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思考

2020-09-10 07:22鄭冰冰孟迪
高考·上 2020年7期
關鍵詞:化學學科化學實驗教學普通高中

鄭冰冰 孟迪

摘 要: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提出了五個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化學實驗對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特別是對“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的培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對普通高中化學實驗進行認真分析并對如何教授化學實驗進行思考。

關鍵詞: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普通高中;化學實驗教學

1.對“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核心素養的認識

科學態度包含著安全意識和嚴謹求實的態度。安全意識反映出一種規則意識,進入實驗室,要佩戴必要的護目鏡、手套、口罩;要遵守實驗室的規章制度,聽從教師的安排,不得隨意觸碰化學藥品、不得將實驗室中得藥品帶出室外等都是具有安全意識的表現。而在實驗室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實驗操作標準規范,肯定實驗結果,用心記錄下來實驗原始數據,不篡改或抄襲數據等都表現了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茖W態度也是指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探索未知、 崇尚真理是作為一名合格社會人的必備品格,也是個體終身發展所需的關鍵能力。 應試教育下,部分學生不具備探索未知的意識,被磨滅了創新意識。 但社會的發展趨勢是,注重創新,注重科研。所以, 這類學生在社會上不具備強有力的競爭力。 亞里斯多德曾說:“Plato is dear to me, but dearer still is truth.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句話闡明了崇尚真理的重要性。很多事件的出現, 就可看出在化學教學的過程,教師需要注意培養學生崇尚真理的意識。例如, “納米”這一概念剛剛被大眾所知道時,有些廠家為了蹭熱度, 便提出了“納米XXX”等產品有特殊的功效,而眾人卻對此深信不疑。這種現象屢見不鮮, 足以見崇尚真理意識對學生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便是在教學過程中,以知識為載體,借助實際的事例,使師生深刻認識化學在創造更多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突出貢獻。通過化學課程的學習,學生需要具有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意識,能夠從自身做起,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參與有關化學問題的社會實踐活動[2]。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要與學生共同樹立責任意識,教學相長,樹立育人的正確觀念。

2.對普通高中化學實驗的認識

普通高中化學實驗具有基礎性、易操作、易成功的特征,但會導致部分實驗不夠綠色化。同時,實驗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并且依靠學生的努力取得實驗的成功,即貫徹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生跳一跳能夠得著。

9個選擇性必修課程學生必做實驗以及9個必修課程學生必做實驗出現在新課標中。以現行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學教材所呈現的知識點為載體,在“用化學沉淀法去除粗鹽中的雜質離子”實驗中,用BaCl2去除SO42-時由于BaCl2過量從而引入了新的雜質離子Ba2+,此時需要用碳酸鈉將其除去。學生在理解該操作時,可以使學生間接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到這一點,在對實驗進行創新時注意保留實驗易操作的特點。并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給自己的學生貫穿綠色化學的理念,不斷的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3.對普通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思考

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劉知新先生就提出,化學實驗在培養人才方面有3個作用:具有深刻的認識論意義、對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有深刻影響、對培養學生各種技能和養成較好的學風是一種最佳途徑[3]。用另一種解釋,也即是化學實驗對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

3.1以化學實驗史實為載體

通過描述偉大的化學家們如何探尋未知的世界以及化學這門學科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不但可以喚起大部門學生對化學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培養出來學生的科學態度以及社會責任。例如,在講解“侯氏制堿法”時,向同學們展示侯德榜先生的事跡,發揮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講述氯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從氯氣的發現和確認過程的史料著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再者,講解有關氨的知識時,也可以講述頗有爭議的諾貝爾獎得主哈伯,首次從空氣中合成氨,人類只能依賴天然氮肥的歷史就此結束,給全世界農產品的蓬勃發展帶來了福音,這是他被稱為“天使”的原因,但是在一戰中將Cl2作為“新武器”應用于主戰場,給人們帶來極致痛苦的魔鬼也是他。這樣一來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用自己所學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

3.2以化學實驗探究為載體

通過化學實驗探究學生能夠體會到科學態度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培養科學態度。即使學生進行的實驗探究未獲得成功,在探究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這時教師須要更進一步地引導學生思考實驗失敗的肯原因,從而在之后的實驗中盡量避免同樣的錯誤。

倘若學生不親身完成化學實驗操作,那么化學課堂上所學到的內容對于他們而言只是冰冷的知識點,非但不利于學生養成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也不利于提高學生將知識用于生活實際的能力,更不用說利用所學知識對有關化學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理性的評價和參加有關的社會實踐活動,也不利于社會責任的培養。

3.3充分利用即時性評價

即時性評價是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完成化學學習任務、回答問題、參與化學學習活動等各種表現立即做出評價的教學行為,是化學課堂教學評價中一種重要的評價方式[4]。教師的即時性評價發揮著交流功能、診斷功能以及反饋-調節功能,能夠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在實驗過程教師有效地利用即時性評價,既是廣大學生的需求,也是教師個人發展的需要。

即時性評價有助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對于“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這一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更是如此。例如,實驗過程中學生實驗操作有問題,教師需及時發現并給出正確的評價,進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這一核心素養。

3.4貫穿綠色化學的理念

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須要貫穿綠色化學的理念,潛移默化影響學生,不斷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在教師演示實驗過程中,教師需要認真設計化學實驗,盡可能地做到綠色化、微型化以及可視化。比如在“黑面包”實驗中,濃硫酸與蔗糖反應產生了二氧化硫氣體,二氧化硫屬于有毒氣體范疇,但進行該實驗的過程中,并未對該氣體進行綠色化地處理。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注意到這一點,并且盡可能將實驗進行創新,設計出更綠色化、更加環保的實驗。進行化學實驗時指導學生要嚴格規范實驗操作,踐行綠色化學的理念,并隊實驗過程中發生的污染環境的行為及時制止,例如將廢酸廢堿直接倒入下水道里這一不當行為。教師應當著重培養學生們保護自然環境從我做起的自覺性,以及愛護資源、珍愛生命、保護我們生存的地球家園等每個公民須具備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責任感這一核心素養。

4.總述

教師在進行教學前,需要對新課標有深刻地理解,將新課標中所倡導的教育理念運用于實踐教學中。對于新課標中提出的五個核心素養,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有主觀意識的養成學生的“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這一素養?;瘜W實驗對于培養學生“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更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師既需要意識到“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以及化學實驗的重要性,又需要于化學實驗教學緊密結合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鄭長龍.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重大變化及解析[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8,39(09):41-4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劉知新.對“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J].化學教育,1991(03):22-26.

[4]孫佳林,鄭長龍,張詩.素養為本化學課堂教學的即時性評價策略[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9,40(03):1-5

作者簡介:鄭冰冰(1999-),女(漢族),河南沈丘、河南師范大學本科在讀化學專業 453000;河南省新鄉市牧野區建設東路河南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化學學科化學實驗教學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與實踐
高中:普通與特色同步發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設大規模普通高中
淺談化學教學評價方式
化學實驗教學中嘗試“綠色化”觀念
開放式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策略研究
化學學科發展與化學教育探析
談化學實驗教學中綠色化和微型化的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