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要,自然,有效

2020-09-14 12:11盛萍
錦繡·中旬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自然大學英語教學思政

摘 要:本文通過思考如何將思政元素融入大學英語教學,指出思政教育與大學英語教學相結合的必要性,強調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單元及文本主題,自然地挖掘相關思政元素,同時利用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效地將思政教育貫穿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始終。

關鍵詞:思政;大學英語教學;必要;自然;有效

一、將思政元素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

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具體體現。為了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立德樹人,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大學英語教學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讓學生通過英語語言的學習了解西方文化,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更肩負著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讓學生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和時代價值,教育引導學生傳承中華文脈,富有中國心、飽含中國情、充滿中國味。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必須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在潛移默化中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情懷。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

在思考如何將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這一問題時,必須結合大學英語課程自身的特點,緊扣各個單元的主題及文本內容,深入思考,挖掘文本內的思政要點和元素,實現語言、文化、思維教學與思政教學的融合和無縫銜接,“潤物細無聲”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

大學英語課程畢竟不同于專門的思想政治課程,它有自己的教學重點和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單純孤立地為了思政而思政,生拉硬套,牽強附會。事實上,大學英語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獨立的主題,單元內的每一篇文本都是通過字詞、語篇,以語言學習為載體,從不同角度探討這個主題。而每個主題又都是圍繞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向學生傳遞相關的文化內涵。因此,只要找到文本主題與思政教學的相關點,就可以自然地的在語言文化教學中引導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大學英語課程和思政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以《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冊第六單元為例,這個單元的主題是Women,Half the Sky,其中的Text A課文標題為A Woman Can Learn Anything A Man Can,這篇課文的作者卡羅琳·特克是一名機械工程師,而這一職業傳統上一直是男人們的天下。在文中,她談到自己是如何干上這一行的,并通過她的成功表明男人們能學會的事女人們也能做到。本單元的主題傳遞的是女性主義和男女平等的觀念,結合思政教學就可以自然地引導學生深刻領會男女平等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促進男女平等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體現了科學發展觀。這樣的融合既緊扣文本和單元主題,又達到了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三、有效發揮大學英語課堂的思政教育作用

在找到教材文本和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合點后,即可從語言、文化、思維等層面,提出課程教學設計思路和方案,結合與主題相關的數字資源,在課前任務、課堂教學、課后任務等各個環節融入思政元素,通過設計思政問題,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討論與分享,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思政素材,設計開發相關的測試評價、任務活動等各種教學方式,有效地發揮大學英語課堂的思政教育作用。

仍以上述第二冊第六單元Text A為例,首先結合本單元主題,明確教學目標:學會運用核心詞和短語;尤其是female,competition,crave,independence,at a disadvantage,grit ones teeth,confidence,femininity等思政元素關鍵詞;回顧從古至今女性身份地位的變化;理解女性主義和男女平等觀念的實質,正確對待性別差異及其對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重要意義。其次根據文本內容設計教學步驟,例如閱讀前活動:通過介紹女性主義及傳統女性地位,破除封建桎梏,融入中國古代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展現“誰說女子不如男”的精神,導入本單元課程思政主題,幫助學生領會女性主義和男女平等觀念的內涵。閱讀中活動:具體學習本課思政元素關鍵詞及課文主題,理解女性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的自我突破與成就。通過講述中國女性科學家屠呦呦的故事,介紹中國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充分展現推進男女平等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這個重要思政元素。閱讀后活動:通過對如何正確看待男女平等問題的深入思考,讓學生明白真正的平等是建立在自信、自尊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培養學生正確的兩性觀念以及人生觀和世界觀。同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依據權威或官方文本,整合與主題相關的思政術語,解讀核心文化知識、思想與價值內涵,引導和啟發學生批判性思考,培養學生判斷、反思和批判意識,增強學生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提高學生跨文化比較等高階能力。

總之,將思政元素融入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使二者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保障。挖掘與文本密切相關的思政要點和元素,自然無聲地將二者融合起來,并通過合理的課程教學設計,將思政元素貫徹教學過程的始終,才能夠最有效地發揮大學英語課堂的思政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1]吳曉真,季佩英,范燁主編.《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

[3]中國特色話語對外翻譯標準化術語庫

[4]《中央編譯局熱點詞匯》

作者簡介:盛萍(1978—),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安徽省蕪湖市,單位:安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大學英語教學部,學歷:碩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及英語語言教學.

猜你喜歡
自然大學英語教學思政
課程思政邁向高質量發展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寓莊于諧:高中思政課堂教學語言活力之彰顯
借力大數據分析 創新“三位一體”思政課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在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多模態隱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認知構建
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應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思考
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
《自然》關注中國科技雄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