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服務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2020-09-10 08:25馮曉坤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

摘要:黨的十九大以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結構已成為共識。本文以沈陽市和平區民族社區為例,介紹了志愿服務組織參與社區治理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對策,為志愿服務組織參與社區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志愿服務組織;社區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而社區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結構也必然是基本趨勢。本文以沈陽市和平區民族社區為例,在梳理志愿服務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現狀、成效的基礎上,通過調研分析總結出志愿服務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存在資金不足、專業性不強、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并從志愿服務組織、政府、社區層面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為其他志愿服務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實踐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沈陽市和平區民族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的現狀

近年來,沈陽市和平區民族社區在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借鑒武漢百步亭等先進社區的治理方式,在處理社區事務時,注重發揮志愿服務組織的作用,在社區、物業以及居委會之間,積極引入志愿者服務,成立了“九大媽”志愿者服務中心,以退休的老黨員、老干部為志愿服務主要帶頭人,通過開展守望空巢老人、義務紅娘為空巢老人找伴、四點半快樂驛站等志愿服務活動,為社區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志愿服務活動,吸引更多的社區居民參與到社區治理中,對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模式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九大媽”志愿者服務中心成立于2012年,創建團隊的九位大媽平均年齡72歲,以“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為服務理念,服務項目主要有:社區環境整治、看家護院、愛綠護綠、守望空巢老人、義務紅娘為空巢老人找伴、“九大媽”四點半快樂驛站等。

“九大媽”鵲橋會:2013年成立,“九大媽”志愿者為有需求的老人們牽線搭橋,每周二舉辦一次鵲橋會,七年來幫助1000多對老人喜結良緣。

“九大媽四點半快樂驛站”:2014年創建,為了消除孩子放學后“管理真空”狀態,“九大媽”志愿者每天與學校進行無縫對接,將孩子接到快樂驛站,對孩子進行禮、誠、孝、信為內容的道德教育,教孩子繪畫做手工,開辟了孩子課外活動新天地。

在“九大媽”志愿者的影響下,社區黨員、群眾爭做“九大媽”志愿者,目前,“九大媽”志愿者服務中心注冊志愿者達到300余人,“九大媽”成為了沈陽市和平區志愿服務的代名詞,很好的發揮了志愿服務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二、志愿服務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的成效

今年7月,我們課題組成員到民族社區進行了調研,與民族社區居委會、社區居民和“九大媽”志愿者服務中心志愿者代表進行了訪談,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在民族社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模式過程中,“九大媽”志愿者服務中心起到了橋梁和紐帶作用。

首先,“九大媽”志愿者服務中心參與到社區治理的事務中來,彌補了政府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的缺陷。民族社區常住人口5000多人,其中老年人比例達到了15%左右,其中還有20多戶無人照料、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而居委會平時事務繁多、人手不夠,很難提供細致周到的服務,“九大媽”志愿者服務中心守望空巢老人、義務紅娘為空巢老人找伴、義務提供家政服務、提供老年人維權服務,很好的彌補了政府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的缺陷,豐富了居民的業余生活和精神生活,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其次,“九大媽”志愿者服務中心參與社區治理,有利于營造良好的鄰里關系,打造和諧社區?!熬糯髬尅敝驹刚叻贞?、“九大媽”婚戀俱樂部、“九大媽”老年維權站、“九大媽”家政服務所、“九大媽”四點鐘學堂、“九大媽一卡通”等志愿服務項目,進一步弘揚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增強了社區居民的凝聚力與向心力,有利于社區的和諧與穩定。

三、志愿服務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一)志愿服務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九大媽”志愿者服務中心在民族社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模式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1、沒有資金來源,缺乏資金支持

“九大媽”志愿者服務中心雖然在民政局備過案,但基本沒有什么資金來源,全靠老黨員、老干部等志愿者的一腔熱血與奉獻精神支撐,且志愿者年齡普遍偏大,因沒有資金都沒有投保意外傷害險,一旦出現意外情況,會打消志愿者服務的熱情,而長期沒有資金支持會影響志愿服務組織的正常運轉。

2、志愿者缺乏專業性,后備力量不足

“九大媽”志愿者服務中心平均年齡在60多歲以上,主要以退休的老黨員、老干部為主,缺少年輕的社區志愿者,等這批老人因年齡、疾病等原因退出志愿服務組織后,沒有后備的補給人員,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而且專業人員也比較缺乏,比如守望空巢老人,照顧臥病在床的老人,讓專業的具有護理經驗的志愿者去做效果更好,比如鄰里糾紛、法律維權、心理咨詢等服務由專業的志愿者去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服務范圍有限,服務水平較低

“九大媽”志愿服務中心是民族社區參與社區公共服務及管理的主要志愿服務組織,其成員主要是離退休的老黨員和老干部,服務對象主要是面向老年人提供護理服務和婚戀服務,對于兒童提供接送、代管和學習輔導等服務,受專業性與資金不足的限制,服務范圍相對有限,服務水平也相對較低,很難吸引社區青年居民和社會公眾的參與。

(二)志愿服務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的對策建議

1、加強志愿服務組織自身建設

一是志愿服務組織必須培育出一支專業化隊伍,積極培養專業人才,有效提升工作人員的能力,走專業化、市場化的道路。二是擴大資金來源,財政撥款與社會募集相結合,承擔部分政府購買職能,解決資金不足問題。三是健全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吸引更多更專業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務組織中來,提高志愿服務組織的服務質量及其參與社區治理的質量。

2、政府要積極轉變職能,采用政府購買、資金支持、政策扶持和培訓專業人才等手段,引導、鼓勵和支持志愿服務組織推出有創意、有實效的志愿服務項目,發揮志愿服務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吸引更多的社區居民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3、社區:創造條件吸引專業的社工組織和工青婦群團組織進社區,為不同的群體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結構。

要積極發掘專業的社工人才在社區治理和社區服務中的作用,創造條件吸引專業的社工組織進社區,以社區服務為中心,以志愿服務組織為載體,以專業社會工作為服務手段,針對社區居民的不同需要,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實現志愿服務組織與居委會互補,打造和諧家庭與和諧社區。同時,工青婦等群團組織要積極組織志愿者進社區開展關愛活動。針對社區內的困難家庭、兒童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困難婦女、困難母親、留守兒童、患病孤殘兒童、精神障礙等特殊群體開展幫扶、關愛等活動,用專業的服務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使社區居民獲得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參考文獻:

[1]李珊珊,社區治理中志愿者服務發展分析—以百步亭社區志愿者服務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8年第32期

[2]楊淑燚,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研究—以南昌市東湖區社區為例[D]江西財經大學,2019年6月

作者簡介:

馮曉坤,女,碩士研究生,講師,沈陽工程學院。

本文是基金項目《志愿服務組織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結構的創新機制研究》(L19BSHO1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
習近平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研究
打造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農村社會治理格局
“三共”理念下我國城市社區治理政策創新研究
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依托社區學習共同體推進社區治理的路徑研究
心理建設:社區治理新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