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校合作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

2020-09-10 07:22侯艷敏
中學生學習報·研學版 2020年49期
關鍵詞:心理素質家校家庭

侯艷敏

摘要:家校合作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在中小學教育教學環節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校合作應該有序地開展,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狀況。家長應該勤于與教師進行溝通。同時,在家校合作中,還應該構建完善的組織體系,確保家校合作的深入推進。

關鍵詞:家校合作;教育;教育論文;家校合作教育論文;家校合作心理素質教育論文

摘要:心理素質教育應發揮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要發揮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必須充分認識家校合作的意義,開辟心理素質教育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徑。

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和心理問題的產生都可以從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的教育方式和人際關系中找到某些直接和間接的原因。因此,學校心理素質教育與家庭心理素質教育的相互配合,發揮學校、家庭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合力,是使心理素質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從現有研究看,對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的研究比較多,研究者們也找出了學校心理素質教育和培養的有效途徑,如專題心理素質訓練、學科教學滲透、學校心理輔導與咨詢等。隨著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開始重視家庭教育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形成與發展的助推作用。

一、心理素質教育家校合作的意義:

(一)心理素質教育家校合作可以優化教育資源,全面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家校合作中,家庭全方位支持學校教育工作,學校盡全力幫助家長解決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而使家庭和學校在教育過程中密切合作,互相配合,發揮各自的優勢,優化家校教育資源。學校和家庭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環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環境對孩子的認知、個性、社會化、心理健康等因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然而,家庭教育中存在許多值得關注的問題,如家長缺乏兒童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對教育缺乏正確認識、教育方法粗暴等。孩子從六七歲開始,學校成為了他們的主要學習、生活場所,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教師和同伴成了影響他們發展的重要因素。學校教育具有系統化、專業化的優勢,但也存在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不利因素,如大班教學,教師缺乏對每個學生心理的全面認識家校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兩者的資源,發揮各自的優勢,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把握好學生發展的關鍵期,推進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發展。

(二)心理素質教育家校合作可以提高家長素質,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圍,家校合作教育不只是使學生受益,同時也給家長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學習機會,使家長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從而更多地從孩子的身心健康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發展。也就是說,家校合作也會提高家長的心理素質水平,改善親子關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圍。

(三)心理素質教育家校合作可以促進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

我們的研究發現,學生心理素質與學業成績是緊密聯系的。在對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學業成績高分組學生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質較好的水平層次,學業成績中等組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質中等水平層次上,而學業成績低分組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質不好的水平層次。對中學生心理素質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學業不良學生在智力、創造力、抱負、獨立性、堅持性、求知欲、自制性、自尊心、責任感等因素上與學業優秀學生有極顯著的差異:學業優秀生在各項心理素質上的平均分明顯優于學業不良學生。這說明,學業優秀學生的心理素質整體優于學業不良學生??梢?,心理素質的提高能夠促進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具體說來,如果父母經常參與家校合作活動,并且在教師的幫助下在家庭中幫助孩子學習,那么孩子往往會從兩個方面受益:第一,可以提高孩子一些科目的學習成績;第二,如果父母與學校合作得比較好,他們的孩子會更加重視家庭作業和學業成績。這種積極的態度是取得學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心理素質教育家校合作的現狀及問題

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心理素質教育的現狀看,目前在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培養時,我國更多地注重學校的訓練與教育,而對作為學生重要生活場所和心理環境的家庭卻比較忽視,更沒有把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的主導作用與家庭心理素質教育的助推作用有機結合,更好地探索學校與家庭教育的合作機制。

(一)家庭與學校教育指導思想存在顯著差異

由于我國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和中小學教師的教育實踐的加強,大多數教師能充分認識到培養孩子素質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多數家長教育能力不強,教育方式不科學,僅以孩子考高分為目的,以高分作為考好學校、找好工作的資本,不懂得培養孩子的全面素質。

(二)教師與家長之間缺乏理解、信任和互相配合

教師與家長雖對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視,但是家長對教師的工作態度、工作方法、道德水平、業務水平均持不信任態度。教師對家長的認同情況要略好一些,但也不容樂觀。而且,教師與家長均缺乏一種一貫的、積極的、主動的合作愿望,雙方各自長期“孤軍奮戰”,不能有效挖掘合作教育的資源,只有在孩子“犯錯誤”時,這種合作愿望才相對強烈。

(三)家校合作的具體操作逐步規范,但實效性低

由于學校教育改革在不斷地深化,許多學校逐步重視家校合作資源的開發,如舉辦家長會、實行家長開放日活動、教師家訪、建立家長委員會等。家長會、家長學校已逐步成為教師與家長聯系的重要方式。但是這些組織在執行、督促、檢查上還存在疏漏,如聯系方式不當、聯系頻率不高、聯系面狹窄、聯系內容偏、聯系制度和組織名不副實等,同時活動周期長。

(四)教師、家長交流的內容偏頗,且缺乏協調、統一

教師、家長交流的內容集中在孩子學習方面,這反映了教師、家長對孩子學業成績的高度重視。但是,有些家長和教師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重視卻陷入狹窄,即只重視分數;有的則只注重孩子是不是守紀;至于身體方面、審美方面、勞動方面的交流內容卻非常少。交流內容的偏頗,易造成孩子畸形發展,并使教育實效性降低。

三、心理素質教育家校合作的方式

(一)開設心理素質教育家長培訓班

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等家庭因素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有重要的影響。舉辦心理素質教育的家長培訓班,可以幫助家長提高素質,增強家教能力。有經驗的學校將心理素質教育家長培訓班的學習內容規定為:學習心理素質教育的基本知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掌握常用的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素質,“以身立教”;改變教育方式,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重視熏陶教育等。具體的方式可以采用發放家教指導手冊、組織各種親子活動、時常和家長進行電話交流、定期開展家教講座等。通過交流、指導等方法,使家長增長家教知識,主動配合學校工作,同時利用反饋機制,學??梢詭椭议L發揮家庭個別教育的優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

(二)加強家校聯系

家校合作是家庭與學校共同發揮教育作用的好形式。為此,學校必須和家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加強家?;ピL。教師應加大家訪頻率,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和學生在家的思想狀況、生活情況。定期開家長會,及時對家長進行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輔導,使學校和家庭在教育上取得一致;邀請家長到學校了解情況,共同商討教育方法;設立熱線電話,耐心解答家長咨詢的問題,座談、交流。以家長會、家長—教師討論會等形式開展家長和教師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共同探討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措施,總結家教經驗,樹立家教典型。建立家長開放日制度,讓家長參與心理素質訓練課。通過這種活動,教師、學生、家長可以在平等的氛圍中交流心得體會,感受心路歷程。家長開放日制度還可以使家長更多地了解學校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式以及學生在學校中的表現,增強家長對學校的信任,拉近家長和教師、家長和子女的心理距離。此外,還應定期向家長匯報學校、學生情況(如發放材料、通電話、通信、設立網絡論壇等),評價激勵家長(如評優秀家長、優秀家庭,為其他家長樹立榜樣等活動)等。

(三)聘請家長輔導員

為了有效利用家庭教育資源,學??梢云刚堃徊糠旨议L作為學生的輔導員,負責組織學生在社區的活動。家長輔導員們一般是邀請有文化、有耐心、家長擔任。學生們在社區的活動,包括少先隊體驗活動和體育運動等,一般應由學生自己設計,制定出方案后,再由家長輔導員提出意見。通過這些活動,使家長和孩子的關系更為緊密,同時增強孩子的組織能力、合作意識和自信心。

(四)成立家長委員會

北愛爾蘭大學教授摩根等人曾把家長參與學?;顒拥男问椒譃榈蛯哟蔚膮⑴c、高層次的參與和正式的、組織上的參與。低層次的參與是,信息傳遞(雙向溝通)和參與子女學習;高層次的參與是,應邀參加學?;顒雍团囵B對學校的興趣;正式的、組織上的參與是,協助學校運作和參與學校決策。家長委員會就起協助學校運作和參與學校決策的作用??梢?,家長委員會是家校合作的最高組織形式。家長委員會的成立可以是家長們自發組織的,但主要應有學校發起和組織。一般來說,家長委員會可以有十多位家長代表組成。為了加強家長委員會和學校的聯系,家長委員會中還應有3名學校管理人員或教師參加。家長委員會對學校心理素質教育實施監督,并經常性地提出建議,督促學校提高管理能力、開展豐富的教育活動,并參與學校心理素質教育方面的重要決策等。家校合作教育論文:家校合作式心理教育研究,近年來,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受到國家和社會的普遍關注。雖然大多數青少年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但是還有一部分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某鎮陸某因要上網索錢無果,竟對父母痛下毒手,致一死一傷。因學業壓力過大、同學矛盾、網絡成癮、與父母發生沖突等,中學生自殺甚至殺人的報道屢見報端。教育部心理課題組對12.6萬名中學生所做的進一步調查也證實,存在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比例達12.3%。孩子是家庭的未來,是祖國的未來,面對這些現象,我們的父母是不是應該在平時更加注重家校溝通,以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進行相應的引導?

四、開展家校合作心理教育的意義

中小學生心理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班級集體輔導、團體心理輔導、個別心理輔導等方法。其主導途徑主要來自于學校,但往往忽略了家庭中父母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作用。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認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家庭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但是認識到的雖多,真正能夠言傳身教,付諸行動的卻少之又少。另外,由于家庭教育多被青少年所反感,如果子女真的不接受家長的教育,那么事實就會與家長的本意相違背,也就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那么,家長如何發現子女成長中的心理問題,又如何對子女的心理問題進行引導呢?家校合作式心理教育正是正確解決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有效方式。它以學校為中心,著眼于學生在學校的表現,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家長和家庭現狀,通過家校溝通,進行多方面協同輔導;以家長學校為基地,利用家長學校課程,使家長掌握正確的溝通方式,改善家庭心理環境,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特別是處于青春期學生的心理問題,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正確的引導。

五、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學校教育具有團隊性、系統性、專業性,而家庭教育具有針對性、連續性、靈活性,這兩種不同性質的教育各有優勢,并存在明顯的互補性。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各自不同的特點,決定了兩者是需要也是可能明確各自的分工,并進行積極合作的。家校合作不僅可以針對個別心理問題進行預防,更可以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因為家庭教育可以一對一,而學校教育又更具有綜合性,這樣就可以發揮各自優勢,共同促進提高。家校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方式主要有:

(一)創建良好的家校合作心理氛圍

作為一位學生家長,大家都希望自己邁入學校的時候,學校的氛圍是熱烈歡迎你參與而不是將你拒之千里之外的。只有營造了合作的氣氛后,家校之間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溝通,才能進一步在心理上協同引導學生,讓學生順利成長。那么,如何營造合作的心理氛圍呢?我覺得主要要做到兩點:一是積極的態度。教師應主動邀請和接納家長為合作伙伴。教師一般可以在新生入學或新學期開學時營造融洽的心理氛圍,讓家長有融入的欲望,為今后開展交流創造有利條件;二是要有實際的行動。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逐一誠心家訪或邀請家長訪校,也可在學校有重要活動或學生入團等富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誠邀家長參加。凡能吸引家長參與的活動都要充分利用,以利于家長真正介入學生的心靈成長過程。

(二)暢通家校交流渠道

家校之間坦率而又真誠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的基礎。學校和家長之間可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來交流,當然,最有效的交流應該是互動式的雙向交流,它有利于正確引導學生。以下幾種家校交流方式供參考。1、家校合作指導手冊。一般可在學生入學前寄送給家長,當然也可以在開學時的家長會議上發給家長。手冊內容可考慮如:致家長的一封信、心理常識、學生成績、學校重要活動、學生成長、學校情況、教師簡介以及聯系電話等。2、家校熱線。學??砷_通家校熱線電話,為家長和學生提供一個服務和交流的平臺,從而有利于家校之間的及時溝通和引導。3、建立家長-學生-教師聯席會議制。家長—教師會議是許多學校家校合作的主要手段。但是,我們這里強調的是以引導個別學生為主的家長、教師、學生聯系會議,即教師通過與家長、學生的三向交流,了解學生在校表現、家庭情況、社會背景等,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引導學生。因為每個學生各有不同,每個家庭也各有其特殊性和差異性,如家長的文化程度不同,素質也良莠不齊,因此每個家庭的親子關系狀況也可能不盡相同。這種聯席會議制有利于根據家庭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有針對性的指導。

(三)建立家長中心

要讓家長真正走進學校,就有必要在校內建立一個家長中心,最好是有專門的房間和適當的布置,以方便家長休息、聚會、交流。班主任老師則可以在自己的班級后面設立一個家長角,便于和家長互動。建立家長中心和家長角主要是要體現學校和教師對家長參與學生引導的歡迎態度。家長發現學校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地方,他自然就更愿意前來參與。要讓家長在學校感到處處有家的感覺,這樣他才能融入學校,才能化為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正動力。

(四)成立學校心靈驛站

學校還應成立一個比較專業的心理輔導機構———心靈驛站,并邀請家長參與。學??梢愿鶕W生在校的表現,通過電話、家訪、網絡、短信等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在充分聽取家長意見的基礎上,共同確定學生心理引導的目標和具體實施方法,并協同監督執行。同時,心靈驛站可以定期請專兼職心理老師撰寫類似“青春期心理”、“交往藝術”、“學習潛能開發”、“家教故事”、“親子溝通”等方面的文章,并刊登在學校的心理小報上,供老師和家長了解和學習,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協同輔導。心靈驛站的作用主要是為教師和家長提供心理引導的理論和技術支持。

(五)開展真正的家庭教育培訓

家長學校主要是對家長進行相應的教育知識和家庭生活知識的宣傳,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學生成長的歷程,加強親子之間的交流,認識一般家庭在不同階段容易發生的危機和預防措施,明確他們以及孩子在家庭和社會中的角色等。時代在發展,學生在變化,家長學校開展的家庭教育不應只是講座式的只給家長講幾堂課,而應切合家長的實際需要和興趣,開設系統化、系列化的家教課程,并采用體驗式、活動式的上課方式,讓家長真正參與學生成長問題的討論;還可以他們的親身經歷和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作為討論的素材,使家長可以做到在體悟的基礎上學以致用,促使家長對子女提出合理的期望和發展目標,引導家長積極與子女進行交流與溝通,為創設一個美好和諧的家庭氛圍做出努力。在這里,家長學校是一個專門用來改變家教觀念,優化家庭心理環境,改進家教方法的地方,是真正的家長成長的地方。

六、小結

家庭心理教育與學校心理教育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學校心理教育以學校為主,家庭為輔,家庭心理教育則以家庭為主,學校為輔。學校心理教育比較注重系統性和普適性,差異性相對欠缺。而家庭心理教育最關注的恰恰是個別性,它能通過家長幫助孩子強化在學校所接受的心理觀念和認識,家庭還可以為學校心理教育提供實踐的機會。而且當學生在學校遇到問題時,更需要家長參與并給予理解和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的改變如果沒有家庭的參與是難以想象的。所以,兩者的結合能夠更好地發揮學校和家庭的優勢,彌補各自的不足。以學校心理教育指導家庭心理教育,家庭心理教育融合學校心理教育,這樣就可實現心理教育的最優化,達到學校、家庭、學生三贏的效果。

總之,心理教育的家校良好合作有利于促進學校和家庭之間的真誠互動,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還能優化學校的育人環境,為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土壤。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真正重視家校合作心理教育吧!

猜你喜歡
心理素質家校家庭
談如何有效的開展幼兒園家校共育工作
本期話題:如何有效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為黨慶生
家校攜手,共促發展
淺談心理素質課程的重要意義
家庭“煮”夫
互動+溝通——基于信息技術的家校溝通新模式
幼兒心理素質與良好行為習慣、問題行為的關系
地方高校學生干部心理素質提升探析
戀練有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