助一個家庭實現脫貧的重要手段。

二、建檔立卡學生資助育人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普洱學院2019-2020學年在云南省教育扶貧數據庫中建檔立卡學生共1998人,占全校學生的16.82%,其中漢族學生1196人,占59.8%;其他少數民族802人,占40.2%,少數民族中含阿昌族、布朗族、普米族3個特少民族。這些學生絕大部分來自我國西南邊陲云南省保山、麗江、普洱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等10個市州的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集邊境和民族地區于一體,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主戰場中邊境縣數量和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的片區。2019-2020學年這些學生獲得的資助每人不少于3800元。

面對這一特殊群體學生,我校在開展資助育人工作中,面臨以下問題。

(一)物質貧困引起的異常心理問題

建檔立卡學生,因原生家庭經濟上困難,物質上貧乏,很多孩子承受了這個年齡段本不該承受的心理負擔[2],造成部分學生性格孤僻,不善表達自己的想法,不主動與人交往,不愿主動融入班級,人際關系緊張,出現不合群現象。而物質貧困與異常心理有直接的關系,家庭經濟條件差,無力支付學費和生活費時,極易產生自卑、焦慮、敏感、敵對、偏執、嫉妒、虛榮等異常心理。

(二)基礎教育薄弱引起的學業問題

居住在少數民族集中連片區的建檔立卡學生,接受的基礎教育質量低,學習基礎差,部分民族學生基礎教育階段接受母語和漢語雙語教育,到大學后適應性差,外語、普通話計算機等學習與普通學生相比需付出更多時間與精力,承受了比普通學生更大的學業壓力,努力后沒有進步的情況下,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和自暴自棄的情緒。部分建檔立卡學生因語言表達、溝通交流等綜合能力欠缺,影響到個人就業,引發焦慮。

(三)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缺失引起的誠信、感恩意識淡薄

當前,在建檔立卡學生中誠信缺失的具體表現為助學貸款未按期償還、申請材料缺乏真實性、使用資助資金進入娛樂場所、酗酒等;部分學生長期受到資助與幫扶,產生了“等、靠、要”的依賴心理,認為資助是理所應當,感恩意識淡薄;不思進取,自立自強意識不足,不主動參與實踐。

三、建檔立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徑

通過座談會、問卷調查、輔導員談心談話等形式,了解建檔立卡學生需求,從生存背景、心理、就業、文化等方面多角度探索建立“助困——扶智、扶志(勵志、感恩、誠信、心理咨詢)——能力開發(就業創業、技能、考證)——能量傳播(宣傳、教育、引導、)”的四位一體的資助育人路徑。

(一)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干預體系

強化對建檔立卡學生心理篩查、干預和疏導,心理咨詢中心、輔導員、心理委員三級分工協作,掌握建檔立卡學生的家庭情況及學生生活、學習、心理動態。開展心理情景劇等活動,幫助建檔立卡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釋放壓力,培育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對癥下藥,加強學業、就業指導和能力提升

通過調查分析,針對建檔立卡學生需求、意愿,建立一對一幫扶或“學習共同體”;輔導員開展學業指導,幫助學生制定好每學年、學期學習規劃,傳授學習策略和方法,促進學業進步,增強學生自信心,為其步入社會打下牢固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基礎;鼓勵建檔立卡學生參與勤工助學,在實踐中提升綜合素質;輔導員配合招生就業處,了解學生就業需求,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開展面試禮儀、升學考試等培訓,有針對性的進行招聘信息推送。

四、結束語

資助育人的重心在于強調大學生如何從“受助”到“自助”的過程轉變,[4]最終將“自助”發展為“助人”,形成資助工作的良性循環。高校資助育人是一個系統工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加強學生學業、就業指導和生存技能的發展,更多地關注學生心理、人格、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2019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N].人民日報,2020-5-21.

[2]呂玉.高校發展型資助育人模式初探[J].應用研究,2018.(01):60-63.

[3]項價春.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自護與人工作研究--以安徽師范大學精準和科學育人工作為例[J].齊齊哈爾示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8.(05):78-80.

[4]邱亞洪,感恩教育融入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方法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3):76-78.

作者簡介:

刀劍,普洱學院學生工作部(處)實習研究員

★ 基金項目:云南省學生資助管理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資助育人現狀成效及模式探究--以普洱學院為例”(項目編號:XSZZ1919)

猜你喜歡
資助育人
高校資助育人與其校園文化的耦合機制研究
大學生資助育人效果評估指標研究
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育人探析
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研究
論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讓陽光點亮你的生命
微信平臺對提升高校資助育人功能的實效性分析
中華傳統文化與資助育人的“四化一體”融合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