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網絡輿情疏導中的問題及對策

2020-09-10 08:25李曌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高校問題對策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絡輿情也呈現出常態化、復雜化的趨勢,無論是對網絡環境還是現實環境都產生了較大影響,對高校網絡輿情疏導工作也提出了挑戰。提升高校網絡輿情疏導成效對維護高校與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當前學者對網絡輿情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我國高校網絡輿情疏導存在的問題,在對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后,提出當前我國高校應建立健全網絡輿情監測預警機制、設立專業的高校機構、加大網絡輿情疏導研究的經費投入與人才培養、與媒體建立合作關系和完善高校信息公開機制等網絡輿情疏導對策,為有效提升我國高校網絡輿情疏導效率提供相關研究參考。

關鍵詞:高校;網絡輿情疏導;問題;對策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與現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極大便利,無論是在工作、學習還是娛樂休閑等方面,互聯網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們生活已經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第三十九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互聯網用戶人數已達7.21億,相比去年增長了6.2個百分點,是世界上互聯網用戶人數最多的國家。網絡平臺已經逐漸開始取代傳統紙媒成為主要的公眾言論空間。隨著網絡和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人們上網可以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網絡獲取所需外界信息、借助網絡平臺發表對某些社會事件的看法、在網上表達自身利益訴求也成為網民的普遍行為。同時,網站數量的激增也使得發表言論的渠道變得日益多樣化,隨處可見的不良信息等各種因素也給高校的網絡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網絡輿情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為大學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網絡輿論空間和輿論自由,加強了大學生對高校行政與教學管理的監督;另一方面在當今復雜的社會環境下,網絡輿情又成為社會輿論的加熱器和放大器,使得一些事態不太嚴重的事件在網絡上被放大為群體性事件,給正常的校園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更嚴重的是會被社會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扭曲高校在大眾心中的形象,給教育大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在網絡輿情出現后,需要及時對其進行疏導和控制,網絡輿情疏導簡單來說便是高校針對網絡輿情進行干預和調控,以此來抑制網絡輿情對決策的負面影響。因此對網絡輿情進行有效的監測、預警和引導十分重要,而在這些過程中,學校發揮主導作用。然而目前的現狀是高校在網絡輿情疏導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于是通過研究當前高校網絡輿情疏導面臨的問題以及成因,可以對我國高校網絡輿情疏導現狀有個大致了解,針對問題和成因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可以提高我國高校網絡輿情疏導成效,維護良好的校園秩序。

二、當前我國高校網絡輿情疏導存在的問題

在網絡輿情出現后,為使網絡輿情呈現正面效應,對網絡輿情,要“疏”不能“堵”。當今我國高校在網絡疏導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同時面臨的許多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具體來說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網絡輿情監測預警機制不健全

如今我國網絡輿情監測預警機制不健全。網絡輿情之所以頻發,很多時候就是因為缺乏預警機制。調查表明,接近70%的網絡熱點事件都是在經過網友在微博上大量轉載或論壇等平臺上激烈討論后才引起相關部門注意。網絡輿情具有“滾雪球效應”,經網絡傳播的信息在短時間內就會散布至意想不到的范圍,而高校在網絡輿情疏導中出于被動地位,缺乏主觀能動性,網絡輿情監測不及時,往往在輿情擴大到一定程度后才發覺,不能在輿情信息產生“雪崩效應”之前予以化解。監測預警機制的缺失使得高校收集的網絡輿情信息不全面,不能及時掌握輿情相關信息,從而導致難以控制事態發展。

(二)網絡輿情疏導思路不當、手段單一

高校在察覺到輿情發生后經常反應遲緩,被動應付。如網絡輿情一旦出現,一些地方行政部門便采取推三阻四或 “欺、瞞、壓、拖”的“鴕鳥”政策,手段有限且不具有針對性。如2019年6月某校副教授鄭**因評論“四大發明”而被學生構陷舉報一事在知乎平臺上熱議,又經過微博、微信轉載直至引發社會輿論關注。原本應當第一時間站出來充當新聞發言人的高校決策層卻在整個事件傳播鏈的末端,不僅如此,高校決策層的對被構陷教師的不妥處置還引起了國家高層的關注,至此整件事情被推上風口浪尖,該高校決策層最終重新作出了對被構陷教師的處置決定。上述輿情話題屬于教師言行,還有其他諸如學術反腐、校園管理、校園完全、招生公平等話題,高校在處理此類輿情首先采取的措施便是刪帖、禁言等封鎖言論,防止事件傳播。卻忽視了在“麥克風時代”每個人都擁有麥克風,都可以很容易地成為發言人,強制性手段只會引起更大的反彈,并且給了謠言可乘之機。

(三)高校網絡輿情疏導研究滯后

我國關于網絡輿情的研究開始于2003年,自網絡輿情進入公眾視野后,之后的發展便勢若破竹,期間出現了很多優秀的理論研究作品,人民日報創辦的《網絡輿情》雜志也加速了相關領域的理論發展。即便如此,相比國外來說,由于起步較晚,基礎薄弱,特別是有關高校網絡輿情疏導方面,我國現有的網絡輿情理論研究仍然不能滿足網絡輿情疏導實踐的要求,網絡輿情疏導急需一套能滿足中國國情的有效理論體系。此外,國內許多這方面的研究都是以規范分析為主,提出的對策措施都只停留在表面,可操作性不強。且在很多方面如在輿情監控系統和深度加工與利用研究上還存在許多還待完善的地方。理論基礎是網絡輿情疏導的“骨”,實踐是網絡輿情疏導的“肉”,只有二者相結合,才能真正探索出一套網絡輿情疏導的科學體系,為高校找到真正合理的引導方向。

(四)地方高校與網絡媒體矛盾突出

網絡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與媒體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復雜,兩者間的沖突也越來越明顯。網絡媒體對網絡輿情高度敏感,在輿情發生第一時間便會發布相關報道,且不用經得高校同意。而高校察覺輿情速度慢,且需要花時間做出部署,在時間上則比媒體慢一拍。這樣的速度差距有時會導致媒體不能從高校這樣的權威渠道獲取信息,在媒體市場化情境下,為了與為數眾多的其他網媒搶新聞拼速度,只有轉向其它渠道,而這些渠道往往是謠言的源頭。有的為了迎合網民的想法,甚至會站在高校對立面發言,主動出面質疑高校,網絡媒體的力量不容小覷,聚集的言論很容易引起蝴蝶效應,引發社會事件。

三、高校網絡輿情疏導問題產生的原因

任何事情,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只有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經過分析,產生上述主要問題的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高校官員應對網絡輿情的危機意識淡薄

我國不少高校在很大程度上對網絡輿情仍因循“輕危機預防,重危機處理”的傳統方式,預防網絡輿情的危機意識淡薄。很多高校對網絡輿情的認識不到位,未將其納入到危機事件的常態管理中,對網絡言論的管制往往是在事件開始暴露出危害性后,而采取事后補救的策略,多為臨時性的撞擊反應,并不能有效的控制網絡輿情的蔓延范圍。危機意識淡薄也使得高校在突發事件發生后措手不及,產生焦慮、恐慌情緒,直接影響接下來輿情疏導工作的進行。

(二)輿情疏導隊伍專業素質不高

現如今高校面對爆發的網絡輿情時,只是將疏導行為視為高校非常態的管理活動,只是偶然的、臨時的行為。在此認識的基礎上,許多高校都未將其納入日常的監測與管理之中,按慣例來看,高校在察覺輿情后,僅僅只是從高校工作人員中抽出部分組成臨時處理小組。而這些小組成員非專業出身,沒有對輿情疏導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也沒有制定相應的應急機制,且缺乏長期的合作和默契,所以在進行疏導時難以滿足現實需求。于是在一支不專業的隊伍領導下,高校便盡量采取回避放任、聽之任之的態度,以期望隨著時間流逝,事件熱度降下來,然后便不了了之。若到了不得不回應的狀態,則采取隱瞞或躲避的態度,能壓則壓,妄圖將事件盡快平息下來,以防傳到上級耳中。

(三)網絡輿情疏導研究的人才與經費不足

網絡輿情疏導研究離不開財政的支持,這要求高校將網絡輿情疏導研究納入高校的預算體系中。而我國在網絡輿情疏導理論研究上,起步晚,資金投入少,缺乏該領域專業的高素質研究人才;在疏導技術上,研究緩慢,閉門造車;在監測預警方面,面對海量和層出不窮的信息,利用現有手段難以實現實時監控和有效駕馭;在應對網絡輿情環節上,未設立專門的應對部門和進行相關方面的人才配備。

(四)傳統思維模式使得高校與網絡媒體關系定位不當

在高校與傳統媒體的關系上,傳統媒體絕大多數是為高校服務的,只有高校許可了,傳統媒體才能報道某件事件。而在網絡大時代中,我國已進入“傳媒聚光燈”時代,傳統媒體的定位已經不能滿足新起的網絡媒體,受眾也不再只是負責聽就行,同時也在主動的說,主動的去獲取信息,主動的去發表言論。網絡給了每個人平等自由的發布平臺,任何機構和部門都不能壟斷和絕對控制。傳統思維中的媒體處于高校管轄的思想已不再適用,網絡媒體隨著自己不斷壯大發展,會逐漸傾向于業務獨立,擺脫高校事無巨細的業務管理和指導,更多的以獲取經濟利益為主。

(五)缺乏有效的信息公開與處理機制

當前在高校中,除了長期存在的官本位主義思想影響,高校的考核獎懲機制,致使高校在輿情發生后怕擔責任、怕丟帽子,便采取能瞞則瞞的方式,信息披露也成了空談。另外在當前功能自上而下的層級結構中,當網絡輿情出現后,需要人員收集信息,再逐級請示,從發現輿情至制定決策,網絡輿情形勢早已發生了變化。再加上在輿情管理這一塊也缺少專業化、規范化的管理機構,在輿情處理上易出現部門之間職責不明確、相互推諉的現象。

四、強化我國高校網絡輿情疏導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健全網絡輿情監測預警機制

強化網絡輿論危機管理意識,正視網絡的力量?!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網絡輿情從萌芽到消退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高校應注重有關信息的收集,掌握輿情在各個環節的特點。高校應積極作為,加大對網絡平臺的監管力度,不斷增強信息的分析研判能力。在監測預警技術上主張聯系中國實際,以自主研發為主,學習外國經驗為輔。必要時可以向外國購買輿情監測軟件,通過對各網絡媒體和各論壇、博客、微博等平臺進行信息檢測,并進行關鍵詞分析和智能處理。此外需制定預警等級,將輿情情況分為“一般輿情”、“較大輿情”、“重大輿情”三級,并針對每一級建立疏導預案,在輿情發生后按預案執行。

(二)建立專業的高校網絡輿情疏導機構

專業化管理是現代管理的大勢所趨,在網絡輿情疏導的問題上,需要有一批專業化的管理隊伍,來對網絡輿情進行監測、引導、善后。這個機構應由高校領導、相關方面的專家以及負責網絡輿情疏導的行政人員組成。明確機構職責權限,制定專業的網絡輿情疏導方案,在網絡輿情發生后,應第一時間站出來,充當新聞發言人的角色。跟進輿情發展進程,對事件本末進行深入調查,在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應對,比如在事件發酵時,安排一部分網絡評論員,以普通網民的身份,在網上引導話題走向,發表擁護高校的內容,搶占輿論的話語權。

(三)加大網絡輿情疏導研究的經費投入與人才培養

高校應設立專項資金用于網絡輿情疏導研究,完善網絡輿情疏導研究理論體系。加大相關人才的培養力度,建立高素質網絡輿情研究隊伍,為高校輿情應對部門配備隊伍成員,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得網絡輿情疏導理論具有可操作性。在這方面國外的技術和經驗都比我們要先進的多,應將國外經驗作為前車之鑒,主動與他們展開國際上的交流合作,在國外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創造性的利用符合中國實際的措施手段。在技術研發上,可通過購進相關軟件或與他國合作開發的方式用技術的手段進行網絡輿情疏導。

(四)在網絡輿情疏導上與媒體建立合作關系

高校應正確定位與媒體的關系,充分利用媒體對信息敏銳、傳播速度快的優勢,與其展開合作。在輿情發生后,及時主動與媒體聯系,向媒體反饋他們所需的信息,取得其幫助和信任,借助媒體的力量傳達真相和對網絡輿情疏導有利的信息。在對待曝光或失實的報道問題上,避免與媒體發生沖突,利用官方平臺進行辟謠。

作者簡介:

李曌(1986.12—)女,漢族,籍貫:河北石家莊,學歷:碩士,職稱:助教,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基金項目課題研究成果。編號:GZY2020-SY-04

猜你喜歡
高校問題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