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020-09-14 14:58袁媛
讀與寫·教師版 2020年10期
關鍵詞: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小學數學

袁媛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為核心,從課堂氛圍、教學情境、動手實踐、生活實際等方面入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構建完善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并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在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材改革以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發展和培育學生的創造力,這是新時代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以該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促進學生個性與特長的發展。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營造課堂氛圍,樹立創新意識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保證課堂教學開展的基礎,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要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和構建。一方面,要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理解和關愛,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關注被重視,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給同學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探索空間,讓學生大膽去猜想、去探索、去動手操作,將教室當成探索問題的主要場所,使得學生勇于質疑,并對質疑進行驗證、探索,進而獲得創新。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得學生可以自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進而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創新欲望

現代教育理論更加強調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發揮出學生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創造性學習,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想學”,激發出學生的創新欲望和求知欲望。對此。教師必須吃透教材內容,在了解學生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的基礎上,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根據教學需要創設教學情境,構建現實生活和數學學習之間的橋梁,將抽象概念具體化,進而從學生的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探索知識,激發出學生的創新意識,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除法—分蘋果》一課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朋友們分蘋果的場景,用多媒體出示主題圖,問學生們:“你們都發現了哪些數據信息?根據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在學生合作探究中,學生先從已知條件入手,獨立思考解決。18個蘋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通過小組合作,得出不同的方法解決方法;A組同學利用數數的方法,一盤6個,兩盤12個,三盤18個,通過手中的小圓片展示數數的過程;B組同學利用減法,18-6-6-6=0;C組主同學利用乘法口訣,三六十八;D組同學則利用除法豎式的方法,小組派兩名同學到黑板演示豎式計算過程,另一名同學這個講解每一部分都表示什么,之后教師要予以補充,強調豎式解題過程和每部分的含義,幫助學生掌握豎式計算方法。通過創設情景的方法,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情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和探索以往,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加強動手操作,培養實踐能力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學數學不如做數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引導學生進行動手、動口、動腦,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對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組織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考和數學學習,使得學生在實踐中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方法,形成數學思想,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學生要明確“怎么做”、“做什么”,通過對問題的探索,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新的知識,并在實踐活動中不斷鍛煉新知識的應用能力,進而實現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軸對稱圖形》教學設計中,教師要讓同學拿著剪刀和彩紙,跟著老師一起剪一個“愛心”,邊講解邊演示,在學生剪出“愛心”后,用多媒體出示天安門、獎杯、飛機等圖片,提出:“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些圖形嗎?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學生們自由回答,然后請學生將書中的圖形剪下來折一折、比一比,看看學生可以發現什么。有些同學發現這些圖形對折后兩邊是一樣的,有些同學發現他們是對稱的,教師補充到:像這樣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一樣,即為圖形兩邊完全重合。讓學生對折后仔細觀察兩邊是否完全重合,并說道: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而這條折痕所在的直線就是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可以直觀體會到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等概念的含義,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并在過程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聯系實際生活,解決數學問題

數學源于生活而服務于生活,學生大多數思維都源自生活經驗,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可以發現問題,并通過討論、交流來解決問題。學生對新鮮事物非常的好奇,他們可以大膽的去嘗試,勇于探索。對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該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點,將數學知識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去想、去做、去討論,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高數學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納入到教學目標體系中,緊緊圍繞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設計課堂課堂教學活動和教學環節,切實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進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同伴互評的方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對策探究[J].數學教學通訊,2020(04):61-62.

[2]劉暢.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素質教育實踐研究[J].才智,2019(23):114.

[3]龔解林.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C]. .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五卷).:十三五規劃科研管理辦公室,2018:991-995.

猜你喜歡
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小學數學
淺談獨立院校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組織與實踐
高校大學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大創項目對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的作用研究
高校單片機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探討
芻議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
品德教學利用微課開展預學的實踐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