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疝氣運用傳統手術和腔鏡下手術治療的臨床價值探討

2020-09-02 06:39邱俊然
中外醫學研究 2020年18期
關鍵詞:傳統手術并發癥

邱俊然

【摘要】 目的:分析傳統手術及腔鏡下手術對小兒疝氣的臨床治療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就醫的90例疝氣患兒,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兩組,每組45例。研究組以腔鏡作為輔助開展微創手術治療,對照組接受傳統手術治療,對比兩組手術基本情況、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結果:研究組手術切口小于對照組,手術時長、下床用時、住院用時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44%,低于對照組的1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復發率為2.22%,對照組為11.1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腔鏡下手術治療小兒疝氣效果顯著,預后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小兒疝氣 腔鏡下手術 傳統手術 并發癥

doi:10.14033/j.cnki.cfmr.2020.18.0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20)18-00-03

The Clinical Value of Traditional Surgery and Endoscopic Surgery in Treatment of Hernia in Children/QIU Junra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18): -3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raditional surgery and endoscopic surgery in treatment of pediatric hernia. Method: Ninety children with hernia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the authors hospital from May 2017 to May 2018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ssisted by endoscop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surgery. The basic operation situati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surgical incis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and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4.44%,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7.78%),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2.22% in the study group and 11.11%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Endoscopic surgery for children with hernia is superior to traditional surgery in overall rehabilitation effect, with better prognosis and higher safety in application.

[Key words] Pediatric hernia Endoscopic surgery Traditional surgery Complication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wei, Shanwei 516600, China

小兒疝氣屬于外科多發小兒疾病,導致該病發生的原因主要為先天因素,如低體重、早產等原因導致發育不完全,鞘狀突、臍環等未能正??s小、關閉。該疾病根據不同病因可分為腹股溝疝、臍疝?;純耗挲g低于1歲時腹股溝疝可能實現自愈,超出這一時間段可擇期手術治療;而若臍疝年齡逐步增長至4歲,或發現臍環直徑在2~3 cm,通常也需接受臨床治療[1]。疝氣在男童中發生率較高,對小兒的正常發育有一定影響,需通過手術療法解除疝氣。以往采用的傳統手術方法雖可獲得較好改善作用,但因患兒耐受力較低,手術切口相對較大,導致患兒發生術后并發癥的概率較高[2]。為降低手術對患兒的損傷,有研究提出采取腹腔鏡作為輔助工具展開微創治療,以此減輕術中出血,降低手術創傷性,促進患兒病情康復[3]。為進一步探討小兒疝氣有效治療術式,本文就傳統手術、腔鏡下手術對該病的臨床治療價值展開分析,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就醫的疝氣患兒90例。納入標準:經臨床檢查證實為疝氣,患病時間≤1年。排除標準:存在既往手術史;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患兒自身免疫力較差,對麻醉、手術耐受差。采取隨機方法將患兒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各45例。研究組男37例,女8例;年齡1~7歲,平均(3.16±0.54)歲;單側疝氣40例,雙側疝氣5例。對照組男35例,女10例;年齡11個月~8歲,平均(3.25±0.73)歲;單側疝氣39例,雙側疝氣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純杭覍倬邮苁中g治療方案,了解研究內容自愿參與并簽訂同意書,研究獲得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治療。術中體位:仰臥位;麻醉:氣管插管麻醉;施術部位:腹部側面橫紋位置;手術方式:做1~2 cm斜切手術開口,對皮下組織行切開處理,確定疝囊所在位置后,對疝囊進行完整剝離處理,若疝囊口較大,可選擇牽引游離精索向上后,對內環進行適當縫合,保證精索得到完全暴露,對疝囊進行高位結扎處理,并采用電凝法止血,對切口進行縫合處理,縫合中注意皮下組織、皮膚貼合性,完成后在切口處使用無菌貼。

研究組采用腔鏡下手術治療。術前工作:禁食6 h,禁水4 h,

為避免損傷膀胱,獲得較好手術視野,術前引導患兒排空膀胱;手術過程:術中采用仰臥位并引導患兒保持頭低腳高位,患者平臥于手術床,抬高臀部坐墊,氣管插管麻醉,消毒鋪巾。臍部下方切口5 mm,將氣腹針置入切口搭建氣腹,氣腹壓力7~9 mm Hg,控制氣體流量為2~2.5 L/min,將氣腹針拔出并將穿刺器(5 mm)置入腹腔,明確患處內環口、精索、血管、輸精管情況,分析有無隱性疝。明確腹部情況后,采用帶線疝針進行穿刺,位置為腹股溝韌帶中線向上2 cm位置,在腔鏡視野下避開精索、血管等組織,對內環口進行環繞處理,穿刺一周后拉線打結,完成高位結扎。若在探查過程中發現隱性疝,應當檢測凹陷深度、橫經,若均在1 cm以上,且無對稱性,缺乏生理性,則可確定為隱性疝氣,告知家屬后開展下一步治療。兩組術后均接受相同護理。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手術情況,包括手術切口、手術時長、下床用時及住院用時,以及并發癥情況,隨訪6個月記錄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以SPSS 18.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研究組手術切口小于對照組,手術時長、下床用時、住院用時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44%,低于對照組的1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

隨訪6個月后發現,研究組復發1例(2.22%),對照組5例(11.1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字2=2.86,P>0.05)。

3 討論

小兒疝氣屬于常見性小兒外科疾病,發生率在1%~4.3%,且從性別而言,男童較女童更易發病,在小兒疝氣的發病中,以腹股溝疝氣較為多見[4]。發病原因主要在于鞘狀突閉合不全,鞘狀突功能在于使睪丸或子宮圓韌帶得到固定,如關閉不全將使網膜、小腸、卵巢、輸卵管等進入其中,導致發生疝氣?;純吼逇馔ǔ0l生于娩出后2~3個月,癥狀可表現為排尿困難、運動劇烈、咳嗽、哭鬧、便秘等,往往改為平臥位后癥狀可改善[5]。疝氣對患兒的生殖系統、消化系統發育造成阻礙,若發生嵌頓可能出現腹痛、發燒等,病情嚴重可能導致腸道壞死,對患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發現病情后需做好評估,判斷是否存在自愈可能,并展開積極治療。

小兒疝氣的傳統治療方法為疝囊高位結扎術,該項術式能夠幫助處理疝氣,解決疝氣擠壓狀況。但手術在腹股溝采取較大切口展開操作,也就難以避免地出現較大創傷,尤其是在腹股溝生理解剖構造、術區神經等損傷,致使患兒預后康復不夠理想,手術創傷性較大,出現并發癥的概率相對較高[6]。腔鏡下手術屬于新流行的微創治療術式,將腹腔鏡作為輔助開展疝氣手術,創口較小,有助于患兒的術后恢復,且術中可利用腔鏡對患兒的腹腔疝氣情況進行觀察,明確有無隱性發病,及時進行處理,避免患兒接受二期手術,進一步降低手術風險[7]。

腹腔鏡手術為外科治療的發展趨勢,隨著技術、儀器的不斷進步,其在臨床中的應用頻率、效率得到提高,逐步取代部分開放手術,在降低手術創傷性、并發癥發生率上獲得較好效果。小兒疝氣采取腔鏡下手術治療的優勢主要在于:(1)術后恢復好。腔鏡下手術屬于微創操作,患兒受到的創傷較少,術后疼痛感較為輕微,有助于術后的恢復,在實際應用中,通常手術結束4 h后可進食,有利于患兒的恢復,術后恢復效果較理想。手術操作便捷,術中可獲得清晰、全面的術野,有利于手術順利進行,在較廣視野下對患兒的內環口進行縫合結扎處理,可進行較為準確的高位結扎處理,手術治療效果更優[8]。通過腔鏡輔助治療,開口細小,患兒的瘢痕較輕,部分對外觀美觀具有一定要求的家屬對這一術式的接受程度更高,可避免家屬不滿引發糾紛。(2)組織保護性強。采取腹腔鏡作為輔助,能夠在不破壞腹股溝構造的情況下展開結扎治療,有利于保護提睪肌,且無須進行精索游離處理,進一步減輕了對于組織的損傷,有效保護組織的完整性,防止手術對患兒神經、血管產生損傷,進而可避免因缺血導致術后發生睪丸炎等并發癥[9]。同時,組織受到的手術創傷較低,則患兒術后組織的恢復能力更強,故該項術式的術后康復作用更突出。(3)減少并發癥。腹腔鏡的應用為施術醫生提供了清晰的術野,相比傳統醫生憑借解剖經驗展開手術治療,腔鏡下施術更為科學,清晰、開闊的視野使醫生對施術部位的把握更準確,有效減少誤傷。在施術過程中,無需對疝囊進行分離,故患兒出現出血、血腫等不良反應的概率較低,有助于術后恢復[10]。同時,相比開放性手術,采用腔鏡代替直視視野,患兒組織暴露性較小,發生感染、陰囊膿腫的概率相對更低。(4)全面觀察。通過腔鏡對患兒的腹腔情況進行全面性觀察,能夠明確患兒疝氣發病具體情況,對于存在隱性疝的患兒而言,可有效排查隱性病變,通過術中全面性檢查防止二次手術風險。通過腔鏡手術治療,能夠對雙側內環口同時進行探查,無論單側、雙側治療都可只打開1個切口,有效減輕術后瘢痕程度[11]。在降低瘢痕的同時,因手術操作借助腹腔鏡監控,若施術者技術相對成熟,可大大縮短手術治療時間,有利于患兒術后康復。

為進一步預防術后并發癥,在開展腔鏡下手術治療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對血管的保護,穿刺過程中避免對血管造成損傷,防止發生戳孔血腫。在實施穿刺的過程中,可借助腹腔鏡,將鏡頭移動到腹壁附近,以獲得對腹壁下血管的高度清晰觀察,借助腹腔鏡避開患兒血管后穿刺。若患兒仍發生血腫,可采用壓迫法止血。同時,在處理疝囊過程中,應當注意疝囊是否存在疝氣殘留,導致疝氣殘留的原因通常為結扎內環口前未能實現陰囊氣體的完全排出,因此在對內環口進行結扎處理前,應當先行確認陰囊氣體已全部排出,進行細致檢查后方可將結扎線拉緊。若術后發現陰囊脹氣,明確患兒是否為病情復發,若非復發則氣體可自行吸收。手術過程中,施術者應當采用手指輕按方式明確內環口位置,穿刺針沿內環口進入,在縫合過程中,應當防止縫合過深;穿刺針在腹膜穿行過程中,應注意觀察針尖,程度為隔腹膜可見,防止對輸精管、血管、精索造成損傷。在縫合前,應當對皺襞進行仔細探查,避免出現褶皺漏縫,降低術后復發可能。在開展腔鏡下手術治療的過程中,發生術后并發癥的原因通常為施術者技術水平不足、穿刺速度過快、術中判斷失誤、患兒不配合等,為保障手術治療的效果,需施術者加強技術鍛煉,規范開展各項操作,并完善圍術期護理及管理,通過綜合性手段進一步減少術后并發癥,提升手術治療的安全性[12]。

本項研究中,研究組手術切口小于對照組,手術時長、下床用時、住院用時均短于照組(P<0.05),傳統手術屬于直視條件下展開的手術,需通過較大切口實現疝囊全部暴露,雖大切口可獲得較為清晰的術野,且在直視條件下操作更易,但對于患兒的機體組織損傷較大,術后恢復速度較慢,故對照組患兒臨床各項指標均明顯高于研究組。此結果與張少林等[13]研究基本一致。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44%,明顯低于對照組17.78%(P<0.05),原因在于腔鏡下手術治療具有切口小、創傷低等優勢,借助腹腔鏡能夠獲得較好的高位結扎效果,可降低手術應激作用,有利于患兒的術后恢復。研究結果提示,研究組復發率為2.22%,對照組復發率11.11%,但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腔鏡下手術復發率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區別,其原因可能在于腔鏡下手術過程中發生腹膜撕裂,或結扎未能達到完整荷包效果。提示外科應當重視對科室內腹腔鏡手術的專題培訓,通過培訓交流提升外科醫生的手術技術水平,提高施術者應對術中特殊情況的能力[14]。

綜上所述,疝氣患兒腔鏡下手術治療整體康復效果優于傳統手術,具有較高安全性,有助于觀察隱性疝,獲得更全面的治療效果,故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張春揚.腹腔鏡與傳統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處方藥,2017,15(10):129-130.

[2]李記超,張瑩,劉佳.小兒疝氣應用微型腹腔鏡與傳統手術治療的效果研究[J].臨床研究,2016,24(6):193-194.

[3]郭健童,梁健升,呂少霞,等.傳統手術和腹腔鏡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7,25(22):8-10.

[4]高盛貴.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下小兒疝高位結扎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效果對比[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9):164-165.

[5]曾科,溫志雄,袁德漢.小兒腹腔鏡疝氣修補術和傳統小兒疝氣高位結扎術的對比研究[J].當代醫學,2019,25(4):69-71.

[6]邱翠銀.腹腔鏡下小兒疝氣手術舒適護理效果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1):2138-2139.

[7]馬琳.傳統手術與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效果比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8):50-51.

[8]馮齊強.傳統手術與微型腹腔鏡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效果比較[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14):1765-1766.

[9]黎國仁.腹腔鏡與傳統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9(3):93-94.

[10]郭健飛.單孔腹腔鏡疝修補術與傳統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效果對比[J].中國民康醫學,2018,30(2):50-51.

[11]羅俏.微型腹腔鏡與傳統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效果比較[J].臨床醫學工程,2017,24(11):1515-1516.

[12]曾華久.傳統手術、腹腔鏡手術與小切口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對比[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31):60-61.

[13]張少林,傅華軍,邵韋.微型腹腔鏡與傳統手術治療小兒疝氣臨床療效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8(2):121-123.

[14]高盛貴.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下小兒疝高位結扎術治療小兒疝氣的臨床效果對比[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9):164-165.

(收稿日期:2020-02-11) (本文編輯:馬竹君)

猜你喜歡
傳統手術并發癥
透光旋切術與傳統剝脫術治療淺靜脈曲張臨床療效對比分析
傳統手術與腹腔鏡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效果比較
淺析美軍戰斗精神的致命并發癥
肥胖的流行病學現狀及相關并發癥的綜述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舒適護理模式對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關節鏡聯合透明質酸鈉治療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
可吸收螺釘治療34例老年脛骨平臺骨折并發骨質疏松的效果及其對疼痛和并發癥的影響
改良乳腺癌手術與傳統乳腺癌手術臨床利弊對比分析
關節鏡輔助復位與傳統手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對比觀察
不同方式治療小兒疝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