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深度教學”的理解和實踐

2020-09-22 00:47尹永明
速讀·中旬 2020年1期
關鍵詞:有效實踐深度教學

尹永明

摘 ?要:在歷經了五千多年的歷史沉淀之后,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在中國的發展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高中教育中的有效展開十分重要,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的關鍵。但是長期以來,高中語文教學普遍存在表層化、表演化的現象,在發展學生中的定位不清,極容易演變為政治課、歷史課甚至表演課,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基于對高中育人“深度教學”的理解,就其有效實踐路徑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高中育人;“深度教學”;有效實踐

一、高中語文“深度教學”的理解

在《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中,“深度”是觸及事物本質的程度,屬性詞有“表示一個人的學識”“修養很高”等。從認知理論的層次上講,“深度”作為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主體通過對客觀事物內部層次的理解與掌握,從而加深對客觀事物的本質與特點的認識,有賴于主體的認知結構、既往經驗、社會經歷、方法態度等因素影響。作為“深度教學”研究的首發者,郭元祥教授指出“深度教學是指教師借助一定的活動情景帶領學生超越表層的知識符號學習,進入知識內在的邏輯形式和意義領域,挖掘知識內涵的豐富價值,完整地實現知識教學對學生的發展價值?!蹦壳皝碇v,學術界關于“深度教學”的研究不勝枚舉,并從不同維度視角進行了論述。在綜合了多數學者的認知,本文認為“深度教學”應當涵括三層意義,即觸及學科本質、促進學生發展、持續建構意義。師生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主體,在“深度教學”中的參與,強調教師“深度教”和學生“深度學”的過程,有賴于其彼此間的有效交互,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相較于淺層教學,深度教學具有學生深度和學科深度,體現出了深刻性、漸進性和發展性的特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組織落實,表現為教學目標多元性、教學內容關聯性、教學過程體驗性、教學評價多樣性以及教學結果反思性等,符合素質教育改革基本要求,對提升教學實效作用顯著。由此,高中語文“深度教學”實踐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路徑,應當得到足夠的重視與支持。

二、高中語文“深度教學”的實踐

如上所述,高中語文“深度教學”,是全面發展學生的必由之路,導引著其在新一階段的前行方向,作為一項系統化實踐工程,對各環節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基于上述認識,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方案,具體如下:

(一)做足準備

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高中語文“深度教學”實踐的基礎環節,為后續系列工作展開提供了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有效性,常規上包括確立目標、挖掘內容、了解學生等。一直以來,關于語文課程性質的爭辯從未止息,很多教師對其教學目標定位不清,將之視作包羅萬象的課程,認為其承擔著各種責任,容易演變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科學知識普及課甚至活動展示課等,知識涉及面廣,但是深度不足。學者鄭逸農認為,“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學科身份,都是具體學科教學中的教師,而不是空泛的大教育下的教師。如果一個教師沒有學科意識,而喜歡游走于各個學科之間,想做一個全科教師,那他所教的學科就會被虛化,學生就無法在這個學科中學到應該學到的東西?!睘榇?,高中語文“深度教學”實踐,要求教師對自己的學科定位清晰,走進語文,深度理解其性質,繼而明確學生發展方向,導引后續工作的有效展開。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币虼?,高中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應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并藉此引導學生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持續建構語文學習的意義,使之領悟其中蘊含的內容美、情感美、精神美等,最終回落到全面發展學生目標。

(二)優化過程

高中語文“深度教學”應是一個不斷生成和變化的過程,遵循“教學相長”原則,強調師生之間的深度交互,從而根據學生動態表現,有的放矢地輸出高質量引導服務。語文的本質可視作是一門語言藝術,強調工具性和情感性的融合,教師對教學文本的解讀,是激發學生有效參與的關鍵。在具體的踐行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深挖教材,善于突破其對教學視野的限制,結合學生認知表現,明確其中重難點所在,找出所授文本特有且值得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實現量的壓縮和質的精選,引導學生學會自由、自主地精準表達。對此,學者李松林指出,“每篇課文都有一個學習對象,即語文運用的形式”,這亦是由語文課程的本質所決定,包括語句運用、篇章運用、材料運用和文體運用四個層級。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走進學生,教學中突出學生本位,了解他們的心理特征、生活經驗、學習經歷和興趣愛好等個性差異,并將之與文本內容充分結合,繼而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有助于提升他們的語用能力。同時,長期的即有實踐經驗表明,科學的方式方法運用是成功教學的關鍵,并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簡單來講,教師要努力建構一個自由、開放的表達空間,面對一個文本大膽放手,首先由學生自行解讀,繼而以問題為導向,組織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評判、相互成長,此后教師將自己的理解介紹給學生,實現彼此經驗的對接,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在此過程中,師生的身份角色定位發生了轉變,基于深度對話交流衍生出了“稱作教師的學生”和“稱作學生的教師”新術語,符合素質教育改革要求。除卻上述這些,根據高中語文課程的性質,還需組織多樣化的文體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切入要點,結合語文教學需求,設計特定的語用情景,引導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演繹,深入文本解讀,掌握其中的情感表達、精神塑造,寓教于樂,可深刻感悟知識產生于應用的意義,促進他們認知升華,有助于激發其辯論、猜想與創新等素養。

三、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深度教學”實踐十分重要和必要,其作為一項龐雜的系統化工程,在具體的組織過程中,應當全面了解“深度教學”的含義,以學生發展為視角,做足準備、優化過程、為之搭建良好的成長平臺。作者希望學術界大家持續關注此類課題研究,結合實際情況,從不同維度視角提出更多有效建議。

參考文獻

[1]王麗.深度教學視域下的課堂教學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11):30-32.

[2]陳璐,周曉燕.從“有效教學”走向“深度教學”的反思[J].新課程研究,2020(10):112-113.

[3]王芳.高中語文文言文深度教學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20(06):98.

猜你喜歡
有效實踐深度教學
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
淺析初中地理教學的教學現狀及應對策略
淺談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策略
探究式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有效實踐探討
小學高年級數學彈性作業的有效實踐探索
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對話教學的實踐研究
談能力導向的深度教學及相關策略
以能力為導向的政治課深度教學
結構導向學習:深度教學的基礎性策略
有效教學的深度追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