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山北麓民歌音樂文化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對策

2020-09-10 07:25崔少博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衡山民歌傳統

摘要:衡山北麓地區有著豐富民歌,是湖湘音樂文化的重要組織部分。但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現代化的碰撞下,本地區原生態的音樂文化面臨很大的挑戰。本文是從田野調查入手,對衡山北麓地區傳統民歌文化持續發展做出多方面研究,從當地民歌文化穩定性、多元化存在以及我國對保護與發展地區文化的相關政策,提出一些持續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民歌音樂文化;持續發展

一、傳統民歌音樂文化發展理論

(一)傳統音樂文化的穩定性

衡山北麓傳統民歌文化歷史悠久,民歌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元朝,經過幾百年的傳承就具有足夠好的穩定性。有了足夠好的穩定性,民歌文化世代相傳然后經過接受者不斷繼承與發展的,接受者繼承了傳統,傳統使不同時代的現代人對它的思考與改進,才發展的更好。當地民歌文化需要做的就是適當的學習,保持自身的穩定,與其它音樂文化進行交流與學習,然后再融合與發展。以一種創新的方法讓大眾接受,從而更好的生存與發展。

(二)多元文化并存的合理性

在衡山北麓地區除了自家的文化,同樣也會與其它地方的音樂文化并存,不同地方的優秀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就形成了當地文化的多元化。當今社會的生存現狀就是優勝劣汰,當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首先要做的不是排斥,而是學習,交流與融合過程中,要平等的對待本地傳統音樂文化與其它音樂文化,將各種音樂文化的優秀之處結合起來,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多種選擇跟可能,有了外來優秀文化的融合,本土的傳統音樂文化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對于兩種文化都有創新式的發展。

(三)我國制定的傳統音樂文化發展的政策

衡山民歌所在地區政府,為調起廣大老百姓的主動性,提高傳統音樂文化的關注,定期舉辦民俗廟會、非遺專場晚會、拍攝紀錄片等等。國家制定的這些保護政策和措施, 為當地傳統音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和強而有力的保障,給廣大音樂文化愛好者提供了更多學習與交流的機會,同時也使當地傳統音樂文化得到了更好的繼承與發展。

二、對發展衡山北麓民歌文化的建議

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傳統音樂必須繼承和發展,現在的傳統音樂文化,它不單單是純粹的藝術或娛樂,它已經成為一種與我們的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一種需要無限發展的生命活動。我們現在的關鍵是怎樣才能夠更好的繼承與發展它:

(一)民間自然傳承

從古至今,無論哪一種傳統音樂,大部分都是以最基本的方式傳授,最典型的就是口頭傳唱,與我們生活、生產相關的音樂,都是我正在進行什么活動,突然靈感來了,根據當時環境、心境等等即興創作一首歌曲,于是旁邊人也跟著唱,下次再進行同樣的勞作時,又繼續拿上次所即興創作的作品出來唱,于是,一傳十十傳百,這一代傳下一代,代代相傳,相傳的過程中也不斷的發展和改善。比如拿衡山北麓地區民歌來說,其中包含了“岳北山歌”、“船工號子”、“衡陽田歌”等民歌體裁,這些民歌各有各的特色。這些歌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根據當時的時間、地點、文化、環境、心態即興創作的歌曲,并廣為傳唱,這可以說就是民間最自然的傳承方式了。還有是為了紀念某些事或某些人而形成的代代相傳的節慶習俗活動,不斷發展和改善,漸漸的形成了一些特定文化內涵。它激起了群眾自發創作性以及提供了讓大眾一起接受社會文化傳承的場所。

(二)學校教育

但就傳統音樂的教育來說,雖然國家已經大力發展音樂教育,學校也有專門的音樂課本,但是其內容雖然包含了西方音樂、各代表性的民族音樂,但對于大多數本地區音樂文化卻沒有體現, 這不利于發展地方傳統音樂,這樣的音樂教育是很不完善的。國家和地方政府重視地方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注重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由于每個地方條件的制約,真正實施的范圍不是很廣。筆者所在的地方高校不管是音樂專業的學生還是非專業學生的藝術公共課,大部分內容主要學習西方音樂,從而對于本土的音樂不熟悉、不夠認同。經過對于衡陽地區學校的調查,所有學校都沒有關于當地傳統音樂的專門教材,專門的課堂,大部分教學都是在提到民族傳統音樂的時候,簡單的介紹和零星的聽賞一些片段,并沒有深入的探討,研究和學習。所以,要能夠在學校教育這一塊,更好的發展本地民歌文化,我們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當地藝術院校帶頭與示范

當地藝術院校是專業培養藝術人才的學校,在藝術方面對于當地文化發展影響力較大,所以可以利用藝術院校的帶頭與示范作用。在藝術院校普及本地區音樂文化及其相關知識的學習,積極的參加各種表演,充分發揮宣傳與帶頭作用,培養不同的年齡層次學生的文化認同。利用本地區高等院校的人才及生態優勢,改變以往的錯誤的教育觀念, 開設一些有關的少數民族本土音樂文化課程,使它成為學生課程的一種必修課程,為我們培養相應的教育人才提供基本的條件。

2.相關的師資培訓

師資結構和教師培養的問題顯得十分重要,當地行政部門要充分利用好當地音樂專業人才資源,把各個地方的力量團結起來,開展校地合作,實行一些積極的措施,有針對性的培訓一些專門從事的傳統音樂教育與表演的老師。

3.相關教材的編寫

有效的傳統音樂文化教學,就要有本土音樂教材,兩者結合才是學習的基本,關于傳統音樂文化教材的編寫,個人覺得非常有必要,跟其他必修的課程是一模一樣的,對于衡陽地區現狀來看,現成的音樂資料比較豐富,但是如果行成教材就必須經過多方考證,可以把已研究出來的成果作為參照,或直接作為教材的內容,進行編排和整理。

4.相關課程設置與安排

有了政策,有了師資和教材,那么最后就剩下各類學校相關課程的設置與安排了,我們可以在學校設立有關當地音樂文化課程。課程設置可依據師資和教學設備等已有別于傳統課程, 增加作品賞析、采風、參與民俗活動,可以把當地的藝術家請到我們的課堂當中來等內容,這些可以提高當代學生所感興趣。這可以說是一種非常新穎的課程,設立這個課程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多的了解所在地方的音樂文化歷史,從而能夠改變他們對民族傳統音樂的態度。

當今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化的時代, 一個多元化、現代化的世界,需要學習和改進的東西很多,只要不懈努力,就能成功,同樣的,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當中有很多的優秀之處等著我們探索與發現,認真學習和鉆研我們的民族傳統音樂文化,這樣它才會得到持久的保護、交流、融合與發展,我們國家的音樂文化才會越來越發展和壯大。

參考文獻:

[1]王俊.關于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建設的思考[J].人民音樂,2004(3).15-18.

[2]喬曉光.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大學教育和民族文化資源整合[J].美術研究.

[3]費孝通.論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190.

作者簡介:

崔少博(1980.11—),男,漢族,河南省洛陽市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單位:衡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與民間音樂。

項目來源: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流寓音樂視域下衡山北麓民歌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8YBA048。

猜你喜歡
衡山民歌傳統
觀日臺弄笛
管仲的“貨幣戰爭”
畬族民歌:《朋友,請你喝杯酒》
衡山
少年力斗傳統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衛
清明節的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